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初一孩子,刚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对他们而言,是既新鲜,又难学。这个时候,倘若有人予以正确指导,那么,对孩子学习文言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之前,有许多家长询问穆老师,文言文到底该怎么学?这里面既有初中家长,也有高中家长,甚至还有小学家长。面对不同年级段的孩子,穆老师会给出不同的意见。
今天,老穆就针对初一学生,给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建议,感兴趣的家长或同学可以认真学习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预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文言文,因为实词含义的难译性和句式的特殊性而让同学们难以读懂文章内容,如果你不提前进行预习,课堂听课会很吃力的。
那么,如何预习呢?老穆建议如下图:
(二)把握课堂,勤做笔记课堂上,老师不仅会讲解文章内容,还会就特殊句式、重要实词含义、重要虚词意义及用法、翻译技巧等方面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因此,学生要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将重点和不懂的地方及时记下来,以待课后去消化和解决。
(三)认真对待家庭作业及试卷学习文言文,避免不了做题。我们通过做题,能发现很多问题,这是一件好事,同学们大可不必因为不会做而恼怒。你要知道,你不会做,别人也不会,因为你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那么,现在比拼的是什么?是态度。
优秀的学生,一定能够认真翻阅书本,查阅资料,把不懂的试题搞懂。反观自觉性不高的学生,除了抱怨之外,啥也不做。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用不了多久,他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就会愈发明显。
(四)保证能背诵出课本上的所有文言文注解这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也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倘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会觉得文言文越来越难。为什么?因为你越来越读不懂文言文了。要知道,掌握文言实词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条件。
如果你连文章内容都读不懂,谈何做题呢?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中生20分的文言文才得3、4分的原因。
(五)阅读课外文言文书籍,有助于提高孩子文言理解力比如《世说新语》,许多考场文言文阅读篇目都选自《世说新语》,孩子每天读一点,时间久了,翻译能力也就增强了。
(六)准备一个“实词笔记本”,随时记下重要实词的含义,像背诵英语单词一样去背诵文言实词的重要性,穆老师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所以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常见的实词有120个,但是,我们要掌握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七)知晓考点,掌握考点对应知识点文言文考点不是很多,如实词含义、虚词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断句、翻译句子等,如下图:
至于文言文考点所对应的知识点,就需要我们同学平时去逐一攻克了。
(八)认真对待每一次的错题,并将其整理到错题集上我们在做文言文的时候,难免会出错,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将其订正到错题集上,并将其弄懂。以后复习的时候,可以翻阅。
千万不要用嫌弃的眼神去看待错题,更不能对其不闻不问,否则,你会错得越来越多。
(九)心态要好,有一颗必胜之心文言文学习,有时会觉得枯燥,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定而自信的必胜之心,心态要好,不可浮躁,能耐得住“孤寂”。熬过去了,你就成功了。
附:文言文学习“七字要诀”,老穆倾心整理,感兴趣的可以认真学习下。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谢邀!
初一的文言文,或者说是初中的文言文,学习起来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首先,文言文的这些常见单字词是需要集中去记忆的。建议顺序是这样,先找一篇文章,看文言字词的注释,然后对应到文中,看能够翻译出文中所对应的句子。(一般都有译文,可以对照着检验)如果可以,你们说明这个文言生词的意思就掌握地比较好了。如果不能翻译出来,那么就说明要么是其他文言生词的意义没有掌握好,要么就是对常见的文言句式还不熟悉。初中文言常见的需要掌握的生词如”故”,表示所以、之前等,“者”表示“……的人”等等。这些初中常见的文言生词,可以集中记忆。
其次,是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比如被动句,判断句等。还有,像是一些固定的用法,也可以和句式一起来记忆。比如“为……所”、“……者,……也”等等,熟识这些句式,阅读起文言文来就很轻松了。
至于一些比较生涩的地名、官名、星宿等等,初中文言文涉及的很少,就算出现了也会有注释,不会影响阅读。这里也就不赘述了。
综上,学好文言文,一是文言实词的记忆,二是文言常见句式的熟悉。做好这两点,就能够学好文言文。在考试中,无论是单选、判断还是翻译,都能够得心应手!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学习初一文言文,我提几点建议: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只有日积月累,才能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般来说注意这几个方面:一词多义,古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固定成语。
对于文言知识必须牢记,而且学会一定要学会整理,让知识系统化,这有助于记忆。
二、文言文必须会读会译,然后达到理解。读时要把握好节奏语气。文言文不懂节奏容易读破句,破句有碍对句意的理解。读的次数多了意思慢慢也就懂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还需结合时代背景,做到准确掌握。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孙庆国试答: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我没学《黔之驴》一文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古文。饱读诗书的伯父,边翻看我《语文》教科书,边自言自语说,他们入私塾的时候,就是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开始的,背下来以后,慢慢地都懂了。
说者无意,我就按着他的做法,从《黔之驴》《狼》开始背诵,一直坚持这样做。“慢工出细活”。不管什么级别的考试,凡是涉及古文知识的,我从来都不担心。
除了背诵全文,在练字的时,就抄写古文课文的词语注释。这样能够杜绝考试时,不会发生古诗词句默写出现“提笔忘字”失分情况。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谢谢邀请。初一是学习文言文入门的一年,打基础的一年,对于中学阶段六年的文言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行的部编语文教材,初一学年的上下两册对文言文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散,就是六个单元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不像初二初三那样集中编排在两个单元里。二是比较简短。这是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
我认为初一学习文言文,总起来说有三个方法技巧,以《狼》为例说明:
一、反复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重要方法。反复朗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一遍一遍地读,以致熟读背诵。反复朗读才能逐步加深理解,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大意;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难以理解的句子,要逐句逐段理解内容;最后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读多了,读熟了,理解也随之加深了。熟读可以加深理解,理解了的东西,记忆才会牢固。诵读必须读准字音,把握句读(不读断句)和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这样,也就读出了感情。例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充分利用课下注释。
文言文都有比较多而详细的注释,包括课文的出处、作者简介、时代背景、重点难点词语解释、重点疑难句子的翻译等等,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反复阅读、识记这些东西,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和前提。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像原来一样。
三、掌握词句规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认识起来就会省时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哪些规律呢?
1.实词规律。
文言词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这是它的特点,也是与现代词语最大的区别。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尽可能多的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才有可能比较容易地阅读文言文。文言实词(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发生变化等等尚早一些)有什么规律呢?
(1)理解、翻译的时候,要变成双音节词,或是多音节词。例如:去——离开。
(2)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例如:去——离开(本义);除去、去掉,相距、距离,失去、舍去,等等,是引申义。
(3)数词后面没有量词。一(个)屠(户),两(只)狼,一(只)狼。
2.虚词规律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虚词在文言中有哪些规律呢?
(1)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句子意思的某种关系。例如:而——表转折关系,却,可是。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它(们),指狼;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等等。其——代词,指屠户,也指狼;哉——表示疑问语气;
(2)用于句末,表示某种语气。矣——表示陈述语气;耳——表示陈述语气;
也——表示陈述语气。
3.通假字现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识别通假字不一件易,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识别就越困难。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识记课文中的通假字,把它们积累起来。《狼》中的通假字有: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4.一词多义现象。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有些词多达四五个或更多意思,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名词的意义往往比较单一,动词的意思比较复杂。前面我们提到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假借义,但是,一个词只有一个本义,其他都是引申义或假借义。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作好积累和整理,只有积累多了,遇到多义词才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义项。例如:驱——使马奔驰(本义);引申为驱逐、驱赶,又引申为狂奔、快跑、飞奔。此外还有强行、逼迫之意,如驱使、驱遣。
5.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很重要。《狼》的词类活用有两种情况:
(1) 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例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在句子里就是“像犬一样”的意思,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这种用法在现代词语中还保留着,大家只要一注意就会发现“蜂拥”的“蜂”、“雀跃”的“跃”、“蚕食”的“蚕”与“犬”的用法一样。这样一联系,名词作状语也显得不太难了。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通道,这里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
“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在句子中就是“打洞”的意思。
另外,像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同样需要积累,兹不赘述。
6.古今异义现象。
这种情况,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所致,一个词语,在某一个时代,是这么一个意思,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这个意思消失了,又产生了一个或几个新的意思,造成了古今不同意义,这就是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还以复音词为多。《狼》中有“几何”这个词,课文中的意思是“多少”,现在的意思是“几何学”。
7.特殊句式现象。
文言常用句式主要是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四种句式。
(1)省略句。文言文语言精练,往往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省略主语。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例如:(屠)方欲行,(屠)转视积薪后。省略了主语。
②省略宾语。例如:屠惧,(屠)投(之)以骨。——省略了主语和宾语。
③省略介词“于、“以”。例如:一狼洞(于)其中。——省略了介词“于”。
(2)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语气。基本形式是:······者······也。——“者”表示提顿,“也”煞尾。
(3)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初一比较少见。
(4)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情况。例如:屠惧,投以骨。——“以骨”是状语后置。
四、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归结为增、调、留、换四字。
第一、增。增补省略的成分和量词,以便正确理解文意。例如:屠惧,投以骨。——“投”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指两只狼。——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
第二、调。对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对原文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例如:屠惧,投以骨。——“以骨”是状语后置,意思是“把骨头”,翻译时调动词谓语的前头。——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
第三、留。“留” 即保留原文不译,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均不译。
第四、换。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许多文言单音词不能在现代汉语中灵活运用,只能充当双音词的一个词素,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去替换文言词语。例如:屠惧,投以骨。——“屠”,现在是屠户,“惧”,现在多用“害怕”,“投”现在多用“扔”,“以”在这里现在是“把”,用现在的词换下来就是——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
以上所说的“增”、“调”、“留”、“换”的翻译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并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
五、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任何一篇作品都是生活的反映,都渗透着作者思想感情。学习文言文同样需要我们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创作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他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他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
《狼》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从这个故事,我们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积累。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谢谢邀请!
初一语文文言文怎样学好?
学习文言文其实不难,掌握技巧方法,学习起来轻松自如!第一、要对所学文言文全部会背诵、能默写,要做到篇篇落实,篇篇过关。落实的方法可以采取自我检测,先背后默写,认真对照课本进行批改,及时订正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互背互改。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找时间一起比赛。针对背诵类、理解类题目,要做好总结归纳,学会梳理知识,形成系统,便于记忆。
第二、要努力积累语言知识,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1、学会句读。要正确进行句子中的停顿,这也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可以根据句首语气词、关联词来确定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确定停顿,或者根据句子结构来确定。
2、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要是学不会这个,文言文的学习根本无法进行。这主要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或者直接作动词的状语等,比如初一《狼》里的“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就是名词用作“坐”的状语,“犬坐”的意思就是“像狗一样坐着”,而不是“狗坐在前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绿”字就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变绿”。
3、要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由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比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就可以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最具代表性的是“……者,……也”句式。
4、要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文言文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甲)其实应该写成“悦”(乙)字,这种情况是意义不同但是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两个字,我们把“说”(甲)是“悦”(乙)的通假字。
第三、要做好古汉语的今译,理解文章内容。1、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同时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并要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2、要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并能对作品感情倾向作出正确的评价。
能够做好这些,学习文言文就会很轻松!如果觉得有帮助,请关注子木老师讲语文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