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

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你看看古筝的25根弦为什么隔五根就换个颜色?原来它的音阶排列是由五声音阶而来的,12356,名称就是跟"宫啇角徵羽"相对应的。

这就是标准的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它们五个音称五声骨干音或正音。也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所以在演奏时,古筝里就要有吟揉绰注的左手手法才能产生六声和七声调式。

提间者说的曲中没有4和7,只有七声调式中才看到4和7,因为4和7它属于不稳定音,说个土比方:篱笆墙七根桩中,第4和第7根很细,它就不稳定,4总是容易向3倾斜.这7总容易向 i音倾斜,比如古琴中,3音弹响后左手再向上方音4滑动就发出委婉的效果,为什么古琴好听的原因。所以七声音阶并不是学的西方的,我们古人早就有了十二平均律,就是七声音阶1234567中,你可从钢琴七个白键上看出,上面五个黑键,一共十二个音位,可做十二个调。

曲型的C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中,是由五个骨干音组成的12356,曲中缺少34,7 i 的小二度音,其中也没有增四度音程4567,也没有减五度音程7 i 234、

比如朱昌耀大师作的《苏南小曲》中就是典型的五声调式,还有江苏民歌等,你只要找不到曲中有4和7音符的几乎都是中国传统特色的五声调式曲调。

谢谢你的阅读🙏!

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很有可能你学习的乐器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没有4和7音的属于五声调式的乐曲。五声调试是指按照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的调式,这五个音一次被称为宫、商、角、徵、羽。

4和7音只有其中一个的属于六声调式的乐曲。六声调式是指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进清角或变宫构成的调式。清角指角音上方的小二度音,变宫指宫音下方的小二度音。

既有4又有7的属于七声调式的乐曲。七声调式是指在五声调式的小三度音程中加进了不同的偏音而成。

总之,这三种调式都有相应的作品,比如五声调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河北民歌《女游击队》等等。六声调式:山东民歌《支援前线》、陕北民歌《蓝花花》等等。七声调式:云南民歌《三月的桂花》、湖北民歌《车水歌》等等。

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首先应指出,真正沒有4和7(包括b7和#4)的乐曲和歌曲不是很多!而是很少!我手中有六七本歌曲集,每本有歌曲400~500首,其中真正没有4和7的歌曲,占比不到10%。〇〇,就简谱而言,音乐中的1,2,3,4,5,6,7,#4,b7这些唱名,都各有特色。过去常有作曲的人说,激动颤抖多用4,高远辽阔多用7,激情明亮多用1,低沉婉转多用6,其实也不尽然。相对而言,西方音乐的乐曲中4和7被广泛地运用。〇〇我国音乐的发展,最先是由五行而产生五音:土音宫1,金音商2,木音角3,火音徵5,水音羽6。于是先有了五个五声调式。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增加了4(清角)和7(变宫),#4(变徵),b7(清羽)。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增加4或7,又产生出十个六声调式。在六声调式基础上增加#4和b7,又产生出十五个七声调式。由于以上原因,在我国的一些乐曲或歌曲中,出现了只有12356而没有4,7的现象。这些乐曲的基本特点是民乐味特浓,比如:《甜蜜蜜》《小城的故事》《南泥湾》《绣荷包》等等,但占比还是少数。综上可知,某些歌曲中没有4和7,一方面受传统民乐的影响,另方面为不同乐曲(歌曲)主旋律以及风味的需要所规定。

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7最高音,不能轻易应用(高潮时用)4是中性音,没特点特色。和3、5分别不明显。这样旋律不鲜明。外行,供参考。

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因为4和7与相邻音是半音半音关系,出音软晦,不象其它全音关系音符、编配明亮、音高律动好掌握-发音易唱准,所以一般唱得易上口的歌,都尽量避开4和7.但摇滚类歌喜欢4和7.

为什么曲谱里很少有4和7音,甚至没有,是什么原因?

因为中国民族音乐里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着12356五个音,西洋乐里是十二平均律,1234567加上五个黑键,而且34之间和71之间是半音关系,相当于12之间是全音,35之间是1.5个音,中国音乐里简化了,4和7就很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