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家长该怎么做?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对于家长的困扰,老穆深表理解。

老穆认为,倒不是老师默认学生都学过,事实真相往往是这样的:

课堂上,老师每每提问,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答如流”,从而造成一定的假象,让老师误以为大家都会了。殊不知,还有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是没有学过一年级内容的······

早在去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幼儿教育这一乱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通知》主要有五项重要内容:

【1】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3】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4】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

【5】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尤其是第5点,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老穆认为,这一条执行起来很困难!

倒不是说老师执行起来困难,而是家长执行起来很难。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早点接触一年级的内容,以免到时候跟不上。

在现实生活中,老穆见到不少家长在孩子大班时,将其送到私立幼儿园,让那里的老师“偷偷教”,甚至还有家长亲自上阵,给孩子做讲解一年级内容的。

(一)孩子一年级零基础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自乱手脚;

作为家长,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孩子落下的内容及时补上去。

再者,家庭作业要把好关,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家长要主动跟学校老师联系,让其教得慢一点。

在实际教学中,不排除有这样的老师存在,作为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争取让老师讲得慢一点。

(三)作为家长,从一年级起,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穆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孩子将来的成绩高度。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课堂认真听讲,并记笔记。

【3】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不留到明天。

【4】写作业不拖拉,提高作业效率。

【5】训练孩子的专注度,严控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次数。

【结束语】老穆认为,孩子的教育,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孩子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家长该怎么做?

为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拍手称快,我一些幼儿园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提前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增加孩子负担,使 孩子过早产生厌学情绪。

在幼儿园学的汉语拼音,发音方法不规范,拼读不正确,发音不到位,到了一年级,教师不易纠正。并且幼儿园学得也不扎实,一年级教师还要具体详细去教。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过之后,不感兴趣,上课不想听讲,认为自己学习过了,自己都会了,就不需要再听了,很容易厌烦小学生活。

在写字方面,许多幼儿园教孩子练写的字,结构比较复杂。小孩子的骨骼发育不成熟,用力握笔影响骨骼变形,过早写字对孩子健康不利,孩子学习得也很辛苦。

小学零起点教学,要求教师按照教材进度进行教学,不能压缩课时,汉语拼音从零开始学,不压缩课时,不删减内容,以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如果教师讲课过快,随意压缩课时,家长可以向学校进行反映。

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彻底改变幼儿园孩子学习负担重的现状。

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家长该怎么做?

“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

这是典型的因不了解事实而产生的误解。而且是普遍性的误解!

因为教师的课程进度是有要求的啊。家长朋友们!

在新教材之前,老师们已经很多年都是用这样的节奏教学了!

或者那些孩子拼音学不扎实,觉得是因为自己孩子班级老师教的快的那些家长。问问周围其他不同班,不同校的学生家长。看看是不是一样的进度。

基本都是一样的啊!

发现自己孩子不行以后要主动面对,主动承认,主动找老师沟通啊!

回头在家里偷偷说孩子老师有问题,然后老婆/老公附和着,最后孩子听到了。孩子也会觉得“啊。原来我学的差是因为老师有问题。哼。这个坏老师,以后不听她的了。上课也不学习了!”

这样结局就精彩了。

其次,老师不会默认你们都学过,但是会被孩子误导。哪怕老师已经很有经验,依然会被孩子的课堂表现所误导。

“这道题会不会?”

“会~~~~!”

课堂上常见的对话。

当有几个孩子有底气的大声回答到“会”的时候。

那些不会的学生基本是不敢说自己不会的!

他们怕被同学笑话。

所以哪怕老师察觉到可能这个“会”是被某些同学带节奏了,然后继续问某些觉得可能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依然会说“会!”

但老师不可能每道问题都接着问一句“既然你说会了,你就来复述一下吧。”

只有通过当天的作业,我们老师才能够知道那些孩子是真的会了,哪些孩子是没有掌握牢固。

碰上那些不写作业的,就更无法得知他们的真实水平了。

所以说,如果得知自己孩子入学一个月左右依然觉得课堂节奏快。那么家长最该做的就是联络老师!

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家长该怎么做?

谢邀。

幼升小是回忆频道了。

我们家孩子当年读的是家附近的公办幼儿园。我这家长不喜欢让孩子补课,读小学我就没让他上衔接班。

小学一年级其实也没啥,语文就是写几个生字,还有看图说话。数学就是最简单的加加减减,还有一些简单的逻辑题。

平时老师教学,参加过衔接班的孩子,确实显得聪明,老师一说她就啥都知道。我们这些没学过的,反应比较慢,显得就有点笨。

一年级老师选班干部,我们家的笨孩子没被选上,第一批入少先队的,也没我家的事。我家娃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成绩,是上课纪律,这家伙一年级有点坐不住。

学习成绩不突出,纪律有点散漫,我就不幸的成了被老师传唤的家长,隔三差五被老师叫去学校教育。

我自己觉得,一年级才六岁。想当年,我六岁的时候,也很淘气,也坐不住。后来长大了一点,就坐的住了。所以我没把一年级的儿子淘气当一回事。每次被老师叫去批评,我都是点头哈腰,认罪态度非常好。但回家我不会责怪孩子。

我估计我这家长,在老师眼睛里,我就是一只不怕开水烫的死猪。

一二年级,班上很多去过幼升小的孩子,一年级就开始去补习班的孩子,考试经常双100,我们家成绩其实也不算很差,也就是考试的时候,经常会犯粗心的毛病。人家双100,我们90多,一二年级90多算差生了。

我这只死猪,也不着急,平时没事就带着孩子去玩,除了学习成绩不突出,各种玩的,都会玩。

人生本来就不完美,一二年级读书也没必要去追求完美。成绩虽然不突出,但因为我这家长比较松,他还是很快乐的。

慢慢长大一点了,我们家孩子,八九岁了,人定一点了,学习成绩就上来了。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写评语,说我儿子经过了两年的努力,终于跨进了尖子生的行列。由于跨进了尖子生的行列,干部也做了小队长。到了小学毕业,小升初可以选择电脑派位,可以选择自己去考名牌民办学校,我们期末考成绩,排在全级第十,考名牌民办,也考进去了。

初中读重点民办,高中读全市排前五的高中,还是重点班。高中毕业,我儿子被小学班主任叫回去帮她给小六的孩子们讲中学生活,老师也忘了我这个娃一年级的淘气了。一开口就介绍,这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

每次有人问我,幼升小要不要衔接班,我都说不用。我说小孩子就像种树一样,越是名贵的树种,越晚成才。速生林多数是拿去造纸的,做不了顶梁柱。

一二年级,只要不是太落后,我觉得家长就别着急。

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家长该怎么做?

现在为了给孩子减负,超前学习已经成了整改的重点,幼儿园去小学化就是其中之一。而现实中,超前教育却“屡禁不止”,因为大家都觉得小学老师默认为孩子都学过,教的很快。

但事实未必如此,我们弄清了双方这么做的真相,自然就会明白到底该怎么做。

小学老师讲课节奏快的真相

虽然,却是存在因为孩子会教的快的现象,但大多是老师节奏快却是下面的原因。

1、课时紧,必须快

不排除有一些老师基于这种原因。但从身边学龄的孩子经历来看,老师教的快,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学需求如此”。

新课改下,传统意义的副科课时占比增加,语数的课时减少。

会想下咱们小时候,每天除了语文就是数学,老师可以很慢节拍的从横竖撇点折怎么占位开始,一点点的看着、陪着我们学会了吃透了。

可现在呢,课本厚了,内容难了,但每周的课时却大幅下降了。想要孩子学完一本书,基本上就要每天一课的进度。一节课45分钟,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老师重复一下上课习惯养成的要求,维持维持纪律,一节课就只剩半小时了,所以,快是自然的。

2、从教知识转为教方法

新课改要求还有一点就是教师角色的变化,要从知识的教育者转变为方法的传授者。所以,老师上课会更注重孩子学习习惯、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本的知识,不会一一咀嚼后喂到嘴里,而是给你一个菜谱和一盘材料,鼓励孩子自己做美味。

幼儿园为什么超前学

对于幼儿园超前学,主要有以下原因:

1、增加幼儿园竞争力

需求决定市场。当家长为小学快而焦虑时,就会希望能提前学,而很多时候就寄希望于幼儿园也能教。现在的幼儿园,多是私立性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核心。所以,很多幼儿园纷纷开始开设幼小衔接班,培养小学预备役。

2、孩子本应该学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孩子6月在幼儿园,我们把他当孩子,9月到小学我们就会觉得他突然长大了。实际上,小学的能力也是幼儿园积蓄培养的。也就是说,提前为小学准备,本身就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比如,教孩子数数,做简单的加减法和生活中的应用题等等,都是在建立思维,只要不是刷题或者强求孩子超越自己的知识发展阶段,其实应该算是学前准备,而不是超前学。

幼小衔接,家长怎么办

1、顺应孩子发展规律

小学前的孩子,因为生活和亲子阅读等影响,会认识一些汉字、简单的阅读,能使用连词副词等,这些多是自然习得而来。这时候,就说明孩子具备学习相关内容的能力,我们不要刻意的去回避教孩子,而是要积极的把握进行促进。

2、利用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我们在教孩子时,就要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教孩子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3、以思维训练和阅读能力为主

  • 关注知识背后的思维训练:

小学前,不是教孩子学会1+1等于2,而是通过各种实践,让孩子明白1+1为何等于2,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

  • 注重阅读能力的积累:

有的家长很开心的说,小学前会了所有拼音,学了多少字。可这些孩子,到了小学,特别是3年级后,有一部分成绩突然下滑了,原因就是“为认字认字”。

识字是工具,阅读才是根本。

小学语文的提前准备,更重要的是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

幼儿园要求去小学化,到了小学老师默认你们都学过所以节奏很快,家长该怎么做?

看了留言和评论,各抒己见真得很热闹,但是都拐弯了,都没有说清楚幼儿园去小学化与一年级衔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因为没有探讨到关键问题“零起点”,要知道“零起点”是对具备入学条件,合格的六岁学龄儿童的零起点。

小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学校,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以及生活的逐步自理,所有人的难以适应和疑问,都来自对“零起点”教学的认知误区。

要知道: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指一个年满六周岁的学龄孩子,必须具备六岁孩子应该知道的文化知识基础,社会生活常识,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零起点”。

比如:六岁孩子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文化知识基础,(除了生僻字)对街道的汽车和地铁站牌名能认识,对路边的商店名和大型广告中的常用字能认识,也就是说至少能初步认识1000个左右汉字;对数字有初步的概念,大概会数数,知道增加和减少的意思,会比对大小、胖瘦、多少,能描述一般常见的物体形状和颜色…… 比如:六岁孩子必须有的基本生活常识:上课打铃要进教室,课间休息自己会安排去解手,保管好自己的书本和学习用品,天气阴晴冷热变化衣服穿脱,口渴了对饮用水冷热的把握照顾好自己…… 比如:孩子必须有初步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包括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有问题会适度的求助,同情和帮助别人…… 比如:孩子初步要有注意安全,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 意识。

那些认为一年级从零起点开始教,是从没有任何基本常识和基础知识开始教的家长醒醒了……

我家孩子刚走过不堪回首的一年级,这学期才逐步正常,才悟明白这些理。[耶][耶][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