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为什么要把这些常见电阻阻值规定成现在的这些?

答:比如碳膜微调电阻标称为4.7K,就是说你用1K档测量环形碳膜电阻的两端达到4.7K阻值,但是这并不是每只电阻制造出的阻值正好为4.7K,它有+-5%的允许差。

测量碳膜电阻时,1K档位,一只表笔固定一端,另一只表笔向前滑行,表头会使数值不断变大,最后大约在5K左右。由此,我们看出这个碳膜电阻的制造工艺一定是不容易正好落在4.7K刻度上,所以在制造4.7K电位器时,将碳膜电阻起端到旋转静止末端测量为4.7K,这样,当旋转轴柄时移动触片正好截止在最大阻值4.7K位置,如果此电位器安装在音响上,就会听出声音越来越小了。

对于制造大功率的线绕电阻的数据精确点就容易多了,只要测准固定长度的线绕电阻丝就能使电阻数值准确。

只要平时注意解剖各类型电阻器,你就得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谢谢!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之所以使用4.7k、5.1k而不是5k,是很多初接触电子行业的朋友非常疑惑的问题。大体解释一下:

1、所谓4.7k、5.1k,并不是说这个元件的规格就是4.7或者5.1,其中4.7代表4.7±5%,也就是4.5、4.6、4.7、4.8,和4.7的误差在±5%之内的都记作4.7;5.1代表5.1±5%,也就是4.9、5.0、5.1、5.2、5.3、5.4之内的都记作5.1。以此类推,从1.0-10.0之间,所有的值一共分作24个值,即1.0、1.1、1.2、1.3、1.5、1.6、1.8、2.0、2.2、2.4、2.7、3.0、3.3、3.6、3.9、4.3、4.7、5.1、5.6、6.2、6.8、7.5、8.2、9.1.

2、这样做的好处是:

生产方便。生产的时候,不需要刻意生产某一个值,生产线生产出产品来以后,在后端用自动分拣设备分拣、打标,无论实际的规格是多少,总能匹配到一个最接近的值,也就是说,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形成商品,例如只要是测量值是4.5、4.6、4.7、4.8的都标为4.7,测量值为4.9、5.0、5.1、5.2、5.3、5.4的都标为5.1,以此类推。这样没有一个是废品。

使用方便。使用的时候,所有的值不过是二十四种,比自然形成的上百种要方便多了,例如需要4.5、4.6、4.7、4.8的都按4.7设计,需要4.9、5.0、5.1、5.2、5.3、5.4的都按5.1设计。

性能达标。虽然在规格划分上做了简化,但是实际上都可以满足需要。例如某个地方需要某种有两个电阻分压形成的电压,由于两个电阻都是±5%误差的,可以推断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产生的误差就是10%之内,多数情况在5%左右甚至更小,而5%左右的误差已经完全能满足需要。

4.7k电阻

小结:这样做可以简化生产、管理、使用的程序,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补充:为什么选4.7作为E24的系列值而不是5.0?

这个道理很简单,E24标准系列的选取,需要在1-10之间选24个值,这24个值是等比数列,任意两个相邻值之间的比值是1:1.1,那么就可以保证这两个值之间的任何值与两个值之一的差不大于5%。根据这个原则计算得出的值就是上述那24个值。如果用5.0 代替4.7作为标准系列值,无法满足5.0和附近的两个系列值(4.3、5.1)之间的任意值与这两个值之间的差小于5%的要求。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这种设计是国家规定的。特殊场所也可以要求电阻器生产厂家定制5KΩ的非标电阻器,我现在的公司经常用非标电阻器,不过它的价格不菲,因为非标电阻一般使用的少。

电阻器通常简称为“电阻”,其实物如下图所示,在电子电路与电气设备中,电阻器是最常用的基本元器件之一。所谓电阻是指各种导电材料对流经其内部的电子电流存在一定 的阻碍作用、并将电流能量转换为热能,而具有电阻性能的电子元器件,被称为电阻器。常见电阻器的电路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玻璃釉电阻、合成碳膜电阻、线绕电阻等。

电阻器阻值的标称方法通常有直接标示法、文字符号法、色环标示法及数码标示法4种。

★使用电阻器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它的主要技术参数,即需要了解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允 许误差、标称功率和温度系数。其中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通常都标示在电阻器的表 面,而在电路图中,则只标出其阻值;只在电路对电阻器的功率有特殊要求时,才标注出电阻器的功率。

系列标称阻值

标称阻值是指电阻器表面所标示出的电阻值;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系列来标注的, 而不是生产者随意添加的。国家制定的系列阻值如下表所示。♦

在电路设计时,电阻器阻值的选择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为国家规定的系列电阻标称值,使用时只需将表中的“标准阻值”一列的数值乘以10ⁿ (n = 1、2、3、……) , 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实际电阻值。例如,E-24系列中2.7的就包含了2.7Ω、27Ω、270Ω、2.7KΩ、 27KΩ、270KΩ ……等,实际设计电子电路时,电阻器的设计值可能不在多种型系列之中,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近阻值的电阻器作为替代。

为实现标准化,电阻器的产品规格需要一个优先数系,国产电阻器的优先数系为E数系。同一数系的相邻两个数的比例基本相等,例如,E-⁶√10≈1.5,E-12数系的公比为¹²√10 ~ 1.5, E-12数系的公比为310 ≈1.2,而E-24数系的公比为²⁴√10≈1.1。

利用公比,即可确定某一数系中的各个电阻值:以1作为该数系的第一个电阻值; 1乘以公比后,即可得到该数系中的第二个电阻值;以第二个电阻值继续乘以公比,则获得第三个电阻……以此类推,即可获得整个数系的标称阻值。

采用E系数的益处在于它能够保证在同一数系中一个阻值的正偏差与其相邻阻值的负偏差彼此衔接或稍有重叠。如E-12数系中2.7的正偏差为2.7×(1 + 10%)= 2.97,而2.7之后相邻的3.3的负偏差为3.3×(1 - 10%)= 2.92,二者相互衔接。

知足常乐2021.11.16日星期二于上海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5%精度属于E24系列,在1到10之间按指数24等分,形成等比数列,比例系数约为1.10069,标称阻值就是

1,1.1,1.2,1.3,1.5,1.6,1.8

2,2.2,2.4,2.7

3,3.3,3.6,3.9

4.3,4.7

5.1,5.6

6.2,6.8

7.5

8.2

9.1

10,11,12,13,15,16,18

每个阻值的±5%范围与相邻阻值的范围是重叠的,比如

4.3: 4.1~4.5

4.7: 4.5~4.9

5.1: 4.8~5.4

5.6: 5.3~5.9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朋友们好,我是电子及工控技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在维修电子电路时或者焊接电子产品时,对电阻的关心主要是它的阻值大小和功率,对于它的封装形式就降到了次要地位,我在维修电路板有时找不到合适的贴片电阻,在应急的情况下也会用轴状的电阻来代替。还有的时候对损坏掉的电阻一时找不到同样阻值的电阻,常常会通过电阻的串联或者并联达到所要阻值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想要的电阻值可以通过一定的串并联方式得到。

下面言归正传,我先根据我的理解说一说电阻为什么有4.7KΩ和5.1kΩ的,而没有5kΩ的。对于电阻不管是轴状的电阻还是片状的贴片电阻,在它们的系列中都是有整数值的电阻,也有小数值的电阻。对于整数值的轴状电阻常见的有47Ω、470Ω、4.7kΩ、47kΩ、470kΩ等;对于带小数值的电阻常见的有4.7Ω、5.1Ω、5.6Ω、6.8Ω等,对于其它标称阻值的电阻也非常多,这些都是厂家为了使用的需要,生产了很多阻值的电阻,通过这些电阻的串并的搭配,可以得到各种电阻值。

厂家生产这些阻值的电阻,并不是随意生产的,它是遵循了国家的规定标准的,我们也称为标称组织系列,这也主要是为了方便大批量生产;作为我们使用者来说,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出合适的电阻值。在我们国家规定了三种电阻器标称阻值系列,它们分别是E6、E12、E24,通过这三种系列的电阻标称阻值就可以满足实际电路的需要,没有必要生产各种各样阻值的电阻。

对于标称阻值系列外的电阻,如果需求量比较大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厂家对类似5kΩ阻值的电阻进行定制。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朋友们分享、留言、讨论,敬请关注电子及工控技术,感谢点赞。

为什么电阻一般都是4.7kΩ的和5.1kΩ而不设计5kΩ的?

标称值系列化,只要不是质量问题,阻值误差多了,真好落入相邻标称范围之内,换个打码就可用。比如4.7+5%=4.935;5.1-5%=4.845,它俩搭界全覆盖。

阻值主流系列值是:

1.0/1.1/1.2/1.3/1.5/1.8/2.0/2.2/2.4/2.7/3.0/3.3/3.6/3.9/4.3/4.7/5.1/5.6/6.2/6.8/7.5/8.2/9.1。误差范围有+-5%,早年还有+-10%甚至+-20%的。现在技术进步了,+-1%的随便做,但系列值传统没变。

特殊要求的,可定制精密电阻,有+-2%/+-1%/+-0.5%的规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