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吗?有何科学依据?
1⃣️普及普通话,等于统一度量衡一样,重量、长度都在全世界统一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很不适应外交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统一了普通话后,只要你会讲并且听得懂,都可以轻松自如去交流、从一年级开始学拼音就要求你学成拼读能力!
2⃣️从何而来的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的文字?只有统一拼读才能统一字的读音,就说这普通话"斜"(Xie)字,用方言说可读(qia)字,所以不能把方言的不同读音说成无法拼音。
3⃣️学过日语、俄语、英语的人,开始无法记住其发音,特别是俄语的翘舌音太多,即使用中文谐音记录,用普通话读这些谐音,只是有点儿轮廓,别人听了也只是在鹦鹉学舌。
4⃣️播音员用普通话向世界广播的汉语就代表中国的官方语言,只要是你还在说方言,就代表你的普通话不准。要知道播音员们都是一字一字从标准音纠正后读出来的,你还对普通话的拼音有任何疑问。
5⃣️为什么说中文博大精深,因为既有足够的字数能全面广泛解释和表达所有的含义,又不能无限制地去造字,使用多音字就是最好的办法,同字异音,异字同音在不同的词组内含义就不同,比如:银行、行走、参加、人参⋯。
6⃣️汉语拼音有声母韵母,单韵母、复韵母、单音节、复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这些不同拼读都是为了更进一步达到综合民族语言对语音语调的标准读法。比如儿化音ei、花儿,瓶儿,罐儿⋯、这就融进了某地方言的读音。
谢谢!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吗?有何科学依据?
并不是这样的,有拼音文字的汉语存在,叫东干文。
“биир,икки,үс,түѳрт,биэс”,不认识,是吧?我写出来或者读出来你就认识了,它就是“一、二、三、四、五”。这种文字,叫东干文,这种语言叫陕西方言或者甘肃方言,其实,它就是汉语。使用东干语的是东干族,现在在中亚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地生活。
汉字拉丁化,最早在1602年,由传教士利玛窦开始;第二次,清朝末年,传教士们先后拉丁化了厦门话、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广州话、汕头话等方言甚至包括苗语;第三次,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积弱多年,许多文人对中国文化丧失了信心,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汪怡、周辩明、蔡元培、孙科、柳亚子、林庚白、鲁迅、郭沫若等这些“国学大师”被外国列强忽悠得不轻,纷纷建议推进汉语拉丁化;第四次,建国前后,汉语几乎拉丁化成功,最终,到了1958年,周恩来指出:“《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到现在,汉字不能拉丁化成为学界共识。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吗?有何科学依据?
原则上,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拼音化!为什么?因为:
语言都有发音啊,有发音就总有方法记录。
但是,汉语拼音化的阻力很多。
比如,传统,中国的任何文化传统都跟汉字有关。汉字承载了中国的牛鬼蛇神!其实这意思就跟现在的越南一样:
如果中国的庙宇墓碑什么的都用拼音的话,中国人自己都会觉得这些东西不灵验了!
另外,清末和民国,中国的庞大,落后和混乱阻挠了文字改革的推进。正如清朝末年中国近代化改革缓慢一样,中国的春节跟汉字一样也因此保留了下来,并且成为我们中国人如今独特的文化标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汉语同音字太多。汉语经历千年,分化成了数百种方言,甚至被西方学者认为目前的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个语族。北方话在演变过程中逐步简化,音节声调都变少,也失去了入声。所以,很多字在这个过程中都成了同音字或者音节(不考虑声调)相同的字。比如,“石,食,时,十,拾,识”在普通话中都是shi2。而在古汉语中这些字发音基本都有差别。比如,粤语中这些字分别发音为“Saik, seik, si, sap, sap, seik”。所以,普通话中很难区分这些可以独立使用的音节!
但是这些真的就说明汉语不能拼音化?肯定不是。音节相同,可以通过改变拼写来区分,也可以通过拼写规范将词语规范成一个词,而不是两个音节组成的词。比如,我们用l,x,h,s来作为二,三,四,轻声声调,一声不标注声调。其他拼音规则用汉语拼音,那么下面一句话就出来了:
Wox shih Zhongguol renl. Wox aih zihjix des zuxguol.
如下为东干文的字母文字,这个是汉语可以拼音化的最鲜活的例子(此处不讨论政治历史,讨论的请绕路):
也就是说,能作为一个单词拼写拼写到一起,不能的就单写,常用的同音字采用不同拼写规则,增加同音韵母或者声母。比如,“鸡,机”分别拼写为“gi, ji”;不要说难记,因为英语里很多类似的音你虽然都念成一样,但是你却知道用不同单词拼写(虽然他们的读音可能不同)。比如,“two, too” 你平常肯定分不太清他们发音的差别,但是你却清楚知道他们的意思差异!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
普通话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的汉字,因为这些字大部分又可以单独使用,我们就要针对各种同音不同意的字设计出不同的拼写。这样的话,比如说“yux”这个音,有“雨,与,宇,语,羽”五个汉字,那么,你就要造出五个发音为“yux”的不同的字;如果有十个字相同发音,就要造出十个不同的拼音来区分,那么,最终造出的拼音方案,大家可能根本接受不了。因为他学起来和汉字一样难,甚至更难。
当然,如果汉语拼音化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抛弃古文化,因为脱离了汉字,文言文寸步难行!说话再也无法引经据典,只能用大白话表示,那就太悲催了!还有,这一堆字母虽然能让人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并不能像汉字一样,让读者明白这句话每一个字所承载的意义和文化。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承载的东西太多,不是一堆字母能取代的!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吗?有何科学依据?
汉字拼音化将彻底埋葬汉字文化!
1951年,毛泽东曾表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文字环境做出的判断。后来《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为的是为汉字注音,便于学习汉字,同时相当于宣告汉字拼音化的暂时搁置。
汉字究竟能不能拼音化,实际上这不是问题的实质,就是说汉字是可以拼音化的,就像斯大林说的,“我们苏联的儿童,只要学习三个礼拜,学会了俄文字母和拼音法,就能够看书。”
会说就会拼写,这是拼音文字的优点,但是拼音文字的缺点显而易见,那就是语音会随着时间和地域而发生变化,造成后来人看不懂前人的文字,不同地域的人相互看不懂对方的文字。
汉字简化之后,也存在看不懂繁体字书籍的问题。
如果汉字拼音化,所有的用汉字记录的书籍,没有人能够看得懂,华夏文明面临毁灭性危险。
汉字难写难认是客观存在,但是,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象形字,因此,从系统看,汉字是讲道理的文字,学会少部分偏旁部首,就可以学会绝大部分汉字。汉字的超时空能力,更是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稍加训练,现代人就可以读懂古籍,甚至先秦古籍也可以读懂。我们可以直接和诸子百家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这是拼音文字无法做到的。汉字和拼音文字,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时,不同的文字体系,也造就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设想,几十个字母作为音素表达所有的语音和语言,是多么乏味!特别是,汉字组合的无限可能性,使得汉字在不增加数量的情况下,能够完全适应大量新事物的命名,而拼音文字只能不断增加单词数量来表达新事物,致使拼音文字的单词数量多得难以计数,给记忆这些新事物带来非常大的负担。这也是汉字的一个优势。
因此,汉字变成拼音文字是不可行的。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吗?有何科学依据?
或许文不对题,但我只想表达我的想法:汉字是世界上最利于文化传播的文字,远比注音文字强大百倍千倍!
我是医学生。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一下汉字汉语的优越性。
大家可能都知道,欧美的医学生培养程序和中国不同。
中国的医学教育是从本科生开始的,高中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大学的医学专业,学制5年,本科。7年制的称为“本硕连读”,毕业后获得医学硕士学位;还有8年制的,称为“本硕博连读”,修满8年、毕业论文答辩合格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而美国的医学院是不招本科生的,想入读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本科毕业或具有相同学历才可以进入医学院学习。如果有学生希望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医学院学习,那么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修读一些与读医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统称医学预科(pre-medical,简称pre-med),主要集中在生化、生理等领域。
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学单词”。
有一个视频,主题是为了表现欧美系的医学难学。在大街上随意拉几个路人,无论黑白色,给出几个医学专业词汇,让他们“猜”,——是的,我没打错字,你也没看错,就是“猜”。
你不单独花时间学单词行吗??有谁表示不服的请继续往下看。
简单举例:
Neurology 神经内科 Neurosurgery 神经外科
Urology 泌尿外科 Urinate,piss,pee尿尿,小便。
Inferior vena cava 下腔静脉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肠系膜上动脉
Subepithelial artery 肠系膜下动脉
Obturator nerve 闭孔神经
Trochlear nerve 滑车神经 pulley滑车,轮滑
通过这样的比较,亲们,有什么感觉?
反正我觉得,中文,汉字可以相互联系,可以联想其意义。而英语单词,加个词根加个后缀,变成另一个字,意义千差万别,不认识就是不认识。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文盲。假如你是搞物理的大拿,那么化学的词你可能根本不认识。其他专业如医学,法律,皆是如此。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门槛,造成了知识的垄断。
Mental illness精神病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
Psychiatry精神科。
如果你有精神病,在国内医院随便找找,那一定可以找到精神科。如果在拉丁语系,那就不一定了…………
手动大笑!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用拼音文字的语言吗?有何科学依据?
汉字拼音化
一说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自立于世界大家族的灵魂。
二说文字
首先要知道,所有文字最终的功能就是表义,表义的意思是说,一个字(西方语言中称为词)能表达了现实世界中的某件事或某个物或某个意思等等。而且所有文字都是声音、形象结合体,因此,文字一定有三个要素,一发什么音,可以满足口耳相传之需。二用什么形,可以满足眼睛识别之需。三表什么意,可以满足心脑思辨之需。三者缺一不可。
三说造字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文字(古今中外),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楔形文字,一个是黄河流域的华夏象形文字。二者都是在满足上述文字功能的条件下被造出来的。西文、中文造字都是采用三步走的方式。首先,对字型的处理,西文造字,从字母——字根——单词。中文造字,从基本象形——组合象形——单字。对于字音的处理,中、西文也采取了不同的取舍,西文保留了所有字根的音,根据参与组合字根的含义,定义这个词的意思。中文则是保留了所有基本部件的形象,并依据参与组合部件角色功能,给字定义一个音。由此观之我们的象形文字也可以称为"拼形文字"。
四说汉字拉丁化
了解了造字的原理,就知道了"拼形文字"转换成"拼音文字"的路径,首先要把汉字构字部件用拉丁文表达,形成字根,这个字根的读音可以使用原部件的发音,从而把一个单音节的象形字变成多音节的拉丁文字。所以那种想不改变读音而又能将汉字拉丁化的想法,只能说不懂文字的一想天开。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天的韩文不好用,历次拉丁化汉字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汉字里面的文化元素、历史元素、华更文明之灵魂,不是用拼音文字所能够承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