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题主朋友,如果你能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我想,你必然会经历许多有趣的事情······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定是需要耗费大量纸张的,监考老师给你的纸,肯定不够用,于是乎,你会不断地举手示意,问监考老师要草稿纸。

监考老师必然会觉得哪里不对劲,于是会低声询问:“你是在答试卷吗?”

你会笑着跟他说:“监考老师,我正在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故而需要大量的纸张。”

监考老师听了后,势必会将此事告知监考组长,监考组长再向上汇报。

届时,他们一定会把你带到单独的教室,让你不慌不忙地去解答。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别的同学都交卷了,你还在写······

等你写完后,你的卷子必将被封存起来,送到数学专家手中,让他们去评判。

专家组一致认为,你成功了!

两天后,高考结束了,当你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你必将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他们争相报道你的事迹。

一夜间,你一举成名,闻名全球,数不尽的荣誉将向你扑面而来,你得意地笑了······

不过,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他改变了你的命运,他就是哥德巴赫。

你看见它,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汗如雨下。

他向你缓缓走来,你被吓得大叫一声······

你终于醒来了,看了看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才交卷······

(一)何谓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于1742年,给好朋友欧拉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由于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求教大数学家欧拉,让他帮忙证明。

遗憾的是,欧拉一直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

因为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

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二)我国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历史

【1】华罗庚是中国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

1936—1938年,他赴英留学,师从哈代研究数论,并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验证了对于几乎所有的偶数猜想。

【2】1956年,王元证明了"3+4"。

【3】1957年,王元又证明了"2+3"。

【4】1962年,潘承洞证明了"1+5"。

【5】1963年,潘承洞、巴尔巴恩与王元又都证明了"1+4";

【6】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

【7】2019年,倘若题主能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来,必将载入史册。

(三)与其幻想,不如踏实工作或学习。

倘若题主是学生,请立即停止幻想,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倘若题主已工作,也请立即停止幻想,好好工作,养家糊口。

【结束语】世界性难题,以高中生的水平,是难以解答出来的,甚至连理论的可能性都没有。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首先不得不佩服这个提问的同学高大上的脑洞,接下来我们就顺着这个高大上的脑洞来畅想这件美好的事情吧。

首先,高考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对所有参与的人来说都是一场重大的考验。不光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对于出卷者,阅卷者都是巨大的挑战。任何一场数学方面的考试考的都不会是某一领域极端深刻的问题,考的是广度,如果带有选拔性质的考试,那就稍微再加一点点深度。所以哪怕你是数学博士,拿到高考数学试卷,恐怕也不一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满分。

高中数学

其次,高考数学考的领域繁多,从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概率,空间几何等等。要想拿到高分,你在每个领域的问题上就不能花费太多时间,要不然,很可能,你丢的分会比你得到的分更加吓人。

大家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证明:

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2个奇素数之和。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则蕴含天机,如果不是天纵奇才,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突破了。然而这个问题却让很多自认为是民间数学家看上了,给出了那么多自以为是的证明,声称不用高等数学技巧,仅用初等数学,几页纸就可以搞定这个看起来像是初等问题的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初稿

曾经有很多年,每年中科院数学研究所都要收到几麻袋类似的民间证明。后来实在不堪重负,都懒得回信了。

陈景润先生当年与于师兄潘承彪所著《哥德巴赫猜想》中说到,许多人想去证明数论中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却不知道研究这些问题,首先要掌握高深的数学技巧,以及长年累月的训练才有去攻克这些重大问题的可能,希望一些有志于此但是没有数学功底的同志们不要错过地将自己的时间放在这些问题上,免得浪费大好年华。

陈景润

陈景润先生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获得了最好的结果,他苦口婆心地去劝慰那些企图用几页纸以及入门数学知识就想解决哥猜的人一个良好的提醒。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真的不是开玩笑。不信?那我们来看几页1973年,陈景润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和不超过二个素数之积》这篇论文。

第1页

第2页

这篇论文是改进了1966年取得的初次成果,已经精简到只有18页了,原来的论文据说长达200多页,他的师兄王元看到之后都觉得思路正确,但是过程太复杂晦涩了,于是就有了这精简过后的18页论文。如果一个仅仅掌握了入门数学知识的人看到这篇论文正文,有什么感想么?大概就是符号大致认识,但是内容完全不懂的阶段吧。

这篇论文证明了1+2,远远不是最后的结果1+1,虽然我们已经等了50年,但是仍然没有跨过这条横沟。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再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终极的1+1论文出来,绝对要比陈景润的1+2还要艰深百倍,千倍不止!

王元 陈景润 潘承洞

高考数学120分钟,哪怕你就是事先已经完全掌握了证明过程,开考你就在试卷上奋笔疾书,恐怕2个小时你也写不完整个证明过程。更别说,在这份证明里,你要一个符号,一个数字都不出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还是洗洗睡吧。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不是做奥数题,这是一项重大的研究项目,绝对不是几张纸就能完成的。所以想用几个小时,几张纸就能完成它,恐怕也就只能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里出现了。

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在高考试卷上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会怎么样?

一定可以被挖掘的,但不是通过常规的阅卷方式,奇人用奇招。

先说个大学的例子:

清华大学一个大一学生,期末考试的时候高数老师出了6个大题做为测试,阅试卷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同学只做了一个题,但是给出了7种做法,于是赶紧找到同学,问清什么原因。同学淡定地说,对其它几个题没有兴趣,只有这个题出的还不错,就只写了这一个题,老师后来直接向学院申请给这个学生出国留学的一个名额。

原来该学生平时看起来很少认真听课,并且经常逃课,更重要的是那个题,老师也只想出了6种解法,此学生必定可以在数学方面有大的成就。

大学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好解决的,只需要拉过来看看是不是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了,而高考试卷上来看就太冒险啦。

阅卷老师凭借5秒钟的时间判断你这个试卷是否值得申请报批,这也太为难阅卷老师了,臣妾做不到呀。

这样通过阅卷的方式被挖掘的概率太小了,目前来看只有一个机会:

分数下来之后,申请查阅试卷,然后向国家申请试卷出错,争取可以找到优秀的数学家关注这件事,如果没有人发掘你,只能是想办法把这件事宣传出去,让媒体报道,让社会发现你这个人才,那样才会找到更多的机会,最后成功的被国家发掘,成为数学家。

别做梦了,这样的你不存在,如果你可以发现哥德巴赫猜想,那数学肯定选高于你的数学老师,那这样肯定早就被发掘了,也可能早就被各种大学下通知书了,肯定等不到去高考冒个险,如果你是深藏不露,只等高考一次展露头角的机会,那很可能你小时候有什么心理阴影,才做出这样极端的行为。

每年总会出现一些学生写一些不按常理写作文的学生,写个诗、写个辞藻优美的文章都是蛮容易出现的,但是数学想要出现个天才的话是非常困难的,这由理科自身的性质决定,虽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几乎为0,但也是蛮值得思考一下高考制度的。

有趣、有价值、有思想的你可以点个关注!

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就像是数学王冠上的最璀璨的明珠。你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相当于你摘下了这颗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既然你都有权力摘皇冠上的明珠了,可以肯定在此之前,你的光芒是绝对遮不住的,你已经成了数学界的皇帝。你能参加高考,只能说明你个人比较谦虚。因为恐怕在高二,你就已经被清华大学内定录取了。所以你的数学试卷答不答,得不得0分都是一样,你居然能把这颗明珠摘下来写在你的高考数学试卷上,这除了证明你的能力之外,还证明了你的性格是那么的………总之,你比钱钟书牛逼多了!!!

参加完高考之后,就看哪个大学能把你抢到手了!以你的实力,我估计清华大学都抢不到,你是会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还是进一些军工大学为我国的军事科技做出贡献那?就得看你的爱国热情和志向了!虽然这极有可能不是真的,但是我还是要劝告你一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大学毕业以后你就牛逼了,你的成就应该在40岁之前可以超过海军工程大学的马伟明教授。在你的主持下,我国发明了一种领先时代的新型武器,威力无比,在参观的时候由于下雨,总司令要替你打伞。

你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由总书记亲自给你发奖。总书记和你握手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

你发明的科技使我们领先了美国一代,美国只能屈居第二。

中华民族的复兴,就靠你推动了。

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不可能,卷子写不下[我想静静]

假如我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什么?

请恕我直言

假如你在高考数学试卷上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会发生以下2件事:

1、你高考数学试卷会得零分;

2、你可能会被某大学破格录取,并成为网红。

但是,作为经常参加高考监考,有幸参加过一次高考阅卷,除了假期,每天都跟高中生打交道的教师,我觉得我必须说句实话:

各位考生请注意,距离本场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那些睡着做梦的考生,该醒醒了,把客观题的答题填涂到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高考,是有规则的

论证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件很牛的事情吗?是的,当然很牛。但是,高考也是一件很牛的事,你不按要求和规范答题,不管你论证了什么,都不能给你分。

所以,恭喜,你喜提鸭蛋一枚。

有才华的人,更懂得分寸

我相信可能会发生高中生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奇迹,但是我也相信这么牛逼的高中生做事会有分寸,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去论证,但不会放在高考考场上去论证。

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懂得规律、法则和成功之道。

哗众取宠的人,什么也论证不了

高考考场上去论证哥德巴赫猜想?觉得自己很牛掰吗?

请恕我直言,这叫哗众取宠。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做,放心,他一定证明不出来。

哗众取宠的人,是很难真正做出什么成就的,不要说哥德巴赫猜想了,他可能连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解不利索。

想从高考中脱颖而出,就要踏踏实实习

想学有所成,就要脚踏实地。越踏实,越成功;越努力越幸运。

我是小七,乐于为您解疑答惑。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给个关注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