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血胆红素高在临床上叫高胆红素血症,它有一个比较通俗的叫法,那就是黄疸。在我们体检做肝功能检查的时候,有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胆红素增高的情况,一看到胆红素增高,许多人都认为这与肝炎、甚至是肝癌有关,其实引起胆红素增高的原因是有好多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以及胆红素增高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一、引起胆红素增高的原因有哪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我们人体内的胆红素是如何产生以及代谢的。
我们人体每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胆红素,正常人大约每天可产生250mg~350mg的胆红素,而这些胆红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体内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因为我们体内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有些到达了死亡期的红细胞就会降解产生胆红素,人体胆红素基本上80%都是来源于这条途径;②其他含有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而来,比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等降解产生;③还有在造血过程中,一些造血原料比如血红蛋白、血红素等在没有成为红细胞时就被分解而产生胆红素。后面这两条途径产生的胆红素大约占人体总胆红素的20%。
接着我们再来说一下胆红素的代谢,这些日常产生的胆红素会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肝脏内,在肝细胞内进行转化,大部分的胆红素会转变为没有毒性的结合胆红素,而剩下的那些没有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就是未结合胆红素,之后这些结合胆红素会进入到胆汁中,最后再进入肠道里进行代谢排泄,另个一部分进入到肾脏进行代谢排泄,这就是胆红素的代谢排泄过程。
只要这两个过程发生了异常,比如胆红素产生过多或者胆红素代谢排泄过程出现了问题,那么都会引起胆红素增高。
所以引起胆红素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胆红素产生过多
这个主要是指每天产生的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细胞的摄取、转化以及结合能力,造成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积聚在血液中,从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溶血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释放出大量胆红素,比如一些先天性的溶血性疾病,还有后天性的血型不合输血(也就是输错血造成了溶血)、脾亢(会加速细胞的破坏)、恶性贫血等。而这个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造成的黄疸,往往就叫做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严重损伤从而影响了肝脏的代谢功能所致,造成那些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肝脏中的摄取、转化、排泄等发生了障碍,这样自然胆红素就会增高。比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都会造成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而这个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的黄疸,往往就叫做肝细胞性黄疸。
●3、胆红素在肝外排泄出现了障碍
这个就不是肝脏的原因,这可能是胆道结石、胆囊肿瘤、胆囊寄生虫、胆囊炎、胆道狭窄或者闭锁造成胆汁排泄障碍,从而引起胆红素增高。而这个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的黄疸,往往就叫做梗阻性黄疸。
二、血胆红素高对身体有哪些危害?胆红素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往往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也就是间接胆红素)对身体造成的危险,因为这个未结合胆红素是有毒性作用。有研究发现,即使是轻度升高的未结合胆红素也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那什么是神经毒性作用呢?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核黄疸或者又叫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这就是胆红素的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脑损伤,它会导致慢性和永久性的脑损伤,这是因为这种未结合胆红素可以与脑部基底核的脂类结合,可以干扰脑的正常功能,会造成患者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听力受损、智力受损,甚至会使患者出现脑瘫的后遗症,严重的话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经常发生在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身上,成年人发生核黄疸是比较少的。
而在成年人身上胆红素增高最身体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黄疸,不仅会造成皮肤、虹膜出现黄染,而且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同时还会造成肝细胞凋亡、肝损伤,当胆红素过多沉积于肾脏同样也会对肾脏产生毒性,使肾脏出现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到最后还会造成我们免疫功能失调,还会造成心肌收缩力下降等问题。
总的来说,当我们发现胆红素增高时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排除了一些生理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比如熬夜、饮酒等,而出现胆红素增高的情况,尤其是还伴随着身体出现黄疸时,那么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尽早进行治疗。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段医生答疑在线🔑胆红素升高的危害和原因🔑血胆红素升高,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疸”,它是一把“双刃剑”:适量的胆红素能保护脏器;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众多,找到原因并纠正才是关键。血胆红素多高才会对人体有害?正常:总胆红素1.7~17.1umol/L,直接胆红素0~3.42umol/L,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17.1umol/L,其中17.1~34.2为隐性黄疸,34.2~171为轻度黄疸,171~342为中度黄疸,>342为重度黄疸。
胆红素升高对人体的危害(1)皮肤、眼睛巩膜黄染、尿黄。
(2)胆汁排泄不畅导致的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可使血脂升高、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脂肪泻、皮肤瘙痒等。
(3)黄色瘤、黄疣,多见于眼眶周围,这是由于长期胆汁排泄不畅引起的血脂异常有关。
(4)过高的胆红素会损伤肝细胞。
(5)间接胆红素过高,重者可损害脑组织,胆红素脑病。多发生在新生儿或者幼儿,青年时期少见,轻者经过治疗可改善,重者可能会留有智力障碍、耳聋等后遗症。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很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它的病因众多,这诊断复杂。(1)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是引起黄疸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所有的胆红素都升高,比例相当,或者以直接胆红素稍偏高点。
(2)各种原因的胆汁淤积:也就是胆汁排泄障碍,如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胆管炎、胆管狭窄、胰腺癌、胆管压迫等。通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3)各种原因的血液溶解: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疾病、输血、毒舌咬伤、感染。通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段医生特别提醒:(1)胆红素升高只是一个结果,找到病根才是正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有些人的胆红素就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无论怎么治疗都没有办法降低,这是正常现象。
(3)找到黄疸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体现各级医生诊治水平的标志之一。
(4)除了胆红素脑病外,胆红素升高时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还是原发病带来问题,比如肝硬化引起的吐血、肝昏迷,溶血性黄疸引起的贫血等。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什么危害,要看升高的程度以及是什么年龄段的人胆红素升高。
成年人高于10倍正常值上限的胆红素值,可能病情严重,多见于肝衰竭。阻塞性黄疸导致的胆红素高,可能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
如果是儿童出现这样高的胆红素,特别是新生儿,可能会出现核黄疸,也就是胆红素脑病,引发抽搐以及脑发育障碍等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提问者问的应该是成年人单纯的胆红素升高,担心这种胆红素对人体有什么损害。
先说说非单纯胆红素升高有什么损害,再来了解单纯胆红素的损害吧,因为要把严重的情况先排除。
肝炎引起的要治疗肝炎非单纯胆红素升高,就是说肝功能指标里面除了胆红素升高之外,还有其他检查的异常,比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白蛋白减少等等,这种情况可见于肝炎,以病毒性肝炎为最多见。
如果是这种情况,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原因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的话,肝功能包括胆红素的一些指标,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的。
- 这种情况对人体损害的是肝炎,而不是胆红素本身。
人们很多时候,很容易忽略疾病的病因,而喜欢去关注如何降低这些指标,这样无异于舍本逐末。就像网上有个别人说,龙大夫你每天科普这些有什么用,告诉我要吃什么药就好了。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卖药的才如此猖獗,很多人吃了不该吃的、不需要吃的药,产生了不该有的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耗费了金钱和时间。
单纯胆红素升高下面来谈谈单纯胆红素升高的问题,以及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胆红素是怎么来的。
胆红素并不是我们通过饮食吸收来的有害物质,而是人体自己产生的。正常情况下,每天人体都有一定量的胆红素产生。
- 胆红素的来源,是红细胞衰老后,经过降解所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由其中的血红素转变而来的。
单纯从成分上来说,它还是构成的重要物质,并不是有毒的物质,一定的量对人体不构成损害。
这种一开始产生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我们临床上所见到的绝大多数胆红素升高,就是间接胆红素升高。
但是,有时候我们在化验报告单上并不能看到间接胆红素,而只看到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检测试剂,只能检测出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值。将总胆红素值减去直接胆红素的值,得出的数值就是间接胆红素的数值。我们有时候看到总胆红素升高,但直接胆红素并不高,没有间接胆红素这个项目。那么,未显示出来的那个间接胆红素,才是总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
就好比一个单位的总人数,由男性和女性组成。女性数量很少,我们也知道总人数。男性员工的数量不需要去数,而由总人数减去女性的人数就可以得了。
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溶血导致的红细胞破坏,会引起的间接胆红素的生成增多。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导致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减少,而使间接胆红素代谢减少,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升高,如吉尔伯特综合征等。
直接胆红素升高,和肝损伤有关,也和胆管阻塞导致直接胆红素重吸收入血有关。
更多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在头条号“@龙大夫的肝病课堂”里,有很多文章都有涉及。每一种具体的原因都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去了解。
我是热爱科普的龙大夫,想了解更多的感染科和肝病知识,请关注我!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谢谢邀请!
血液中的胆红素血液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形成的。当人体的红细胞代谢系统功能发生异常,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对胆红素转运、结合缺陷、排泄障碍及胆道阻塞等因素都会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
临床上最常见的胆红素升高主要发生在肝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红素水平过高会引起黄疸、皮肤瘙痒、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及胆道系统的泥沙样结石、新生儿核黄疸等病变。
胆红素分为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粪胆原,主要用于诊断有无溶血及判断肝、胆疾病在胆色素代谢中的功能状态。以上几种不同形式存在的胆红素升高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STB)成人正常值为 3.4~17. 1 umol/L。数值异常主要是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的严重程度及演变过程,当数值>17 umol/L,但<34.2 umol/L时说明有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的存在;根据黄疸的程度可以推断黄疸发生的原因。
2.血清结合胆红素正常值为0-6.8 umol/L;非结合胆红素正常值为1.7 ~ 10.2 unol/L。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以协助鉴别黄疸的类型,如CB/STB < 20%提示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常为肝细胞性黄疸,比值>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3.尿内胆红素是指结合胆红素在尿中的浓度,阳性提示结合胆红素增加,主要见于胆石症、胆管肿瘤、胰头癌等引起的肝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门脉周围炎症、纤维化,或者由于肝细胞肿胀等引起的肝内小胆管压力升高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等引起肝细胞损害时。 另外碱中毒时也可以出现尿胆红素阳性的现象。
4.尿中尿胆原正常时阴性或弱阳性。阳性提示肝细胞受损的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损害;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内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
5.粪胆原是大便表现为黄色的成分,减少或消失提示胆道发生了梗阻性疾病,如胆石症、胆管肿瘤、胰头癌、Vater壶腹癌等疾病。
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首先考虑肝胆疾病,需要根据症状表现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肝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大部分人都知道肝功能检查中的谷丙和谷草反映了肝功能的情况,其实胆红素的增高也能体现肝功能的情况,然而胆红素的增高往往会被人忽视,当然胆红素并不像谷丙和谷草那样一目了然,胆红素的增高应该是由医生来解释了。
胆红素到底是什么呢?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胆红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而铁卟啉又参与血红素的生成,而血红素就在红细胞内,所以胆红素可以来自衰老红细胞的破坏降解:血红素在肝胆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内降解而产生胆红素,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80%,称主流胆红素。另一种在造血过程中,骨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红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也会产生胆红素。还有一种就是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过氧化物酶等降解产生,后两者约占20%,称为分流胆红素。胆红素分为三种,一种是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一种是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还有一种总胆红素即上述两者的总和。而由血红素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就是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是脂溶性的,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血液中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由于其结合很稳定,并且难溶于水,因此不能由肾脏排出。往往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的形式随着血流流向肝脏,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有效性取决于血窦面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通过肝脏一次, 即有40%胆红素脱离清蛋白而被肝细胞摄取。间接胆红素被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摄取后,进一步与肝细胞胞液中的两种可溶性受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结合,在胞液中,胆红素与载体蛋白结合成复合物,阻止其回流入血,而增加其摄入的有效性。结合后的肝细胞内的胆红素,胆红素尿甘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迅速与尿苷二磷酸-a-葡萄糖醛酸反应,通过其内酸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单酯和双酯,即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内质网形成后,在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下,通过毛细胆管膜上的主动转运载体,被排泄至毛细胆管中,保证了血浆中的间接胆红素经肝细胞而被清除。
直接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小肠上段的碱性PH条件下,通过来自肝,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细菌的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化成间接胆红素,然后经过肠道厌氧菌的还原作用,逐步形成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三者统称为尿胆原簇化合物。在小肠下段约有10%-20%胆素原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以原形再拌入胆道,构成胆素原的“肝肠循环”,约2%-5%重吸收的胆素原进入体循环,随着尿液排出,并可氧化为尿胆素,成为尿的主要色素。
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从上述可知间接胆红素一般是由红细胞的破坏而来,再经过肝脏转化称为直接胆红素,再随着胆汁进入肠道,最终经过小便排出。所以血胆红素一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皮肤颜色的变化,比如巩膜、皮肤、黏膜黄染以及小便的发黄,这种体征称之为黄疸。黄疸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特征。
黄疸也就是血胆红素高主要由以下三种疾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主要是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黄疸顾名思义,即患者身体出现了溶血性疾病,溶血就是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从而间接胆红素增加,但是肝脏并没有受损,可以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只不过肝脏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能力是有限的,最终会达到峰值,胆道也没有问题,所以胆红素排泄也是没问题的。肝脏转化能力达到峰值后不再摄取间接胆红素,所以就会出现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增高。
2、肝细胞性黄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升高。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肝脏摄取间接胆红素减少,导致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淤积增多;肝细胞的损害导致胆汁生成减少,胆汁排泄也减少,以至于直接胆红素从胆汁排泄减少,以至于直接胆红素的含量也增高。总胆红素是两者的结合自然也是升高的。
3、胆汁淤积性黄疸: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升高。这时肝脏细胞没有问题,间接胆红素可以正常的被肝细胞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但是由于胆汁的淤积,排泄不了,导致直接胆红素逐渐的升高,以至于总胆红素也是增高的。
结语:血胆红素升高一般表明了三种情况,一肝细胞前,即血液性的疾病;二肝细胞性,即肝脏的问题;三肝细胞后,就是胆管排泄的问题了。如果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指成人)可以朝着这三个方面去找医生看看,血液内科、感染科以及肝胆外科都可以去看一下。血胆红素高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胆红素是体内红细胞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监测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胆红素本身是有毒性的,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不过前提是得进人中枢神经系统才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和胆红素脑损伤,对于出生1周内的早期新生儿,因为其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较高,中枢神经系统对毒性物质十分敏感,所以在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胆红素脑病和胆红素脑损伤,比如早期出现精神不佳、拒奶、哭闹等症状。所以高血胆红素直接危害的前提得能通过血脑屏障才会造成脑及神经的损伤。高胆红素会加重肝脏的运转负担,对于已有肝病的人,也是一种打击。
高血胆红素是某种疾病引发的结果,更应该追究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治疗原发病!
胆红素的生成和代谢:正常人每日可以生成250-350mg胆红素,其中70%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时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转化成胆红素;经过白蛋白的运输再经过肝脏处理,通过胆道排泄到肠道。
当体内发生胆红素代谢障碍,例如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摄取、转化、排泄过程发生障碍时,均可发生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由于胆红素为金黄色色素,血浆浓度过高时可以扩散进入组织,造成组织黄染,这种体征称为黄疸。黄疸一般发生在对胆红素亲和力高的弹性纤维含量较高的组织中,包括眼巩膜、粘膜、上颚和皮肤。
可以根据胆红素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
- 溶血性黄疸:由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破坏过多而致。
- 肝细胞性黄疸:由肝细胞被破坏,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而致。
- 阻塞性黄疸:由胆汁排泄通道阻塞而致。
胆红素偏高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平时应多饮水,喝水可以补充体液,适量的运动,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腺体特别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这样利于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可以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造成的的损害。
知麻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