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1、打不完的子弹
枪战片中主角的子弹是打不完的,抱着枪不停扫射,仿佛无限子弹。
如果子弹打完了,那是导演的要求,而且往往敌我双方子弹都一起打完了,这时就开始秀拳脚了。
这点在老的枪战片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2、主角百发百中。主角的枪法百发百中,敌人无论从哪里冒出来都能一枪毙命。
现实中,想要打中一个人需要很多子弹。
3、主角光环。还说枪战片,无论对方有多人围攻主角持枪扫射,都打不中主角一个毛。
而主角则是枪枪必中,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4、身中几枪依然勇猛。在影视剧中,人中枪后依然勇猛的一塌糊涂,能够继续战斗,有的甚至会在被击中后更加厉害,只能说完全没考虑过现实情况。
在现实中,如果被枪击中别说能继续战斗了,疼的能动的都是少数。
影视剧中一旦被枪击中,人身上只有一个很小的枪口,有时候把子弹取出来,人就会没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枪的威力很大,打在身上会挖掉很大一块肉。
都是为了影视效果!
5、可以静音的消音器影视剧中,枪械装上消音器后,开枪时几乎可以将声音完全消除,但是实际上按上消音器开枪时的动静依然很大,在室内在夜里,完全会惊动敌人!
消音器根本不可能达到影视剧中的效果。
6、打开电视,总会看到刚发生的新闻。影视剧中发生了某件事情后,人们一打开电视,电视里总会刚好在播报新闻。
现实上,在一天内,电视台播放新闻的时间都是确定的,即使是突发新闻,也不会刚好在打开电视的时候播放。
7、女办男装。影视剧中的女扮男装,看的真让人智商捉急,所有人都像瞎了一样,看不出来是女的。
现实中,就影视剧里女扮男装的表现,会被一眼就识破。
8、往心脏插针在一些电影里,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抢救时,经常会将肾上腺素直接插到心脏位置。
在现实中,肾上腺素注射就是通过传统的静脉注射完成的。
插心脏上不是为了救人,是嫌弃命长。
9、银针试毒。古装剧中常见用银针插到食物里看有没有毒,如果发黑了就有毒。
其实银针试毒只能测砒霜,因为砒霜含有硫化物,是硫化物造成银针变黑。
现实中是不靠谱的,银针插鸡蛋黄也会发黑,因为鸡蛋黄也含有硫化物,估计吃饭要测毒的人一辈子没吃过鸡蛋。
不含硫的毒药是测不出来的,比如氰化物,老鼠药,农药等。
10、子弹开锁开铁链。影视剧中常见被锁了门的,用枪朝门锁啪啪两枪就能开门。
现实中手枪很难做到,威力不够,威力大的枪械近距离射击,会伤到自己。
用枪打断铁链更是扯淡了,首先你得打得准,其次要不怕流弹或铁链碎片伤到自己,再次要铁链足够足够细。
11、溺水影视剧中,溺水者往往会大喊大叫救命。事实上,溺水时因为不断地沉入水中,一旦张嘴就会喝下大量的水,根本无法发出声音。
有时候,即使身旁出现溺水者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不能快速的察觉到。
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补充吧。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这方面就多了。比方说我们看清朝戏,里面的男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拖着条辫子。但其实啊,清朝男人留辫子是清朝中晚期的事,在这之前,男人几乎都是光头的。在清朝的前中期,男人留的头发很少,梳成的辫子非常细——细到能从铜钱中间的洞穿过去。如果你的头发达不到这个标准,是要被砍头的——当时清政府下了一条法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但我们看清朝的戏,不管是什么时候的,男人都是留着条辫子,这是有违史实的。特别是港台拍的一些清朝戏,演员连头都不剃,直接在后面接条辫子就了事。比方说周星驰的《鹿鼎记》,你说你陈近南是反清的,不剃头,把头发往后一梳,以表示对清庭的蔑视,我认了;可你韦小宝甚至是康熙皇帝也不剃头,也是像陈近南那样那头发往后一梳,那就不像话了。难道康熙皇帝也要反清复明吗?
我们再看一些古装剧,也甭管什么时代的,台词、道具胡乱用。我在网上就看到,有一部隋唐的戏,隋炀帝宝座后面的屏风上居然写着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有部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她居然能说出“江山如此多娇”;何家劲演的《保镖》系列,明明是明朝的戏,何家劲饰演的郭旭居然能吟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要知道,这是清朝谭嗣同的诗啊!还有部大陆版的《寻秦记》,主角居然能在赵王那里吃葡萄,这就搞笑了。葡萄是汉武帝时张骞出西域后带回来的,战国时期哪来的葡萄啊!虽然你项少龙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可也不能违了史实啊!
还有一些近代片,道具乱用,服装穿帮的也比比皆是。比方说一出现国民党军队,军官都穿着笔挺的翻领军装,打着领带,还有漂亮的女军官。但事实上,国民党军军官穿翻领军装是在1959年之后,之前国民党军军官的服装都是立领装的,而且也没有专门的女军装。另外呢,无论国共,一出现ZB26捷克式机枪,绝大多数都是30发弧形弹匣的。但事实上,捷克式配30发弧形弹匣是在解放后的事,之前用的都是20发方形弹匣的。除了ZB26之外,另外一款经常穿越的枪械是司登冲锋枪。这是一种弹匣在侧边的冲锋枪,英国造的。在很多表现国共战争、抗战的片里,都有它的身影。但事实上,司登冲锋枪是二战后才大规模的进入中国。二战结束之前,有一款样式和它差不多的,也是侧面供弹的冲锋枪是德国的MP18,俗称花机关——因为它枪管上有很多散热孔。
除了枪械道具乱用之外,就是导演从来不考虑子弹、炮弹的真正威力。比方说我们看枪战片、战争片,主角靠一张桌子、一扇门、一棵小树——甚至郭达在《举起手来》里靠个炒菜的锅也能近距离的挡住歪把子机枪的子弹。说实在的,你躲在桌子后面,躲在门后面,躲在树的后面让别人看不到你是可以的,但你想靠它们挡子弹是不行的。比方说AK47的子弹,在100米距离上可以轻松击穿40公分厚的木板,谁家的桌子、门会超过40公分厚呢?12.7㎜口径的狙击枪,在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5公分厚的钢板。如果你在500米距离内遇到12.7㎜口径的重机枪、狙击枪,你就自求多福吧!哪怕你穿上防弹衣都不顶用啊!
另外呢,有些导演为了表现战争的大场面,往往搞人海冲锋。但事实上,一在堆人密集冲锋,往往是敌方机枪、手榴弹、迫击炮、冲锋枪的绝好目标。在祖鲁战争中,50名英军,4挺马克沁机枪,对阵5000名冷兵器的祖鲁人士兵,不到半天时间,3600名祖鲁人士兵战死。在一战中,德军在索姆河战役中集中40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在不到一天时间里,就打死打伤了6万多名英法联军士兵。从祖鲁战争再到一战,无数的事实证明,面对由机枪、战壕、铁丝网、雷区组成的防御阵地,集群冲锋就是送人头。而我们的战争片导演却偏偏无视这些事实,无论拍什么时代的战争片,都喜欢玩集群冲锋。这是有违史实的。
另外,有些导演为了表现子弹的威力大,一枪就将人打得飞了起来——甚至是将小汽车打得飞了起来,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子弹击中人是不会把人打得飞起来的。在《流言终结者》中有人就做过试验,将一个和人体差不多重的猪挂起来,用手枪、冲锋枪、机枪、霰弹枪等枪械射击,它都无法被子弹打飞起来。
在一些科幻战争片里,外星人穿越N个光年的距离,居然是来和我们人类打肉搏战,而且最后还被人类打败了。尼玛的,我们人类如今都懂得远程精确打击了,能隔着2000公里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了,能隔着一万多公里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了,比我们先进N倍的外星人居然连远程精确打击都不会,居然要和我们打肉搏战,近距离狗斗、厮杀。另外,在一些科幻片里,外星人和外星人之间、外星人和人类之间在太空里打得霹雳啪啦的,可问题是太空是真空的,没有空气,声音根本传不出来。你别说扔普通的炸弹了,你就是在我耳边爆炸颗原子弹,我也听不到声音的。可你看某些科幻片,大家在太空里打得不亦乐乎,各种爆炸声、惨叫声、怒骂声……声声不绝于耳,但事实上,在真空环境里,根本不会有声音传出来。你要在太空中和人交流,只能用无线电来。因为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环境中传播。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从瀑布掉下去不会摔死(必死,极少数除外);子弹以直线方向射到水中(子弹如果射到水中,会在水面发生折射,亲眼所见);空手夺白刃(虽然不否定现实中真的有人可以做到,但是太少了,真的练家子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其实影视剧中为了电影的观赏性,连贯性,增加了许多常见却荒谬的常识。所以大家轻易不要模仿尝试。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很多战争剧里面的情节就和实际情况完全不同,比如影视剧里面为了追求大场面和效果,冲锋的时候是一大群人的人海,事实上这种在真正的战场上就是用自己的士兵去消耗敌人的子弹,真正冲锋的时候是要尽可能保全自己、消灭敌人,会排出专门的阵型,一些人前进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就用机枪掩护。另外很多影视剧中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军官在战场的时候还单独穿一身颜色与士兵衣服不一样的服装,如果战场上真是穿成这样,当官的正好成靶子。至于那些抗日神剧里面什么徒手撕鬼子、手榴弹扔上天空炸敌机那更是离谱。
另外就是在一些交通工具上出现穿越,像那个《大宅门》里面有一集,当时还是清末,男人还留着鞭子的时候,在一座火车站里面居然出现了内燃机车牵引客车、色灯信号这些情况,事实上中国直到60年代才有内燃机车牵引客车,色灯信号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普及的。另外还有一些反映民国的剧里面出现了电气化铁路,事实上中国的国铁直到60年代初才有第一段电气化铁路。此外一些影视剧里面出现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后期配音却自作聪明去配蒸汽机车的声音,也是脱离实际的。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一打仗都要双方主帅对阵!两个人拿起大刀长矛厮杀一番,双方带的士兵都在一旁观战。一旦有一方主帅人头落地,双方的士兵立马撤退了。我就想问问士兵们你们也是啦啦队吗?
有人受了重伤,需要输血,医生刚说有没有血,就有人撸起袖子说输我的吧!说实话,医院里输血真的不是撸起袖子就能输的。
一个死刑犯在将要被砍头的时候,总是在大刀将要落下的时候,有人快马加鞭赶过来,大喊,刀下留人!我就想知道骑马的人你的时间是怎么算那么准的!
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一个人受了重伤,另一个人搂着他的头,两个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炮弹一枚又一枚的从天而降,却没有一枚落在他们的身上!
影视剧中有哪些常见的,实际上荒谬的常识?
先说说在言情剧中被频繁使用的,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发生的套路:
1.女主男主被某物绊倒了,倒下去两人就“无意间”接吻了;每次看到这样的剧情我都???一个重心不稳两人就吻住了?导演为了推进剧情、搞cp、让男女主提前命定真是煞费苦心了;
可是实际上俩人的身高明明相差很多呀!而且在摔下去的过程中女生肯定会下意识往下缩、去寻找安全感的,这是怎么做到的俩人摔下去后就吻到一起了的呢?
接吻后还一副很惊讶的模样~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2.男女主因为各种原因住进同一栋房子里,从两看相厌到相互理解进而日久生情;有个陌生人和你住一起还不赶紧报警,难道就因为对方长得帅长得靓就可以放松警惕?
剧中还有些片段以男主、女主与对方父母认识或者双方家世有交情来圆,但我觉得一个真心疼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肯定不会愿意让一个陌生异性和孩子住一起吧!
男性还好,但和陌生人同居一屋檐下对女性不论是名誉还是评价都不会好吧!
3.女主因为送老人回家、找东西(反正就是做好事时遇到了危险)等等一个人走进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或者被困在某个地方,没手机没电话没人烟,男主不顾一切去营救她,然后两人单独共度一晚;古言用这种套路还可以理解,勉强说得过去,现言(尤其是都市言情)要是还用这种梗就说不过去了吧!
但偏偏这种用到烂了的梗还在被反复套用在很多电影电视中~在最近的《你是我的城池营垒》里米咔就因为好心送老爷爷回家然后被困在深山野林里了——话说这老爷爷住得是有多偏远…
然后邢克垒去救她,两人顺理成章共度一夜~上头的画面,不合理的剧情。
4.他/她长得那么帅/靓,一定不是坏人;影视剧中都光明正大以貌取人三观跟着五官走了,难怪这个社会都变了;
还有很多电视中不合理的但常见的场景:
1.穿得破破烂烂、人生大道理还说不完的人一定是集团董事或者大佬;呵呵哒,现实里这种人肯定也是普通人;集团大佬哪有时间打扮的破破烂烂去体验生活?哪有时间和你去说什么大道理?
2.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所有人都西装革履 正装打扮,即便工地里的小工都身穿干净衬衫,工帽整洁没一丝灰尘;贴近现实看看,工地里的工人哪个不是汗流浃背衣服湿透帽子沾灰的;
3.低学历有能力的人吊打高学历刻板的人;更多的其实是高学历高层次高见识的人更懂得变通,低学历少见识低层次的人才更固执;
影视剧中挺多脱离现实、和普通人普通生活不符的桥段,但艺术嘛,来源于实际为了美观、戏剧性也会高于实际,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观众其实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