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欣赏一首诗?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咱们就谈古诗,不谈近体诗和现代诗。
穆老师认为,欣赏一首诗,可以从诗的体裁、语言、形象、手法、思想、艺术成就等方面去欣赏。
🏮一、欣赏诗的体裁
🏮二、欣赏诗的语言
〖1〗炼字〖2〗赏句
🏮三、欣赏诗的形象
〖1〗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3〗事物形象
🏮四、欣赏诗的手法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
〖4〗结构手法
🏮五、欣赏诗的思想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欣赏一首诗?
欣赏一首诗,首先看诗是什么类型的诗。如送别、怀古、边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情、闲适等。再看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诗里用了什么典故和借句。
二、作者写诗时的背景很重要,找准背景,理解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感。这样能精准把握全诗的脉络,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技巧。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
四、由于作者生活经历不同,艺术素养有别,形成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在诗作中自然而然会流露出来。如李白诗的清新俊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的通俗鲜明、韩愈诗深奥怪险。
掌握了诗作的以上特点,还要看语言的表达效果。美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想象空间?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得到什么样的感悟?
品诗如品酒,好诗芳香四溢,回味无穷。欣赏诗作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诗作的字里行间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体会别人发现不了的内涵和意境。
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欣赏一首诗?
从几个方面欣赏一首诗呢?我认为应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步,要读懂语言文字。因为诗是语言艺术嘛。从哪几个方面理解诗歌的语言文字呢?这就是词义、音韵、词的组合、篇章段落。读懂语言文字,是对一首诗的初步理解,也是基础性的理解。
第二步,感受诗歌的意象、意境。因为意境是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感之后的具体物象。一个个意象,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成诗歌的意境,也就是诗歌的艺术形象。如果我们读一首诗,没有感受到它的艺术形象,那就约等于没有读懂。
第3步,感悟诗歌的言外之意。诗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营造这样的意境呢?因为他是有用意的,想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诗歌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我们看到的诗歌,其语言文字都是极为有限的,而在有限的语言文字背后,有更加深广的思想感情。我们理解一首诗,就是要把握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语言文字只是一把钥匙。
经过了如上三步,我们就真正理解了一首诗。
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欣赏一首诗?
诗言志。情动于中而言于外,言之不足而歌咏之,歌之不足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大凡发之心扉之声,都有感人之处。而诗之最大特点是以形象说话(以意象达意),用最简洁生动且具音乐美感的语言表达情感。
针对以上诗歌特点,欣赏诗歌,首先应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理解意象的特质。比如,欣赏《诗经.关雎》,对睢鸠,荇菜,琴瑟,钟鼓,这些意象能准确理解,那么就能把握这首诗的情感了,也就能理解之所以称之为"思无邪"的道理了。瞧鸠,对伴侣忠贞;荇菜,可荐庙堂之洁物;琴瑟钟鼓,合于礼制之雅器。——由此便能感受,这首诗是对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歌颂。
其次,是对艺术表现手段的分析。诗歌用意象表达情感。没者意象的诗绝不是好诗,用形象说话,一定要有画面感。分析作者选取的意象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意象是否典型。是否能构成完美的意境。
再次,是分析诗歌的音乐特质。诗即是歌,是必须具有音韵美的特质。对古体,律绝,则是分析平仄,对仗,韵脚;现代诗则需对节凑,用韵有一定要求。
最后,分析用语是否简洁生动形象。
总之,一首好的诗,必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欣赏一首诗?
打算用一篇长回答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些枯燥。
先说一些题外话。
大家接触诗词其实大多都是从课本上学习的,但是课本上的注解乃至所谓的“白话文解释”是非常容易抹杀诗词中的特有的美感的,要知道课本上的东西本质就是用来“应试教育”------全是一套标准的模版:
首先课本会给诗人们贴上一个“标签”,比如苏轼会贴一个“豪放超脱”;
- 之后再生搬硬套,只选符合标签的诗词作品,
- 最后让就是要让你说出“此词因为XXX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豪放超脱之情”
........
作为科普,这种入门指引的方式本无可厚非,但是限于教师的水平------某些教师本身就无甚旧学功底,所讲所教也不过是对着标准答案照本宣科(且不论答案本身的问题),他们自己都无法辨析何以为好、何以为坏,自然就只能让学生、受众去削足适履。
而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虽然看似在“弘扬国学”,其实不过是给“国学掮客”们可趁之机罢了:不论学识高低,大都可以揭竿而起,手捧便签贴高呼“诗词歌赋,宁有种乎?”;照着标签,说尽李杜苏辛,甚至写得几篇《极致唯美的100个诗词句子》之类的奇怪东西之后,都能自欺欺人的宣告自己是“诗词大家”是“诗人”-------不会做饭、甚至连饭都不会吃的人教您怎么作满汉全席.....他们甚至还要收费!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说完了题外话,我们再来谈谈诗。
钟嵘在《诗品》序中第一段其实就表明了诗这个艺术体裁的特质: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文言表述很多人大约不大理解,但翻译过来就是四个字“有感而发”。景物随着时序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又带给人不同的感官触动--------而“诗”就是这种感官触动的载体。
因此,诗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它是“作者”之“有感而发之作”,而非是要让读者“有感而发之作”-------不管是作为祭祀、昭告抑或是其他,也都是“作者”的【本愿】而已。
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在赏析诗词的时候,是需要把自己放到‘听众席’上去的-------但前提是你的审美基础要达标,《封神榜》里说道祖讲道也只预设了七个蒲团而已,当然,道祖是在选择“读者”,但我们在欣赏一首诗的时候,自然也是需要【入场券】的
什么是【入场券】?
要理解、欣赏诗作,最基本的标准需要文字内的基础功底-----而非玄谈怪论。很多人动辄谈“品味诗词的芬香”-----您告诉我诗词的香是什么香?你闻到的只是印刷的墨印味而已。一首诗您连字意都不通透,谈何理解,又谈何欣赏?
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是近乎迥异的两种文学,而在古典文学并未如今天一般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大而划一的一整套体系。要按照如今的高考鉴赏题那般把每篇“诗作”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肢解所谓的意象、手法、思想无异于缘木求鱼----就算看起来懂了一首,也无法独立的欣赏另外一首。
举个例子,所谓的意象(诗中出现的艺术通象),有的是能直接认知的,比如通感的取向。
艾略特所言的:"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另外一些)屡屡重现”-----这部分是来自现实经历的意象,是能作直接理解的,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出现在旧体诗中,有更多一部分意象的含义是来自整个文化体系赋予的。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沈伯时这么说虽然过犹不及,但却也反映了古典文化中“一言皆准”的特性。为什么说桃要用红雨、刘郎代替?因为刘禹锡关于桃花的诗云: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_》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所以么,知道掌故的人会懂“刘郎”是指的桃花------这就是前后的关联性。倘若不知其诗,仅是看到后来诗人用了“刘郎”,您怎么去理解?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告诉你诗中意象的含义,再让你去论证诗的主题,这不过是完成一个冰冷的公式求证而已,这种东西在应试教育中尚有用处,但是你决然感知不到诗的美感。
当你疏通古义,对诗中喟感兴象的取意知其所以然之后,你才有进入听众席的资格---------而这张【入场券】没人能够给你,先行者只能告诉你怎么去拿到它:在诸家诗作中,在古文经典中,在近人的诗词笺注中。
而这些纯文学性上的东西(诗词的字句、掌故、技法)只能让你拿到这涨听众席【入场券】------但坐的只是最后一排的席位。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是诗,但“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的却是诗人。当你在纯文学的范畴内能理解诗歌的表意之后,才能具备分清优劣的审美能力,甚至才能接触到最伟大的诗人们的精神世界。
置幽壑之中则目不能视;立街衢之中则目不能尽;唯登层楼之上,虽极目而不能旋天地之穷,亦无殆矣。
真的需要体会到诗人独特风格------尤其是文史上最顶尖的那几位,如果要特赏其诗,非到这一层及不可。
譬如说李、杜,太白承前,杜甫启后,前者仿如旧代王座定下的嫡子,潇洒出尘自有高绝面目,不可学,不能学;后者呕心孤诣,包罗万象,定下了新世界的法度,后人拱袖莫不以为师。
个中境界体会,唯有自知,然则一旦为审美层阶不达标的人说去,不过是煮鹤焚琴,不能理解也就罢了,甚至还会徒增非议----“吹的这么利害,他们真有那么神?”哂然。
常人学诗,不管是鉴赏也好,创作也罢,都需要先拿到最后一排席位的【入场券】,因为这是根基,但是否能登楼进境,只在某时某刻、或是踏破铁鞋之后的顿悟,不须强求,也不可强求。
结言。
虽然是借着如何欣赏诗为主题,但想来读罢本文是肯定不可以马上上手试套模版的。这也是笔者的用意所在。诚如前言,“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其旨意也不过是想点一盏灯,把诗歌里的路照一照给大家看看,免得真正喜好诗词的朋友们被路边的掮客们吆喝着引去了沟里。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欣赏一首诗?
不才以为对于一首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
第一、从诗歌意象。
首先,你要看一首诗营造的意象,也就是所描写的一些景物。看其的遣词造句有哪些特色。再结合整首诗歌主要描写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象。如写鸿雁、书信之类,一般则表达思归之情。如写边塞、硝烟,可能传递的是对陷于战争的百姓的深切同情,也有可能表达诗人的凌云壮志等,整体看诗歌所衬托的是什么样的氛围,是欢快,还是哀怨,从中可窥见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明白了哪些意象的表达,对今后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从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其中富含的寓理。
读诗,就是在倾听诗人抒发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我们要深入剖析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才能更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因此只有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生活场景,我们才能记忆不了解一首诗所传递的寓理以及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第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
每首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每个诗人也有自己的文风特色。有的擅记叙手法,有的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对象更鲜明、突出。有的文辞运用动静结合,在诗歌中对物事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有的擅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分明的态度。
总之从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反面去欣赏一首诗对我们今后进一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力和鉴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