内蒙古某中学四名同学发烧,最终确认感冒!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内蒙古的高三是3月30日开学的,至今已有一个星期了。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一切平稳有序……
然而,就在今天,媒体突然发文,内蒙古某中学有四名同学发烧,引发人们关注……
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事件概要吧!
【时间】4月5日晚8:00
【地点】乌海六中高三(13)班
【人物】4名学生(同一宿舍)
【起因】在夜自习体温检查时出现发热(均超过38.1度)
【经过】班主任李老师上报学校——将学生带到校隔离室(同时对班级消毒,安抚学生情绪)——校医检测、询问——派专车将学生带至乌海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经血液检查和胸片检查后,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
【结果】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4名学生均已康复。
一、开学前的演练得到了“回馈”,老穆要为乌海六中点赞!
二、班主任处理得很及时,同时也能做好其他学生的情绪安抚工作,值得点赞!
三、作为学生,平时要照顾好自己,晚上睡觉别着凉。
四、老穆希望其他学校也能从中吸取经验,平时注重对学生的体温检查工作,避免有“漏网之鱼”。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内蒙古某中学四名同学发烧,最终确认感冒!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题主说的这4名同学是内蒙古西部乌海市六中高三的,如果按往年没有发生疫情,在4月初的时候,由于天气转暖,但昼夜气温变化较大,最容易感冒。请看2020年4月3日、4日的天气预报,3号昼夜温差达22度,4号昼夜温差达20度。
然而当乌海市4月初在校高三生发生感冒恰又赶上疫情才刚刚结束这个节眼上,乌海市六中同一宿舍四名学生产生发烧,体温超过38.1度。在该校疫情防控预案中明确规定,只要学生有体温异常情况,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学校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
乌海市六中迅速按防控疫情程序,上报给市里,市里又上报给自治区。在乌海市政府以及自治区领导的高度关注下,结合医疗等部门对发热学生进行血液检查和胸片检查,最后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确诊为流行性感冒,最终虚惊一场。
乌海市六中4名高三生同时患季节性感冒案例,给各省已开学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样本参考。即如何甄别普通感冒和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如果在这方面把乌海市的经验好好汲取一下,就不会在学生有发烧现象时导致慌乱,有利于稳定师生们的情绪。
从乌海市六中4名高三生同时因感冒发烧现象,也给学校教师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平时应该教孩子们按季节做好预防感冒的有关知识。就拿乌海市来讲,地处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学生们到了中午就要脱下厚衣服,临近下午四五点时就得加衣服,否则,中午脱下的厚衣服不换,到了晚上很容易着凉感冒。对于这些生活常识如果没有人教孩子们,必然会导致他们生活独立能力很弱。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几名同学按感冒送医治疗之后,很快痊愈,能够继续学习了。
内蒙古某中学四名同学发烧,最终确认感冒!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4月5日晚8:00,内蒙古某中学4名同宿舍同学同时出现发热症状,额温枪检测体温均超过38.1度,吓坏了学生,忙坏了老师和领导,学校立即启动防疫应急预案,经校医重新检测,4名学生均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途经史或有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但学生腋下体温均超过37.3度,确定为发热。
学校及时将4名发热的学生送往乌海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并组织工作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消毒。乌海市人民医院经过血液检查和胸片检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确诊此4名学生发热为普通感冒引起。晚间11:40,学校将学生送回宿舍。目前,4名学生均已康复。
幸好是虚惊一场,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美国因流感疫情死亡人数上万人。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也要引起高度重视。防疫当前,学生这段时间不仅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还要做好防流感疫情的相关防护工作,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出门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有网友建议,最好将这4位发热的学生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观察14天。学生集体发热感冒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4位学生住在同一宿舍。网友表示:我想问一下,在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倒过一个宿舍4人同时发烧的概率有多大?
截至2020年4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已连续50日无新增本土疫情病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累计49例。内蒙古的风险主要是境外输入疫情风险,但学校的开学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学校不会开学。相信医院的诊断结果,普通感冒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发热发烧,但在处理程序上要按疫情防疫防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内蒙古某中学四名同学发烧,最终确认感冒!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4月5日晚8:00,乌海六中高三(13)班4名学生晚自习体温检查时出现发热,额温枪检测体温均超过38.1度。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重新量体温、专车送医院、血液和胸片检查……经过医院准确判断,4名同学为普通感冒,现已康复。
我个人认为,乌海六中在处理整个事件有条不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首先是班主任用体温枪检查到学生体温异常,立即送隔离室,同时迅速报告学校值班领导。
学校值班领导带4名学生到隔离室,由校医室利用传统体温计准确测量学生体温,并安抚学生,询问学生近期活动轨迹。
学校派专车将学生送到医院,乌海市人民医院接到病人以后迅速进行检查、治疗。
与此同时,当体温异常学生离开后,消杀工作人员立即对隔离观察室进行消毒。
整个过程把平时的演练都用上了,真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
结语:
随着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陆陆续续开学,加上春季流行病高发期,学生发热等现象不可避免,目前全国新冠疫情还没有彻底解除,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任何一个可能性都考虑得清清楚楚,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相信不会出现疫情扩散的。
内蒙古某中学四名同学发烧,最终确认感冒!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内蒙古高三学生3月30日开学,然而开学仅一周的时间,某中学就出现4名同学同时发烧的突发情况,而且这4名同学同一宿舍,同时出现发热38度以上的症状,这可把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吓得不轻。
班主任老师发现情况后,按照疫情防控突发应急措施要求,赶紧将4个学生分别带到隔离室,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联系校医和救护车,学校由老师组成的防疫小组也紧急出动,对学校教室和宿舍进行全面消杀。
4名学生被紧急送到医院,经血液和胸片检查,第一时间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最终确定是普通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烧,消息传来,学校的师生才长舒了一口气。
其实,每年的春季都是流行性感冒和其他多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但是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的威胁,老师和学生们都不会紧张,有个头痛脑热,让校医开点药,或者让家长带孩子去看看,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然而,在这个特殊时刻,学生一旦集中性发热、腹泻等反应,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如今,全国已有26省市区确定开学时间,这也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开学后,真正辛苦的是老师。
今天九省同一天开学,一学生班主任表述自己的工作状态:从来没有像今天上午这样累,压力太大了!整整一上午,老师每时每刻都要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包括孩子们上厕所,因怕聚集都要分批组织去,学生下课了,老师依然要值班到人,看着学生们,防止学生打闹,聚集,或者将口罩丢一边。
另外,以前每班60多人,现在分成了每班30多人,班级一下多了一倍,但老师却还是那些,以前一节课就能搞定的事,现在要上两节课,再加上戴着口罩,说话声音要提高八度才能灌满教室,一上午下来,水顾不得喝一口,直弄得口干舌燥嗓子疼,真不知道这样高强度,高紧张度的工作自己能坚持几天。
除了学校老师们面临压力,学生们的压力也一点也不比老师小。
一方面上网课以来,学生差距无形中拉大,被落下的学生明显显得焦虑。第一天开学,班主任做摸底考试,一同学见曾经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做得比自己好,竟然失控大哭起来,而要缓解这种焦虑的情绪一方面要老师给予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自已有坚强面对和奋起直追的勇气。
总之,学校开学了,防疫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老师和学生真的太辛苦了,再加上中考和高考的延期举行和平时的假期补课,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无论这届学生中考、高考结果如何,请大家给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安慰。
内蒙古某中学四名同学发烧,最终确认感冒!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
前两天学校在演练中,还和同事说:“现在一般感冒发烧都让人害怕,开学了,两三千学生,每天断不了感冒发烧的,一听说感冒发烧就紧张,孩子们哪有心情静心学习呀?每天处于担惊受怕中”
开学学生密集,集体生活,吃住在一起,实现不了真正隔离,一般的感冒感染,如果一旦有病毒带进校园,那结果不堪设想。
我们一起来看内蒙古发生的一宿舍四人同时发烧的事例:
4月5日晚8点,乌海六中高三(13)班4名学生(同一宿舍)在夜自习体温检查时同时出现发热,额温枪均超过38.1度。
班主任老师立即将情况上报学校,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在校长的指挥部署下,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
学校值班领导迅速将4名发热学生带到学校隔离室,班主任带领学生对教室进行消毒。校医穿隔离服对学生进行重新检测,询问学生14天内有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途经史、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
之后学校派专车将学生带到乌海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经检查,4名学生发热为普通感冒引起。目前四名学生均已康复。
由此可以看出,开学演练很有必要,遇到突发情况,各人员按照分工有条不紊进行规范操作,可以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感受最深的就是开学不宜心急。学校是个特殊的场所,人员密集,活动空间有限,学生喜欢聚集,不利于防控工作开展。网友说的,有些省份小学开学,孩子们放学聚集在商店一起买东西,口罩一出校门就摘下来了,看着可真担心!
演练时能实现一个班分成两个班,而真正开学,全部到位,学生往哪分流呀?建议疫情不结束,居家学习最安全。
朋友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