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1⃣️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魏延反马岱斩"的典故、
2⃣️为什么孔明临终要安排马岱斩杀魏延呢、孔明通过对魏延日常行为举止的观察,发现魏延不属于正人君子,也就是传说的魏延脑后长了块反骨,天生的反骨迟早会造反的,孔明从七七四十九天帐中借寿时,魏延有意闯入帐中破了孔明之法而寿数已定看到了魏延的野心和狠毒。孔明看得出自己在世,魏延不敢造反,他死后就无人能驾驭得了他。
3⃣️孔明为何用锦囊妙计让马超的弟弟马岱来斩魏延呢、一是看到马氏兄弟的忠心和能耐,就像当代人做间谍一样骗得魏延信任打入进去伺机斩除反王,孔明借力剪除了魏延反王保住刘备打下的江山,从而报答桃园结义的知遇之恩。
4⃣️回顾历朝历代都有奸臣反王,当权者有生之年都不肯把这个祸害留给后人,就说康熙吧,为了让乾隆江山稳固,就亲手毒死争权的儿子。又比如一句名言"我死后,他们一定会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虽然前人对事后料事如神,但是他不能左右以后的事。
谢谢!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诸葛亮算准一向自视甚高的魏延在自己弃世后一定不会服从其他人的管带,很可能要反蜀。于是生前埋下一路伏兵:让马超的弟弟马岱带领少量人马佯装“投靠”魏延,最后在关键时刻,马岱反戈一击,从背后很轻松地取了魏延的性命,避免了蜀汉的内讧。
问题是蜀汉那么多人?为何唯独选马岱呢?综合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马岱在蜀汉范围内算武艺高强,太弱的比如廖化、张嶷等恐怕跟魏延万一有武力争斗容易出问题,很厉害的姜维、王平等本身属于统帅型或统兵一方的将领,不能因为这个个别案例使全局谋划受到影响;
2、姜维、王平、张嶷、廖化等等都是蜀汉“老人”,跟随刘备父子及诸葛丞相大半辈子,对蜀汉是忠心耿耿。让他们某个来诈降,魏延很可能不大相信,而马岱是随其兄长马超半道才投靠刘备的,至少从外表上看,马岱的“投降”可最大限度减少魏延的疑心和防范心理,自然马岱更容易得手。
3、马超、马岱为首的“马家军”基本上一直是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野战军。相对其他军队,与蜀汉整个军队体系的瓜葛较少。这样避免马岱杀魏延后,与蜀汉内部魏延的下属、旧部和其他拥趸的猜忌和摩擦内耗,减少不稳定因素。毕竟魏延是蜀汉后期首屈一指的名将,功成名就、劳苦功高。虽然从肉体上让他消失了,但是其消除其影响力绝对不会一蹴而就。
4、马岱做事认真细致,性格谨慎不张扬,深得诸葛亮信任。当年马岱初次登场随马腾入许昌,马腾和其余诸子尽皆被杀,马岱一个人能乔装逃出就可见一斑。最适合做“潜伏”者。这种性格或许就是他从年幼起就看见西凉马家从一个树大根深的大家族一次次被杀戮、漂泊、辗转投靠的血洗经历中逐步养成的。
另外,当今国际社会上经常出现所谓“双面间谍”甚至“三面间谍的情况,也就是潜伏者处于特定高压的环境,通常被潜伏方会对其采取软硬兼施手段来收买、拉拢及分化瓦解,诈降在特定环境下会转化成真降。如果马岱经受不了利诱或讹诈变成真降,再和魏延串通一气来演戏的话,蜀汉可就是万分危急,但是有以下四点保证马岱绝对不会真降:
1、尽管马岱和马超是半路归蜀,但是前半段在其兄长马超的主导下反复投靠的结果,不仅路越来越窄,而重要的是“信用”越来越差,后期往往变成是被“监控”使用了,好不容易投降蜀汉,也算是一个高枝了;马家也零落到马岱一颗独苗了,经不起折腾,只有忠心耿耿地与蜀汉荣辱与共了;
2、魏延一直在魏蜀斗争的前沿阵地,三国中魏国越来越强大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实。魏延要投降肯定选择曹魏,但是马超马岱和曹操仇深似海(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两个弟弟均死于曹操之手),一度强大的马氏家族也主要被曹操打垮并强占了其根据地,所以曹魏是马家的世仇和死敌,投降曹魏的魏延一定会让马岱义愤填膺,果断地干掉他。
3、马超在世时吸取教训,对刘氏表达极大的忠诚。当初刘备客服心理障碍进位汉中王时就是马超领衔劝进的。马超在临死前泣血哀告:“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所以马岱也是死心塌地跟随蜀汉,并受到诸葛亮的极大信任。
4、马氏兄弟在蜀汉是后发先至,有意无意地拉进与蜀汉皇室的距离。马超的女儿嫁给安平王刘理(刘备的第三子)为妃,所以马岱也算皇亲国戚了,孰重孰轻,谨慎的他拎得清,所以他是不会舍重就轻的。
综上,马岱应该是作为“佯降”的潜伏者的最佳人选,所以诸葛亮选择了马岱。
欢迎交流、转发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详情可参阅拙作:
门神马岱是天生的魏延身边的“余则成” https://www.toutiao.com/i6532313687741432334/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马岱能杀魏延绝非偶然,这与马岱的实力和人设,以及诸葛亮慧眼识人都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马岱武艺高强,无论单挑还是带兵,战斗力在当时蜀国都位列一流名将之列。马岱是马超的兄弟,西凉马腾之子。所谓虎父无犬子,大哥马超武艺如此了得,是三国的超一流名将,马岱的武艺自然差不了。而且马岱的战绩一直斐然,自从马腾西凉起兵以后,马岱一直跟随父兄南征北战。不止屡立战功,跟曹魏大将过招也从不落下风。马岱之所以名气不旺,仅仅是因为有马超这样的明星大哥,所以在马超生前,马岱完全生活在马超的光环之下。而马超去世以后,马岱虽然一直在魏延麾下,但是逐渐崭露头角,常常独当一面,显露出名将本色。
第二,有人会说,既然是偷袭,诸葛亮不一定要选武功高强的人下手,魏延手下任何一人都可以实施。其实不然。在五虎将都相继陨落之后,魏延身经百战,当时已经是超一流的名将。而且魏延智谋超群,绝非一介武夫。所以一般的下将几乎很难靠近魏延,即使跟随在他身边,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纯熟的刀法,也很难一招必杀。想想看,魏延当时公然起兵反派诛杀要杨仪,以他的经验智慧,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会铤而走险的。所以说,诸葛亮能够遗计马岱诛杀魏延,绝对是经过反复考虑和周密计划的。书中交代是马岱看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从临危受命,看上去有些仓促。实际情况应该不是如书中所说,可能诸葛亮生前就已经安排马岱潜伏在身边。可谓用心良苦,谋划已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马岱这么大本事,一直屈身在魏延身边做一名副将了!
第三,马岱对蜀汉忠心耿耿。这一点从马超身上一脉相承,不必赘言。马超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刘备,遗言中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让刘备善待自己的兄弟马岱。刘备虽然表面上答应,但是并没有让马岱继承马超的位置,因为他怕其他人不服。从这一点来说,刘备是愧对马超的。不难想象,刘备一定是暗示诸葛亮对马岱委以重任,实际上诸葛亮也照做了。如果不是马岱诛杀魏延,蜀汉政权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也就终结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姜维,邓艾,钟会等人粉墨登场,三国的历史重新改写,必将大大缩短。是福是祸,还未可知。
话休饶舌,请多指教!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公元234年,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不久,蜀汉发生了一场火并,大将魏延被杀,而凶手正是马超的堂弟马岱,长史杨仪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据演义中描述,马岱是诸葛亮安排的,被安排在魏延身边,当魏延造反大喊三声我“谁敢杀”时,一刀结果其性命。当时蜀汉有那么多大将,诸葛亮为何没有选其他人,如姜维、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而偏偏选中马岱作为执行者呢?
个人认为诸葛亮选中马岱执行这项秘密任务,而没有选姜维、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有三个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马岱地位比姜维低,可以而更好地接近魏延。马岱是五虎上将中马超的堂弟,他武功和超一流武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虽然马岱勤勤恳恳,可是在蜀汉军中地位一直不高。他一直在蜀军中,充当一个冲锋陷阵的苦力。而姜维虽然在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才归顺蜀汉,可是他能力非凡。
姜维算是诸葛亮的关门弟子,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他后来居上,很快超过蜀汉军中将领,成为蜀军骨干。诸葛亮病重时,只有姜维在身边,负责诸葛亮“祈禳之法”的保卫工作。在诸葛亮病逝时,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继承了诸葛亮的兵书、诸葛连弩制造之法,还有诸葛亮的遗志。
因此,姜维在当时蜀军中,一跃成为核心人物,仅次于为蜀汉立过无数功劳的魏延了。所以,姜维位高权重,不太合适作为暗子,潜伏在魏延身边,在关键时刻除掉魏延。魏延也不会相信姜维会跟着自己混,对于故意接近自己的姜维,是会提高警戒的。其二,马岱比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更合适,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当时蜀汉军内,除了姜维、魏延、马岱外,还能数得上的人物,有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这些人中,王平地位和马岱相差无几,武功估计也差不多。可是王平脾气不太好,如他当年就和徐晃闹得不愉快,走投无路,这才投奔蜀汉的。他大字不识一个,是一个文盲,也不一定能骗过狡猾的魏延。估计王平在魏延身边潜伏,不到几天就可能漏出马脚,被魏延发觉。如果王平被魏延怀疑,诸葛亮就前功尽弃了,失去了对魏延的控制。
而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虽然也厉害,可大都是老资格,不适合潜伏在魏延身边,执行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他们也不会拉下脸,接近魏延,作为魏延的跟班。
其三,马岱在马超、诸葛亮死后,需要找一个靠山。公元222年,马超在临终前,曾给刘备上书,大意为他一门二百余口都被曹操所杀,只剩下了堂弟马岱,想让他继承我的爵位,还想将他托付给皇帝陛下。其他的也没啥可说的了。《三国志·马超传》中记载如下:
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马超死后,马岱孤苦无依,不久刘备也病逝,他只能紧跟丞相诸葛亮的步伐,为其鞍前马后,任劳任怨,希望得到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看在马超的面子上,也非常照顾马岱,一直升他的官职。而公元234年,诸葛亮也病逝了,马岱只能想办法,再找个靠山。而这个靠山,就是诸葛亮看重的心腹长史杨仪。马岱很聪明,魏延和杨仪两人,马岱只能选择一人。魏延被诸葛亮所不信任,还被认为有反骨,而杨仪和之前的马谡一样,受到诸葛亮的信任。所以,聪明的马岱表面上选择了实力强的魏延,实际上是选择了杨仪。
总结:诸葛亮临终前,特意交代马岱秘密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故意和魏延亲近,消除魏延的戒心。在魏延不服从管理,想要反叛的时候,马岱从背后来一刀,就可以将叛乱消灭在萌芽状态。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姜维不能离开自己,不适合这次任务,而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人也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这么算下类,诸葛亮只能考虑马岱了,马岱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蜀军中没有任何人比马岱更合适刺杀魏延。
大家可能有点小瞧马岱这个人了。马岱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1.狠厉果决,拿得起放得下;
2.出手利落,战斗效率极高;
3.诡谲狡诈,非常务实。
马岱初次出场就展现出他果决狠辣的特点,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七回中
回目: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 马腾、马铁入京伺机里应外合,欲杀曹操,却被曹操识破擒杀。
逃回的兵卒告知城外等待的马岱,危急之下,马岱化装成客商,抛下一千人马,独自一人逃之夭夭。
够不够狠辣?不但骗了敌人,连自己人都骗了。
马岱第一次展示武艺是在《三国演义》原著第五十八回,对阵曹魏潼关守将钟繇。
回目: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马岱随马超发动反叛,率西凉兵马直取潼关,阵前厮杀,马岱一个回合就打败了潼关守将钟繇。
葭萌关一战,马岱与魏延、张飞交锋,又体现其心机诈谋,这是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
回目: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 魏延欲抢头功,率先头部队遇到了马岱,双方交锋,“战不十合”,马岱诈败而走。魏延追击,被马岱一箭射中了左臂。 魏延这个人就已经相当诡诈了,魏延自己就善于诈败,但这次却被马岱诈了。本回中,马岱还想诈张飞,但没有得逞。
马岱射伤魏延后,张飞来战,不到十合,马岱故技重施,又诈败。张飞正欲追击,被赶来的刘备劝阻。 我们都知道,张飞十个回合就挑翻了纪灵,而马岱能应对张飞十合,还搞诈败,玩阴招,足以说明马岱的武艺比纪灵要强得多。
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八回中,马岱再次展示了他的高效率。
回目: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马岱随诸葛亮南征孟获,遇到孟获手下大将忙牙长,仅一个回合,马岱就刀劈了忙牙长。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回中,马岱生擒祝融夫人,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智计和狡诈。
回目: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祝融夫人很厉害,一手飞刀连败蜀军数阵。魏延和赵云诈败,由马岱设下绊马索,轻松擒住祝融夫人。
而在本回中,马岱只一个回合生擒孟获,毫不拖泥带水。
马岱阵斩魏军前锋陈造,是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
回目: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曹真率兵尾追蜀军,中了埋伏,马岱冲出来,一刀斩杀魏军先锋陈造,曹军“鼠窜而还”。
马岱战斗生涯中,7次厮杀,4次都是在一个回合内完成。
马岱的这种狠决、迅速、利落的战斗风格,正是完成刺杀魏延的最佳人选。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五回中,马岱奉诸葛遗命袭杀魏延。
回目: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魏延作乱,阻止蜀军主力回兵。两军阵前,杨仪要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
当时,魏延已是天下的第一猛将,无人能敌,于是大叫:“谁敢杀我?”。
魏延刚喊一声,马岱就从背后突下杀手,一刀将魏延劈杀。 如果正常对战,马岱决非魏延对手。但马岱下手狠辣果决,一击必杀。
姜维无马岱之狠辣,廖化无马岱之阴诡,王平无马岱之果决,张嶷无马岱之利落。 蜀军中谁也不如马岱更适合偷袭刺杀这样的事情了。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临终为何安排马岱斩杀魏延?
和演义里不同,历史上马岱杀魏延不难,因此此时魏延已经兵败逃亡,谁带兵去追只要能追上,都可以杀了他。
在《三国演义》里,武将的单挑对于一场战斗来说起了很大的因素,即使一方兵力占优,单挑失败以后往往也是一触即溃。然而在现实中,虽然也有勇将冲阵击溃对方的战例,但是绝大部分战斗不是靠个别武将的勇力来决定胜负的,而是看双方的实力、指挥等等综合因素。
在历史上,魏延也确实是一员勇将,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勇猛过人”,所以刘备、诸葛亮都对他非常倚重,特别是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是以魏延为先锋。如果让魏延和马岱单挑,那么肯定是魏延大胜,双方兵力相同打,魏延也是强于马岱。然而马岱去追魏延的时候,魏延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在诸葛亮临死前,交代由杨仪指挥蜀军撤退,但是魏延对此不服,在夺取兵权失败以后起兵攻击杨仪。魏延的这一举措其实并不得人心,诸葛亮在蜀军中威信极高,魏延违背他的安排擅自行动,不仅其他蜀军不服,就连他的部下都有所不满。因此在王平奉命来战魏延时,只是说了一句:
“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部下就四散而走,魏延只能带着儿子和几个随从逃亡。
随即杨仪又命马岱率军追杀,此时的魏延身边不过区区数人,马岱带了多少人《三国志》里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几百是最起码的了,魏延再勇猛也难以抵挡马岱的追兵。马岱也不需要和他玩单挑,让手下一拥而上杀了就是。所以此时不管杨仪派谁来结果都差不多,魏延难逃一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