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又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被家长批评而跳楼自杀,对于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昨天,网上又发了一个孩子跳楼自杀的视频,真是令人痛心,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孩子的心理这么脆弱,容易冲动,您有什么看法和好的建议,欢迎来谈谈!

说句心里话,老穆认为,孩子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悲剧,不能全怪网课,或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多么美好的人生季节呀!为何要选择轻生呢?

看到这样的悲剧,老穆心很痛!

我们先来看一下事件概要,如下:

【时间】3月3日

【地点】河北石家庄市某小区

【人物】学生

【起因】因网课学习不积极而发生争执

【经过】家长认为孩子上网课不积极,故而早晨就训斥了几句。没曾想,孩子想不开就跳楼轻生了。

【结果】已送往医院抢救,但愿能醒来!

孩子本就生性好动,再加上是网络学习,因而难免会有走神的时刻。

如果孩子平时就有玩手机的习惯,再加上无人看管,因而偷玩手机也是常有的事。

说句心里话,即便是成人,也很难坚持一整天不走神,更何况是孩子呢?

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耐心一点,万不可动不动就发脾气!

老穆建议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要秉着“理解与尊重”的原则,万不可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不然的话,孩子又怎能不与父母争吵呢?

老穆建议年轻的父母,趁孩子年幼时,要适当给予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再者,作为父母,不可过度宠溺孩子,也不可暴力管教……

老穆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最后,老穆建议住高层的父母,在窗户上安装防盗窗,提高安全性!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河北又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被家长批评而跳楼自杀,对于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新闻事件很简单:

据网上说这是石家庄某小区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因为早晨上网课态度不积极,听网课的过程中多次玩手机,受到父母的呵斥,导致跳楼。孩子跳楼之后,父母在下面抱着孩子伤心欲绝。可惜,应该是11岁左右的孩子,就这样因为一句两句批评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已经谈开学没有意义了,因为他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曾经的熟悉的课堂了。

眼下,如果各们家长觉得自家孩子的承受能力或者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件就是把你们家的窗户加上护栏吧,我们也不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就不上课了吧?毕竟特殊时间,特殊方式的课堂仍然还是需要的,网课没有错,家长也没有错,孩子呢?他已经走了,再说他有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好过多的批评什么,确实这段时间的网课,基本都没有一次是全勤的,家长知不知道呢?肯定知道,可能现在的孩子有些确实不好管理,特别是在手机和电子产品的影响下,他们更喜欢玩这些,对于上课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家长也 是老上火,脾气不好的可能就会教训孩子,如果孩子还懂父母的恩,也许还能好好配合,但仍然会有油盐都不进的孩子,作为家长也就没必要强逼了,容易出现此类悲剧事情,就像有些说的,学习以后可以学,既然现在请不通道理,不明白事理,等孩子慢慢长大吧。

作为老师,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加入进来一起学习,不然到开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你还得从头开始学习,老师的精力有限,其它孩子也需要照顾,可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也不能如我们或者如家长所愿,我们对于没有参加的孩子我们更多的要多一份理解,理解家长的难处,我也见到过因为孩子没有写作业,因为孩子没有及时签到或者没有出现在网络教室,老师三翻五次的群里面点名家长,点名孩子,这样的老师很负责任,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你在电脑这端所看不到了的,另一端可能家里已经是鸡飞狗跳,大吵大闹的,作为家长一般又不好来得罪老师或者干脆说,我孩子就那样,他不听话 ,还和父母作对吧?更不可能说,老师随便他学不学,我们尽力了的话,只是觉得有时候负责任的老师可以适可而止就差不多了,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做了,剩下的就是多一份理解了。

目前网络还得继续进行,还有各种问题可能会出现,但愿我们都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平稳的渡过这段艰难时间,慢慢就会好的,孩子一时的任性也不会永远的,随时年龄增长,也许只是比别人慢了一点点而已,那我们就静待这朵花晚几天再开吧。

河北又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被家长批评而跳楼自杀,对于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2020年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发生了一起小学生由上网课引发的跳楼轻生悲剧。

据记者调查,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学校要求上网课,家长就进行监督, 这名小学生于是用父亲的手机上网课。在长时间使用父亲手机的过程中,学生的妈妈突然发现,这个小学生拿着父亲的手机,以上网课的名义偷偷地玩手机、看直播,并且还往直播账号里面充钱!家长一怒之下,就将孩子狠狠地打骂了一顿。过程中,孩子不断和家长争吵,可没想,这孩子一气之下就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不治身亡。孩子在本该上网课的时候偷偷看直播、玩手机当然存在问题;但父母在生气时,肯定没有控制好情绪是无疑的,才会对孩子又打又骂。老实说,如果当时的父母两人采取一方打骂,另一方缓颊的做法,孩子可能还觉得有依靠。但如果父母两人态度极端一致,做法极端一致,本来“单打”就可以,却变成”双打”,很容易让孩子瞬间绝望!做出极端的事情也就有了条件。

有一则视频里,拍摄到了孩子父母跪在儿子身边的场景,妈妈一边伤心地痛哭,一边说:“我不该骂你,不该逼你做作业,我再也不逼你学习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但这已经是事后的悲痛,虽然很值得同情,但个中的滋味却又是五味杂陈啊!

理论上,5年级的孩子,可能已经进入到青春期,叛逆心理重。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在教育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过激行为。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能强制家长、孩子进行各类打卡活动。但是在悲剧没有发生之前,谁也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谁又去关心过孩子的身心健康?

悲剧已经发生不可挽回,只希望其他家长们能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一再发生了。

河北又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被家长批评而跳楼自杀,对于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不能甩锅给上网课,网课只是这个孩子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件回放】3月3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某小区,一女孩在家上网课不专心,一直玩手机,多次遭到父母训斥,做出了极端举动,跳楼轻生!

【对事件的思考】

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家长不要过分溺爱,而应该对孩子讲原则。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要什么给什么,每次和孩子“斗智斗勇”,最后家长都“败下阵来”,一旦不能满足,就又哭又闹,孩子总是能够得到取得“胜利” 。到了孩子大了,家长想要严格管教,已经为时已晚。

孩子在青春期与逆反期叠加起来是最危险的,家长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地教育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认为爸爸是世界上最帅的人,最勇敢的人;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可是,到了孩子10岁以后,逐步发现,爸爸妈妈不仅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可爱的人,反而有许多缺点。爸爸妈妈唠唠叨叨,而且有时候根本不讲道理,然后许多心里话就不会对爸爸妈妈说了。

对于青春期、逆反期叠加的孩子,我们家长一定要“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学会倾听,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家长要尝试着去了解,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哪些非常好,哪些的确不好,要慢慢的去转变。

父母经常吵架往往会使孩子性格孤僻,容易走极端。如果一个家庭氛围很温馨,父母之间和和美美,那么,孩子就阳光、积极、向上,父母说的话孩子愿意听,也乐意接受,照着父母说的话去做。如果一家人吵吵闹闹,那么孩子总想逃离这个家,或者只想和其他相似家庭的孩子互相倾诉,结果性格越来越不好,久而久之可能染上许多坏毛病,成绩一泻千里。

结语: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幼儿抓起;要把爱与溺爱分开,溺爱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对于孩子的教育忌讳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序渐进;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河北又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被家长批评而跳楼自杀,对于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孩子却得是知识吗?在这个特殊的假期,疫情给孩子们带来的恐慌和不安,这种焦虑还没消除,“网络教学”又粉墨登场,各校名师使尽浑身解数,津津乐道给学生讲解。再来看屏幕的另一端,孩子听课千姿百态。躺在被窝、窝在沙发里,还有的根本不愿学。还有的,理直气壮玩游戏。有多少父母,面对不能专心听讲、不愿参与听课的孩子们顿足捶胸、暴跳如雷。

河北石家庄就上演了这一幕: 3月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明珠花苑小区,一小孩因上网课不认真,家长训斥责备了几句,孩子想不开,竟一怒之下跳楼轻生,父母追悔莫及!

这点事情一直在反思,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知识缺乏吗?疫情中的孩子们,知识多学多少、少学多少,究竟会有多大影响?

今天的孩子缺乏的不是知识,不是课堂,不是阅读,而真正缺乏得,是生活的磨难和生命的磨砺。缺乏的是在困难面前如何担当的责任意识。

或许疫情过后,我们的孩子,只有知识增长,只有阅读提高,而没有生命成长!

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疫情,这难道不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吗?医学专家钟南山、医护人员李文亮等这些英雄事迹,不正可以教育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吗?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能不让孩子从中有所感悟吗?而我们的教育还是关注在课本上,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缺失严重。如果我们日常注重生命教育,懂得生命诚可贵,孩子还能因父母的责备几句,就轻易放弃生命吗?

疫情就是最好的教育,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我们可以暂且放下手中的课本,引领孩子走向疫情课堂。在一个个感动的事例中,学会独立、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河北又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被家长批评而跳楼自杀,对于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看法?

近日,河北石家庄一个孩子,因为上网课不认真,家长批评了他几句,他不认同父母的管教方法,一时想不通就跳楼自杀。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给家长朋友提了醒,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家长的教育方法需要反思,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时糊涂,可能酿成人间悲剧。

对于当前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来教育呢?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要对孩子立下规矩,但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干,什么事情不能干,如果孩子做错了,要让孩子明白错误,以防下次再犯,父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戒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情后要受到惩罚。惩罚孩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引以为戒,下次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有的父母对孩子很娇惯,孩子做错了事也不会正面引导,总认为孩子长大了会知道错误的。把当前教育孩子的机会留给了未来,同时也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当孩子进入叛逆期后,父母的说服教育往往不管用,孩子可能出现顶嘴情况,也有的孩子还会“反教育”父母,极个别的孩子会出现过激行为,诸如跳楼,自残等情况。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父母不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卸给学校老师,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可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啊,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孩子的健康发展。

有的父母根本不懂得如何培育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喝好、耍好就行了。殊不知,孩子也需要领路人,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把孩子当做朋友一样对待,这样才会和谐相处。

只会生不会教的父母是失败的。父母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现在的孩子受到挫折较少,在一帆风顺中长大的孩子经不住风雨,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尤为必要。要让孩子认识到,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坎坷,并不是事事顺心,如果遇到了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和指责。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在逆境中长大的孩子,更会懂得自立、自强和珍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