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就捅杀师母,被抓后连说解脱了?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终于解脱了!······”这是杀人犯刘某被抓获时说的一句话。
你是解脱了,可是你的家人能解脱吗?被你杀害的师母,她在九泉之下能原谅你吗?师母一家人能原谅你吗?学校能原谅你吗?社会能原谅你吗?
都说“冲动是魔鬼”,一点也不假,就因为班主任不让你谈恋爱,你就如此怀恨在心?班主任也是为你好呀!倘若你当初要是听班主任的话,又何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今世没有后悔药,愿你来世不再糊涂!
事件简要19年前,当时还在上高三的刘某,因为与同桌谈恋爱影响了学习,所以班主任将其拆散,并教导他们,要好好学习。
没曾想,刘某却怀恨在心,于2000年4月18号晚,敲开了班主任家的门。当时班主任不在家,他的妻子招待了刘某。
师母因忙于照顾四岁的孩子和收拾衣服,先让刘某进屋坐几分钟,没想到,刘某却拿出匕首,无情地刺向师母,还向只有4岁的孩子下手,幸运的是,孩子没有生命危险,被救了回来,而师母却永远地离开了。
教育工作千万条,感恩教育第一条。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应该只以成绩为重,更要注重孩子的德育。品德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倘若孩子的品性出现了问题,即便成绩再好,又有何用?将来必定是要出问题的。
老穆认为,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将这种感恩付诸于实践当中去。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他人的行为。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成长十分关键,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你分清善恶好坏,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你心理健康,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你身处贫寒家庭而不觉卑微。
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不仅需要家长从小教育,更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引导,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莫等待高中再去引导,那就晚了。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莫在不该恋爱的季节谈恋爱。步入青春期的男女,不免会遇到“早恋”的困扰,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让孩子意识到早恋的坏处:
【1】影响学习成绩;
【2】破坏原有纯洁的同学友谊;
【3】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4】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5】其它·····························
老师在面对不同问题学生时,要注重引导的方式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有的学生骂得,而有的学生却骂不得。”活泼开朗的学生,你说他两句,他最多当时难过,过一阵就好了。而有的学生,你若说他两句,他会记在心上了,这种“记忆能力”,往往能保持几十年而不忘。
所以,我们的老师平时要注重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面对高中生,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因为他们基本成人,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自己的自尊,倘若这一块受到“挑战”,他们很有可能会“奋起反击”。
教育很重要,方法第一位。
【结束语】老穆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因为受伤的不止学生与老师,还有学校和社会。老穆提醒大家,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凡事莫要冲动行事,因为冲动是魔鬼!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就捅杀师母,被抓后连说解脱了?
为解决早恋问题,老师给其交朋友,表示不反对他她的友情。说明为了班级的荣誉,应该怎么做,压力吓唬不行。因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老师最终是班级不出事为目的。这个问题像每年治洪水一样,要用"大禹"的治水方法,不可用"鲧"的办法
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就捅杀师母,被抓后连说解脱了?
当个高中老师也真的挺不容易的呀。工作累不说,你看看这管学生都给管出人命来了。
我们来回顾下这个“恶性”事件。
事件回顾:
其实这个事件发生在19年前,也就是2000年的4月18号晚,当时上高三的刘某才假借学生的哥哥的名义,敲开了班主任家的家门。当时班主任的妻子忙于照顾四岁的孩子和收拾衣服,把刘某才让进屋里,静坐了几分钟后,刘某才亮出一把长达30厘米的尖刀,把刀架到正在叠衣服对他毫无防范的师母的脖子上,师母哀求他不要伤人,并瞅准时机想推开尖刀,刘某才的被自己的刀刺伤。他盛怒之下,拿出准备好的另一把15厘米的匕首刺向了师母,一共捅了七八刀,直到师母一动不动。当他准备逃离时,班主任家当时还不足4岁的孩子吓的嚎啕大哭,黑心的刘某才上前踹了几脚,直到孩子没有发出声音才离去,还好,这个孩子后来后来被就回来了。师母却惨遭不幸。
是什么深仇大恨就刘某才对师母痛下杀手。原来是因为刘某才与本班的女同学早恋,影响了成绩,班主任知道后,批评教育后拆散了这对“情侣”,并且因为刘某才的学习成绩下降把家长也叫到了学校。是刘某才怀恨在心,“班主任叫我没有老婆,我就不让你有老婆”,于是罪恶的一幕就产生了。
不过2019年6月24日,化名赵敬才的刘永才被警察抓捕归案,至此藏匿了19年的刘永才结束饿了他每天胆战心惊的逃亡生活。被警方抓获时连说”终于解脱了,终于解脱了”
罪恶会得到惩处,但是失去生命的师母永远找不回来了。
那么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早恋的事情,如何跟孩子沟通的确是个大问题。我现在一个同事就是和她老公高中的同学,修成的正果,他老公可是被老师看好冲击清华北大的好苗子,因为谈恋爱,成绩下滑,找了谈话,结果男孩子把原话都告诉同事了,大意就是“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了清华北大,什么样的女孩子找不到,为啥非要选择这么个普通的女孩子”,哈哈!到现在我同事想起来还骂他们班主任呢,街上碰到也不理她的老师。
看来如何跟恋爱中的孩子沟通是很讲究艺术性的,简单粗暴的棒打鸳鸯,就会像给自己埋下祸根,像刘永才一样,当然这样的人也比较少,但是像我同事那样对老师心生怨恨也不是好事。
作为老师在面对孩子的情感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时候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吧。不然的话既会伤害到孩子脆弱的情感,也许会给自己招祸。
平心而论,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初度人生,不谙世事,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缺乏成熟的判断力,青春懵懂使他们充满情感的力量。一些孩子的精力旺盛,时常感到有劲没处使,想方设法寻找发泄的机会,那就有可能导致打架、斗殴、恶作剧,包括谈恋爱都是荷尔蒙爆棚的展现!一些人遇上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或矛盾时,那种朦朦胧胧的理智常常不能战胜瞬间燃烧起来的情感力量。刘某才不就是一时的偏激导致人性的泯灭。干出了人神共愤的事情,他也终究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任何事情堵不如疏,站在孩子立场,跟孩子好好的交流沟通,也许孩子当时想不明白,理解不了大人们的这份苦心,但是也不能态度强硬,硬是拆散孩子,我觉得这样也不会达到你所预期的目的。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不听,你就撒手不管,放任他们。任由他们交往,有的时候,他们交往一段时间自然就心凉了,你又何必非要做那恶人呢。如果两个孩子恋爱根本没有影响成绩,反而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啥非要拆散一对有情人呢!
网友们对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请网友们留言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对于早恋的孩子该怎么处理。有什么高见也请留言分享。
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就捅杀师母,被抓后连说解脱了?
山东临沂的刘永才,中考时以本乡镇初中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成绩曾名列前茅,在高二的一次学期考试中还取得过全班第四的好成绩,谁会想到这么一个本可以在学业上拥有光明前途的孩子,会因一时的是非不明,而成了杀人犯?
2000年4月18日那个傍晚,他以自己哥哥的身份,以来给弟弟开家长会的理由骗师母开了门,又用15厘米长的匕首刺了师母六七刀,直至毙命;接着又将受到惊吓嗷嗷大哭的班主任刚满4岁的孩子狠踢几脚,直至哭不出声后,连夜潜逃。从此走上了隐姓埋名、寝食难安,过上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这一藏就是19年。
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或者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公安部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的通缉,直到从大量使用假身份证的人中慢慢找到线索,于6月27日晚,将潜逃19年的杀人嫌疑人一举抓获。
纵观刘永才的弑杀师师母一案,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他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选择呢?
据被俘获的刘永才交待,是因为自己和班主任“不对付”,是班主任看不惯自己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并叫家长到学校,让自己对老师怀恨在心。然而,知情人透露,刘永才成绩直线下降是因为和同桌谈恋爱,班主任知道后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棒打鸳鸯”将他俩的位置调开,拆散了他俩,于是刘永才怀恨在心,上门杀了班主任的妻子,意在“你让我没了老婆,我也让你没有老婆”。
在所有的犯罪案件中,小徐老师最接受不了的是杀人,而在所有杀人案件,小徐老师最接受不了的是弑师杀亲,当一个还没有走向社会,还没有为社会贡献价值,甚至他的所有经济来源和谋生知识的来源均来自老师和父母之手时,他却杀死了对自己有哺育和教育之恩的父母师长,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恶的行为吗?是什么原因致使某些正在受教育的学生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甚至是杀了自己本该感激的父母师长?
面对一个个青少年恶性伤人事件,特别是伤害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和老师的行为,我们到底该反思什么?
一、我们该反思:教育的底线是什么?今天人人都重视教育,因为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可以给孩子好的大学,好的工作,所以我们急功近利,我们考什么教什么,我们“唯分是图”,我们穷其所有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如何做题,如何刷分,却独独忘了教育的底线不在于考多少分,而在于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永才曾经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但他不感恩当自己因谈恋爱而成绩下滑被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更认识不到自己的幼稚和放纵而迷途知返,反而将这一切归为老师对自己的“看不惯”,将班主任当作自己的仇敌,将仇恨的尖刀丝毫没有畏惧之心的刺向无辜的师母,甚至不放过毫无反抗之力的4岁幼童。我们不仅反思,这个19岁的孩子他的行为有底线吗?
他有道德底线吗,他懂得感恩老师吗,他懂得老师批评教育他是为了他能考上大学吗?
他有法制底线吗,他知道杀人偿命吗,他知道他杀人会带给两个家庭什么样的灾难吗,如果他不懂师恩,他总该想想对自己父母的伤害有多大吧?
他懂得生命的宝贵吗,他体验生命只有一次的宝贵吗,如果不懂得珍惜他人的生命,他总该懂得父母把自己养育大的不易,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吧?
他参与过生活吗,他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吗,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吗?
……
也许以上这些,教试的时候都很难考查,即使有些道理我们在课堂上说了数遍,但是缺少了社会实践和深入内心的体验,也是没有效力的。而如何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明德行、正心性,深入生活,懂得感恩,勇于担当,能从自私自利的小我情怀,上升为有责任担当的大我境界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底线所在。
二、我们该反思:教育的对象首要的应该是谁?现在教育上有一个怪现象,一直令小徐老师不解,那就是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大家更喜欢教育的不是学生自己,而是将责任推给老师,好像现在的老师成为学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全社会都在不余余力的教育老师。呜呼哀哉,无法可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老师成了被人们教育的对象,而犯错误的学生成了众人为其开托责任的对象。这是多么滑稽荒唐的一幕。
请大家去中小学的课堂上去看一看:
1、有多少学生在本该努力学习,力求将来有能力回报养育、教育他的人的学生们,他们在如花的年纪睡大觉、捣乱、没心没肺的玩耍;他们以不怕老师为荣,以老师对他们的无奈为莫大的荣耀?
- 2、有多少老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温言细语不起作用,但是他们不敢管,不能管,直至明哲保身,睁只眼闭只眼?是谁将老师逼到进退两难的死胡同?
- 3、有多少家长一方面又对老师的严格教育指手划脚,嗤之以鼻,一方面又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绩优秀,但又免受学习之苦?殊不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不是神明,学生亦不是,离开老师的严格教育,离开学生的不懈努力,想成功,那是天方夜谭,到底该受教育的是谁?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6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最关键的时期,本应教会孩子尊重父母、建立朴素的是非规则观念时,我们家长却惯着、宠着,失去最佳的教育机会;6-12岁小学期间,本应该是老师一面传授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信仰教育、生活教育等一系列底线教育的规则,并不断用规劝和强制的方式来不断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时,而我们的社会却在质疑老师的教育方式,再加上一些底线教育虽然在口头教育但却不去践行,从而达不到教育的效力。这一切都助长了孩子的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总之,一个娇宠无度,缺乏规则教育的家庭,一个战战兢兢、只能退而自保教师群体,一个急功近利、无所适从的教育现状,是教育出胆大妄为、无法无天、没有责任担当,不懂尊重生命、不懂感恩的学生的根源,学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为越来越多的年青一代的不良行为买单。
当刘永才19年逃亡生活结束之时,他连说“解脱了,解脱了”,然而他解脱的是不再东躲西藏的“逃亡”生活,而他无视老师的教诲之恩,反而杀害无辜的师母,踢打幼童,造成班主任一家家败人亡的悲惨生活,这一切罪行真得能解脱吗?
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就捅杀师母,被抓后连说解脱了?
案件原由
19年前,2000年4月18日的那个夜晚,临沂二中高三学生刘永才窜至班主任袁某家中,将其妻子艾某杀死。原来刘永才因与同桌女生早恋,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班主任袁某对其批评教育并将两人调换了座位;刘永才认为袁老师故意拆散“鸳鸯”,一怒之下行凶杀人,作案后畏罪潜逃,从此杳无音信。今年6月27日,刘永才被临沂警方押解回到家乡临沂,他说自己终于“解脱”了。
教育启示录教师要做守法模范。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诸多法律,都为正确地教育教学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保护学生权益的同时,也规范着教师的行为。作为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育人,更要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做一个守法模范,保护好学生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教育要求师德为先。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德服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以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仰老师;优秀师德突出地表现在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中,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始终恪守师德、师道、师风的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诚挚敬爱与敬佩,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育人必须遵从规律。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固有的“道”,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道”就是教育规律。我们所熟知的教育教学规律有:教育受制于生产力,是特定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体现;教育始终是特定的统治阶级的教育;教育须服务于社会并引领社会;教育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育须助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等等;教育内容须既具有实用性,又要有精神性,实用性与精神性必须统一;教育须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人才;教育要发展,一方面须继承本民族的传统,另一方面须借鉴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教育成果。凡此等等,都是人类教育规律的精华,身为教师不可不知!
说教符合成长特点。教育不仅要以德服人,更要以理服人,说服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方式,说服教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做到以理服人,首先要明确说服对象的成长特点,中小学生在不同成长发育阶段要有不同的说服教育方式和手段: 小学生可以勒令执行,中学生就必须做到有理有据,高中生更应该充分考虑心理、性格、情感、态度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说服教育,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甚至引发恶念、导致违法犯罪,山东临沂学生刘永才行凶杀人恶性案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教训深刻!
结束语刘永才案深刻说明了,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良心活,更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稍微一个不留心,就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这个案例警示我们: 教育有风险,行事需小心,做老师不得不慎之又慎!
如何看待曾经的第一名,因谈恋爱被班主任拆散,就捅杀师母,被抓后连说解脱了?
今天看了这则新闻,确实挺震惊。
话说山东临沂刘永才,当年中考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某重点高中。高中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到了高三的时候,由于早恋,成绩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春心萌动了,与同桌女同学一起坠入爱河。班主任老师得悉后,狠下杀手,棍挑鸳鸯,将一对爱情鸟给生生地分开了。
按说这种事情在高中里是司空见惯的,班主任知道这件事情后是一定要将鸳鸯打散的。那些鸳鸯鸟要么就真散了,要么转入地下,不敢公开秀恩爱了,与老师结下仇的基本上没有。这是因为,人再糊涂,也能懂得老师这样做,实际上还是为了自己,而且明白自己也是违反学校的纪律的,老师管自己是正管。
但是,这事放在刘永才这里,却是怎么也受不了,他狭隘的心里马上生出了恶毒的邪念:你不让我有老婆,我也不让你有老婆。于是,他带了两把尖刀,趁老师不在家,摸到老师家里将师母捅死。
这件事情发生在2000年的4月。
得手后,他隐形埋名,买了一个假身份证到外面打工。
2019年6月27日,潜逃19年的杀人犯刘永才终于被临沂警方抓获。等待他的,必将是迟到了19年的死刑。
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认为:
首先,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教育思路学生的变化速度常常会超过老师的适应程度,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送完一届学生,再接一届新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之前的教育方法用在这些新生的身上不能奏效了,真的是变化太快了。
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变通。比如体罚,这一届学生,由于不听话,或者不写作业,你扇一个耳光,他泪流满面,表示痛改前非。而换了一届学生,却跟你闹开了,甚至要还你一个耳光。一直让你觉得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就这样变得踪影全无了,当你改变不了学生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了。换一种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用一个成语说就是因材施教。对那些心胸比较狭窄的学生,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硬强着来。你得考虑到他可能会蛮干,所以在批评之后,一定要安抚好,使他不会产生报复或者自残的念头。
老师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现在不仅是学生难管,有些家长也是很难缠的。不论是在做学生工作,还是与家长的关系,一定要疏通了,不能产生和激化矛盾。尤其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一件小事一旦在网上发酵,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到时候,谁都帮不了你,因为你的上级也正自身难保着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