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师教出了好成绩,还是高分生源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老穆认为,师生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不可拆开来看待!

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要靠很多老师来传授知识,而最终促使TA腾飞的那个老师,只不过起到了“助推作用”罢了!当然,这也是很关键的。

一个老师,TA所教的年级段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所以经TA之手的学生也很多,但不同年级段的老师,TA们成为名师的方式是不同的:

【1】非毕业班老师,若想成为名师,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其次靠班级学生的成绩。

比如一个非毕业班的数学老师,他若想成为名师,就必须要有优质的公开课,要有论文发表,要有教学研究……

而这些,都需要TA自己去努力,学生往往帮不上什么大忙。

当然,如果所带班级的成绩好的话,那就更好了。

【2】毕业班老师,若想成为名师,往往靠学生的高分成绩。

比如你是一个高三英语老师,你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位列全市第一,你能不是名师吗?

倘若这些学生当中再有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你就是名师无疑了。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倘若这个英语老师自身能力不强又怎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来呢?

【3】学科竞赛老师和大学老师,必须自身是名师,然后再依靠学生的个人成就而再上高度。

比如爱因斯坦,他的老师马克斯·普朗克博士,他本就是个名师,曾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教出的徒弟爱因斯坦,成就则更大!

再如郎平,她本身就是世界冠军,她率队的女排夺得了世界冠军,她的名气则更大了!

女排世界冠军常有,而名教练却不常有!

【结束语】或许有人会质疑,名师为何不去教差生呢?岂不是更能证明TA是名师?

老穆就想反问一句:“优秀的科学家为何不带领一帮文盲进行科学实验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是老师教出了好成绩,还是高分生源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

1 就单纯的应试教育来说,好老师和好孩子是相互成全的,老师再好,孩子不成器,老师的所有努力,都是枉然,孩子再好,天赋异禀,老师资质愚钝,固步自封,也会约束了孩子,无法给孩子一片更广阔的视野,所以就这一点来讲,好老师和好孩子是捆绑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相互成全,这是针对教书这一方面

2 看我们如何定义好孩子,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他整个经历的综合反映,是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对于孩子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是老师教出了好成绩,还是高分生源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生源再好的老师也是白费,作为一名老师我是这样认为。很多人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个话题一定要放在一个特定条件下,应把这个理论放到老师身上确实有些片面。

我是名小学的老师,学校老师也不少,一到分班的时候都是最热闹的时候。不管多好的老师都不愿意带成绩差的班,什么样的老师都愿意带成绩好的班。所以我们这里实行大轮回,一个老师没有特殊情况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防止有的老师挑班,所以你想有个“好名声”只能看运气了。

我带过全镇正数第一,也带过全镇倒数第一,大家说我的教学水平好还是不好?第一年来学校的时候,校长把一个最差的班给了我,全班46个学生,数学一半不及格。自己也是努力的教,争取把及格率提升一下,但是实在是尾巴太大,自己也尽力可但是还没有逃脱倒数第一的命运。现在这个班级就不一样了,孩子都挺聪明伶俐,至少没有厌学的,就算是学困生也愿意学习,每次考试数学都是前三名,我带的科学也是前三名。所以不能因为一次或几次成绩好与不好,来判断这个老师教学水平好还是差。

老师的好名声不仅仅是成绩好体现出来,更多的是同行和家长的认可。希望家长们对待每一个老师都能全面的认识,切不可人云亦云。

是老师教出了好成绩,还是高分生源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

是老师成就学生呢还是学生成就老师,这个估计是应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好老师才有能力教好学生。

有一个现象,很普遍。那就是,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

仔细想想有些奇怪,既然是优质资源,就应该给最需要的学生。问题学生是最需要关爱和教育的,如果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教育,以后走上社会了,那教育的成本就大多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资源不是这样分布的。

如果是成绩特别差的,连进入普高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选择上职业高中。再说在同一所学校,有的老师教书出色,就安排带重点班,或者是流通到更好的学校教书,教的学生是越来越好。优质教育资源与后进生原来越远。

这些学校为什么好呢?这些老师为什么优秀呢?一般是认为这个学校升学率高就是好,带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多就是优秀。而这些学生的成绩与学校、老师有什么养的关联呢?不得而知。

有的学校,拼命挖生源,不惜花钱买生源。如果发现哪个学生中考成绩好,就承诺免学费、给奖励,这样招收了一些优质生源,这些学生参加高考自然很好。学校因此而出名。然后进入良性循环,好学生蜂拥而至,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有的老师,也喜欢在生源上做文章。高一下学期要分科。如果班主任是教政治的,他带的班就是文科班,学理科的就要分流出去。怎么办呢?他做学生思想工作,留下一些比较理想的学生学文科。等到分科全部结束以后,一般的班级一个班学文科的十多人,他的班上30多人,自然与他工作有关。等到高考的时候,他们班的成绩自然最好。

有人把这个称为生源决定论。我以为,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没有突破生源决定论。高考成绩单好歹主要是看学校,而不是学校或者老师。学生好,学校就好,老师就好。

以我为例,我在我们区最好的高中教书。我每一届带班主任的班级大约有45多人考入一本。而我们县的其他学校整个学校加在一起也没有30多。我很清楚,这不是我的优秀,而是我们学生的优秀。

因为学生优秀,他们遇到的问题比较高端,所以倒逼我不断学习;因为学生优秀,他们不用我把精力花在一些琐碎的事物上,所以我有精力著书立说;因为学生优秀,他们大多考上本科,所以我能够得到社会认可。

以前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我以为,高徒出名师。不是老师成就了学生,而是学生成就了老师。我要感恩学生。反过来说,既然是好老师,就应该能够包治百病,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教。一些问题的学生、后进的学生到这些老师的手上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不断地改变、向好。我也要不断提升

是老师教出了好成绩,还是高分生源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

个人认为,互相成就吧。

好老师如果遇不到好学生也不可能有好成绩,但好学生遇不到好老师也同样不会有好成绩。学生和老师必须互相成长,相互促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以我校为例吧。

前些年我校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等水准。这几年,学校加大教研力度,注重老师的配置。特别是毕业班,更会把全校各级第一名的老师都集中到毕业班。这两年,毕业班成绩明显快速提升。

以下是刚刚过去的六年级期中考试各科的考评情况,黑色字体为我校成绩,不但位居第一,和其他学校差距也更大了。说白了,他们怎么也追不上的,特别是数学。

每一个学校也都不是一上来就很优秀的,比如衡水也是如此。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一个学校多年教学积累的成就。

第一:学校管理必须要规范,教风学风要好。

这是一个学校成绩好的前提之一。老师素质不一定是最好,生源也不一定是最好。但只要管理到位,教风学风良好,成绩自然会慢慢提升。

第二:管理规范,名声慢慢有了,生源自然就会好一点。

以我校为例,实际小学一直是划片招生,我校优势并不明显。但这两年,除了片内,外面慕名而来的也很多。这些家长大多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也都很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所以学生素质大多也不差。慢慢的,这几年生源就好起来了。

第三:生源好了,加上学校良好的管理和校风,良性循环自然就形成了。

我校老师实际没怎么改变,也就是说,老师的整体素质并没大的提升。这种教师结构缺点是学校缺乏活力,优势是大家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手,对教材的把握都很精准,加上学校良好的管理,所以这些年的成绩就越来越好了。

谁都不会随随便便的成功,一所名校的形成必然是老师们多年积累的成果。

衡水难道一开始就这么有名?难道一开始他就掐尖招生?名气有了,自然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也有话语权和决定权了。

好学生很重要,但好的校风和良好的教师素质也同样重要,缺任何一样,成绩都不可能会很好。

良性循环也得靠自己努力实现,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学校也不是没有,慢慢没落的名校也不少。

总之,好的生源和好的教师一定是相互成就的,缺一不可!

是老师教出了好成绩,还是高分生源成就了老师的好名声?

两者都有,缺一不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