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向任正非建言战略被辞退的北大学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北大高材生,入职华为不到一个月,就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洋洋洒洒写了封“万字建议书”,直指华为战略弊病。

如果老穆是华为老总,必定会重视这位人才!但老穆终归是个普通人,目光比较短浅,根本就没有老总的眼界与魄力!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这就是任总的魄力!佩服!

这位北大高材生,本想通过此举来引起老总及管理层的注意,希望他们能见识到自己的“才华”,没曾想却丢了饭碗!

或许有人会说:“任总不按套路出牌啊!按常理,老总应该善待纳谏者,为何却要驱赶之呢?”

老穆认为,这位年轻的高材生或许犯了以下几点错误:

【1】盲目谏言,等于自曝“致命短板”,间接等于自毁前程。

【2】盲目质疑一家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又怎能不被企业所抛弃呢?

【3】盲目的自信,等于自负!自负的人,往往难以雕琢!

【4】高学历,不等于拥有高情商!

马云曾说过,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

是啊!你来公司一个月都不到,就提出你所谓的“战略建议”,这不是夜郎自大又是什么呢?

老穆认为,这件事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新员工千万别提公司“战略或管理”上的建议,否则,你会自身难保!

【启示二】千万不要直指一家成功企业的“不是”,你能想到的,人家管理团队又怎能想不到?

【启示三】没有深入调查与大量的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启示四】自信可以,但请你不要自负!

【启示五】在你没有立功之前,万不可大放厥词!

【这位北大才子现状如何?】

答: 这是选自《任正非传》中的一个小故事,书中并没有对这位北大学子的具体情况做任何描述,所以我们不得而知。

【这位北大才子真的一无是处吗?】

答: 能考上北大,差吗?能被华为录取,差吗?能写万字建议书,差吗?

错就错在他太年轻了!错就错在他太盲目自信……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那位向任正非建言战略被辞退的北大学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数年前,一个刚毕业的北大学子,在进入华为不久,对华为的经营管理,特别是涉及战略方面的工作,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递交给了华为的任总。

让他,没有理解的是,被任总叫去办公室批评了一通,并辞退了他。

这个问题,是一个事实故事,现在提到了这件事。本人对这件事,有几点理解和认知。姑且,不论这个北大学子在学问方面,是否真的很优秀。从他这做法上来说,至少是欠妥的:

1.一个,刚到一家已经管理上很成熟的企业工作,没有几天,从个人的角度找出了很多的问题。是真的有这么多问题,还是真的有那么多的问题呢?会不会,你觉得是问题别人是优点呢!

2.最大的问题,是他对华为战略上的意见。这个,其实是有点搞笑,估计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

自己连实际工作都没有从事过,对企业、行业、环境等等没有全面认知、了解、分析,以及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从哪里来的战略呢?

这样,不切实际的,不是凭空想象吗?干实业,不同于搞金融、股票,要有真东西才行!

当然,不能说他没有能力。如果放下空想主义,扎扎实实的去工作,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理论、思想,虚心学习,应该会有不错的前途。

就怕,是学赵括。

那位向任正非建言战略被辞退的北大学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很尊敬、很佩服任总,也喜欢华为产品,但是,任正非也是人,不是神。如果报道是真的,那么,唯独这件事我不赞成任正非的做法。人家提个建议就把别人开除了,做得太过分。

一是人家毕竟是博士,毕竟理论上多多少少有些知识,谁说该博士就是没用的货呢?有真知灼见,也未可知。现在再把博士的建议拿出来看看,博士的话可能说得很对。难道你任总就百分百正确了吗?那也未必。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必看不起别人,把博士当书呆子、傻子、神经病看呢?至少这件事,任总太高看自己了,太低估了别人,居高临下,侮辱博士,很不可取。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鄙视博士的风气。有些博士的确是虚假的,并无真才实学,但也有货真价实的。因言获罪,随随便便开除人,把员工都吓得要死,从此噤若寒蝉,形成视而不见,闭口不言,直到见死不救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这难道是公司之福吗?

二是博士提建议的出发点,从主观上来看,主要是为华为好,并不是要把华为带沟里去。博士说对了,你就吸收,说得不对,你可以弃之一旁也就是了,并不会危害华为,何必开除他,何必进行一番羞辱呢?在这件事上,任总心胸太过狭窄,气量狭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越是地位高、能力强的人,越要有容人的肚量。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永远英明伟大。老虎屁股摸不得,这种思维是不明智的。

三、粗暴对待提建议的员工,处理不公,羞辱博士,给别人一种很坏的印象,就是华为任总不尊重人才,翻脸无情,不能容人,行事霸道,不许提建议和意见,那以后还会有谁敢提建议和意见呢?这是自掘坟墓。

我这样讲,决不是要打击华为攻击任总,而是想劝劝任总,物极必反,做事不可太过头,不能在辉煌时刻忘乎所以,要谦虚谨慎,要有容人的度量。只有这样,华为才能走得更远。

现在华为和任总的声望如日中天,我这样说,多数人可能无法接受,无法理解,可是,如果你是这位博士,你会怎样想呢?

现在我提这样建议和意见给任总和华为,那我是不是精神病呢?人最难的不是胼手砥足打下一番伟大的事业,而是在取得辉煌成就之后,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仍然能够采取谦虚谨慎的态度,仍然能够不忘初心!

不是博士有病,有病的不是博士。博士只不过是心太热,只不过是不了解上司的性格,只不过是书生意气,只不过是不懂世故,只不过是不了解职场险恶,只不过是想显显本事,以便引起上司的注意,何罪之有呢?

我很难相信任总是这样一位不堪的人,也不愿相信华为是这样不堪的一家公司,所以我真心希望所谓任总辞退博士是条假新闻。如果是有人故意黑任总黑华为,华为应当及时辟谣,并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我甚至怀疑是某些国家故意散布谣言,欲置华为于死地。为了实现他们的见不得人的目的,抓人、断供、提高关税、禁购等等手段都使出来了,造谣又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细思极恐。如果是这样,华为应该报警,请国家强力部门介入,还任总和华为一个清白。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小看新闻的威力,一条假新闻完全可以毁掉一个人,毁掉一家巨无霸企业,甚至毁灭一个国家,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谣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公开。可惜的是,我到今天也没有见过华为针对此事出来辟谣过,或者采取过哪些法律行动。

那位向任正非建言战略被辞退的北大学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感谢朋友“杨锅来了”的邀请。

作为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因为时代的际遇和自身的努力,成就了他人生前小半段的辉煌。不可否认,他俨然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真正的“天之骄子”。正因为有了如此的际遇和自带的北大光环,他向华为老总任正非建言才有了一定的底气。

但这种底气或许用错了地方,因为他毕竟只是一个刚刚踏出校门的毛头小子,无论是看世界的能力,还是专业技能的施展,都只是局促在现有书本的范畴。

也正是因为他的自视过高,根本还无法了解一个敢于和苹果公司直球对决的华为公司的老总,具有何等深不可测的底蕴,才导致自己因此被任正非辞退!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按理说,一个书生气尚浓的北大毕业生,理应脚踏实地在一线岗位努力工作,先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并好好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逐渐堆积自己的阅历、岗位的业绩,任正非自然会看到,重用他也只是时间问题。可急于求成、且还自命不凡的性格,终究无法造就他在新的历程中一个崭新的平台。

大家看,一个自命不凡的北京大学毕业生,碰上一个见多识广、敢向世界第一的苹果公司叫板的任正非老总,是不是有点火星撞地球的感觉呢?

我不知道这个北大毕业生现在何处、在做什么工作,只希望他能从被华为公司无情辞退的教训中汲取有用的营养,重新出发。毕竟,龙永远都是龙,变不成虫。

那位向任正非建言战略被辞退的北大学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在《任正非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很多年前,有一个刚入职华为的北大高材生,写了几万字的建言书告诉华为老总任正非,华为集团当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思路、想法和解决的方案。

谁曾想任总看了这份万言建议之后非常的震怒,立刻做出了回复:

此人若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有建议解雇!

不久后,这位建言的北大高材生就被辞退出华为,后来被辞退的这个北大高材生,具体情况如何不太明确。据有关消息称,该学生后来在珠海市某公司任职,而且还做得不错。(不知消息是否可靠,其他情况具体不明)

当年,任正非之所以那样粗暴的对待一个年轻人,估计是那位年轻人的万言书太过豪情,吹得太大,太过自信。

华为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也证明了任正非及其华为集团的能力和实力。

说实话,那位北大高材生也真够楞头青的,华为能杀出重围走到今天,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实力和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能够对抗,那不是谁都可以指指点点,谁都可以随随便便说三道四的。

华为公司能够做到今天,也绝不是凭一时的运气和一时的机遇,而是凭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苦干和拼搏,努力和奋斗才走到了今天。

华为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在尽全力的为公司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就连最权威的技术工程师都俯身一线扎扎实实努力的工作,包括老总任正非也都经历了千辛万难。

任正非是何许人也?中国这样级别的大佬能有几位?但是他的确为人低调,朴实真挚,他怎么可能允许一个毛头小伙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公司指手画脚?

做为一个刚刚入职的毛头小伙子,涉入工作还没有多久,对公司的发展及其高层的战略到底了解多少,意然对华为公司大开言论,大谈问题,大谈改进思路和建设方案,这的的确确显得有点不知高低。

对于任正非来说,什么样的风雨没有经过,什么样的阵势没有见过,什么样的问题没有想过,什么样的困难没有经过,什么样的风波不敢面对?还需要一个初出茅庐,刚刚入职的毛头小伙子,对自己的集团及自己这位掌舵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入职华为,不管你有多高的才能,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首先从最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扎扎实实,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本本分分的工作,这才符合华为精神,而不是一入职就不知深浅的开始对公司大谈阔论,大谈建设和改进,况且这个建言肯定有些地方是不合适的,这样的人 华为公司怎么可能会用?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位北大学子也真够拽的了,他的这份勇气实际上来自于他的自信和能力,可以断定这个孩子肯定是有一定的才能和才华,也是有一定的学识和积淀,要不然他不会做出来这样的举动。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个做法的的确确显得有点儿陡了。

希望他在另一份工作中,能够冷静的反思自己,踏踏实实的从最基层,最底层,一步一步的做起,相信只要自己是人才,终究有一天会被发现,会被重用。

那位向任正非建言战略被辞退的北大学子现在怎么样了?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一个进入华为仅60天的北大毕业生,给老板任正非写了一个万言书,历数华为的弊病和改进办法。任正非看后,非但没有对这份“好心”予以奖励,反而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于是,这位这位北大高材生就这样离开了华为。

有人说他一无是处,但我并不认同。可以说,这个社会上没有哪个人是一无是处,即便是鸡鸣狗盗之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发挥合适的作用。更何况,此人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不说才高八斗,也至少胸中有点墨。他之所以被任总坚决辞退,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才智”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做了他所处位置不该做的事。在任总看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经过多年摸索,经过无数智慧凝聚起来的,岂是几句话就能否定的?北大毕业生的这种行为,不仅不务正业,甚至可能会成为华为发展的毒瘤。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北大毕业生就是当代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

也有人说,企业应该广开言路,鼓励员工提出有益建议。这话没错。但建议也要和位置相匹配,也要立足岗位。作为一个普通工程师,可以从业务和技术上提建议,但如果非要从管理、战略上提意见,那不仅仅是瞎胡闹,更是一种越界。

其实,对新员工来说,唯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执行,并在执行中学习。因为你对新工作新岗位一无所知。任正非曾对新员工提出过这样的要求:“自我批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做个踏踏实实的人。”意思就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毕业于什么学校,来到华为,都要从零开始,接受华为的理念。如果你不能让自己清零,那老板就只能把你清退。马云也曾经说过:“新员工进入公司前三年,谁和我谈战略开除谁!”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华为现在也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公司。不知道当年这位北大毕业生的建议是否契合华为的发展,但他现在一定懂得了:作为员工,定位清晰更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其位谋其事,尽该尽的责,操该操的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