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不可能的!

老穆认为,在五一前,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可能都开学的!

老穆想说,在五一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和大学都难以开学,开学的大都为初高中学生,尤以高三、初三学生为主。

当然,也有极个别地区,在五一前可以实现这一任务。

青海省就是其中一个。

青海的中小学可以在三月份完成开学,大学在四月十五号前完成开学任务。

老穆所在的江苏地区,也可以在五一前,实现全开学任务,甚至包括幼儿园。

比如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4月15日起就安排学生分批有序返校了……

湖北地区,由于疫情较重,五一之前,恐怕没有一所学校开学。

北京地区,由于境外输入病例比较严重,所以五一前不会开课,而是改为线上开课。

老穆想说,开学不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而是要视疫情状况而定,不符合开学条件的,坚决不能开学。

等到符合开学条件了,自然也就开学了,所以大家不要着急!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开学的希望不大,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新疆,3月23日,小学都开学了,大学开学估计也不会晚于五一,但是对于个别省份来说,五一前开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我是河北的一名家长,千呼万唤始出来,4月9日,河北终于公布了开学时间,但让家长们心却凉了一大截,高三学生的复课时间是4月23日,初三的复课时间是5月7日,其他年级继续等待佳音。

高三复课与初三复课间隔了14天,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其他年级再推后14天的话,就要到了5月21号,这还是理想状态,若期间疫情反复,基本上就要等到暑假了。

国外的疫情自然不用说,高烧不断,国内疫情也不是十分稳定,武汉解封了,黑龙江又紧张起来了,最近广东、山东、黑龙江都出现了境外关联病例,有一些地方又开始重新封小区,如绥芬河、南通等地。

学校开学可是大事,容不得马虎一点,一定会谨慎再谨慎,即使开学,也是一点点开放。家长们现在的心理是矛盾的,盼望着孩子开学,好安心上班,开学又担心疫情,哎!这一年注定很难。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开学工作,但是为了学生安全,开学工作一定是分批分区域进行的,而开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疫情基本控制,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按照目前全国各地的做法,基本的开学顺序是:

高三毕业班优先,其次是初三毕业班,然后到中小学和大学,幼儿园可能要留到最后。

这是开学的基本顺序,但是有些地方各个年级开学时间段也比较集中,最明显的就是江苏省,中小学和大学在四月中下旬都要陆续开学。

从高三和初三毕业班的开学情况来看,除了三月份有一部分已经开学之外,大部分在四月中上旬都要完成开学工作,但接着到目前为止,北上广,河北,天津,湖北等地仍然没有宣布开学,这些地方开学时间有的的确可能比较迟,像北京,上海,广东,湖北这几个地方开学暂时还是不具备条件的。

中小学其他年级,由于开学的迫切性没有那么大,所以全国各地在这些年级开学工作方面都是保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包括开学时间比较早的贵州,云南等地都是这样。

当前国内开局主要还是受到境外疫情输入的影响,现在国外疫情太严重了,再加上留学生在陆续回国,实际上给国内的开学也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客观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承认。但是国内的开学还是必须要进行的,我们不可能去等一年或者两年,只能说抓住有利时机,不断的去创造条件,做好充分的防护工作,让需求最强烈的那一部分学生先开学。

总得来说,要实现各类各级学校在5月1日之前开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开学问题只能实行一城一策,不具备开学条件的地方坚决不开学,准确的说,在5月1日之前大部分学校都是能够完成开学的,但是部分区域的部分学校的开学工作还是要延期到到五月份的。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谢谢邀请,我是天天ge。

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公布了2020年的开学时间安排,31个省份中,有21个省已公布了开学时间安排,2 个省份发布了开学通知又紧急更改通知,有8个省份还在延期开学继续线上学习中。这8个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省份。那我们在5月1日前,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我想无论是做为家长,学生,还是老师,都非常的关心这个问题。但从目前各个方面情况来看,初中,高中,大学在5月1日前不会都开学。从各方面得到的数据来分析,我觉得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如果这些情况得到妥善解决,大家开学时,家长也会放心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校,社会上也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

首先,截止至2020年4月6日23时,国外与国内的累计确诊人数已经接近130万人。虽然国内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外国的确诊人数还在加速增长中。

现在是每天增加一个中国的累计确诊人数,死亡人数达到67259人,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据。而我们中国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现阶段是严防输入性风险,输入性的病例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所以说,在外国疫情没有进行好转的情况下,输入性风险还是非常地高的,从而也影响了初中,高中,大学全部学生的在5月1日前都开学的时间安排。

第二点,虽然现在省内的疫情有所好转,但是风险依然没有完全消除。

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经济排名第二的大国,流动人员和境外输入的外籍人员非常的多,稍有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再次爆发疫情。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很长,钟南山院士的建议是居家隔离28天。人国的各个院校、各个中学和小学的学生人数,加起来是非常的多的,达到1.7亿人。一旦有一间学校的某一个同学感染了病毒,这里受影响的人群是非常的厉害的,受影响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这也是5月1日前全部学生不能都开学要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点:全国各地各间学校都在加大力度储备防疫物资,虽然已经提前储备了一部分,但是呢,有一些防疫物资缺口还是很大的。

学校也号召个人或企业为学校进行捐赠防疫物资。例如口罩,就拿我所在的市来说,全市有一百八十万师生,成人口罩缺口2000万个,儿童口罩缺口达3000万个。儿童口罩这个缺口更加巨大。这些物资的储备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好的。也影响了初中,高中,大学全部学生的在5月1日前都开学的时间安排。

不过,随着防疫措施的不断加强,情况已经日渐变好,期待初中,高中,大学全部学生早日都开学。随着海外都进入严防阶段,疫情拐点很快就会的到来,到时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部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安心开学。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你好,我是教育领域的创作者肖亚。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见我很肯定的告诉楼主,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能够都开学。

虽然相近,很多省份都已经公布了开学的时间,但是不能看到在很多的公布当中都会有这样的字眼“起”,“以后”等,就如浙江省当中的4月26号后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学。它也还是要看情况而定。所以,从以上字面意思解释,五一之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部开学是不能够的。

另外,还有一些省市没有公布开学时间。比方说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以及香港。这些地区都是有相对的难度的。不断的境外输入。比方说昨天,黑龙江增加了20例的境外输入,这些终归还是要考虑到综合因素里面。所以,综合疫情的实际情况。五一之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部开学是不能够的。

个人见解如有不妥请多谅解。喜欢我,请关注我,谢谢。

五一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能开学吗?

至少有三个地方完全开不了学,还有很多地方部分年级开不了:

如果站在全国的角度考虑,目前来讲有太多的制约因素,导致不同的地方依然存在制约开学的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存在,:

一、北京不可能:将长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开学时间可以说遥遥无期!

4月5日,北京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介绍说:

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受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的态势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北京的全面复工复产,国内人员流动也要严防内部反弹,在这一形势下北京可能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而这一状态下,北京学生很难实现开学。2、山东不可能:目前高三初三开学时间已定,但其他年级依然没有时间表!

4月3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确定了高三开学的时间定在4月15日:

但是在通知当中还有这样一条:高中(含中职)、初中学校其他年级和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高等学校开学时间视疫情形势再行确定,并提前通知。

根据之前山东省教育厅的说明,具体开学时间往往都是提前十天通知,4月15日高三才会开学,离五一之前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想要赶在五一之前开学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三、高考时间推迟但是湖北情况特殊,高考推迟则其他年级开学也会推迟!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公告: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但是在这个公告的最后还有一行字: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换句话说,高考的时间都很有可能会推迟了,那么自然的其他年级的开学时间也一定会延迟,因此湖北五一能开学的机会微乎其微!

四、其他地区已经公布开学消息的地区,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相对谨慎!

就目前已经公布了开学日期的省份来说,基本上能明确的都是高三和初三,然后就是初中高中和初中的其他年级,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开学日期,能够确定下来的依然还是不多,多数情况下,都是依据疫情的防控情况具体再定!

也就是说,对于多数地区来说,低年级尤其是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何时开学,依然会是没有时间表,所以多数五一之前也不见得就能开学!

此时此刻,相信多数家长都是盼着能够早日开学的,但是到底何时开学,相信教育部门一定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这个时候我们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积极配合,确保孩子的安全万无一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