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黄芪泡水代茶饮来养生,说经常喝黄芪水不仅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而且还可以补中益气,但是许多人在吃用黄芪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上火的情况。他们就觉得奇怪,怎么别人吃黄芪就不会上火而自己吃黄芪就上火呢?黄芪应该如何吃才不会上火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吃黄芪会上火呢?

在中医里,每一种中药都有药性,其中可以分为热性、温性、凉性、寒性四种,而黄芪的药性,根据《中国药典》里面记载:黄芪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芪的药性是温性,而温性的药物就是具有温补的作用,是一种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中药,就如《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的:“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大量的寒邪,比如身身体怕冷或者出现身体出现冷痛等,就可以使用温补的中药来缓解症状以及进行治疗。

但是温补的药物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吃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上火的症状,比如会造成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口苦咽干、失眠多梦、牙龈出血、口臭、牙痛、小便短黄、便秘、脾气暴躁等上火症状。

因此,许多人在使用黄芪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另外,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体内有热的,比如有阴虚火旺的人、体内有湿热的人、体质阳热偏盛的人、体内食积明显的人,这些人如果还服用黄芪,那么无疑是火上烧油,只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所以,在吃用黄芪的时候,还要看自己是否对症,不对症的话,不仅不能治病,反而还会对身体无益。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为什么有些人吃用黄芪没上火,而有些人会上火,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就好似人参这个大补之药,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用,甚至有些人吃了人参引起了生命危险,正如这句话说的一样:“人参杀人无过”,不要以为人参就是好东西,不适合的人吃了对身体也无益。

二、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呢?

首先,在吃用黄芪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把握好用量,可以参考《中国药典》里面的建议使用量,而且在使用黄芪的时候,最好就是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其次,为了减缓药物的温性,往往可以搭配一些寒性或者凉性的药物一起使用,使药性变得平和,这样不仅可以保存黄芪该有的功效,而且吃了还不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

那么应该如何搭配呢?

①黄芪与西洋参搭配泡水:西洋参的药性是味甘、微苦,凉,正好可以缓解了黄芪容易上火的特点,而且西洋参还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使补气的效果更好,并且还可以体内有虚热、内热、口燥咽干等症状的人饮用,也就是与西洋参搭配之后,上面提到的阴虚的人、体内有热的人也适合饮用。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枸杞子会更好!

②黄芪与菊花搭配泡水:菊花的药性是味甘、苦,微寒。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因此与黄芪搭配使用,不仅可以缓解黄芪上火的症状,而且除了补气的功效之外,还可以平肝明目,也是不错的搭配。

③黄芪和金银花搭配泡水:金银花的药性是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因此两者搭配可以改善黄芪容易引起上火的问题。除了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之外,这样搭配还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④黄芪和蒲公英搭配泡水:蒲公英的药性是味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两者搭配使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有效黄芪容易引起上火的问题,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总的来说,我们在使用黄芪的过程中 先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质,吃用黄芪是否会引起上火的症状,特别是对于那些阴虚火旺、体内有湿热、体质阳热偏盛、体内食积明显等人群,是不适合服用黄芪的。不过如果真的需要服用黄芪的话,那就应该在中医大夫辨证开方的情况下,搭配一些寒凉的中药一起使用,这样才能改善黄芪容易引起上火的问题。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

黄芪是一位很好的补益肺气的药物,如果肺气亏虚的人群,可以通过服用黄芪达到补肺益气的目的。但是生活中有些人发现服用后会出现所谓上火的现象,比如口干舌燥、面部皮肤长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流鼻血。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我们如何避免服用黄芪不上火呢?

一、不适合使用黄芪的人群

服用黄芪,要有严格的适应症。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合使用。

1 、阴虚人群不适合使用。

体型消瘦,舌质偏红舌瘦小,舌面干,津液少。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性情急躁,手心、脚心发热,心胸烦热。符合以上特点人群体质多是阴虚状态,这类人群不适合使用用。

2 、湿热明显人群不用。

容易口干口腻,舌苔多黄腻,大便容易稀溏,怕热易出汗,头昏头重,食欲不佳,身体困重或酸痛,长期嗜酒之人。这类人群不适合使用。

3 、体质阳热偏盛人群不用

皮肤易生疮,怕热,口干口渴,大便易结燥,尿黄。舌红,舌面多干燥。以上人群多阳热偏盛,不适合使用黄芪。

4 、食积明显人群不用。

平时易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低下,嗳气反酸,舌苔厚腻。体内有食积,不适合使用黄芪。

二、如何使用黄芪不上火呢?

1 、黄芪加陈皮

平时有肺气亏虚,容易疲倦乏力,说话声音低微,容易感冒受凉,怕吹风,怕冷。同时还有脾虚夹湿的表现,比如食欲下降,腹胀,口稍腻。舌淡舌胖,舌苔薄白。

黄芪和陈皮是一个很好的搭配,黄芪健脾补肺益气,而陈皮行气化痰,俗话说,气有余便是火,如果体内有痰湿瘀堵,经络不通,补气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气滞形成新的郁热,反而出现所谓上火的现象。可以使用黄芪15-20克,陈皮10克。

2 、黄芪加三七

如果气虚的同时也有血瘀,比如平时除了肺脾气虚的表现以外,还有胸闷,胸痛,头部刺痛,舌下静脉曲张,舌质紫暗,皮肤干涩。这可能是有瘀血阻滞的表现。黄芪加三七也是很好的搭配。黄芪补肺益气,三七活血化瘀通络,经络通畅,补益气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黄芪15-20克,三七6克。

3 、黄芪加知母

如果你肺气虚、脾气虚症状比较明显,但是呢,也没有明显的痰湿瘀堵,也没有明显的血淤气滞,服用黄芪以后仍然有所谓上火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用黄芪和知母搭配使用,民国中医大家张锡纯的升陷汤中就有黄芪和知母,知母性偏凉,能够很好的制约黄芪的燥热,也能够达到黄芪的补气效果。黄芪15-20克 、知母10克。

以上三种搭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用,但是临床情况千变万化,比较复杂,如果能够有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处方会达到更好的疗效。

更多中医养生治病,请关注头条号:中医杜川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

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经,可用于补脾健胃、补肺益气、固表止汗等,也是人体气虚必用的一味补气药,尤其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

从季节来说,正常人最好春天不要食用黄芪,因为春季人们易受外邪入侵,而黄芪是固表之药,药效会将病邪裹在体内,难以释放,于己不利。

如果服用黄芪,最好能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配伍其它药物,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可以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麦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可以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则可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等。

食用禁忌

1、高热、便秘实热证者忌用,阴虚有热者宜慎用。

2、黄芪分为两种:一种是生黄芪走表,用于表虚自汗及气虚易感冒者。二是炙黄芪(炮制)用于健脾胃、补肺、补气血。

认识黄芪,合理应用,避免出现上火症状!

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

黄芪是一味补益的中药,临床上用于气虚的治疗,气是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而成,《景岳全书》云:“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虚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肝气虚等等,肺气虚则容易气短、肾气虚则容易腰膝酸软、脾气虚则消化不振......我们老百姓也喜欢用黄芪煲鸡汤滋补身体。但是呢,补益类药物药性大多都偏温热,长期过多服用或者阴虚火旺特质之人服用容易出现“上火”症状。

小时候我堂弟家里的一只老母鸡不下蛋了,他家人就将其宰了煲鸡汤,我们当地人煲鸡汤喜欢放一些黄芪等补益类中医,结果我堂弟喝完后当天晚上就出现流鼻血,我们村里人都说这是补过头了。

那么,如何吃黄芪才不容易上火呢?
  • 1.身体需要时才吃黄芪

黄芪不是人人都适合,身体也不是随随便便就需要滋补,只有身体虚弱才需要吃黄芪补气,如果本身体质就阴虚火旺,比如面色赤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经常流鼻血、经常口舌生疮等等,这时候还吃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吃黄芪之前最好先经过中医医生辩证,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2.用量不宜过大

补药用量都不宜过大,用量过大身体无法消受则容易“上火”,用量一般在10~15克之间就可以了,最好不超过30克。

  • 3.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我们不建议过长时间服用黄芪,过长服用很可能会导致阴损及阳,建议短期间断服用,最好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

  • 4.与一些药性偏寒之药搭配

比如蒲公英药性就偏寒,所以有些人服用蒲公英后容易出现腹泻、解烂便、怕冷等症状,黄芪与之搭配就不会那么容易上火;另外,菊花、金银花也是常用的凉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黄芪与其搭配也能相互中和,预防上火。最后,除了中草药之外,有一种食物也可以降火——苦瓜,黄芪与苦瓜搭配也能预防上火。

总之,黄芪作为一种补益类中药,如果服用不当确实容易导致上火,所以不要随随便便服用,如果服用也不宜服用过多、过久,可以与一些药性偏寒之药搭配来预防上火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如果看到这篇文章,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

很高兴回答

黄芪作为一味补气药,这些年以高性价比被很多人选择。黄芪为根茎类中药,一般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用于:脾气虚弱,中焦失运出现的食少,便溏,乏力,神疲,体倦。中气下陷,脏器脱垂。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呼吸浅短。表虚自汗,盗汗。气虚水停,浮肿尿少。气血亏虚,伤口愈合不好。

黄芪甘温,很多人使用黄芪会出现上火的症状,如何避免上火,应该根据使用黄芪想达到什么作用而选择!

使用黄芪为了补气,而出现上火,可以配合西洋参,黄芪甘温,补气。西洋参微寒,益气,两者配合,可以相互制约,达到共同补气而不上火的作用!

使用黄芪为了健脾,防止上火可以配合茯苓。黄芪可以补脾胃之气,茯苓可以健脾利水,两药相须为用,可以共同达到健脾作用,还可以利水而取湿。茯苓甘,淡。可以防止黄芪燥。

黄芪还可以配合麦冬,麦冬养阴生津,可以制约黄芪的温热。防止黄芪上火,还有好多养阴的中药可以配合,选择要根据目的,作用而选择。还有不可选择太过寒冷药物,最好以微寒药物,相互制约,共同作用!

如何吃黄芪才不会上火?

大家对黄芪都非常熟悉,它是一个补气的中药材,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多人喜欢用黄芪来泡水喝,想要以此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但是有些人喝了一段时间的黄芪水以后,会出现口干舌燥、流鼻血等等上火的症状 ,那么怎么样吃黄芪才不会上火呢?

一黄芪加麦冬:黄芪性甘,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养血生津,固表止汗等等作用;麦冬味甘、苦,性微寒,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两者在一起搭配,既能防止服用黄芪后引起来的上火,又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二黄芪加菊花: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黄芪能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如果两者搭配在一起,不但能补气、养肝明目,还能减少黄芪引起来的上火。

我们在吃黄芪的时候可以搭配像菊花、麦冬等等一些性味偏凉的中药材,这样可以让黄芪的药性变得平和一些,服用黄芪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上火的情况了。

如果感觉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可以收藏、转发、分享或在评论区留言,期待着您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