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这么年轻的大学副教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真的让人感到惋惜!关键还留下刚出生七天的孩子,不禁让人担心他今后的人生之路。
惋惜之余,更有警醒,健康比事业更重要!倘若健康没了,纵使你再有才华,又能如何?
老穆每天晚上都会看到两大团队在活动:一个是广场舞团队,还有一个是夜走团队。不知道你们家乡那,是不是也一样呢?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运动了?我想,应该是人们更注重身体健康了。
老穆的家族是个长寿家族,我爷爷在世96岁,我老太在世102岁岁,他们为何长寿呢?那就是喜欢运动。
我爷爷在94岁的时候,大夏天还骑着三轮车(不是电动车)去镇上取钱,试问,现在80岁还能骑动三轮车的又有几个?
(一)注重健康,珍爱生命,请从不熬夜做起!熬夜的危害性,无须老穆多说,它会引发许多疾病。但是,现在仍有许多年轻人在熬夜,熬夜打游戏、熬夜看电视、熬夜吃喝玩乐······
老穆以前从不相信熬夜的危害性,觉得自己身体很棒,无需担心。但有一天,老穆开车时,后面一同事说了一句话,从此让我不再敢熬夜。
“你头顶怎么秃啦?”同事惊讶道。
“怎么可能?”我赶紧停车,看了一下,着实吓我一跳。
从那以后,十一点之前必须睡觉!经过一年多的保养后,好了不少。
假如你还在熬夜,请立即停止!就从今天开始!
(二)工作压力再大,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让工作更高效。老穆以前工作,没日没夜,总感觉有做不完的工作,自从脱发以后,效率立马高效起来,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
(三)每天运动两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老穆昨晚夜走时,听到两位老人一边走路一边聊天,其中一位说:“身体好了,就能少给儿女添麻烦了,儿女工作压力也大······”
老穆想说,为何你的儿女不一起运动呢?这样岂不更好?
(四)晚上少点应酬,多点运动!许多年轻人,晚上应酬不断,自然少不了“大吃大喝”,长此以往,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需要引起年轻人的注意。
(五)请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些人看起来很健康,其实已经出现了问题,倘若我们不去体检,很难发现问题。
【结束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身体,又怎能更好地工作呢?热爱运动吧!朋友们,请从今晚开始!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七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若把事业和生命相比较,当然生命重于事业。因为没有了生命,事业也就无从谈起。可是必须说明的是,当人的生命存在时,事业还是一定得干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法还是有待商榷的。作为一个31岁的副教授,一定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某学科的博士。他是在接受二十多年学校教育后,正意气风发、精力充沛地从事着他的教学和科研,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才出现了这样的偶发事件。他的忘我的工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品格是令人尊崇的!他的猝死,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令人惋惜。
但是,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的青年学者,不可能因为家有娇妻幼子而不干工作,不顾事业,也不可能因为有人在工作岗位上猝死而放弃工作。正象大家不能因为有交通事故,就不坐車,不能因为有飞机失事而不坐飞机一样。偶发事件,终究仅仅是偶发事件。这些都和是事业重要还是生命重要没有必然关联。
所以,我们沒有必要非得把一个偶发事件,与事业和生命的选择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请说说看!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这是一个最近的新闻。
是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肖育众。近年来此类事件有多起,包括在2018年10月,有媒体报道,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两名年轻教师相继于一周内离世的消息,两人也均只有30多岁。
还有6 月 30 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王辉博士不幸离世,年仅 32 岁!
这是一群可敬的人,热爱事业,全身心投入。对他们的离世表示哀悼。因为他们多是因为过劳死,也就是熬夜工作学习成为常态。
这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工作态度。 这几位年轻人,都有雄厚的学识基础,在未来漫长的时间内,可以为社会、为国家,也为自己以及家庭,创造更多的知识以及财富。但因为过于劳累,英年早逝,其实是很大的损失。
我们从常规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不仅是对自己的事业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而且,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希望他们能够长久地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进步做更多的风险。而不是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
所以说,在很多时候,其实生命比事业更重要。因为只要生命存在,那么未来就有更多的可能,如果生命不再,那么事业也就是虚幻的。
希望我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协调生活与工作之间的时间。能够更好地重视健康的重要。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者的身体状态。
仅在30岁做出一项科技进步是值得赞赏的,但如果这样的科学家,能够活到90岁,那么他们能够为家庭、社会、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不要太过于苛刻。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在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他的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于是有人提出是事业重要还是生命重要?我觉得事业和生命同样重要,没有人能够算到自己哪一天死亡,这位副教授平时也是这样工作的,只是在猝死的这一天,他的孩子刚好出生7天。人,只要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做好自己本职范围内的事,这样才能对得起精彩的人生。不能因为自己的老婆很漂亮而不去工作,但在工作的时候,应当劳逸结合,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王均瑶,英年早逝,享年38岁。他是一位优秀企业家,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因为肠癌夺去了均瑶集团负责人年轻的生命。他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在中国的商界中创造了许多第一,他的生产企业遍布全国。这么有钱的企业家,虽然忙碌和劳累,但比他劳累的人多的是,而有的人可以活到近百岁。我隔壁的婆婆从小劳累,家里生了9个子女,要把这么大一家人拉扯大,劳累的程度可想而知,但这位婆婆现年已是103岁,行动方便,视力和听力都很好。这或许是一个人的命运就该如此吧。
其实,事业和生命并不矛盾,以前也流传说健康第一,工作第二。常常把健康比作1,把事业、爱情、金钱、房子、车子等比着0,如果1不在了,后面再多的0也是等于0,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正如王均瑶离世后,他的妻子携19亿存款改嫁司机王生。看来司机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原来的老板只不过是在为自己打工罢了。但生命的延续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乔布斯也不愿意59岁就离开苹果。但人只要在工作岗位上一天就要尽职尽责,这样才能对得起有限的生命。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最近频频报导优秀青年人材发生猝死令人扼腕、痛惜,可又不知如何防犯。但作为一个人事业和命都要!
猝死是指短时间内突发性死亡、毫无前兆、无法预判、突然发生、不及时有效抢救死亡率极高。猝死的原因80%以上来源于心脏。美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30-40万,有统计中国每年发生猝死54-56万,其中极大部分是心源性导致的。
心源性猝死主要原因是突发性心室颤动,可以发生在心肌梗塞同时,不排除心脏破裂,更多是无心脏病背景的正常人。
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相当抖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相当于心室停搏。心脏停搏时大脑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仅7-10秒,随即意识丧失、抽搐,抢救不得力死亡率甚高,又称为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一一阿斯综合症。超过4-10分钟大脑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死亡。
引起心室颤动的原因常见于:
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状动脉严重缺血诱发心肌电生理紊乱触发晚电位导致心室颤动多见。
2.扩张性心肌病、尤其是右室肥厚性心肌病假腱索触发的电生理紊乱引起室颤。
3.各种原因产生严重低钾血症可导致室早、室速、室扑、室颤。
4.药物性QT延长综合症或先天性QT延长马凡氏综合症。如乙胺碘肤酮、奎尼丁、氟哌丁醇、阿齐霉素、左氧氟沙星、心律平、洋地黄、氯喹等。
心源性猝死更多见于:
无任心脏病的正常人因为情绪激动、暴怒、熬夜工作、压力过大体内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发心肌电生理紊乱和晚电位产生室颤。你信不信三气周瑜是由于心室颤动而死?
能成为青年优秀人材必然有其性格特征:
追求完美、内向、多思多虑、敏感、不充许自己失败和失误、压力感重、责任感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不满足自己和前人、创新意识强烈。
因此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出材,真正的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绝大部份有类似的情格特征。
这样的人对自我的压力远高于常人,由于内向性格和角色化关系,因此他们始终处于外表看不出来的大脑交感兴奋之中。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中,很容易诱发心肌细胞电生理紊乱和晚电位活跃状态下,那么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相对就高些。
所以成功人士背后的付出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不仅是时间、压力、劳累、家庭生活、有时是以健康甚至是生命作为代价。同样心源性猝死也可以发生在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或过分坏性格而过分内向的常人身上。性格是无法改变的,完美没个底,处于上述情况的人更要通过交友沟通,适量运动,增加兴趣爱好,音乐、旅游、聚会、学会调节自已的压力和情绪防止尽管发生率极低,但落到你头上就是100%的心源性猝死。
2019.7.8
31岁知名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做研究时猝死!老婆漂亮孩子出生才7天!事业重还是命重?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感到特别震撼,因为相同的事情在我身边发生过。那是大概2012年的事情,我们学校一位年轻副教授,在教室里突发心脏病,把生命留在了讲台上。听学院的人说,这位老师有家族遗传的心脏病,本人也略胖,原本应该多注意休息的,不过前面几天为了准备一个项目汇报材料,连续熬夜,最后终于没能撑住。去世那年,差不多也是30岁左右,和妻子结婚不到一年,还没有孩子。
对于他的去世,当时我们都是扼腕叹息,觉得天妒英才,因为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主干学科里最出色的年轻教师之一,是当时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的得意弟子,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在他去世以后,他们团队里的另一位老师很快就接过接力棒,做得也很好,现在已经是国家优青。他的爱人(也是学校老师)现在已经再次结婚,并有了孩子和新的生活,渐渐地,除了我们这些做人事工作的还偶尔聊起他来,大多数人都已经快忘了这个名字。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地球离开了谁也不会停止转动,但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生命,那他将一无所有。2017年,黄大年先生去世后,整个教育系统在缅怀他的同时,也发起了健康行动,从部里到学校,再到个人,都要把人才的健康放在首位。当时提了大概这么几个建议:
一是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各地各校要给人才定期体检,免费的,而且都是2000多元以上的套餐。发现问题,医院必须马上跟人才反映,并建立医疗团队跟踪,督促人才抽出时间去治疗。
二是鼓励运动,身体是自己的,别人再关心再关注都不如自己上心,再忙再累都要养成锻炼身体、爱护身体的习惯,少喝酒少熬夜。
三是给人才减负,尤其是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行政事务,让人才可以更专注学术。
当然,上面的措施大多针对年龄稍大的老师,对于年轻教师,也千万不要拿年轻当资本,肆意挥霍,一根火柴,燃烧得再旺,也只能照亮一时,不妨细水长流,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