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改善纠正?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老穆从小就受到了“贬低式教育”,母亲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这让当时的“小穆”心里很不舒服!
小穆是个不服输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于是就努力学习,决定用成绩去征服母亲。
经过自己的努力后,经常考班级第一,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说小穆了!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小穆一样坚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班级第一,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我想,只有改变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了。
老穆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湖北宜昌女孩,小升初毕业后,由于不满父母平时的责怪,偷偷购买了火车票,决定前往成都!
父母究竟犯了什么错误,让孩子这么伤心呢?老穆总结如下:
【1】女孩母亲过于追求完美,忽略了女孩努力的过程!
【2】女孩常年得不到母亲的表扬,产生自卑、厌学、压抑心理。
【3】父母平时工作忙,缺乏与女孩沟通,容易造成心里隔阂。
【4】父母过于担心孩子,因而不允许她出门,从而导致她没有玩得来的朋友,心情很压抑。
一次偶然机会,小女孩在网上看到了成都的简介,于是便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购买了宜昌东至怀化的K1473次车票,准备到怀化后再转乘K192次列车前往成都,远离父母。
幸好小女孩得到民警的帮助,没有出事。父母接到孩子后,也表示愿意改变教育方式!
(一)贬低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心情压抑。长此以往,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孩子容易走极端,做出令家长意想不到的事情!(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父母的鼓励,就犹如阳光一般,让孩子茁壮成长!
试想一下,倘若孩子头顶都是乌云与阴霾,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三)父母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这种“长他家孩子威风,灭自家孩子士气”的做法不可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家长了,老穆奉劝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必须及时做出改变,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结束语】什么是好?考满分就是好?每次考第一就是好?……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则,你是要后悔的……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改善纠正?
”你怎么这么笨,看看人家小明如何如何。“
”妈妈,我考了98分“
”怎么才考98分,那2分怎么丢掉的,你就不能上点心吗?“
”你怎么什么都不会,笨得像牛一样。“
”和你爹一样,没出息。“
这,就是贬低式教育!在这样的父母的嘴里,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最好,自己家的孩子要么是最差的一个,要么就是差那么一步。即使是考个好成绩回来,迎接的也是埋怨声,带来的也是唉声叹气。
那么,这种贬低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极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孩子的所作所为长期难以得到家长的肯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这样,下一步做事情的时候必然会畏手畏脚,小心翼翼,不敢跨越雷池。时间长了,长期的压抑,必然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比如学习,他会觉得自己脑子笨,因为妈妈天天说他脑子笨,说得多了,他就觉得妈妈说的或许是对的。对于稍微难一点的题,他就没有勇气思考。他会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去解决难题的,解决难题那是妈妈嘴里的好孩子才能做出来的,自己是个低能儿,没有必要去探索。
比如与同学相处,他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头。因为在妈妈嘴里,那些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只有自己是劣种,爹就是个窝囊废,我也是个窝囊废。所以,我对同学,只能是仰望着,只能是低三下四。
比如,做其他事情,因为担心妈妈会训斥,也总是难以做好。他们总是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做事,因为稍稍不慎,带来的必然是一顿臭骂。
第二,压抑的家庭气氛,难以培养出活泼自信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总是绷着个脸,动不动摔盘子打碗,家里始终笼罩着一种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气氛笼罩下长大的孩子,很难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即便是孩子本身的素质比较好,智商比较高,学习成绩也是非常好,最后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但是,并不等于就成功了。有的时候表面的自信掩盖不了内心的自卑和空虚,他们可能会在突然的时候爆发出来,让你猝不及防,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今年刚刚抓获的北大学生吴谢宇,这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就是在北大,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而且体育方面也是很好的。在大家的眼里,这应该是一个完美的教育案例了。但是,就在几年前,这个孩子残忍的将自己寡居的母亲杀害,并且肢解。
一个是西安交大高材生周凯旋,2018年6月,亲手将自己高中的好友,中科大研究生谢雕杀害,原因是,谢雕在几年前劝说他应该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因为话重了一点,就耿耿于怀,不能解开,最终爆发了惨案。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和不断实施的”贬低式“教育,在长期的贬低过程中,这些高智商的孩子往往能够起到激将作用,学习会越来越好,但是,难以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他们虚伪的表面之下有时候会隐藏一颗丑恶的心,而且往往不容易显露出来。
那么,这种压抑式的贬低式教育如何才能改善和纠正呢?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舍得表扬即使孩子很差,那也没有办法,怪也怪你俩的基因不咋地。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使其发扬广大,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这人一生出来就是带着饭碗出来的,谁都饿不着。所以,孩子可能学习不好,但是绝不是就是一点出路也没有了。
我三十年前的一个班的学生,特别优秀的考上了中专学校,上班后不久,企业破产,有好几个下岗了。有一个学生中专高中什么都没有考上,学了个厨师,现在开着一家非常大的饭店,成为当地数得上的富户。
孩子有长处就得表扬,有进步就得奖励。这样的孩子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会在表扬和鼓励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攀登高峰。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强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也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自己五音不全,非要让孩子音乐方面学到什么程度;自己上学时候倒数第一,非要让孩子考全班第一。你以为那么容易吗?
凡事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当你让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想一想,如果换成是我,能不能做到呢?比如,放假了,你想安排孩子参加补课,连续安排了6个小时的课,你得自己想一想,看看如果是自己能不能坚持,然后再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你再确定怎么安排,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
要知道,其实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差不多的。
好了,就这么多了。如果你是家长,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留言区提出来。如果你是老师,也可以在留言区参与讨论和解答。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改善纠正?
假期前我教学的是毕业班,很多孩子面临着升学问题,从家长当中体现出一种焦虑情绪!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成绩还可以,但是有些时候起伏比较大,但是他父亲特别着急,每一次考试可能都会训上他1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都可能。孩子越来越大嘛,训久了可能就会产生抵抗情绪,叛逆心理也出现了,所以他们之间交流都非常困难!
这个家长就经常和我交流,让我帮帮他让我,多提醒孩子,认真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希望。
父母的焦虑我也能够在这个孩子身上得到体现,每一次测试的时候他都做得很谨慎,每次交卷的时候它都是最后一个交,生怕某个地方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做错了,导致分数变化比较大,回家被父母训。
所以我把孩子这种反映告诉了家长,我说你们家长的因素,导致孩子现在这种状态不怪孩子。因为你们逼得太紧了,偶尔分数上下波动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孩子还是非常听话的,我跟他讲,你要理解父母的焦虑啊,毕竟马上要升学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拼尽全力去选一个好的学校,他们也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校可读。但是这些学校也是需要成绩的。同时我也认为你还是可以,你还是做得非常不错,至少要肯定他。
当然我也很坦诚的和他说了,我们要改变父母的观点,可能目前是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理解的心情去体谅我们的父母,主动和父母交流,说说你最近的学习情况,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以及你是否解决没有?我相信以后与父母多交流一点,也许他们就不会对你施加更大的压力,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父母都是特别爱我们的,我们会不会因为我们自己跟父母顶撞或者发脾气,或者不理解父母,让你自己的父母伤心难过?时间久了,他们可能得了疾病比如焦虑,你愿意吗?他当然说不愿意。
同时我也在父母焦虑的时候告诉他们不要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他不然他们做任何问题的时候,左手做做战战兢兢,他们首先会考虑到父母可能会不满意而有所顾忌,不能放开手脚的去轻松的应对每一次测试每一次考试。由我在他们之间进行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关系逐渐有所改善。记得要毕业的时候,那个男孩对我说,杨老师你说的都是对的,我发现我按照你说的去做了,我就没有再受到他们更多的压力,但是还是有,但是比以前少的多了,我也更轻松了,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了。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改善纠正?
几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贬低式教育”:“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好”“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乖”……这些话在我们耳边都变得麻木。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显而易见就是用各种方法贬低自己的孩子。可能很多家长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对孩子的伤害,因为家长认为,这是激励孩子进取的方法,是激将法。事实上,很少孩子能在家长的“贬低式教育”中获得激励,而更多的孩子却是受到伤害。
“贬低式教育”危害据悉,张家界一12岁女孩,学习成绩不错,可是家长认为孩子没考第一第二,总是不满意,以各种方式贬低女孩。女孩不堪忍受,8月1日离家出走,被张家界派出所民警劝回。这种“贬低式教育”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信,甚至有的孩子会怀疑自己的父母是否爱自己,更多的孩子最终失去了自我价值感。
下面说说孩子在“贬低式教育”中的感受。
第一,“妈妈说我不行,我肯定不行”
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笨死了,什么都不会”。这样的语言下,孩子会怎么想?孩子会想:“我真的笨死了,什么都不会”。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吗?他甚至会认为 ,“我妈已经确认我笨的事实”,因此可以为不努力学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第二,“妈妈说我没有优点”!
家长经常贬低孩子,孩子就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我在与学生交流时,问学生有啥优点,有的学生就说:“我哪有优点啊!缺点倒是挺多”。我问:“每个人都有优点啊,你怎么会没有优点呢?”学生回答:“妈妈从来都没夸过我,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有啥优点。”一个看不到自己优点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悲!
改进建议第一,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关注并扩大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第二,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可比性。如果想比较,就和孩子自己比较。
第三,多鼓励孩子。
哪怕孩子成绩很差,哪怕进步一名也要鼓励,哪怕成绩没有进步,也要鼓励她的努力。
第四,爱孩子就好好说话。
有些家长和孩子不会好好说话,带着情绪说话,总是连讽带刺,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爱孩子就好好说话,直接表达对孩子的要求,不要拐弯抹角,才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关注我,关注孩子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改善纠正?
家长们,别让自己的虚荣心毁了孩子的一生
【引言】2016年四川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自杀成为当时舆论焦点,而他在QQ空间留下的绝笔信更是发人深省。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要被打,夹菜姿势不对也要被打......这样的家庭教育难怪他不称在家里感受不到一点父母的爱。
今年年初,留下四封遗书跳楼的13岁男孩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讨厌我,我走了,请不要伤心难过”中包含着怎样的绝望?
再看看这位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又一个孩子考98分挨打挨骂的例子。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贬低式教育”的例子,而且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是“贬低式教育”的施为者,你怎么这么笨,你看某某某,你能达到他的一半我就知足了,如此的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说过。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贬低”,故意降低对人或事的评价。“贬低式教育”,通俗地说就是打压式教育。
记忆深刻的是在报道一名非常优秀的女留学生自杀前和母亲的对话:
“我怎样做你才满意,在你眼里我就什么都不是?”
“你应该是最优秀的,你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这一对话显露的就是极端式“贬低式教育”的显著特征。在父母的眼里从来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学习和表现从来不满意。而在孩子的心里,却永远不知道如何让父母满意。
“贬低”的含义中有故意之意,但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其实从来不是故意采用打压式的教育方法,而是他们内心就是这么想的,眼睛里看到的永远是孩子的缺点。
对这样的父母,永远别说是爱孩子的,更别说是为孩子好。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叫什么爱?让孩子每天生活在无助、彷徨之中叫什么为孩子好?
孩子不一定是夸出来的,但决不是贬出来的我们经常听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虽然我也认为有些片面,但鼓励的作用肯定远远大于贬低的作用。
别说孩子,试想一下,我们大人,在工作中得到领导或别人的称赞,心中都会产生愉悦感,工作可能也更有动力。而当别人指责后,你是更有工作动力多此,还是抗拒心理多些。
其实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我是为孩子好,孩子就得接受我所说的一切。要知道孩子是有思想的鲜活的人,岂任你家长摆布。
而有的家长在经常性地贬低孩子时,甚至认为自己是在用激将法,孩子夸多了会飘。这些家长却不知道,激将多了就会成真的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当家长经常性地说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的时候,说多了孩子会从内心接受这些评价,从而产生自卑、自我否定等负面心理。
反应为行动表象则是有的会更内向、封闭,这样的孩子看似会很听父母的话,也好像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孩子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与苦闷,别人永远看不到,直到有一天他们再也承受不了时,上面的那些悲剧就发生了。
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抗,逆反心理会让他们与父母对立起来。说实在的,我倒希望面对父母的不正确教育时,这样的孩子越多越好,至少在对抗中他们的负面情绪会积累得到一定的释放,至少孩子自己承受的痛苦会更少些。
永远别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高度,更是孩子性质品质行成的决定性因素。家长永远别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物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要做有原则的家长,对待孩子要鼓励与批评相间,孩子表现好时和取得进步时就得多鼓励,孩子犯错时也需适当批评。
要做知足的家长,“贬低式教育”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不知足,特别是对孩子的成绩。反过来想,你的孩子为什么必须是最优秀的呢?你自己是最优秀的家长吗?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
要做不功利的家长,说实在的,要说我们任何一名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时没有一点功利性不现实。但如果家长让功利蒙蔽了双眼,只想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东西,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全部强加于孩子,要孩子去改变,去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东西,这是极其自私的表现?
要做有温度的家长,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家长,但爱要理性地爱,爱要让孩子感受得到。
更多志愿填报知识,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什么是“贬低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带来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改善纠正?
“贬低式教育”让12岁女孩离家出走
8月1日,12岁女孩因不堪忍受家人的“贬低式教育”,留下纸条离家出走,在乘坐火车前往成都时被张家界站派出所民警暖心劝回,与家人重新团聚。女孩曾告诉民警自己离家出走的具体原因: 自己成绩虽然不错,但很少拿第一第二,妈妈因为自己成绩不够拔尖,经常责骂她不争气;而且父母工作非常忙,很少陪她,也不许她出门,导致她没有玩得来的朋友,心情很压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成都的简介,便产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于是便购买了宜昌东至怀化的K1473次车票,准备到怀化后再转乘K192次列车前往成都,远离父母。
什么是“贬低式教育”?为何会有“贬低式教育”?在笔者看来,所谓的“贬低式教育”,就是家长和老师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看不到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是对孩子一味地否定、不认可、甚至是故意打压的一种错误与荒谬教育方式。
产生“贬低式教育”的根源,笔者认为有三: ①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这是引发贬低式教育最直接、最普遍、最重要的原因,家长、老师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交流障碍,或者沟通交流不彻底,大人们往往会误解孩子,对孩子形成不切实际、不正确的评价和看法。②教育理念陈旧和错误。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家庭教育方式落后的农村家庭,错误地把故意贬低孩子看作是一种谦逊和美德,家长常常当作外人的面有意贬损孩子,否认孩子的优点和成绩,不能理解父母苦心的孩子,特别容易误解。③家长性格和心理存在缺陷。某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病态的性格和心理缺陷,错误地认为孩子就不能表扬与鼓励,否则就会“翘尾巴”骄傲自满,因而就任性地一味打压孩子,从来不认可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步。
“贬低式教育”会带来哪些危害?家长还如何正确对待?贬低式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家长的一味贬低,特别容易让孩子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不能正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变得卑微与猥琐。其二、没有成就感,容易放弃理想追求。孩子不管怎样努力,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和进步,家长都视而不见,甚至全盘否定,让孩子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因而非常容易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自甘平庸。其三、丧失进取精神,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家长的一味贬低,给孩子的最大伤害还在于,让孩子丧失进取精神,萎靡不振,产生悲观情绪,认为生活没有价值,甚至产生绝望厌世情绪。
贬低式教育后果如此之严重,务必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笔者也谈三点建议:(1)树立科学育儿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家长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坚定树立科学育儿观,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教育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的作为,既不夸大,又不贬低。(2)放低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朋友,实现有效沟通交流。家长要摒除错误的传统陈腐家庭教育观念,放下身架,诚心诚意地和孩子交朋友,真正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3)关注孩子内心变化和需要,时刻给予孩子最真挚的爱。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性格与心理变化,给予孩子最及时的需要和帮助,给予孩子最中肯的评价和最恰当的鼓励,而不是打击和贬低。
结束语通过12岁女孩因家长“贬低式教育”而离家出走事件,警醒我们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持好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交流,把握孩子的真实想法,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评价,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