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怎么区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考试中,考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相似却又模糊不清的词语,比如“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达特色、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等。那么,这些词语意思一样吗?出现这些词语,意味着什么呢?想知道吗?跟着穆老师往下看。
在诗歌鉴赏或记叙文(文学类文本)的考题中,凡是涉及“手法、技巧或特色”的词语,基本上都是一个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手法。
首先,先来看一下“表达技巧”的具体内容,见下图:
修辞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手法了,看似简单,但如果让你一口气说出十种修辞手法来,估计够呛,不信你试试?
“表达方式”是个固定的概念,它隶属于“表达技巧”,一般包括5个方面内容,见下图:
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称,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而狭义的表现手法,内容如下:
结构手法考的比较少,大家只要了解即可,内容如下:
表达技巧比较难,内容知识特别散。
一般分作四大类,认真学习把它会。
表达方式有五种,结构手法要弄懂。
表现手法不一般,修辞手法最简单。
记住穆老师的总结,就能区分好它们之间的区别。
希望穆老师地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给个赞!😄)
语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怎么区分?
表达方式,是指表达人、事、景、物和思想情感等内容的方式。是用句段表达内容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具体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表现,字面意思是表露体现的意思,比如动画片要比漫画的表现能力强。
手法,因为以前写文章都是手写,所以顾名思义,“手法”就是用手写文章时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把写作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和思想情感等内容表现好【即表达方式所要表达的内容】,文人们把一些好用的“表现事物”的方法技巧总结并提炼出来,就成了“表现的技巧”,也就是“表现手法”了。
所以说,表现手法就是用来增强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的。就是增强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的。
针对文章的每个句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它的表达效果。
针对文章的段落,用表现手法来增强它的表达效果。
增强叙述的有:照应、伏笔、悬念、铺垫
增强描写的有:渲染、对比、衬托、烘托
增加抒情的有: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习是一个稳打稳扎的过程,基础扎实才不容易混淆。所有一听就会,一写就懵逼的,都不是真的理解了。从听懂到运用,中间消化的过程,才是你真正的学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