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985、211的学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在找工作时却依然那么抢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混得很水?你是如何评判的呢?

我们都知道,不论在哪个领域,即便那个领域堆满了优秀的人才,倘若硬要排名,还是能分出一二三来的。但我们不能说,排名靠后的就不优秀。

举个简单例子,清华北大够优秀的吧,但每个班级能得到奖学金的,也就那么几个,不是吗?

老穆认为,但凡能够考入985、211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智商也往往比较高,只要他们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还是很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目前,全国共有116所211大学。

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有2956所。

如此看来,211大学能不吃香吗?

985,即1998年5月,国家通过对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争取使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全国共有39所985大学。

由此可见,若能考入985大学,就业更不是问题!

【结束语】说句实话,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首先看的就是学生的第一学历,因而985、211大学占据优势,至于以后能不能干得好,那就另当别论了。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为什么有些985、211的学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在找工作时却依然那么抢手?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一位朋友的经历:

他是一名90后,家境很不错,导致他很调皮,就没好好念书,高中读完就辍学,没上过大学。出来社会后,依靠家里的资助做了好几个项目。

由于资历尚浅,这几个项目折腾的不温不火,耗费了他许多精力、资金、人脉,也没搞起来。于是他就动了个念头:去一些大公司历练几年,锻炼出来,回家再创业。

他看上了好几家公司,本以为凭着他自己做项目的几年经验,进去这些公司会很容易,不料,最终都以学历不过关为由,被面试官拒绝。

有一家公司一共是3轮面试,其实前面两轮已经面试成功了,可最后卡在了老板那一关,老板认为他学历不够,不太认可他这个人的实力,加上老板说他之前招聘了不少学历低的员工,也没见有多强的工作能力,于是就把我这位朋友PASS了。

现在我这位朋友真是痛定思痛!现在他的想法是先找一些中小型公司,先进去。大公司后面再来看了!

从我朋友的案例可以看出,他自身阅历和能力都肯定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强,但就是没有拿到通行证:高学历,于是就被拒绝门外。

为什么985,211的学生大学生那么抢手?

我认为原因几点:

1、在老板眼里,能进重点学院的学生,基本素质会比普通学生高。比如学习能力、专注度等等。那么这批学生,进来公司,凭借他们的综合素养,进步成长空间更快。

2、高材生学生数量是有限的,被其他同行抢走,意味着公司未来竞争力会下降。在老板眼里,普通大学生遍地都是,但高材生数量是很有限。

都是同样的招聘,你不招高材生,竞争对手就会招高材生。

为什么校招现在会那么流行,就是很多企业不想这批学生跑到竞争对手那边。

3、学校已经帮老板们筛选过一次。高考是独木桥,同样的考卷,为什么他能考得好?那说明他优秀嘛。

在老板眼里,学校已经帮他们筛选过一次,那么这次他们直接选择985/211的学生,失败概率会低一些。

培养一个人需要花费公司很多人力物力,那作为老板来说,肯定要花钱花在刀刃上。

总结:

出来社会会发现,高材生确实找工作容易,毕竟他们拿到了这些大公司的通行证。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能进985/211院校,也是10几年努力学习拼下来的成果,这没啥可说的。

如果自身学历低,就要更努力,多想想自身优势是什么,发挥自己优势在工作岗位上。毕竟一辈子很长,得跑马拉松。出来工作保持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毕竟“社会大学”才是最厉害的。

关注@华迪说,每天与你分享职场、销售思维与方法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为什么有些985、211的学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在找工作时却依然那么抢手?

985、211学校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名牌效应,也算一种正常现象。比一般大学来说,这些学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好,学校软硬件都很好,即使混得水,在社会交往和专业素质方面,还是比一般大学的一般学生要好。但是,若单论专业水平,也可能不如一般学校的尖子学生,却仍然很受接收单位宠爱,这也许是工作单位需要这种名牌效应。

为什么有些985、211的学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在找工作时却依然那么抢手?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时,基本上都看第一学历和其所毕业的学校。这就是题主提的问题,为什么有些985和211高校毕业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但是却在找工作时依然抢手的答案。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考进双一流重点大学,还真得有两下子,否则,哪能进得去啊。至于是否真的在这些重点大学学到什么,恐怕就得参加工作后,才能分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正好应了那句话,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能够从重点大学毕业,仅从学习能力上来讲,本身并不差。有些双一流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别看平时课上睡觉,夜里玩游戏,甚至热衷于参加学生会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智力在那放着,如果仅为一个考试,恐怕用突击的方式,就能够过关。

但是问题来了,混早晚是要还的,别看能混出大学,真要是参加工作了,靠混是没有给脸的,更没有将就你。很多双一流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才会突然发现自己工作中缺少哪些知识,缺少那些能力。于是便出现一种新现象,就是边工作边学习,抓紧时间恶补不断提升自己适应工作的素质与能力。

如果把毕业证和学历文凭当成是敲门砖的话,恰好迎合了现在用人单位的观念。对于那些综合素质能力很强的年轻人,最终还是被拒在学历和毕业学校面前。所以,这才导致很多家长的焦虑感,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进行教育投资,包括孩子大学没有考上双一流重点大学,但是考研究生时也鼓励孩子往名校考,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

总体为说,双一流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还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就业需求,和非双一流大学相比,所占比例自然就小。因此,在就业市场上成为抢手对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有些985、211的学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在找工作时却依然那么抢手?

能在985、211毕业的前提是要修满学分,既然毕业了,那就证明在专业领域或者某一类领域有一定的文化储备,除了实践课程可能稍差一点,其他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于实践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这个在参加工作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除了经验不足,在这个领域还是可以独挡一面的,总比普通大学的强,就算是混也不是白混的,大型公司、单位、以及国家性机构都非常需要,这种专业性强的人才,至于经验,有远见的高层管理会说:“哪个不都是从新人开始的,包括我们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高等学府的人才,在中国大学占比人数极小,哪个都不要,到最后将是一个都没有的局面,可是我们这个团体还是要运转的,只能一把抓,有一个算一个。

为什么有些985、211的学生在大学里混得很水,在找工作时却依然那么抢手?

谢悟空邀,因为他们手中有重点大学的王牌证书,也就是好找工作的敲门砖,既使他们在学校混得很水,但有的招聘单位就是要看他们的证书,也不考虑他们的工作能力,有的人到单位过后,并不是想像要找对的人,普通高校的学生,只要专业对口,英语过六级,也是好多单位要抢的目标,我身边就有例子,不是985或211就不行了,实际有的学生比进211的学习成绩还好,只是志愿没填好,或考试中紧张等原因,所以不能一概的看文凭行事,还要看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