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人们常说摄影画面一定要有意境,尤其是指风景片等。

应"原创摄影师李卫"邀答!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顾名思义:意境就是指照片境界中表达的中心意思!

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首歌,一台戏,一部影视剧,它就是一篇文章,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你看了它能说出什么道道来,主题是什么?

⬇️画面中有雁,画中意境就是春天到了,雁要飞问去了,让人连想春天、

比如说我要写特朗普被美国的疫情搞得焦头烂额,描写他既要甩锅打压中国,又要为香港台湾东海南海及伊朗等忙得站地上身子都飘动,就是已经开始神情恍惚了,还要在文上配一幅特朗普,愤怒,憔悴,象疯子一样的照片,要确保照片的意境与文章描写相符,让人看图闻如其人。如果你发一张特朗普打高尔夫球的照片那意境就变了,所以头条要求发文有三张与主题意境适配的图片,就是图文并重,主题鲜明!

如果你要突出面前美女的气质,要让人看了既美若天仙又稳重大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下图⬇️

如果你虽然拍了一张美女照,她虽有气质但她的眼神有撩拨的心理反应,弃透出一点妖气,看懂了表象就能透出心灵,这就是意境,一张照片反应一个主题。所以在拍照时的选景,人物表情,姿态等等,摄影师都要注意到每个细节。而不是西瓜视屏中可见的百态怪像,如你要写春天美好的景象,用蜜蜂🐝采蜜的特写镜头,主现蜜蜂在菜花上忙着采蜜,让人见图就想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就是照片的意境,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就可为《春天在这里》。中心思想有了,意思懂了,这就是意境。

谢谢你的阅读🙏!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何谓“意境”?意境一词,始见于国画与诗词中。而对于摄影来说,意境的表达同样重要,摄影者只有达到以景动人、寓情于景,将情与景完美相融合在一起,达到情景统一,才是摄影作品中情景交融的佳作。

那么,如何拍摄出有意境的照片?

1、寻找特殊光影

摄影很大程度上就是光和影的记录。如果你想拍出更好的照片,使其更具艺术气息,可以试试去找有着较强光影对比的东西来拍摄。拍摄创作一些光和影有对比的场境、剪影效果、高光或低光类别的照片也是很好的尝试。

▲光与影交错,散发醉人魅力。

光和影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但它们又是抓不住、摸不着的东西。寻找特殊的光影效果,如清晨的阳光散落,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留下斑驳的树影。

▲早晨树林中的光影

再如日出日落时分,太阳的光线角度低,光质柔和并且呈现出暖色调,整个画面充满着诱人的魅力。

▲落日余晖呈现橘黄色,使照片看起来非常大气。

▲在城市中拍摄日出日落,利用天空和景物的大光比制造剪影效果,建筑物的几何线条在剪影效果表现抽象的美感。

而夜景在霓虹灯的照射下,如梦如幻,宛如仙境。

▲华灯初上,深蓝色的天空透出一种夜的寂静感,大大增加了画面效果。

可以多尝试延时摄影、光绘、星空、慢门等变现手法去拍摄,表现光的动感。2、寻找色彩对比

色彩作为摄影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摄影中,除了构图和光影外,最影响照片美观的就是色彩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时,由于色彩的灰艳、明暗程度等不同而显现出各自的个性差异,相邻区域之间的色彩会彼此影响,从而形成色彩的对比,也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对比,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主要指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即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天空的蓝色和油菜花的黄色对比。

▲建筑极简构图

▲树木的绿色和灯光的橙黄色形成中差色对比。

可以多利用极简、重复构图、节奏构图等技巧去拍摄,表现色彩的魅力。3、构图

(1)减法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而构图的过程则是去除干扰的过程。

减法不仅是意象元素的减法,还有色彩的减法,如下图的江南粉墙黛瓦,减弱天空的色彩,并通过过曝的手法消除墙面的干扰元素,做到画面最简,表达江南建筑特有的线条之美。

▲@雄赳赳722

再如拍摄荷花,通过前景/背景虚化等手法,减去荷花和荷叶的干扰,做到疏密有间,这便是摄影的减法。

▲前景虚化,使背景更加简洁,观者视点集中在荷花之上的同时,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当然,也不是一定不能多,重复节奏构图便是例外。如下图,尽管竹子比较多,但是画面的排列有节奏之美,否则就是乱了。

▲树叶纹理辐射、前后虚实形成的画面节奏感。

(2)虚实

利用虚实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通常一般又分为前景虚化、背景虚化,这是镜头特有的语言。

背景虚化也属于减法的一种,多采用选择大光圈、使用长焦段、靠近拍摄三种方式来实现。

▲利用长焦,有效地虚化背景,同时,减去杂乱背景,着重表现叶子的细腻和质感。

而前景虚化,是个绝对能增加画面氛围的手法,相比较背景虚化,前景虚化更加梦幻。

▲利用自然中的花花草草,作为天然的虚化式前景,为画面营造更加梦幻的氛围。

(3)留白留白一词源于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

▲@昊摄影

而在摄影中,留白也属于减法的一种,留白本身就是造境。“白”的意指有所拓展,它不仅指空白的纸,也包括画面中除实体对象以外的一些空白部分,如单一色调的背景,它们可以是干净的天空、路面、水面、雾气、草原、虚化了的景物等。

▲留白,使得画面增添了“画意空灵”的意境。

但留白,要注意画面的均衡,不能因为元素过少,而导致画面失衡。

(4)均衡

均衡不是对称,而是心理的平衡,避免头重脚轻,左右失衡。均衡是呼应,是心理平衡的暗示。比如说风光摄影,地平线不平这样的小问题,绝大部分人都能很容易的指出来,并且会觉得很不舒服,同样的例子还包括建筑物的倾斜。

▲构图中的很多元素,虽然实物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但是我们在拍摄时倾向于让它们的分布达到均衡。

(5)二次构图

二次构图本质还是减法,通过后期裁剪、调色等手法减去多余的元素,聚焦主体部分。

▲@遐依夏者也

4、不同寻常的视角

大多数人只会用平常的角度观察事物并进行拍摄,而这个角度往往是最缺乏表现力的,而需要我们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画面内的主题和背景,画面的含义等。

(1)利用镜面效果

在摄影中,镜面效果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技巧,而水面倒影也是很多人热衷拍摄的题材之一。

▲地面上的倒影与建筑物形成了对称式构图,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张力。

(2)采取不同的角度

有的时候,我们尝试一下新奇的角度,往往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如极低角度拍摄、高角度俯视拍摄,甚至是航拍。

▲低角度仰拍,突出画面的张力,突出的线条的同时,增加飞机作为画面的兴趣点。

▲俯拍,很好地表现连绵不绝的高山,画面之中群山层次丰富且分明,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充实。

▲航拍拍摄,表现出山林的繁荣场景,使得画面壮观十足。

(3)不同景别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奏。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在拍摄的时候,就要围绕着被摄对象,多加思考,使用不同的景别使得画面的表现力更加出众、出彩。

▲全景拍摄时,能充分展示出城市的恢弘气势,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近景拍摄人物,人物的形态、面部的神态能更加细腻地刻画。

▲微距特写拍摄花朵,造型别致的花朵的色彩、形态、纹理和质感等被充分展现。开放式构图,引发无尽想象。

5、拍出动态美

借助快门的调整,可以利用高速快门来凝固动态,或是长时间曝光来捕捉时间的流逝:车轨、流水、光影涂鸦、运动、雀鸟、行人,星轨甚至是运作中的旋转木马,也是利用快门来拍摄动态的好题材。

▲高速快门对于精彩瞬间的捕捉。

▲抓住稍纵即逝的一瞬,产生的效果是非常震撼的。

放慢快门,可以让你捕捉、一个时间段的画面变化。

▲绵如云雾的流水景观

▲让夜景变得更加梦幻

▲斗转星移

▲创意光绘

▲变焦拉曝

6、寻找画面兴趣点

(1)加法

都说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但同时也是加法的艺术,为画面添加视觉兴趣点,是加法原则在构图原理中最直接的体现。

▲左下角小身影的加入,一下子点亮了整个画面!让原本平淡无味的作品瞬间反转。

在拍摄一些相对空旷,扁平的场景时,观者常会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无处安放”和思想上的“茫然无措”。此时,在构图上为画面添加一个视觉兴趣点,不仅能够很好地吸引观者视线和兴趣,减少视觉上的疲劳和茫然,而且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让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愉悦感。

▲海上日落固然很吸引人,但如果没有这只船:画面不仅构图上左右重心失衡,而且内容上空洞单调,失去故事性。

(2)寻找线条

在构图中,"线条"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线是构图作画的基本元素,构图中线条对画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活用线条可以令构图变得更有深度和活力。线条也有横、竖、曲、直之分,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在路段的拐弯处登高拍摄,呈现优美的曲线,更好地表现车轨之美。

▲对角线具有倾斜之势,从而使得画面变得灵动而不呆板。

(3)寻找重复在视觉艺术中,重复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不管是形状上的重复,还是尺寸上甚至是颜色上的重复,都可以增强图像的整体强度以及其他的含义。

▲形状的重复

表达重复的方法有很多种,像是重复相同的元素,或者可以用对比形状来增加动态的节奏感等等。如树林、树叶、花朵,尤其是在城市中大量可见的建筑物本身就是重复的代表,建筑物中的表面材料以及设计,外墙的幕墙,贴砖的纹理等等都是重复。

▲疏与密,长与短

▲建筑的重复

总之,有意境的照片不见得有多复杂,可以试试从最简单的故事入手,像是单单拍摄地上的水面倒影,街边的转角处,或是一个路过抱著小孩的妇女,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看到和掌握的题材。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意境,是一个作品的内容和风景,意境是构图中心思想,构图新颖,创意突出,出类拔萃,内容丰富,风景优美。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摄影中,意境指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意是指作品中主体要表达思想和情感,境就是周围的环境,即我们摄影中说的前景,中景和后景。一副作品如果能意与境相辅相成,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才能称之为好作品,否则,没有意境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同样也缺乏生命力。

我自己的几点拍摄体会:

图一:大熊来了

在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大熊一直是蹲在这个假山前面的,背后是一堆大石头,这个境对我没有什么作用。等了一会儿之后,大熊转到假山的后面去了。有了,而且看上去这个境比较真实,我立刻做好准备,等待大熊从后面走出来 。如我所愿,大熊不但出来了,还在恰到好处的地方抬起了头,在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感觉大熊真的来了。

因此意境的构成有时是以空间想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想象的准确把握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目的。

图二:走进春天里

这是3月的一天,在小区里,看到一颗开满樱花的大树非常漂亮,可怎么拍都觉得不理想,就在这时,在一边玩耍的外孙蹦蹦跳跳走进了我的视线, 让我眼前一亮。风光再好,没有人的加入,就没有生命力。

图三:三清山晨辉

在三清山拍日出时,有那么一瞬间,霞光万丈,洒满整个峡谷,给整个峡谷披上了金装,漂亮极了。

所以有时候利用特殊的光线加合理的构图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图四:只差一点了

上图是三清山一景,通过构图把本不在一个平面的几个山峰放在一起,感觉那张大嘴就要吃到上面的那颗树了,使两个互不相干的山头有了互动感,让一座冷冰冰的大山活了起来。摄影的最佳境界就是让你的作品有生命力。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意境。

以上是我对意境的理解,不知妥否,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艺术作品都有它自己的表现内容及其描写的意境,形象艺术也不例外。没有意境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同样也缺乏生命力。写意的风景照片如果没有意境;就只能起到地理图解作用,那就不是艺术作品了。

什么是风景摄影的意境美?怎样才能拍出富有意境美的风景摄影作品呢?意境美是说作品要有意思、情趣,也可以说作品要能在形象之外进一步表达出某些涵义。

1)光线的选择和运用  光线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光线的明暗强弱,关系着景物的形象突出与否,如影调的深浅层次,色彩的暗淡明快,空间距离的显示和画面均衡都与光线有着密切的关系。  风景摄影所用的光线,主要是指白天的太阳光。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光线是有许多变化的。黎明的光线较朦胧,色温低;中午的光线极强,色温也高;傍晚的光线呈玫瑰色,色温又低下来;日落之后的光线则表现出微弱的灰色。不同的时间,光线照射的角度也不同。合理地使用这些光线,对风光摄影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意境美的构思和形成。2)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风景摄影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从大体上说,色彩可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系列,红、黄以及倾向红黄色的为暖色;青、蓝以及倾向此二色的为冷色。色彩除了给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以外还可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绚丽多彩。  拍彩色片切忌色彩杂乱,没有章法。色彩过杂,没有主次,主景显不出来;色彩过碎,星星点点,显得小气。一般的经验是:用色越少,效果越好。  要使风景作品有意境,在色彩上应强调画面的色彩基调,也就是主要的基本色调,然后再考虑其他色彩的搭配取舍,达到统一美化的要求。使用色彩主要的表现手段是:和谐统一、色彩对比和主次分明。否则容易损失画面的某种意境。比如拍摄冬天的景致,应以浅蓝色为主,虽可点缀其他色彩,丰富画面,但也不能过多,以免冲淡寒冷的意境。3)构图方法的运用

  构图在风景摄影创作中就是选角度,进行景物组合。一个角度一个世界;一个角度一番风光;一个角度一种意境。因此,选角度意味着创作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创作的结束。所以在选角度时,就是运

用构图的方法和规律,仔细推敲,多方比较,对各种景物进行取舍、搭配、组合,以及对拍摄点的确定和时机的选择,都要认真对待,需要拍摄者有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使画面中所包含的景物具体地表现出鲜明、生动的艺术魅力和意境。

 总而言之,写景的作品,有的可以表现意境,有的则不能。而写意的作品,则一定要通过写景才能表达出来。写意是风景摄影的目的之一,也是对风景创作的较高要求,只有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更有看头,更有生命力。

摄影中,意境究竟指什么?

意境主要是体现要表达的主题。如下由树叶🍂组成的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