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县城的一年级老师期中考试前疯狂刷语文和数学题,这样做真的好吗?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这是去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第一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第6点“坚决控制考试次数”中的内容。
学校开设期中考,本就属于“违规”操作了,可老师还做出期中考前的疯狂刷题举动,着实让人不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高一呢。
诚然,学校及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来。但学校的举动,却违背了当下的“减负”条例。
近期,浙江、云南等省,都出台了相应的减负措施,就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负担,提倡素质教育。
我们来看一下《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对于小学生考试的规定,如下:
07、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减负,不是“减去负数”,变为“正数”。
减负,是减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成绩重要吗?老穆认为,重要!但也不是很重要!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学习了一年级的课程,而有些孩子却没有。这就造成孩子间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一年级孩子的成绩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二)一年级的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老穆认为,一年级的孩子,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倘若只注重学习成绩,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作为老师,上课要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喜欢上课。
倘若一上课就是“读、记、背”,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磨灭了,孩子又怎能学习好呢?
(三)一年级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3】课堂认真听讲,有记笔记的好习惯;
【4】有爱好阅读的习惯;
【5】有整理错题的好习惯;
【6】养成善于思考与总结的好习惯;
【7】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与自律性。
(四)刷题,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而不是盲目刷题。对于孩子刷错的试题,老师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了?正确的方法是什么?今后再遇到类似的试题,还会不会做了?
如果孩子只是不停的“刷题——做错——订正——再刷题——再做错——再订正······”,那是没有效果的。
【结束语】孩子的学习,离不开考试!但作为学校和老师,也要遵守国家及当地的教育规定,万不可违规操作。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我们县城的一年级老师期中考试前疯狂刷语文和数学题,这样做真的好吗?
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周,停止上新课,集中复习备考,这是惯例。
家长认为考前大量刷题不好,是受了媒体上一些似懂非懂的“专家”言论的影响。这些所谓的专家,不在教学一线,不了解实际情况,仅从理论出发,坐而论道,确实误人不浅。
老师们为什么在考前组织学生大量刷题?当然是为了备考。考前刷题,可以巩固旧知,可以查漏补缺,可以考前预演。运气好的话,还能押中几道试题,让班级平均分提升一大截。
这么说,似乎老师组织学生刷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惜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也不能这样理解。
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难以量化评估。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除了教学成绩排名,尚无更好的方法。而且,我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仍是以高考为主。这就注定了,教师的工作,只能用教学成绩评估。
也因此,教师工作的具体目标,就被动地指向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五育”中的其它方面,只能下调优先级。
事实上,当考试成绩是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时,以学生成绩为导向的老师,恰恰是最负责任的老师。
有人质疑说,会教书的老师,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平时教学中,就已将知识点逐一落实,考试之前,自会不慌不忙。
在考前让学生疯狂刷题的老师,是对考试没有信心,平时教学囫囵吞枣,这时候便想着用刷题的方式,走捷径,妄图毕其功于一役。
不否认有这样的老师。但无论如何,多做题,对学生都没有坏处。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句名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归纳出来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多做题,然后纠错、反思、归纳,永远是考试致胜的法宝,是经无数实践检验过的,家长不要轻易怀疑。
我们县城的一年级老师期中考试前疯狂刷语文和数学题,这样做真的好吗?
不光是县城的老师在期中考试前大量刷题,全国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有类似的做法。这说明不管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那么大量刷题对孩子们真有好处吗?在我看来,利弊兼有,不过弊大于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仅为考试取得好成绩,大量刷题可以对取得暂时性的好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刷题成了应试教育的常见做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见识大量的题型,在考试中可以从容应对。包括对一年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才会看到很多老师特别热衷于期中考试前给学生们大量刷题。如果说暂时性为取得好成绩,满足教师工作业绩考评指标,满足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渴望,倒是一举两得了。
第二,从学习能力的培养来看,大量刷题无异于饮鸩止渴,没有任何好处。
若问大量刷题最大的弊端在哪里,当属扼杀了孩子们的思维,严重地固化了以题为本的学习模式。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普遍认为,做的题越多越好。但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对一个孩子学习思维能力的长远发展绝对没有好处。为考试而大量做题,很容易忽视孩子们学习思维的培训,导致孩子们平时缺少带着学习思维的意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到初中以后,很多孩子在学习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从一年级开始就盲目大量刷题,而不重视认识与阅读量的培养,反而不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孩子识字量是很少的,不管是做练习题,还是考试,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们读题目,才能让孩子们正常答题。这相当于让家长和老师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拐棍,凡是忽视培养孩子们识字兴趣和阅读兴趣,会错失孩子们的兴趣敏感期。一旦错过一年级,再错过二年级,到了三年级以后,很多孩子便失去了课外阅读兴趣,对于学习的综合学习能力将会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急功尽利式的刷题仅为了考试,这种现象非常不正常,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
现在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孩子们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后应用而学习。我们都常听说过一种现象——高分低能。也就是说尽管很多孩子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也只是擅长于课本知识学习和答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动脑、动手能力却非常差,结果就导致孩子们基本生活技能学习很少,即便将来有了高学历,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不见得高哪去。
结束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学习方法,不断得到学习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和训练,既可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又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再加上品德的培养,才能让一个孩子真正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从目前来看,重学而不重品的培养方式,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黑洞。
我们县城的一年级老师期中考试前疯狂刷语文和数学题,这样做真的好吗?
这种情况真的是太普遍了,几乎成了一种主流模式。
我的孩子上六年级。每一次到考试前的两周,孩子的家庭作业几乎都是在刷题。
不论是大考小考,刷题都成了老师手中的一个法宝。
期中末考试的前两周,每天晚上回来至少要完成语数英各一套试卷,除此之外还有专项训练,说是专项训练,其实也是整理出来的试题试卷。
孩子每天晚上完成这些试题试卷就已经到了10点多11:00,而且家长还要一份一份的检查签字,甚至有一些试卷还要家长批改。
有些试卷是老师提前印制好发给学生的?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师将试卷拍成照片发到家长群里要求自己打印,这就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给孩子打印试卷都成了家长最为头痛的一件事。一个是没有时间,二一个是一些家庭也没有条件。
题主问这样做到底好不好?
恕我直言,这样做是揠苗助长,临时抱佛脚。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但作用真的不大。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要抓实,抓牢,抓好,日常的学习和训练。
考试之前,只需要规范性的做一两套模拟性的试题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大量的刷题。
再加上,小学生的学习和中学完全不同。中学我们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提倡的是实效性备考,针对性的备考。小学生只要能够牢牢的抓住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以及日常的作业和练习,考试之前规范的做一个有针对性的辅导就可以了。
那么,为什么老师在考试之前要学生疯狂的刷刷题呢?
第一、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思想。一部老师认为,考试前只有大量的刷题才是提高孩子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和保证。
第二、不少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平时的复习指导非常随意,但是在要求学生刷题上却毫不马虎。
第三、很少去考虑“量”和“效”的问题。潜意识里认为大量的刷题,就能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只追求了一个做题的“量”,而没有考虑做题的“效”。
目前,这种现象不光是小学里边普遍存在,就连中学也是普遍存在的。
要想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必要的训练是不能少的。但是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有实效性和高效性。
尽可能地避免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和不必要的消耗,而造成了高耗低效的现象。
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之前进行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是不能少的,适量的适当的规范性训练也是不能少的,但是仅仅依靠刷题这种方式想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极其错误的,是应该予以纠正和避免的。
我们县城的一年级老师期中考试前疯狂刷语文和数学题,这样做真的好吗?
实在有点夸张,一年级上课到现在才两个月,就开始疯狂刷题了,到底刷什么呢?与其疯狂刷题,还不如老师上课的时候把内容讲仔细一点。
其实我家孩子今年也是在上一年级,但是并没有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更没有所谓的期中考试,但是我们家孩子每天都会有学校配套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然后家长再关注一下,基本上知识就能掌握了。小学一年级无非就是汉语拼音写字,到目前为止也就学了10以内的加减,就这么简单的内容还要疯狂刷题吗?
我觉得题主认为的疯狂刷题可能就是很多的课后教辅作业,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老师为了让孩子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写字,汉语拼音以及运算的技巧,可能安排的是有点多,但是家长应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种安排有没有使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作业来自现在的知识掌握是这个程度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教学无方的老师,喜欢搞一些题海战术,明明孩子已经长得很好了,为了提高班上的整体分数,提高自己在学校年级组的地位,恨不得全班都考100分,于是就要求孩子疯狂的做题目。这种做法实在是要不得,每次我们都劝说家长不要太在意孩子高了99分还是100分,但是在这里老师自己就不淡定了,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部分学校和老师往往有时候就是这样过犹不及,虽然出发也是好的,但是却抹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没有尊重孩子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一年级就开始刷题,那一直到高三的日子该咋过?我们的青春不仅仅有试卷,还应该有乐趣,虽然这很难做到,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去努力实现,否则我们教育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我们县城的一年级老师期中考试前疯狂刷语文和数学题,这样做真的好吗?
谢邀!
县城的一年级考试之前都在刷语文数学卷子,管用吗?我的回答是管用!
语文,课文多任务重,考试之前,老师忙着赶进度语文课本一般是30多课,期中考试之前要上一半多。如:38课,期中考试前应该上到19课,可是任课老师都要上到20——21课。为了给期末考试留出复习的时间
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平时赶进度给学生复习检查的时间很少,所以期中考试之前开始复习,刷卷子是为了巩固练习,查漏补缺。
不管语文还是数学,多做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书山有路勤为径。刷卷子,多做题,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有的题型学生见的多了,熟能生巧,他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没做过没见过的题型,做题时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但是考试之前好中差生都刷一样的卷子,容易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做不了的情况。
复习时,老师可以把好中差生分开布置作业,因材施教统一布置作业,都刷一样的题,会引起学习好的学生的厌烦情绪,因为这些内容他们已经会了,再做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老师要阶梯式的刷题。
1.老师要因材施教。
中等以上的学生刷难一点的卷子,差生学习课本的基础知识。这样好学生能吃饱,中等学生要动动脑子,当他攻克一个难题,心里多么高兴!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就感,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有才有兴趣。
学习差的学生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习好,弄明白。因为考试时,大部分试题都是考察基础知识,这部分题答对了就能及格。
2.老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师给不了他分数,但是老师可以用自己的态度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个动作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莫言只所以喜欢文学,他回忆上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特别喜欢他,把他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阅读。
有一个喜欢数学的朋友说,我只所以喜欢数学,我读初中时,有一次在班上第一次做出了老师布置的一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我喜欢上了数学。
老师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学生。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老师把你最好的教育给了你的学生。考试之前刷题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对他做题是有好处的。但是老师能做到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态度去影响学生,再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