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为什么不骑马?

1⃣️水浒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所谓日行八百里,这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夸张手法,不管是谁有什么特异功能,人都不能日行八百里的。

2⃣️四渡赤水时为了抢在敌人前头,夜行120里泥泞山地,已经是边小跑边生吃干粮,也就是没有休息和停下吃饭睡觉的时候,这已经让战士累得精疲力尽了。就说体育健将刘翔10秒跑100米,由于训练强度过大还撕伤了跟腱,这就证明人是没有持之以恒的脚力的。

3⃣️别说是人,即使是马也不能日行八百里,从楊贵妃吃新鲜的荔枝,都是从南方用快马接力运送到长安的,即使千里马也没有这个耐力,会累死的。

4⃣️马拉松就是激烈跑步送捷报而累死的,人的呼吸循环不能耐受连续长时间长途奔跑,就说人的肌肉在激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肌酸激酶会十分疲劳的。战士们打绑腿就是防止长途急行军肌腱损伤和防止"行军性骨折"发生采用的保护措施。

5⃣️戴宗不骑马图的是跋山涉水抄崎岖近道方便,马只便于走平坦大道、看电视剧中用绳索攀岩的抄近道才会赶时间打胜仗的,对于一个神行太保不骑马而飞跑的解释就合情了。

谢谢!

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为什么不骑马?

“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这话说得太轻巧了,一小时20公里是什么概念?

世界百米记录是多少?博尔特创下的9秒58,你觉得博尔特以这个百米速度可以坚持多长时间?男子全程马拉松世界纪录是多少?1小时59分40秒,全程马拉松是多少路程?42.195公里。短跑假如以百米10秒计,一分钟就是600米,一小时不过36公里;全马世界纪录将近两个小时,平均一个小时只有二十一、二公里。

也就是说,戴宗的速度堪比当今世界纪录保持者,论长途奔跑,戴宗恐怕要比博尔特厉害得多——戴宗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常常要跑好几天才能从一个地方赶到一个地方。而即便全程马拉松世界级运动员,你让他们连续跑400公里试试看?甚至连续好几天都要“日行八百”,你觉得当今世界上有几个运动员能够累的不趴下?假如不累死的话。

明清好几部小说里都提到汗血宝马,它的速度是多少?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也就是说戴宗的速度起码可以和一匹汗血宝马的夜行速度相当。而汗血宝马在明清小说里,几乎是天下第一宝马、天下第一强马。

汗血宝马在现在中确实存在,但在中国明清小说里多少是被神话了。如果放到今天来看,真正的“宝马”恐怕属于那些赛马,吉尼斯纪录的赛马速度是70.76km/h,但这速度应该是无法跑太长时间的,跑个几十公里恐怕已经很厉害了。当代马术耐力赛中,蒙古的蒙古德比被誉为“世界上挑战最大的耐力赛”,全程1000公里,但“每40公里换马一次,骑完全程则每人共使用25匹马。”

阅读了我这样的分析,你还觉得戴宗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连跑400千米很轻松还很慢吗?

至于戴宗为什么不骑马?我认为是1、除了汗血宝马,戴宗恐怕找不到奔驰速度可以与自己的跑步速度差不多的马;2、汗血宝马也没有说可以长年累月“日行千里”而不累死的,但戴宗三天两头为了江湖事宜以“日行八百”的速度出门送信或者送货。3、汗血宝马世所罕见,戴宗也不可能找到一匹汗血宝马来替代自己为江湖事宜奔波。

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为什么不骑马?

能骑马当然好了,可是没那条件啊

戴宗有个外号叫“神行太保”,通俗地说就是特别能跑,有多能跑呢?书中是这样形容的:

原来这戴院长有一等惊人的道术:但出路时,赍书飞报紧急军情事,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人都称做神行太保戴宗。

一天400公里,就算跑满24个小时,时速也就17公里不到的样子,而骏马轻松能跑到时速50公里以上,戴宗为什么不骑马呢?

一、好马是稀缺的资源

马力当然是优于人力的,马耐力长、速度快,擅长奔跑,历史上不乏日行千里的宝马,例如著名的汗血宝马等等。

但在宋朝,马是稀缺资源,好马更是稀缺资源,尤其是宋朝,马的来源极为有限。

要养出好马,就得有养马的环境,得有草原、河流、牧场,让马匹有活动、奔跑、交配以及生活的空间、气候。好马往往出在关外、草原之上。

可惜的是,自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中原王朝就失去了良马最主要的来源产地,以宋朝之富庶,也难以建立一支精锐的骑兵,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良马。

契丹据幽云之地利,面对的是广阔的华北平原,骑兵一日之间可到开封,在与游牧民族作战的过程中,宋朝吃够了没有马匹的亏,在战略上始终处于防御态势。

所以,大家都知道骑马好,可好马太稀缺了,如果要传递紧急军情,对马力的消耗是极大的,甚至会出现跑死马的情况,又有多少好马以供驱使呢?宋朝的军马,匹匹都登记在册,也不是谁都能随便用的。

二、马力有穷尽

马的耐力和速度确实比人强,但对于八百里这样量级的距离来讲,远远不够,所以古代建立了驿站,驿站内有专门负责养马的官员,一个驿站备有良马数匹,随时准备驱使。

传递紧急密军情时,送信的骑兵到了驿站之后,立即换马继续前行,任何人不得阻拦、耽误,否则会军法从事中。

建立驿站,并且养育数匹良马,成本是非常高的,只有举国之力、投入巨大的成本才能够建成通畅的驿站,就是为了接续马力。

所以,马力是有穷尽的。真正能够日行八百里的马,不能说没有,但极为罕见,绝不可能当成寻常的军马来消耗。在实际的骑行过程中,马每奔跑数十里,就要歇汗、饮水、进食、休息,恢复体力后再继续奔跑,除非中途换马。

马匹毕竟不是机器,无法连续高强度奔跑,以戴宗的速度,如果和马一起奔跑八百里的话,最先到达的一定是戴宗。

戴宗的神行术,靠的并不是体力去奔跑,而是用了“甲马”这样的道具,除了需要消耗神念之外,体力的消耗并不大,20公里的速度看着并不快,却能够连续不断的奔跑。这样的耐力根本不是马力所能够企及的。

记得我们在部队时,轻装5公里大部分人也就是20分钟左右,好一点的能够跑到18分钟。每小时20公里,是相当恐怖的速度了。

三、马匹的奔跑受地形限制

马擅长奔跑,速度也相当快,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在平原上,而且是修缮良好的直道马路,所以马匹的速度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的。

修路这个事,在今天看来不算啥,但在古代却是需要投入举国之力的大工程。落后的工具、数十万民夫、漫长的日子、恐怖的钱粮消耗,才能够建成供马匹奔跑、行人往来的道路。

每一次修路,对州府的财政、人力、组织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很多地方可能就是离城区近的地方是平直的道路,走个十几里之后往往就是荒草丛生的野地了,人迹罕至,更不提什么道路情况了。

连通天下的道路称为国道。能够维持国道畅通无阻的,必须是国力强大、财政富庶的盛世,这样的盛世在历史上屈指可数。

所以,就算是骑马,也未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发生战事的地方,往往是地形复杂、马匹难行,速度根本跑不起来。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躲避日军骑兵的方法,不就是躲到山里吗。

一些地形险峻的山地,马匹连奔跑都做不到,何谈日行八百里。但戴宗的神行术却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人的灵活性远高于马,地形越险峻难得,越显得戴宗神行术的厉害。

结语:综上所述,戴宗不是不想骑马,而是根本不具备骑马的条件。

那么,戴宗的甲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甲马,需要配合神行术一起使用,才能够有惊人的持久和速度,这样的宝物,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偏偏只有戴宗有。

或者说,这种法术,只有戴宗能够修炼,这种道具,只有戴宗能够使用,是高人为戴宗量身定做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戴宗神念过人、天赋异禀,在某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能够修炼和适应神行术。

从文字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判断,使用神行术还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例如戴宗只有四个甲马,日行八百里是极限。或者说,他只能承受四个甲马,再多的话无法承受,否则,如果他绑上八个、甚至是十六个甲马,速度能达到一个何等恐怖的程度啊。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种甲马的制作材料仅能够制作四个,多做一个都没有,以至于成为了绝响。

而且,既然有能够神行的甲马,这世间会不会有能够飞行的器具呢?

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为什么不骑马?

古代的六百里加急或八百里加急,是通过官方的公文邮递站,一站一站接力传送,中途换人换马跑出来的。

单人单马,别说是日行八百里,就算是三百里也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

因为马除了吃饲料,还要吃草。而草的能量密度很低,马要耗费大量时间消化。

这样一来,马一天能运动的时间就很少了,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休息或进食。

如果不顾马的感受,不让它休息,拼命驱使它赶路,结果肯定是马被累死。

仅看这一点,戴宗就不可能骑马。

因为按照《水浒传》中戴宗的设定:

绑两个甲马日行五百里;

绑四个甲马日行八百里。

“姓戴,名宗,本处人称为戴院长。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都唤他做神行太保……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

戴宗绑上甲马,作起神行法,他可以单人日行八百里。

有这么厉害的续航,如果你是戴宗,你是选择自己贴地飞行,还是骑马?

你显然不可能是选择骑马了。

如果你选择骑马,你比它的续航里程长,你骑着它跑俩小时,还得花几小时的时间等它恢复体力。它反倒成了你的累赘。

当然,肯定有大聪明会说:戴宗也可以通过官方的驿站换马跑呀。

理论上说,戴宗确实可以这么做。

但问题是,即便换马,古代快马加鞭的极限也就是八百里。而戴宗自己飞着去,一样可以日行八百里,他费那劲干啥呢?

并且,古代驿站全部是由朝廷经营,朝廷拨款维护。而朝廷对普通信件传输的标准仅仅是日行一百五十里。只有重要情报,比如军情,才能享受六百里加急或八百里加急的特殊待遇。

而戴宗传递的玩意,是朝廷需要的重要军事情报吗?

显然大多数都不是呀。

他传递的东西,要么蔡九知府给蔡京的私人信件,要么是蔡九送的什么礼物。

送这样的玩意,只能按照日行一百五十里的标准送,没资格六百里加急。

这时候,戴宗之余蔡九之流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利用戴宗传递文件或礼物,不仅可以不通过朝廷的邮递系统,而且还更快。

至于说戴宗上了梁山后,被朝廷通缉,他就更不可能骑马了。

总的来说,以现在的眼光,日行八百里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古代,这是神话一般的速度。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戴宗这么个人物,并且围绕他展开故事,显然是符合古代人的客观逻辑的。

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为什么不骑马?

因为神行术比马厉害

戴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原江州两院押牢节级,后来上了梁山。他有一门神奇的本领就是日行八百里。

提问者的一小时的速度20KM估计是用八百除以20得出来的,戴宗的速度肯定不止这么慢的,因为他要吃饭睡觉等等,将这些算上去之后速度就不止20了。

我们现在有了汽车,飞机等,觉得20公里是很慢的速度,甚至电瓶车都可以达到这样的速度。

但是一小时行20KM在古代意味着什么?

马的速度1小时可达50公里,看上去似乎马的速度更牛,但是一匹马一般无法做到一天行800里,也就是400公里,会将马活活累死。

除非有驿站,来个八百里加急,一路换人,换马才可以实现这个速度。

要知道戴宗他就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驿站是朝廷专用,梁山不可能在全国设这个东西,所以戴宗日行800就比马有优势。

所以看平均数似乎不怎么快,但要完成这个总数800就是一件挺难的事情,所以戴宗是带神行甲。这好比50米的短跑,一般只需要9秒,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来计算,1千米只需要3分钟,一个马拉松42.195公里,只需要2小时多一点。实际上能达到这样的速度的人是很少很少的。你再想一想400公里,还可以保持这样的速度吗?

所以长距离主要还是耐力的问题,戴宗有神行甲,他可以拥有这样的耐力。

除了耐力这方面比马有优势之外,戴宗比马更有优势的是灵活性。

马只能在大路,草原这样的地方跑的快,到了树林、山路,狭路等等环境,速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过不了。这些对戴宗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不管哪里他都可以去。

当然《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比戴宗更厉害,这个人是马灵。

河北田虎的手下有一个叫马灵的,绰号“神驹子”,又称“小华光”,会神行、金砖术。他可以做到日行千里。

当时戴宗和马灵对战,戴宗刚行十六七里,马灵已经有20里了,追不上。后来马灵将日行千里的法术交给戴宗。

所以最后戴宗的速度不是800,而是一千。

戴宗一小时速度也就是20km,为什么不骑马?

也不知道怎么得出时速20公里的数值的,难道是拿800除以20再除以2?

不错,你给戴院长留了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挺有劳动法精神的。

可是,古代所说的日行八百,是按一天20个小时算的吗?

其实很简单,古代说千里马,日行一千,夜行八百。这句话是说千里马在夜里跑得比较慢。如果日行是20小时的话,那夜行就只有四个小时,算下来,夜行八百,就是100公里每小时……

跑得比日间可快多了。

所以日行和夜行的时间,最少也得对半分。

这样算的话,戴院长就是800除以12再除以2,不到34公里一小时……国标电车速度是25公里/小时,比起来,快点儿,有限,考虑到当时的路况,已经很可以了。

我就不信你能把电车在农村的土路上开出25公里/小时的时速,别说电车,汽车怕也很难上到34公里/小时。

古代的路况,平均应该比现在乡村的土路还要差些。

好了现在咱们来说说千里马的事儿。

一般的马,一天也就跑500-600里地,注意我用的单位,是里,不是公里。传说中倒是有千里马,可以日行千里,不过无从考证。影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中途是换马的,一匹马一次性跑下这个路程,是会累死的……

好了咱们说的是小说,尽量不提现实。

那就更好说了,整个《水浒传》才几匹千里马啊,梁山泊上,照夜玉狮子是宋江的,踏雪乌骓是呼廷灼的,关胜沾老祖宗点儿便宜,赤兔可以有是防的千里马……除此之外应该再没有了。

就这几匹宝贝,凭什么让你戴宗骑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