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来看,清华北大只剩下校名了吗?你的意见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诚然,清华把“列”写错,北大把“鹄”读错,让其原有的光芒消减了一点,但“瑕不掩瑜”,清华、北大依然是咱们心目中最顶尖的学府!
老穆认为,人们之所以“批判”它们,是“爱之深、责之切”的体现,是希望这两所学校能扛起民族复兴的重担!
老穆真切地希望清华、北大能通过这两件小事,能认真做好反思工作,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一)一个错字,折射出人们对手写汉字的“疏离”,对手机、电脑输入法的过度依赖!“热烈”,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了,如果让清华大学的学生去手写,断然不会出错!我想,横幅制作人发送电子稿时,应该是用手机或电脑打的字。
(二)一个错字,折射出团队管理的松散,监督机制的不成熟。试想一下,如果有任何一个负责人能认真检查横幅上的字,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有任何一个人看到了横幅错字,立马通知其撤下,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团队管理要加强,责任归属要明确,建议在校园内实行“人人监督机制”,任何人看到任何错误行为,都有权力去举报,且有一定奖赏。
如此这般,我想,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三)一个错字,往往折射出人们平时没有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乍一看,没有问题。仔细一想,少了“四点底”。为什么?这跟我们平时的习惯有关。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此次事件上,一点也不为过!
老穆建议大家,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细心,不可马虎。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犯错!
(四)一个“鹄”字读错,仅是个人所为,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问题扩大化。北大校长已就此事做出解释,我们不但能理解,而且还赞扬他勇于承认、敢于担当的精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就好了!不是吗?
【结束语】清华北大作为我国的最顶级学府,向来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骄傲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骄傲其谦逊的为人态度、骄傲其低调的做事态度、骄傲其傲人的成就······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从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来看,清华北大只剩下校名了吗?你的意见呢?
这是第一次见到,我活几十年,经常见到街上写这个,两个字,热烈欢迎领导多一些,头一次见到最高学府写错别字,而且这个字,确实不应该错,因为在很多地方经常能看到,而且还是横幅,报纸写错了,是排版原因,有一个理由,这横幅找不到理由,风乱掉了,又没有风,新生写的也不对,新生还没有来,文盲写的也不对,清华不可能有文盲,外国留学生写的,这个理由还可以,
从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来看,清华北大只剩下校名了吗?你的意见呢?
字写错,这是常识性的错误,这也说明制作的不严谨,所谓北大,清华,在国内大学中,在我们国人眼里属于闪耀着顶级光芒的存在,在国人眼里以在里面读书学习为荣,哪怕进去在里面打混,只要出来,有了这层身份,周围人莫不是无比羡慕,至少找工作方面相当有优势的,这也是当下的事实。
但是,目前在我国各项尖端科技领域,貌似出身清华,北大的少之又少,顶尖学府应该各行业的出头露面,比比皆是,当然我不是在抨击他们,只是感觉,这两座闪耀光芒的学府,并没有发挥出它们应该发挥的作用,而只是象征性的帽子扣在那里,谢谢!
从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来看,清华北大只剩下校名了吗?你的意见呢?
没这么严重,只要稍稍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横幅不会是清华自己制作的,而是在小店里定制的。去取件时横幅当然是卷叠着的,经办人员没有打开认真查验就拿回去了,放在一边,到用时就挂起来,挂后也没有仔细看一下,显然就是这么回事。犯这样的错见于报道的也时有之。所以实事求是说:首先是制作店人员(而不是清华)工作责任心和文字水平有欠缺。其次清华一些相关工作人员或自身工作不细致,或对于下属人员过于信任和放手,失于检查,这在一些地方也是常有的事,只不过发生在清华身上是很不应该的,影响太坏,必须引为教训。这件事与清华的办学水平没有关系,没有必要大做文章。
从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来看,清华北大只剩下校名了吗?你的意见呢?
中国的教育现在已经斯文扫地。
就是在民间,一辈子不会写错一个字的都大有人在。
但是北大清华常常不经意间闹出这样那样的笑话。
所以我们国家不出大师,就不足为怪了。
可笑的是,校长们不去认真反思,在事情发生之后还牵强附会的解释。如果把北大清华奉为国家最高学府,那就真的是拉低了全中国人的素质智商了。
就算是打印店出的错,但是是北大提供的标语 ,而且北大堂而皇之的挂了出来,就几个字,难道没有人认识这几个字吗?那么北大平常是如何治学的?
呜呼哀哉!
从清华把“热烈”写成“热列”来看,清华北大只剩下校名了吗?你的意见呢?
清华大学拉出来一个横幅“热列欢迎新同学”闹出了所谓的“错别字”的笑话。一时间指责声一片,笑话的人一群,由此而鄙视的人就更多了。
其实,平心而论,身在清华的老师也罢还是学生也罢,如果说不知道“热烈”和“热列”的区别,不知道“热烈”和“热列”怎么说也不能“通用”的基础文字知识的话,肯定是不符合事实的。相信那些在几百万考生当中脱颖而出的“学霸学神们”不会差到需要回到初中把语文“回回炉”的程度。
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的顶尖大学,闹出如此低级的笑话,其实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所谓的优越感和自负形成的对琐碎的“小事”的“满不在乎”。从制造横幅到发现错误的时候,应该是谁都没当回事——多大点事儿啊,比起我们高深的学问和傲人学问,这不算什么,意思到了就行了。并且对于铺天盖地的指责,取笑甚至是鄙视,也是满不在乎的。
这才是这件事最为可怕的内涵。中国的顶尖大学的治学态度,大概可以从这个非常细小的转瞬而逝的满不在乎的“小节”当中看出一二。当一个承载培养中国尖端人才的顶尖高等学府,失去了踏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时候,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人认为,这点小事不至于上纲上线,不就是一个错别字吗?清华的校长还念错别字呢!其实,如果清华的校长真的就是不认识或者说一直是习惯的把某个字念错,改过来就是了,因为这不关乎是否严谨是否在乎。所谓不知者不怪。
但是这个横幅当中的错别字如果说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都看不出来的话,那就是强词夺理。如果是高考试卷出一道改错题的的话,把“热烈”和“热列”分不清楚的的高考学生的数量几乎等于零。
心态决定对待事物的态度。而这种细小的微不足道的细节,反应的是一种“浮躁”和莫名的的“优越感”。而事实上,也许我们和那些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之间,最终的差距就是“踏实和认真”。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久以前的段子,几个中国人到德国的工厂实习“学习”,有一次考核“库房管理”,考官要求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学员数出储物架上码放的很整齐的零件,看谁数的又快又好。
结果,中国的学员赢了。考官问中国学员是怎么数的,中国的学员很得意的说:横向一排,乘以纵向一列,太简单了。
考官给中国的学员全部打了不合格。中国的学员非常的不解。考官说:你们的这种“计算”在场的学员没有人不会,但是他们知道“数”和“计算”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严谨。我们的顶尖高等学府不会不知道,只是“不在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