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其它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却用城市做代表?

1⃣️江苏是中原战略要地,有得了中原得天下的美称。江苏也是新四军活跃的地盘,江苏水土资源丰富,是天然粮仓,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由于历朝历代战乱不断,江苏的人口流动也非常大,比如我的祖宗就是从苏州筷子巷一担挑到泰州来的,要溶入一个新人群就得在语言交流中发生语音语调的变化,变成两不像的第三种方言。我老家沟南岸属于太兴县,一个小女孩走亲戚,拿了个玩具给我家的小孩,问道:你(冷)要吗?回答说:我不冷!可见方言的差别!

3⃣️比如三国时代吴越、徐淮,巴蜀之间的混战就会使百姓发生大的迁徙,诸侯割据各霸一方,隔州隔县都是不同的方言,就像中国在外的华侨一样,ta们的母语总是会传给下一代的,虽有方言,但是有官方语言,还是方便交流的。

4⃣️这就不难得出江苏不能像广东,河南那样有省代表的方言,追根溯源还是江苏是个人人向往的鱼米之乡,又是中原战略要地,诸候割据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人文交流活动的好地方,为此,方言土语能不杂乱吗!

谢谢!

为什么有些其它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却用城市做代表?

若要问为什么中国有些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省却用城市做代表?本人觉得其中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因为江苏的方言非常复杂,不同地区或者不同城市的方言相差很大,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区县甚至不同的乡镇,人们所说的方言也不尽相同,南京虽说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巿,但南京的方言与苏南地区的代表性方言吴语有所不同,与徐州、连云港等苏北地区的方言又不同,根本无法代表整个江苏省的方言,其他城市的方言大多也是五花八门,存在与南京方言类似的情况。

2、江苏省面积虽说不大,但南北跨越较大,有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城市,有位于淮河和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城市,有位于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城市,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这三大地区的居民文化特征、生活习性和习惯性方言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3、历史上由于存在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尤其曾经北方人口的南迁,在改变江苏省人口结构的同时,方言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比如有的城市的方言本来以吴语为主,随着北方大量人口的涌入,方言逐渐变得以北方话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变得人人都讲北方话。

总之,江苏省的方言有着多样性,不同方言地区的人们所讲的话相差很大,有的几乎完全听不懂,就拿南通市来说,原来的主城区方言和县辖区方言相差非常大,连说话交流都很困难,如㡍、海安、如东地区的方言与通州、海门、启东地区的方言完全不同,通州、海门、启东的方言又存在沙地话和江北话之分,甚至一个镇或一个村也存在几种方言的怪事,比如在南通市通州区的二甲镇有条老通吕公路,路南讲沙地话,路北讲江北话。可见江苏省的方言是如此的复杂,根本没有可以用省代表的大致统一的方言,所以无奈之下,只能用城市做代表。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有些其它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却用城市做代表?

答:这主要是江苏的地形长相造成的。

江苏省在全国省份中,是长的最苗条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只有南北,没有东西的省份。自古“河南安徽山东一大片,唯有江苏一条线”。

由于个高,方言的落差,要比兄弟省份大,所以,河南可用河南话、山东可用山东话、安徽可用安徽话。江苏不行,江苏必须要用苏北、苏中、苏南三种话分别表示。

江苏方言,以徐州地区、盐城地区、苏州地区为界,三大版块界限非常分明。由于江苏是用苏为省份简称的,如果我们用江苏话来代表江苏方言,东北人,就会误以为江苏人都说苏州话。所以,历史上,“江苏话”这个概念一直都没有成立。

为什么有些其它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却用城市做代表?

江苏省的行政区域和地理区域是极其不协调的,它就是个大拼盘。所以语言上就不像其他省市那样有一种在省市内为大多数人所用的,占统治地位的语言。苏南讲吴语,苏州话,无锡话,常州话……代表不了大江苏。苏中苏北大部分讲江淮话,与苏南话根本不在一个调调,也涵盖不了整个江苏。其他邻近周边各省的还操着外省话。如新沂大约是山东话吧,还有操安徽话的……真没有哪种话可以算“江苏”话。

为什么有些其它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却用城市做代表?

方言上,南京确实代表不了江苏。江苏存在三大语系,宁镇扬通泰淮盐属淮扬语系,徐连宿属中原语系,苏锡常及南通的启东海门及部份如东通州、盐城东台的部门、镇江丹阳东部、泰州靖江南部属吴语系

为什么有些其它省份的方言可以用省代表,如广东话、河南话,而江苏却用城市做代表?

不仅仅是江苏,我认为我们湖南的方言更为复杂多样,不仅不能以城市为代表,而且县与县之间的方言都相去甚远,互相很难听懂对方的语言,交流起来也十分困难。

有人说湖南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那可就大错特错,其实长沙周边的几个县市的方言都与长沙方言不尽相同。

湖南素有十里八乡,语言各异之“美誉”,更有用城市或地域“命名”的:长沙话、常德话、津澧话、湘西话、客家话、湘南话、衡阳话等等许多而不胜枚举。

更有趣的是一个乡,一个村相隔一条小溪,一个山岭其语言都有区别,我曾经在下面区乡工作过,一个村只要翻过一个山岭那里的男女老少就不会卷舌音,柴和菜不分,四和十不分,而且每个字的发音几乎都是第四声,真叫人费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