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错号要画圈;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差生不能说差生叫天使。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穆小时候,老师批改试卷是对错分明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毫不隐讳。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了,错不能打“❌”,要用“⭕”代替,不然孩子看了心里会不舒服,不开心······
老穆小时候,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老师从不遮掩,甚至还当众读同学们的分数及排名,这极大地增强了老穆奋斗的决心。
现在的小学生,考试不能再用“扎眼”的分数了,而是用等级来替代。
91分和100分同是A级,如此一来,岂不是模糊了优秀的概念吗?
老穆小时候,差生就叫差生,好生就叫好生,为此学校还会开展“培优补差”活动。
现在的差生,不叫差生了,而是叫“学困生”,颇有“贫困户”之意。有的地方还叫“天使”,对于“天使”这一称呼,老穆不认同,总感觉有讽刺意味。
对于以上这些“规定”,老穆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它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是希望减少孩子间的竞争压力,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苛责”程度,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
殊不知,再好的政策,倘若落实与执行不好的话,往往会事与愿违。
分数不打❌,孩子们往往就没有深刻的印象,就不能让其痛下决心攻克这些错题。
分数用等级,孩子们往往会沾沾自喜,不能正视其所存在的问题。家长不懂成绩,也容易被假象所蒙蔽。
每天玩着学的孩子,每次考试都能得个A(91分),而每天努力学习的孩子,每次考试也是得个A(100分),小学时看不出差距来,但到了初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他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平时玩着学的孩子,啥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养成,最后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结束语】老穆认为,有时候遮遮掩掩,还不如坦然面对!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发表你们的看法。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错号要画圈;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差生不能说差生叫天使。你怎么看?
这周,学区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抽查学生的写作业情况,到教室随机抽查,看看老师是否全批全该了。我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师就受到了点名批评。
批评的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没有全批全改,抽查的学生中有几个作业本几乎没有批改过。
老师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孩子根本不按时写作业,每次交作业本都不交,盯着就写一点,不盯着就不写,所以他们的作业本批改的次数很少。
其二就是作业本上出现了很多的差号,这是不符合规定的,激励性评语太少,“太棒了”“加油”等语言已经过时,要与时俱进,说些新颖的激励性语言。
对于这个批评,老师没有解释,因为无话可说!
批改作业时,老师的差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使用画圈。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难道连一个面对自己做错题的勇气都没有吗?可想现在的孩子们为啥稍微遇到点事情,不如意,小挫折就选择逃避,甚至走极端。我看就是这样给宠坏的。
画错号也好,画圈圈也好,那就是个符号,你赋予它什么含义,它就是什么含义。就像我们现在做题,以前把正确地答案用对号勾出来,那么对号就代表着正确答案,现在说把正确答案圈出来,那么圈出来就是正确答案。
我现在也是用画圈的形式把错误的答案给学生指出来,学生看到就知道自己做错了。其实圈圈和错号在学生的眼里有啥区别吗?他们就在意自己这道题是否做对了,学生根本就没有那么玻璃心。也不知道这是谁发明出来的花样,有什么实际价值吗?
再说说考试等级的事,这更是个笑话。你画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好像也是按分数吧,比如95分就是A+,你说这等级划分是不是个笑话,把试卷看完了,给个等级。就算老师什么也不给,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吗?难道孩子连自己直面自己分数的勇气都没有嘛!
还是一直这样掩耳盗铃呢?可惜你想一直这样也没有机会,中考会很快叫你重视分数。因为你距离人家分数线差一分,我们这里是掏2万,那时你咋不给个等级呢?中考就让很多不重视分数的孩子被分流到职高和各种技校去学一技之长了。
到了高考发成绩单的时候,全国的参加高考的学生及家长,焦急的等待着查分。那时你怎么不分个等级出来,一分一档,分分要命,分分就是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
为啥结果注重分数,过程却拼命的想淡化分数,没有过程,哪里会有好的结果!
最后说说差生的称呼问题。开始时就叫差生,班里的小孩子称呼差生为“大菜包子”。差生还可以通过留级,转化为好学生。后来不许留级,也不许叫差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叫学困生。要转化学困生。可惜效果不大。老师费劲不小,也没见转化多少学困生。老师不是菩萨,可以渡化学困生。很多孩子依然学习很差。
现在称呼又变了,叫天使。很多人说,学习差的孩子是天使,来报答家长的。我有个亲戚开始就是这样的观点。他家孩子他就是快乐教育,愿意学习就学习,不愿意学,就玩耍,怎么样不是一辈子吗?考上大学离得远了,自己病了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
孩子倒是天天很快乐,学习很差,后来就辍学了。现在20多岁,自己一事无成,要学历没学历,要技术没技术,还不能吃苦。所以年纪轻轻的天天在家歇着,讲究吃喝玩乐,伸手向父母要钱,后悔的亲戚不行。
人家同龄人考上大学的,都去自己闯世界了,因为她没多少文化,都没有勇气出去,除了啃老,别无选择。这样的天使,你喜欢吗?亲戚后悔的不行,孩子可以不是个成功人士,但是孩子必须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吧。
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你没有知识,你说你可以干嘛,你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少了。很多工作,大学生都用不完,研究生都没有优势,人家要你个没有学历的人,一个连学都上不好的人,你觉得她能优秀到哪里吗?
其实在一个班里,孩子的自卑不是因为你怎么称呼他,而是在于他的学习能力。如果他每天能够解决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天天能够学会,那么这孩子即使考试考得分数不高,这孩子不会自卑。他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天天遇到难题,他会苦恼,再加上家长不断的加压,否定,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地越来越自卑。
人一自卑,就会越来越否定自己,即使他会,他都没有勇气表达出来,这样不自信,慢慢地只能越来越差。
为啥过去有的孩子留级,会发生变化。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加上自己学过一遍,接受起来比以前就会好。再一个原因就是,换了老师,换了同学,换了环境,就是个新的开始,遇到自己会做的题,老师也表扬了他,他就重新给自己定位了,慢慢地变得自信,于是会越来越好。
把学困生叫“天使”,我看以后老师也不能叫老师了,叫“服务员”,学生也不叫学生,叫“上帝”好了。大家觉得这样叫形象吗?
一个连自己的学习成绩都不能直面的学生,大家觉得这样的孩子有前途吗?到底是学生不能面对,还是家长不能面对呢!我觉得其实是家长,是大人们不能面对,太玻璃心吧。孩子们自己清楚自己的处境,想掩耳盗铃的是家长们呀!不过很快这样的家长就会被现实打醒,不信,你就拭目以待吧!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错号要画圈;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差生不能说差生叫天使。你怎么看?
现在有些人心眼小,报复心很重。说一个我的经历吧,记得那年孩子住院的时候,在医院填了个调查问卷,每项有:1.非常满意,2.满意3.一般4.差。我每一项都给了满意,填好后我很高兴地交给护士,我说:看看这样填可以吗?不行的话我再改改。结果那个护士拿着那张表说不用改,很不高兴的边走边说没给她们非常满意。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每天(12天)打针的时候故意多扎几次,最惨的一次是那个姓王✘彬的护士扎的,她一次扎好以后药水滴的很好,我说一次过扎得很好,结果她说没有扎好,然后用手指按着针头部位,另一只手反复旋转针5、6次,那护士边转边说:你说好就好了呀,我说好才是好。期间孩子哭了说好痛,那护士说:痛就忍着,打针哪有不痛的。那王✘彬走的时候笑哈哈的说:痛就对了。出院的时候,去找医生开口服药带回家,那个护士长说你看还有谁会给你开药方,那个教授主任叫廖宁的有一天更是当着她的学生面直接说出:“你就是马上死了也不理你”,当时我都懵了,然后她的学生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你就是马上死了也不管你”。这个叫廖宁的教授主任还把我列入了她们医院的黑名单(这是我后期发现的)真是让人心寒。后来才知道医院的调查问卷是为了给各科室评先进等级而做的,我就这样跳进了这个大坑里。整个住院期间每逢打针我就走到门外面很难过默默忍受着这种煎熬,心里想着:好吧,让你们报复吧,只要你们下得了手你们想怎样就怎样吧,期间还有个别医生莫名其妙各种找茬怒吼。真是颠覆人性啊,给了满意人家不满意,一定要非常满意,否则有你好看,感觉好无辜啊,明明说填这个表是为了改进不足之处,想想自己真幼稚,就这样被坑死了。
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错号要画圈;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差生不能说差生叫天使。你怎么看?
教育有焦点,我们有观点!很高兴和你一起分享我的观点。
先纠正一下,差生我们不是叫天使,而是称后进生或者学困生。
我是小学数学老师,我来逐一对你的问题给你解答。
一,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而是用⭕️,为何?这是因为错题用❌是对学生的冰冷否定,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低段孩子或者对于心理较敏感的孩子来说还容易导致其自卑心理,对自己认知偏差等等负面影响。
同时,家长在看孩子作业时❌多了也会引起心理的不舒服。
用⭕️同样能达到显眼的目的,而且更能让学生与家长接受。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孩子的错题用的是三种符号,❓,⭕️,❌。当然,⭕️用的更多一些。
二,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为何?先说一下我们区小学阶段的等级划分。
A指的是85及其以上的成绩。
B指的是75分及其以上且不足85分的成绩。
C指的是60分及其以上且不足75分的成绩。
D指的是40分及其以上且不足60分的成绩。
E指的是40分以下的成绩。
从上面等级可以看出每一等级的成绩差距是比较大的。
而初中阶段是根据参考百分比来划分的,有可能90分也得不到A,也有可能70分也是A。
这是因为这样可以打破唯分数论的指责!同时也在引导教师更宽容的看待学生分数。
当然,任何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都有利有弊。个人认为,以等级来评价学生更科学,利大于弊。
三,差生不能说差生,而是美化委婉的说成学困生或后进生,为何?这是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也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差生,是对孩子的全面否定,而后进生或者学困生只是对孩子当前学习情况进行了否定。
总结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是少数学生家长博弈胜利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的一种进步。虽然现在的方式同样存在问题,同样有所诟病,但利大于弊,是教育进步的体现。教书育人,静待花开,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更多交流咱们评论区见。
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错号要画圈;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差生不能说差生叫天使。你怎么看?
上海的学校就是这样做的呢!批改错题用圈圈⭕代替叉❌,用ABCD等第制来代替具体分数。我孩子在上海读小二,她学校的做法是:满分或全对属A⭐等,90-99分属A等,76-89属于B等,60-75属于C等,60分以下均属于D等。平常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练习册,还是考试,都一律用等第制来评价;批到错题时一般就圈出来;至于差生要称“天使”还没听过。
“⭕”的符号一般表示重点或需注意的地方,而“❌”的符号一般表示否定或错误。用圈⭕代替叉❌,在视觉上感觉不那么刺目,圈出来有错的地方,表示要注意一下,它不会像叉那样给人一种否定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减少心理上的打击。我曾经问过孩子“你是喜欢老师圈出来你有错误的地方,还是喜欢在你出错的题上打个叉?”孩子明确的告诉我“喜欢画圈圈,不要大叉叉”。所以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一种进步,值得推广使用。
至于用ABCD等第制代替具体分数的做法,这应该是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考核学生水平的评价方式。等第制在期末考核上不打分数,不排名,每学科都采用综合评价方式,针对具体考核项目依次打等第,这样做比较人性化,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值得试用推广。给大家参考下我孩子的期末考核等第评价表:
但是等第制也有缺点,因为有时候这种等第就是把依分数高低的精细化排名次转变成ABCD几个档次的排名,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分数概念,但学生依然很关注自己的分数等级。据说,这样做的目的还在于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过,我觉得等第制有时候还是有点自欺欺人的,因为我观察了孩子的作业和试卷,发现老师虽然没写具体分数,但是扣多少分往往还是会写在卷面上的,同学之间还是会比等第的,同等第的学生还是会比谁扣的分更少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做法跟分数制想比,本质上并没有太大改变,只不过换了个形式而已,让分数没有那么明显而已,所以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对于差生要称“天使”,我觉得十分不妥,把不好的一类人取个美丽的名字,会让人觉得是一种反讽。对于班级里不同学习水平的孩子我觉得这么叫更合适:成绩最好的学生称“大宝”,成绩中上等称“二宝”,成绩中等称“三宝”,成绩中下等称“四宝”,成绩最差称“小宝”😁,温暖又可爱,大家觉得如何呢?
老师批改错题不准用错号要画圈;考试不准用分数用等级;差生不能说差生叫天使。你怎么看?
第六感 观教育:这样做应该有一定的理由,对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旧做法是一种挑战,特别是对怀有这种陈旧思想的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做教师的你,能适应吗?
首先,错误的标识符号(✘)被禁用,改用圆圈⭕来代表。其实“✘”意味着失败,代表着不成功;意味着粗心大意,说明你不细心;看到作业中的✘,首先感到沮丧,兴趣大减,没有看下去的意愿。说明✘号对学生的杀伤力相当大,能直接挫伤学生的作业兴趣。从这个角度考虑禁用✘号是有积极意义的。用圆圈⭕标识出来说明这个地方有问题,能促使学生有进一步探究到底问题出在哪的欲望,会引发学生进行反思,或者重新试做。也许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纠错的欲望。更能牢固掌握做错的知识点儿。
其次,考试成绩不用分数用等级,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不是我国独有产物,既然从古至今,从外到内都曾存在,说明等级制比分数更有优势,比如优秀等级用分数来表示就是90----100分为优秀。考90分和考100分都属于优秀等级,同属于一个层次。假如用分数来排序,虽然能把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都区分开,但会造成为了一分半点儿争得不可开交。每次试卷讲评完都会有不少学生拿着试卷为了一分半分找老师更正,真正体现了分分学生的命根。用分来衡量学生优劣也是学生负担太重的源头之一。因此,禁用分数改用等级有着深远点意义。
最后,关于称呼差生为“天使”确实不敢苟同。差生叫天使,那优生不就成了魔鬼👿了?差生、双差生、学困生、问题学生、天使他们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就是智育较差的学生,可能其他方面都不差;双差生是指德育和智育都不好的学生,特指学习成绩和纪律两方面都差的学生,顾名思义叫双差生。差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内涵外延边界不清楚,反正就是有问题,所以又叫问题学生。天使的叫法也可能是借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虽然我不完美但我一样可以成为天使。
不管如何称呼差生也改变不了其差的本质属性,只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语言表达所赋予其的另外涵义而已。也或许是借鉴网络用语的做法……搞不懂,也没必要搞太懂,只要知道他不是优秀学生就行了,不管他叫天使还是叫地使,都不重要。
结束语:顺应潮流发展,与时俱进才会不被社会甩在后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