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简单的高中诗歌鉴赏技巧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祝大家元旦快乐😊穆老师爱你们!😄
诗歌鉴赏是个拉分题!大多数学生得分较低,原因很多,但穆老师有独特的见解。
初中诗歌鉴赏,大多考课内,而且都是老师写出来让学生背诵。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很简单,考试都能得到高分,因而也就不在意。
穆老师之前遇到一个初一的学生在背诵《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的开头借一件古物起兴,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我问他,什么叫“起兴”呀?
他摇头答不出来!
试想一下,这样去学古诗,有用吗?
闲言少叙,继续我们的话题!到了高中就不一样了,难度升级,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而得分很低,且不知所措!
诗歌鉴赏的确有技巧,但是也不能全依仗技巧!如果你连古诗都读不懂,技巧又有何用?
我们先来看一下,诗歌鉴赏有哪些考点,穆老师也为大家整理了一番,如下图所示:
1、语言、形象和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2、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来到咱们的重点啦!关于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
我们先来看“语言”——炼字赏句
我们再来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接着看艺术技巧
最后再来看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分值在10分左右,看似不多,实则是拉分题!如果你不懂,可能只得3、4分左右,一般的学生5、6分!厉害的学生可以得7、8分!
可别小看这几分,高考可是1分好几百名啊😊
最后还是要祝大家元旦快乐😊
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有什么简单的高中诗歌鉴赏技巧吗?
什么是“高中诗歌”?怎样的诗歌可以界定为“高中诗歌”?实在令人困惑。诗歌只有理解的不同,而没有级别的划分,除非明白无误的标着“儿歌”。常见李白的同一首诗,既可入选小学课本,也可入选初中课本甚至高中课本。也许只能这样说吧,小学只能阅读和背诵,不解其意;初中稍有领会难有独立见解;只有到了高中,才基本具备了鉴赏能力,这样理解似乎就好多了。至于如何鉴赏诗歌,本身就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你即使有最佳的鉴赏方法,给了别人也不见得适用,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鉴赏鉴赏,鉴别欣赏,有人会鉴别不会欣赏,有人很能欣赏却又不屑于鉴别,因为英雄不问出处嘛。当一首诗打动了你,你就会反复去读它,体会它,咀嚼它。特别是诗中一些有关潜意识描写的东西,必须得吃透它。真正优秀的诗歌,具有多重暗示和多重象征,读者很难用准确而又明白无误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而只是大胆地走进作者心灵,去做一些概约的揣摩和猜测。当读者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逐渐靠近,最后碰出火花的一瞬间,你才算基本理解了诗的內在涵意,从而促使你去了解诗以外的更多东西,使其作品的立体感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鲜活……任何一篇优秀的作品,一旦落入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也就等于给作品判了死刑。
有什么简单的高中诗歌鉴赏技巧吗?
关于诗歌的鉴赏,有如下之我见,仅供棎讨。对于一首诗,不论是古代或现代诗歌,首先应对作者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写作该诗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然后;对所写的具体诗歌,通过反复咏读才能真实认识其诗的基本内函,通过对文字,修辞,音韵,意境,审美诸元素的运用,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感染,并将其启迪感染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应该祘作诗歌鉴赏了吧。说得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鉴赏人各有各的经历,品味,文化差异等原因,很难有一个标准。举一简单例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在贫穷潦倒中仍心怀天下,推已及人的高尚情怀。可某个人硬说杜屋上三重茅草有二尺四寸厚,冬暖夏凉,过的地主阶级生活。〈见《李白与杜甫》〉见仁见知各不相同。
有什么简单的高中诗歌鉴赏技巧吗?
有啊,按照一套高规格的标准,把古今中外的诗歌欣赏编一本课外读本,不要求数量,优中选精即可!
有什么简单的高中诗歌鉴赏技巧吗?
所谓高中诗歌应该是高考诗歌,而且是古诗词鉴赏题。有什么技巧呢?当然是有的。但是仅靠技巧是没有用的,要懂诗才行。
首先要认真读,读是多方面的。
一、阅读标题
诗词的标题,具有“眼睛”的功能。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推敲其所告诉我们的有关信息,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把握古典诗词的意旨了。
二、阅读作者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达到做到知人论事,以察诗情。最好能知道诗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三、阅读内容
阅读古典诗词的内容大体上可以从构思脉络、描述对象、思想情感等三个方面着眼。
四、阅读注解
古典诗词鉴赏试题中,命题人有时会给出一定的注释。这些注释,或交代写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绍有关人物、地名,或解释有关事物、典故等,都是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诗词丰旨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否认是命题思路的着眼点。所以,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注释,对照试题,反复斟酌。
五、阅读题目
在做古典诗词鉴赏试题时,对于题目本身,我们必须认真审阅,因为题目除了规定必需的答案思路和要求外,更具有某些暗示作用。只要我们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回答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其次,要懂得诗歌基本常识。
首先要知道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就会有助于赏析诗句。如正直有节的竹,经霜不凋、高洁脱俗的菊花,凌冬傲雪、不屈不挠的梅花,寂寞愁苦、悲伤惆怅的梧桐,哀怨凄恻的杜鹃,飘零孤单的沙鸥,志向高洁的凤凰等。
还有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指诗人在是各种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在鉴赏人物形象的时候,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物所传达出的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常见的人物形象的种类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还要懂得诗歌的意境。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意境有1、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2、苍凉悲壮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3、旷达开朗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4、深邃沉郁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5、雄壮刚劲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还要知道诗眼。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讲技巧、诀窍,什么都不懂,考试的时候,写“本诗用了高超巧妙的手法,抒发了难以言状的感情”,也是可以得分的,但顶多1分。
有什么简单的高中诗歌鉴赏技巧吗?
把那首诗揉在水里,再用PH试纸试一下,就知道酸碱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