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

老穆认为,题主不必焦虑,毕竟大家都一样!

老穆相信教育部门一定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老穆认为,体育中考,很有可能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延期时间,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锻炼。

这样的方式,适合3月底、4月初开学的地方。

比如青海、贵州、西藏等地区。

【方式二】加大理论分值,不考或少考实践项目。

这样的方式,适合4月中下旬开学的地方。

【方式三】体育分数不算中考分数。

这样的方式,适合5月开学的地方。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老穆的猜想,至于具体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体育中考,不论是报名时间,还是考试时间,全国各地大都是采取延迟的办法。

至于最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还没有定论!

比如宁波市,教育局是这样回应的:

今年的体育中考方案将根据疫情情况和中小学复学时间等综合而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请家长们放心!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

现在学生每天都在钉钉群里体育打卡,为体育考试做准备。按照河北省往年的中考惯例,体育考试是在四月份。我觉得如果三月不开学,体育考试会有两种安排:一是延期考试,体育、微机、实验考试都往后延。第二种情况可能参照非典时期,取消体育微机实验考试,只以理论考试凭录取分数。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取消体育考试的概率不大,除非五月份以后才能开学。但是延期考体育的概率非常大。

体育考试可以安排在开学后的一个月之后举行。

如果按照每年正常的开学时间,现在学生每天都会有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且每周会进行一次体育测试。因为受疫情影响,学生现在都宅在家里,虽然每天有体育打卡任务,但是不是所有的任务都适合楼上室内进行,例如跑步和跳跃。

河北省的体育测试项目是男子千米女子800,立定跳远和实心球。这几种体育测试项目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必须要增强体能,也需要掌握技巧。一般来说,不可能马上开学就进行体育测试。

还有一项是备考场地和备课事项的准备,一般考试都是全市统一进行,需要提前准备出考试的场地,排出考试的顺序。还有因为特殊原因申请缓考,以及在考试过程中出现意外申请缓考的学生。所以体育考试,大概需要两个礼拜的准备时间。

从目前来看,四月份开学的概率比较大,可以把体育安排五月份的上旬,那是天气还不是太热,可以忍受。微机和实验可以安排在五月份中下旬以及六月份的上旬。中考时间在六月份的中下旬。

中考考生尽量做体育考试的准备。

现在还没有下中考体育通知的具体消息,作为今年的中考考生,还是应该做好体育考试的准备。利用宅在家里的时间,进行一些有关中考体育的专项训练。

  • 锻炼腿部力量的高抬腿、登山跑、深蹲跳。
  • 锻炼手臂力量的打俯卧撑练习。
  • 锻炼的时候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着急想一蹴而就。
  •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避免拉伤。
  • 尽量每天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如果有身体等原因造成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同学,要及早提交诊断证明,上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免考。

总结:如果能保证四月份开学,还是有时间可以准备体育微机实验考试的,应该不会取消。如果五月之后才能开学,距离中考的时间太近,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和锻炼时间,那样取消的概率就比较大了。现在我们还是应该做好考体育的准备,不要到时比较仓促,拿不到理想的分数。

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

目前许多地方教育局已经明确开学时间会继续延迟,并且改成网课教学形式。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生返校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而定。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大家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高三学生和初三的学生。中考体育许多地区都会在每年的3月份进行全市统考,而体育分数一般占中考的50分或60分,对于分分必争的中考来说分值不少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排名和学校选择,按道理,现在已经是中考体育的强化训练阶段,可是体育项目又没办法在线学习和辅导,都是要到学校操场或者体育场馆进行训练的。

我考虑有如下方法应对:各省市根据疫情发展调整中考体育时间,这个应该最有可能。只要时间延迟,学生开学后就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提高体育考试成绩。或者根据疫情解除时间,减少体育考试科目数量,需要高强度训练的科目本次考试取消。

现在各省市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大家还是没有必要过于担忧,什么时候考体育?或者说体育会不会取消?对大家来说都是公平的,沉下心来好好的复习功课。

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

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毫无疑问,那这个中考体育就只能推迟考试了,或者说是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取消了。但取消考试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这关系道中考分数和中考的录取,这个重新制定方案比较麻烦。

在我在的省份,中考的时间通常是安排在3月下旬到4月初,这个是以往的惯例,但是今年情况非常特别,开学时间迟迟没有通知,估计3月中旬不太可能开学,即使3月中旬初三开学,也不太会如期安排体育考试。

为什么这么说呢?

1.中考体育是也是一个大型聚集场所,本来学校就是最密集的聚集场所,且一旦开考,就更聚集了,有监考老师,还有家长,这个人员是非常密集的。

学校一般是轮流考试制,往年的话通常是2所学校开始考试(指的事一个场地),这样学生加家长就会接近200人,这样庞大的一个聚集,没有解除疫情,估计是没有办法考试的。

2.现在我们在公共场所还需要戴口罩,问题是不摘口罩,怎么考,你让孩子戴着口罩去跑800米,现实吗?

3.通常在考试之前的话学校会组织集训一段时间,保证孩子的身体适应和体能跟得上,减少受伤的几率。

现在已经放假那么长时间了,宅家的日子运动量绝对是不够的,估计没几个孩子能尖刺运动,大多数估计就躺了,身体如此不灵活,突然考试,身体很容易受伤的,哎,这不是又影响学习了吗?

从目前的考试来看,基本今年中考体育项目只能推迟了。3月能够真正开学的省份估计不多,为了保证安全和考试的质量,估计得推迟。我猜,很有可能会在5月初,但具体情况海不知道。

所有的都是猜测,等着学校开学通知,等着开学以后你的班主任告诉你什么时候考,怎么个考法是最重要的。

当务之急,为了保障考试,建议家长们不要松懈,该做的锻炼一定不能少,提升免疫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千万千万别宅家就让孩子躺着不动,这样我敢说,你一定会后悔的?

你们赞同吗?

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

体育中考一般在四月中下旬举行,以跳绳、跳远、短跑、仰卧起坐等项目为主。采取等级制赋分,总分从30分到50分不等(各省市不同)。

三月份不开学,对体育中考影响不大。

首先,关于正式开学的安排,中央和教育部规定的原则是“一城一策”,各县市依据疫情结束先后不同有所差异。中考是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组织的,一般来说,市域内各县区,开学时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用来测量的是同一把尺子,不管尺子长还是短,对结果无明显影响。

其次,各初中学校在上个学期,已经组织学生反复训练过中考体育项目。从过往经验看,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到满分,少数学生得到良好成绩,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基本没有。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体育中考不比文化考试,监考与判分自由度比较大,只要学生表现正常,考官怯于情面,一般不会扣分。这个学期少练习几次,也没什么关系。

还有一点不可说,各学校对优秀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是跟踪管理的。如果该生在考试时没得到满分,学校会安排专人帮忙把分数提上去。当然这不可能是全国普遍现象,所以只稍微提一下。

2019年6月23日,中央和国家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同时提出“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可以预见,中考体育考试的方式、在总成绩中占据的比重,都会有很大改变。已经有传言说云南今年中考体育成绩将提高到100分,暂未得到确切的消息,但也代表了官方和民间的态度,提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大趋势。

其实,居家期间,有些体育项目也可以在家中练习。选择合适的时段,在阳台上跳绳,在跑步机上跑步,都是可以的。既是学习,也是运动。现阶段全国大范围解除了封闭管理,这些项目也可以到社区去训练。

如果三月不开学中考体育怎么考?

这个问题有2个解决方法。先来看一下2020年中考体育的各个项目,各地有细微差别,以江苏南京为例::

2020年中考体育考试采取选项办法,考生在3类选项中各选择一个项目测试。其中男生需在3分钟跳绳和1000米、50米跑和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投掷实心球三组中,每组各选一项;女生在3分钟跳绳和800米、50米跑和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和仰卧起坐三组中,每组各选择一项。3项满分为40分,计入升学总分。

南京的中考体育考试原计划是安排在2020年4月进行。

由以上体育考试办法,再结合当前疫情形势,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2个办法:

1⃣调整考试时间,给孩子留足训练的时间。将原定的体育考试时间适当延后,延后的这段时间内,让孩子们强化训练。

2⃣调整考试项目(方案),全部选择可以在室内训练的项目,由以上南京地区的考试方案可以看出,女生如果选择的考试组合是:3分钟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那么其实就没什么影响,因为这些项目目前居家也是可以练习的。而男生可以选择3分钟跳绳和立定跳远,同时将“投掷实心球和引体向上”改为“俯卧撑”项目,这样所有考试项目就都可以居家练习,对于体育考试的影响就会相应减少。

而且通过方案调整,还可以倒逼孩子们居家锻炼,在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内劳逸结合,增强体质。

以上就是笔者所能想到的办法,大家觉得可行么?大家觉得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么?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教练讲高效学习”,教你普通学生如何可以通过掌握方法考上清华北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