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胡,什么是音准?
1⃣️二胡属于弦乐器,难的是二胡的内外弦是悬空的,下方无指板也无品,按弦对其音准极限一般人不易掌握,即使演奏家按在规定的音位刻度上,也不一定是最准确的,这与演奏者的耳朵辨音能力有关。如果按的位置不准,可是高手能超过听众的反应前就作了修正。
2⃣️二胡的弦长(千斤至琴码)一半,是上方1/2包含的八度音程、二胡有传统五个把位,越向下方高音处指距越窄,这是由各音级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演奏者如果没有很灵的耳朵辨音能力,就无法掌握音准极限。所以演奏家虽然手指按着不动,还能通过压弦和对弓毛加重咬弦力,一样能纠正音准、另外还可以通过对音头音尾的装饰纠正音准。
3⃣️不管什么乐器,国际标准音中音6(440HZ)是固定的,这里的振频数握是根据1234567按每半个音均分的十二平均律,你通过校音器就能测出你的二胡按音准不准。我们常见钢琴调律师的耳音灵敏度很高,只要固定了中音6以后,其余的都是凭耳音按组去校准每个音键的。
4⃣️一般人拉二胡,音准极限在5Hz左右听不出明显差别,如果误差大了就有不准音的感觉,凡是遇到有误差的时候,就通过改变弦长和弦张力以及揉波的高低作出及时纠正。所以初学二胡要通过反复试唱练耳,把准了七声音阶的音准,基础打牢了,就别怕拉不准二胡了。
谢谢!
学二胡,什么是音准?
学二胡,什么是音准?二胡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琴弦乐器,靠琴弓和琴的两根弦物理发音,民间俗话有一年笛了,两年箫,三年二胡拉断腰,意思就是要想学好二胡没有两三年的基本练习是很难見成效。关于朋友问道学二胡,什么是音准?首先懂乐理知识,乐谱拿在手中要唱的准调,唱的准每一个音符,学二胡找准音就容易的多。
第一说说二胡在琴弦上定音,二胡在琴弦上要定’D调丨与5音,就是DA,内弦定为D1音,外弦定为A5音,这样定音有利于给演唱者伴奏,也有利于参加大型的器乐合奏,怎样把音定准呢?一用调音器,二靠建盘乐器,电子琴或钢琴,以琴建上D调的|与5,(D与A)两个建的定准。
第二,二胡共有七个调,C调,D调,E调,F调,G调,A和bB调,一般E调在二胡上不常用外,其它六个调有各调的把位音阶和音程,稍错一丝,从琴弦上反应出来的音就不准。不知这样回答是否正确。
学二胡,什么是音准?
音准是拉二胡前把内外弦定音的高低,标准是定在内D外A上,但是也不教条,因为音乐是让人听的,我的经验是怎么好听怎么定。[大笑][点亮平安灯]
学二胡,什么是音准?
音准是学二胡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是演奏好二胡的前提。当把二胡定好标准音DA时,然后拉奏出来的是标准音准。
由于二胡把位没有固定音,无疑给演奏者带来演奏上的困难,这就要完全靠听觉和左手指按弦时候音位的准确来辨别音准了。
我觉得音准是天生的,一个人如果音准好,说明具备了学习二胡的天赋,学习二胡会更加轻松。
兴趣,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去把它做好。
天赋和兴趣又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二胡,如果两者都具备,就不怕学不好了。
综上所述,拉二胡需要有较高的辨识音准的能力,如果有一点偏差,给整个曲子的美感就破坏了。比如在拉奏曲子跟伴奏的时候,二胡发出的声音要和伴奏协调,如果不协调听起来就会觉得别扭、不一致,还不好听。
所以,在学习二胡过程中,音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学二胡,什么是音准?
音准是声音的频率对不对,二胡是弓弦乐器,是没有品位的,要靠演奏者的手指去触摸更要靠耳朵去听,不但弦要调准手指按弦位置和听力也要准,所以无品弦乐器对演奏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要高一些。(有的拨弦乐器也是无品的,比如无品贝斯。),更不用说二胡音域宽,有4,5个把位,越往下音准难度越大。
通用调音器APP
音准是可以度量的,它的单位是“音分”有个名字叫做“森特(CENT)”,音程的单位是“度”,最小的单位是小二度,也就是常说的一个“半音”,比如C—#C,B—C,一个小二度又被分为100音分,这个就要靠设备来测量了,还有一堆的计算公式,我也不懂那公式,看着头大。
440赫兹标准音音叉,现在都没人用这个了。
我们没有必要去搞清楚哪些公式,对音准的精确测量我们可以使用各种调音器,音叉,音笛,还有现在手机上很多调音APP,都是免费的,分为通用和专用(如二胡调音,古筝调音,吉他调音。)推荐使用这个。事实上100个音分是一个小二度,相差10几个音分我们的耳朵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个因人而异吧,但你说不出具体的数值。
学二胡,什么是音准?
就我的理解音准就是不跑调,比如说一个人唱歌,五音不全,就是跑调。把一首歌曲唱走了样!二胡是民族乐器,严格的讲二胡并不定调,是和西方乐器相结合以后才定了调,以便于共同演奏,如今讲究定调以后,很多人搞不清,尤其是给人伴奏,到底是什么调?其实不必过于追究,只要是适合对方的嗓音高低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追求要定在,内弦d外弦a,一孔之见不对之处,请各位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