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师节家长送礼物的现象?下面图片是家长对话,五百购物卡已经拿不出手了?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如果单凭截图就认为老师收礼了,那真的太滑稽可笑了。

老穆仔细看了看截图,里面的内容皆为家长们自言自语,自说自话,什么“500没诚意了”,什么“现在估计你要送卡得起步1000”······

甚荒唐!甚可笑!一群“好心”的家长总以为自己很“聪明”,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却“污浊”了教师节清正的风气。

案例分享——惶恐不安中退回2000元超市购物卡

老穆之前带过一个学生,我们暂且称他“皓皓”吧!

他在初一时,语文成绩从未过百(满分150分),家长甚是焦虑。

孩子家长是通情达理之人,对老穆很是尊敬。

孩子父亲时常与老穆沟通,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成绩还有救吗?”

家长焦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穆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给这个孩子吧?那对其他孩子就不公平了。

老穆为了便于沟通,索性自己起草了一份“孩子在家自学语文”的方案,直接发到群里,有需要的家长,在家照着做就可以了。

大约三个月后,严格照着做的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大,其中,皓皓在期末考试中,更是考取了115分的好成绩,家长也是很激动!

临近放假,皓皓突然来到办公室,笑着跟我说:“穆老师,这是爸爸写给你的一封信。”

老穆接过信后,很好奇。“有什么话不能电话说呢?还写信,这么有情调?”

孩子笑了笑,就走了。

老穆拆开后,确实是一封信,但还有一张某超市的购物卡,上书“2000元”字样。

吓得老穆赶紧将卡收起来,生怕被同事看到。

当天放学,老穆就将孩子叫了过来,也让孩子带一封信回去。老穆将卡也塞在信中。

违规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因为你一旦做了,将后悔终生!(一)教师节,不是送礼节!请家长们打消送礼的念头,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二)一元钱和一千元的性质是一样的,不论钱多钱少,教师都不会收下的。

教育部门及学校三令五申,教师节要廉洁自律,不得收受家长及学生礼金,违者必究。

(三)如果家长们非要送礼的话,不如送一句温馨的祝福。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结束语】“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虽然说老师不是什么大官,但同样需要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看待教师节家长送礼物的现象?下面图片是家长对话,五百购物卡已经拿不出手了?

谢邀

笔者还是一再强调,教师节千万不要变成送礼节,否则教师节就会变成家长‘劫’,或者叫家长表演炫富节。

从聊天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很关键的信息,一是给老师送礼的年纪越来越低,一年级的孩子都要给老师送礼。二是想送礼的家长也不在少数,截图中显示的讨论小组有九人之多,笔者相信,像这样的讨论小组肯定还有,不止一个。三是现在送礼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金钱变成了实物,再到现在的购物卡以及奢侈品。

以上三个关键信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大多数都是30岁左右,年龄稍大的,也不会超过三十五岁,这些年轻化的家长也已经加入到了送礼的大军中来,实在是令我们感到心寒和惊愕。原来社会的腐蚀性如此之强,连85后和90后的年轻人也已经变得如此的市侩。

第二个现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现在送礼已经成为了很多家长的共识,似乎逢年过节不给老师送礼就会少点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会遭到某些教师的不公正待遇。这可能是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但笔者相信,大多数的教师是不会这样做的。不可否认,任何行业和环境下都会有害群之马存在。家长们肯定是受到过这些害群之马的危害,受到过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因此才会产生惧怕的心理,不得不去送礼。

第三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送礼的形式开始变得多样,真应了那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送礼的花样在不断的翻新,某些害群之马的老师接受送礼的方式也在创新。希望相关的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起这种现象让它们无处躲藏。

还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一个清亮的未来。

如何看待教师节家长送礼物的现象?下面图片是家长对话,五百购物卡已经拿不出手了?

我是一名教师,1994年起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实话说,我不希望家长送礼,一是家长的钱也来的不容易,特别乡村家长,都是汗水钱。二是一旦收了家长的礼,心中压力很大,孩子没有进步自己会感到愧疚,孩子表现不好自己会感到愧疚,又不能为了这个学生特殊待遇而去伤害其他的学生的正当利益,这些都会扰乱自己的心情,使自己不快乐!

身边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同事收下了一位家长的两只鸡,同事就对这个学生格外上心,管的也严格,有一次这个学生急了,在办公室里大喊一声:"你收了我家的大公鸡!",办公室里有老师有学生,同事的脸立刻挂不住了,稍后还被校长批评了。

这位同事在晚上立即进行了家访,将两只鸡的钱还给了家长,回到学校神采飞扬,说心情真舒坦,不再有任何的顾虑了!

以后凡是有年轻教师讨教教育经验,同事的回答总是:千万不要收家长的任何东西!

我是教师,为了我的心安,我不愿意家长送礼!非要表达谢意的话,那就尽好家长的责任,配合好教师工作就好了!

祝我自己教师节快乐!祝同仁们节日快乐!

如何看待教师节家长送礼物的现象?下面图片是家长对话,五百购物卡已经拿不出手了?

我也是一个乡村教师,后来调到县里。有一次教师节,一个家长在微信中用红包发给老我三个8。我一看就害怕,是不是要害我?

家长认为如果我不收下来,就不可能接受家长的要求,就不会对孩子好。

这个家长是在银行工作,工资非常高,这个学生也学习非常好,就是有点内向害羞,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坚决不收,家长只是要求我多提问孩子,还说了很多的话。但是我必须守住底线,坚决不能有个开头。

我答应了家长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多回答问题,多提问他。后来这个同学考上初中,成绩也非常好,真的变得大胆活泼起来啦。

学习关键在于孩子,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其实孩子本身的素质和老师的教育相辅相成的。要是孩子坚决不爱学习,老师不管怎么用劲都无能为力。要是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找到好的方法,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不需要家长去套近乎。

老师一定不要接受家长的任何礼物,这样会让教师名誉败坏的。

我是教育处处春,祝全国教师节日快乐。

如何看待教师节家长送礼物的现象?下面图片是家长对话,五百购物卡已经拿不出手了?

"三味"本期在5个班级群里,今天是教师节,每个群里都比平日热闹得多。先截个屏给各位看看家长们是如何祝贺我们这些老师过节日的:

"三味"作为这些班级的任课老师,对家长这些"祝福"真的很满足!我也觉得,这才是老师想要的!这才是最宝贵最健康的祝贺方式!

可是,题主在问题中,提到:家长在为给老师送什么礼、送多大的礼而犯难,喋喋不休,甚至还说,送500还送不出手。对此,我真想说:

家长们,别这样折腾老师了!你们这是在伤害老师,特别是严重伤害了我们这个教师队伍!

我敢说,千千万万的教师,在教师节这天,就象"三味"一样,从来没指望过家长送礼,也从没收过什么礼!现在通讯发达了,能收到更多家长的祝福语就很满足。

教师节不是家长“送礼节"!有家长送礼,也是自己乱折腾出来的。

实在要送,且某老师愿收,最好别公开讨论。以免伤了全国绝大多数老师!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如何看待教师节家长送礼物的现象?下面图片是家长对话,五百购物卡已经拿不出手了?

从截图上我们只看到家长们想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送购物卡,不知那些老师会不会收、敢不敢收(民办学校说不好)?

任何一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处在一个圈内的所有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如果大家都去指责某一方面的人,那这个恶劣风气的始作俑者又是谁呢?

家长们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无非就是想让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课堂多提问,课后多给孩子指点指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习成绩能够稳步提升。实际上没有必要这样想。因为老师的教学是面向全体,一个班五六十人,一节课当中时间有限,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对学生不可能厚此薄彼,一节课过多的去关注哪个学生,这样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了。

家长们还要清楚,学习真的要靠学生自己,老师只是起一个主导作用,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不能勤奋学习、有没有天分关键要看学生自己。

家长给自己孩子的老师送礼物,孩子心里肯定对老师也有想法,这样可能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爱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孩子对老师没有发自内心的信任,肯定在课堂听讲方面多多少少会受一些影响。不知道这一点,家长们想过吗?

国家出台政策指定教师节,一个方面是肯定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大贡献,另一个方面是想形成全民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另外,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日。把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既有有纪念孔子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一天是学生开学不久、新学年的学习生活步入正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老师的辛勤和光荣,给孩子的心灵中上尊师的种子,将来才能更好地助力重教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利于教育的长足发展。

如果过个教师节,因家长送礼问题让老师备受诟病,使这个并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变了味,家长迫于无奈送礼,老师收不收礼都会受到指责,那这个教师节不过也罢。

教师节就是个平常的日子,真的不希望家长和学生送任何东西。如果能教导自己的孩子真心尊重老师并且学习勤奋,那就是对教师节最好的礼物。就让老师安安心心的教书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