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线北大、清华,却放弃进这两所名校?有何教育意义?

据8月8日安青网报道,安徽亳州市第一中学8名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放弃了这两所国内名校的志愿。这一消息传出后,迅即成为这两天各界特别是网络热议的“事件性”话题。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以考入清华北大为荣,而有人却喜欢低调,在保证学校不差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在老穆看来,专业大于学校!你们觉得呢?

据媒体报道,安徽亳(bó)州市第一中学的8名考生,高考成绩均达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然而,他们却因“专业理想”,果断放弃了这两所国内顶级名校。

正因为此,亳州一中今年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为“零”,这对于学校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然而,亳州一中的校长并没有责怪学生,相反,他却在鼓励学生、安慰学生。

据“安青网”报道,当张金宇因为此事感到愧疚时,谢启平第一时间给他写了封回信:

“金宇,看了你给教师的信息,你不选择清华有道理。但是不要再有心里包袱了。你是个懂事的学生,教师和母校永远以你为荣,也期待你给祖国、给家乡、给母校、给自己带来更多捷报。”

亳州一中的事件,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一)作为学校领导,我们要与传统的做法说不!校领导不能因为学校名声而置学生未来于不顾!

面对这8名考生的选择,亳州一中的校长是这样说的,如下:

“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

是啊!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高中都以考入多少清华北大为荣,然而,学校却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

在每年清华、北大毕业生中,为什么有不少毕业生并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呢?我想,这应该跟他们当初的专业选择有关吧!

(二)作为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与主见,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作为一名高中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意识,万不可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感!否则,将来是要后悔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太多人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了,我想,就是因为当初选择志愿时,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

(三)学校好不好,不能以考入多少清华北大为标准,更不能以此为“噱头”,大搞宣传!

老穆以前上高中时,实验班不叫实验班,而是叫“清华北大班”,由此可见,学校对清华北大是盲目崇拜的!更为讽刺的是,那年一个清华北大也没考上。

老穆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不能以考入多少清华北大为标准,而要综合考虑。如若盲目崇拜,我想,最终受伤的还是孩子和教育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心中已有心仪的学校与专业,不妨为了它拼尽全力!更不要因为“名校”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若我们考生和学校还一味地去迷恋清华北大,我想,这是不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看待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线北大、清华,却放弃进这两所名校?有何教育意义?

安徽毫州一中的张金宇、袁梓琪、李莎莎、陈晋、郭记、段旭、靳博文、汪天翔8名同学达到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却全部放弃这两所名校,填报了其他院校。

北大和清华不仅仅是两所国内顶级大学,事实上已经成了国人和莘莘学子心中的一个学业高峰。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说,将来长大了一定要考北大清华。好多孩子也从小就口说声念,我将来一定要上北大清华。北大清华更多的成为一个标杆,一种追求和理想。

然而,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却决然放弃了两所顶级大学,而填报其他院校,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但仔细想,又完全能够理解。在名校与专业之间,在名校与理想之间,在名校与追求之间,这8个孩子选择了后者,我以为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首先、上北大清华,不一定能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如果学一个自己不热衷,也不喜欢的专业,把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强硬的拉进一个自己内心并不怎么接受的领域,那将是什么样的结果?

其次、热爱是干事创业的根本激情和动力。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干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是一种幸福和享受。这也是8个孩子选择填报其他院校的真正目的和根本原因。

最后、传统观念中的上名牌,上名校,已不合时宜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能更加理性的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坚持最本初的追求。不再盲目追风,不再贪图虚荣,不再随波逐流,而是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主张,坚守自己的信念,坚信自己的追求,保护和培育自己的志向和情趣,这是非常理性的表现,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是一种真正的进步。

完全支持8位同学的选择,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更加精彩!

如何看待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线北大、清华,却放弃进这两所名校?有何教育意义?

感谢“青衫李探花”的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我看到安青网报道后,对安徽亳州一中高考成绩达到北大和清华录取线,却放弃名校的8名高考生非常钦佩。可以说,这绝对是今年高考一个标志性现象,那就是这些优秀的学子不再迷信于清北的光环和名气,而是本着理性选择高校及专业为出发点思考问题。

一所学校出了8名“另类”学生,可见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确实不俗。

若是某一所学校有一个高考分数达到清华或北大录取线的学生,为了自己的追求而放弃选择清北的话,我们说这个学子有个性,或者说个性十足。但是一所学校竟然有8名这样的优秀学生持同样的做法,就不得不让人对安徽毫州一中培养学生的理念而发出赞叹了。可以说,这是一所不禁锢学生思维的学校,也是一所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并加以培养的学校,这样的学生往往在某些专业学科有梦想追求,因而才会放眼全国重点高校,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放弃务虚的东西。

从8名学生身上,看到在选择高校的理性,这种理性已经更成熟稳重,非常难能可贵。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网络上热议清华北大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学子,最后他们都去了哪里,从大数据中最终显示,绝大多数都去了发达国家,最终清北无悔地做了嫁衣。如此说来,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出的优秀人才都外流了,这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理性模式吗?显然不是。但是从毫州这8位优秀的高考生身上,我看到了年轻一代人的理性,他们绝不会迷信或盲从,他们有自己明确而执着的选择高校与专业的目标,仅从这点上,更显这些学子的气质与众不同。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要为国家服务,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光。

我们国家在基础教育这块,已经有很多年发展不均衡,仅拿择校来讲,不管是掐类模式,还是家长打破了头也让孩子进重点校,这说明基础教育优势资源仍然很紧缺。同样,高等教育中双一流重点高校每年录取比例也很低,这就导致物以稀为贵。然而,当国家集中了优势资源,培养出少数优秀的人才时,最后却大量流失,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如果毫州这8位优秀学子意识到这点,将来哪怕是出国留学,最终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你们绝对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结束语:面对一种高考后的特殊现象,既让人感慨,同时也让人欣慰,更值得教育界大佬和无数家长们反思。今后我们将怎样去培养多元化人才,为祖国未来更加强盛所用,这才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思考。

如何看待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线北大、清华,却放弃进这两所名校?有何教育意义?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

能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每个高考学子与每个高考家庭最期望的事情。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是国内公认的最高学府,然而安徽亳州一中八名同学,高考成绩都达到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最终都放弃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选择报考其他高校。为什么能够上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却选择其他高校,这件事情对我们的引发思考又是什么呢?亳州一中的八名达线学生分别是:袁梓琪、张金宇、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袁梓琪得到清华大学给予的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政策;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超出清华大学在安徽提档分数线。其他同学也都达到清华、北大分数。他们之所以放弃清华、北大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更倾向于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因为学校不能够选择专业。张金宇喜欢计算机类专业,上海交通大学能够把他录取为计算机类专业,而如果填报清华大学很可能调剂到其他专业。同样袁梓琪喜欢数学,如果报考北京大学数学类专业可能调剂,但是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全可以录取到数学类专业。

其实,高分放弃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选择其他高校并不是首例,2019年上海市严一粟前50名的成绩,拒绝北大清华的邀请,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属于航空航天方向,只为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航天工程师。同样2018年云南省理科712分学霸,放弃北大与清华选择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放弃名校,只为选择适合自己或者符合当下就业情况的专业。前段时间,经常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2019年部分985高校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滑,为什么在2019年财经类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滑呢?其实追根究底每个高校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滑的原因都是设置的专业吸引不了考生的报考。2019年浙江大学在安徽省提前批次理科录取最低分585分,录取的专业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之类专业。2019年山东大学在安徽省理科录取最低分505分,录取的专业护理学。另外很多人之前一直都说财经类降温,不是财经类专业降温,而是财经类高校里面的非财经类专业降温。例如让你高考620分,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调节到环境工程,你会愿意吗?宁愿报考一本计算机类专业,都不会报考徒有虚名不好就业的专业。

假大空的专业现在几乎蒙骗不了考生,考生需要的是能够就业,能够高薪的工作。让你去清华、北大学习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生物专业,另外一个让你去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下热门的计算机类专业,你会选择哪一个呢?现在的考生不像10年前的考生,认为名校就一定能够让你容易就业,走上工作岗位会发现专业的重要性。专业不对口,很多工作直接连简历都投不过去。随着毕业生的增多,无论什么公司都开始强调毕业生的专业要尽量对口,特别是政府、事业单位的岗位。名校不能当饭吃,考生现在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加的清晰,能够分清楚自己的理想职业是什么。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大家了解到很多名校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岗位待遇都不是很好。之前有听到别人说,985生物硕士毕业生,工资待遇都比不上二本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生。2019年大家可能也见到两则新闻,一个是浙江大学的硕士参加高考追求自己当医生的梦想,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另外一个就是武汉大学的化学硕士,从新参加高考想学习计算机类专业。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对当下高考志愿填报来说形容很贴切。00后的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而现在的社会发展也并不缺少名校毕业生。理想+专业>名校非热门专业的吸引力,未来名校的较差专业很难招到学生。浙江大学已经取消护理本科专业,因为每年招收不到考生,其他部分985的冷门专业在以后也越来越难招到学生。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专业>学校。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如何看待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线北大、清华,却放弃进这两所名校?有何教育意义?

这也够牛的吧?我当然有很多同学放弃当年读大学的机会,是因为他们放弃的专科学校,选择复读,没想到居然有人放弃北大清华的机会,可以想象,这两所学校有90%的学生都是“看不起”的,因为根本就考不上。在亳州市第一中学,八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这是怎么回事呢?先来看一下详细新闻:

新闻回放:

据悉,这次放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八名考生分别是袁梓琪、张金宇、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两校的录取分数线。袁梓琪在考前经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察,并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照顾的20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傲人的分数,优厚的待遇,然而名校抛出的橄榄枝却被这八位考生集体拒绝了。据其他媒体报道,张金宇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通过之前的打听,觉得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自己。虽然自己本来的第一选择是清华大学,但由于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省只招五名学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无法如愿,而其他专业自己不感兴趣,只能放弃。偏爱数学的袁梓琪最终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是我刚跨进高中校园时的理想目标,放弃北京大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算是得偿所愿。”袁梓琪说。同样,其他六名考生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纷纷放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和这些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尊重了学生的志愿。

首先对于这8位学生的放弃北大清华并不感到遗憾,任何选择只要遵从了自己的内心的需要就是最好的需要,也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也得感谢他们的父母学校领导们的理解和支持,想想,但凡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们大多数都会选择北大清华的,一旦作出放弃选择,在大多数的眼中,可能就觉得不正常,很傻。其实不然,北大清华固然很亮眼.,但是孩子的未来人生更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以感恩母校绑架孩子的意愿,这才是负责任的教育!为亳州一中点赞!也为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点赞,更为有背后支持他们选择的家长和校领导们点赞。

我已经在教育行业20年了,我们作为老师仅仅是孩子们的领路人,绝不能左右孩子们的思想,也绝不能替他们作出选择!作为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敢于坚持并为之努力奋斗,为你们点赞。希望不要轻言放弃,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你们的选择能让你们更放光彩!

如何看待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线北大、清华,却放弃进这两所名校?有何教育意义?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有名的两所高校,是万千学子梦想的大学,然而安徽亳州一中八位同学达到清北投档线而放弃报考这两所名校最近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很多人感觉这些学生没上清北有点可惜,不理解这八名考生为什么如此选择,其实原因很简单!

今年清华大学在安徽理科本科招生48人,最低分681分,文科招生2人,最低分661分;北京大学在安徽理科本科招生21人,最低分687分,文科招生17人,最低分是655分;安徽理科681分上线人数是82人,文科650分以上58人;清北在安徽理科招生人数合计69人,与上线人数82人相差13人,在文科招生19人,与上线人数也得正差30人左右吧!看懂这,你就明白了这8名考生为啥没有报考清北了!

这种放弃清北名校的例子今年来越来越多,在早年就有云南高考状元放弃清北而选择了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今年就有上海高考状元拒绝清北邀请而选择哈工大的控制科学专业实现自己的航天梦,那么这8名考生为什么放弃清北高校而选择其它高校,无外乎有两个原因:(1)提档线问题,(2)专业与梦想问题!

1、院校提档线不是院校录取线,更不是专业录取线

各省本科批录取中,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是:我的分数刚达到院校提档线,会不会被调剂专业,会不会被退档!很多家长和考生非常关心,那这8位考生也不例外!

高考平行志愿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这里分数优先一是院校提档优先、二是专业录取优先;而这8位考生有的分数远超清北提档线,而有的考生则是刚刚超清北提档线1到5分,试问超一所院校提档线1到5分能被喜欢的专业录取么?答案不一定吧,尤其清北这样的名校,超提档线几分很可能被调剂专业,所以达到院校提档线而不是专业录取线,这才是8名考生关注的问题,他们在报考中更是理智!

2、专业与梦想

清华北大是万千学子的梦想,肯定也是这8名考生的梦想,但为什么这8名考生没有选择清北,就像你想吃最好的胡萝卜,清北给你最好的白菜和洋葱,你会爱吃么?这就是专业与梦想,这也是今年上海高考状元谢绝清北邀请而选择哈工大的原因,因为那里有他喜欢的“胡萝卜”!

在这8名考生中,有人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有人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考高校也都是国内前10名高校,并且是超提档线几十分报考,那肯定能被喜欢的专业录取啊!比如8名考生中的张同学本来第一志愿想填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可清华大学在安徽理科计算机专业就招生5人,万一专业分数不够被调剂到其它专业了怎么办,经过认真考虑分析,感觉上海交通大学更适合自己,如愿被上交计算机专业录取!

学霸的报考高校不再单一追求院校了,而是主看专业,这将对未来考生报考有着重要参考意义,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

从今年考生在报考院校越来越重视专业,就可以知道,考生在选择院校时会更合理、更会结合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报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考生放弃清北而选择其它高校,因为清北在国内实力确实牛叉,但具体到各个专业,并不一定它是最强的,与其被调剂专业不如上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