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实际上是一组临床症状的一个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就是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3.5g以上。第二个主要的诊断标准是严重的低白蛋白血症,是血浆白蛋白要在30g/L以下。第三个标准是高脂血症,第四个是水肿。在肾病综合征它的诊断当中,第一个大量蛋白尿和第二位的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标准。患者可以有或者是没有高脂血症,还有水肿的情况。因此肾病综合征它只是一个临床这几种表现,同时出现的总称。在肾病综合征里,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细分。细分为单纯的肾病综合征,还有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分为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还有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专家提示: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状的总称,可以细分为单纯的和肾炎型的,还可以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的肾病综合征。该病主要表现为大量尿蛋白和低蛋白血症。此外还可以表现为高脂血症和水肿。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说到“肾病综合征”,非肾病患者可能从来没听过,它其实并不是单指某个疾病,而是一组综合的概念。因为从肾穿刺病理来看,它又可以划分为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类型(原发性)。那到底什么是肾病综合征?不同的病理类型又有何特点?平时又该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

何为肾病综合征?

●专业术语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那我告诉大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的蛋白尿”,而这个“大量”其实是一个人为的界限,临床上对它的定义就是≥3.5g/d(意思就是患病后每天从尿液排出体外的蛋白大于等于3.5g),在此基础上,还会伴有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明显水肿、高脂血症。

●相关数据显示,在国外肾病综合征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4%-49.5%,在国内占比在40%左右,既然有原发性(常见原因就是我开篇讲到的哪几种肾穿刺的类型),那继发性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注意了,由感染、药物毒物损伤、过敏、肿瘤、系统性、遗传性等因素引起均有可能。

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

●像微小病变性肾病最具特征的就是肾穿刺标本在“电镜下有广泛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这种类型对激素治疗是比较敏感的,发病的人群以儿童比较多见;像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这种类型的肾穿刺标本在电镜下“有广泛足细胞足突融合、基底膜塌陷、系膜基质增多、电子致密物沉积”,不少病人会伴有血尿,确诊时半数合并高血压,约30%左右合并肾功能减退。激素治疗需用到8-12周左右。

●像膜性肾病这种类型的肾穿刺标本在电镜下“早期可见基底膜上皮侧有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常伴广泛足突融合”,好发于中老年人,易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治疗上往往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像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依据增生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在治疗方面其对激素以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反应和其病理改变的轻重有关,也就是说轻者疗效好,重者疗效差。

●像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类型在电镜下“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这种类型多伴有血尿,而且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贫血出现的会比较早,激素以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预后相对是比较差的,在发病10年后约50%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注意事项

不论你肾病综合征是选择肾穿刺还是不穿刺,激素治疗是各种病理类型治疗的核心所在。有的特殊类型或激素治疗欠佳的还需联合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免疫抑制的同时,其实也就加大了病人发生感染的机率。尤其是对“结核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故在肾病综合征治疗期间一定要多关注身体,少去人多的地方,出门戴好口罩,不要太过劳累,适当锻炼身体,平时多注意休息。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个人经验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百科全书,读懂了肾病综合征,也了解了大半个肾内科。

一、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疾病,而是许多肾脏病的共同表现。无论什么原因的肾脏病,只要出现下列4个症状,就诊断为肾病综合征: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水肿。其中①,②两项为必备项。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的定义是尿蛋白定量≥3.5 g/d。

肾病综合征的核心是大量蛋白尿。肾脏的滤过膜如同人体的“筛子”,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经肾脏的滤过膜。正常情况下,小分子的物质比如水、电解质及代谢废物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能够自由滤过,而细胞及大分子物质比如蛋白尿、脂肪、糖等不会滤过到尿液中。

但是,当各种肾脏病导致滤过膜受损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就会滤过到尿中形成蛋白尿、血尿等。滤过膜受损越严重,滤出的蛋白质就越多,形成大量蛋白尿。

2、低白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的定义是血浆白蛋白≤30 g/L。

血液中的蛋白质是在肝脏制造的。少量的蛋白尿,肝脏加快制造可以弥补丢失的蛋白,所以血浆白蛋白一般是正常的;但大量蛋白尿,蛋白丢失的太多,肝脏的制造不足以弥补丢失的蛋白,这就形成了低蛋白血症。

3、水肿:首发下肢水肿。

血浆白蛋白过低,血液的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就从血液中渗到血管外,这就形成了水肿。一般来说,血浆白蛋白<30 g/L时开始出现水肿。

少尿或者无尿也是水肿的重要原因。

肾病综合征的水肿称肾病性水肿,受重力的影响,水肿主要发生在低地位的部位比如下肢,长期卧床者发生在背部、臀部,严重者还可出现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

4、高脂血症: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脂蛋白和白蛋白在肝脏成比例制造,肝脏大量制造白蛋白的同时,也大量制造脂蛋白。但是白蛋白的分子量相对较小随尿液丢失了,而脂蛋白的分子量大就很少丢失,如此循环,脂蛋白逐渐蓄积形成高脂血症。

5、急性肾功能衰竭:

大量蛋白尿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血肌酐明显升高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我们常说的激素(比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抗凝因子等其实也是蛋白质,也会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从尿液中丢失,严重者较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也会丢失,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1、血栓栓塞性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抗凝因子的分子量小而凝血因子的分子量大,肾病综合征时抗凝因子最先丢失,而且丢失的更严重,此时凝血因子就相对占优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外,严重的高脂血症引起血液粘稠,二者共同作用使身体特别容易发生血栓。

最常见的血栓是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也比较常见;最严重的血栓是肺栓塞。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甚至导致死亡。

2、感染:

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丢失,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此外,肾病综合征大多需要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二者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力,使感染的机会更多,感染更重。

常见于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感染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3、其他:比如甲状腺素丢失过多形成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丢失过多形成继发性糖尿病等。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一说到肾病综合征,一些人觉得很恐怖,以为这跟其它病一样,带有“综合症“这几个字,就是很重的病。其实这么说是不准确的,肾病综合征就只是一个发病状态的描述,并不代表得病后就不好。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临床表现,并不是独立的病名,一般,要诊断肾病综合征,需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肾病患者符合尿里面有非常多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大于3.5g/天;血里面的蛋白质因此而明显减少,血白蛋白小于30g/L。

肾病综合征,简单理解就是患者既有突出蛋白尿、又有血白蛋白明显减少的这么个状态,别无其他意义,两个指标就可以判断。

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独立病名,也不能单从肾病综合征这个名字来判断是严重还是不严重,更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不能因为听起来恐怖而失去信心。

有一个概念患者常容易与肾病综合征混淆——肾功能不全

一些肾病的概念,如IgA肾病、狼疮肾炎、膜性肾病、紫癜性肾炎、微小病变肾病等等这些概念,都是从患者的患病病理种类来说的。

不同的肾功能则有自己另外一套判定标准,肾功能跟具体是哪种肾病类型没有绝对关系。严重的类型也有肾功能好的,不严重的类型也有肾功能差的。

而肾功能不全,通常就是指血肌酐高了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的患者。

我们在之前的回答中,已经介绍过肾功能分5个期,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ml/min/1.73m2为1期;60~89ml/min/1.73m2是2期;30~59ml/min/1.73m2是3期,15~29ml/min/1.73m2是4期;小于15ml/min/1.73m2是5期。

肌酐正常者,通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也在1~2期。1期属于肾功能正常期;2期是肾功能接近正常;

血肌酐开始升高,通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在3期及3期以后。从3期开始之后,属于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到第5期为尿毒症期。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肾病综合征是什么样的病了吧?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概述:

“肾病综合征”这一术语是指一系列独特的肾脏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特征。其被明确定义为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3.5g/24h)、低白蛋白血症(<3g/dL)和外周水肿,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高脂血症和血栓性疾病。

微小病变性肾病是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成人患者中,大约30%的存在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淀粉样变性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其余患者通常由原发性肾脏病引起,如微小病变性肾病、FSGS和膜性肾病。

对症用药建议:

对于肾病综合征,一般先要积极的寻找病因(儿童典型的肾病综合征一般先经验用药),比如做肾穿刺等检查,进行病因和对症治疗。

1. 病因治疗有继发性原因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基础疾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包括手术或化疗治疗肿瘤;停用相关药物;进行积极有效的抗肝炎病毒治疗;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对症支持治疗

(1) 一般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适当注意休息,有严重浮肿及低白蛋白血症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病情稳定者应适当活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2) 利尿消肿:对于浮肿明显,限钠限水后仍不能消肿者可适当选用利尿剂。

(3) 降压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降压的靶目标应低于 130/80mmHg。

(4) 糖皮质激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最基本药物仍为糖皮质激素。

(5) 免疫抑制治疗对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或激素有反指征患者可考虑在激素基础上加用或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饮食注意:
  • 在肾病综合征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时蛋白质的摄入量为 1.2-1.5g/(kg·d)。

  • 在严重水肿或高血压时,应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一般摄入钠为 2~3g/d。

  • 此外饮食要注意:少油、低胆固醇饮食。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首先大家对于肾脏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而且肾脏部位的疾病也比较多,发病率也高,肾脏部位有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病综合征及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下边小克为大家普及一下肾病综合征这种疾病!有人认为肾病综合征一听病名就知道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很多种疾病及症状综合出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所谓的肾病综合征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里边的肾小球滤过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的蛋白外外流、血脂的升高及水肿等症状出现的一种临床症侯群。引发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1→由于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硬化及膜性肾病等病导致的肾脏代谢失常。

2→各种炎症导致的肾脏部位的感染。

3→遗传因素。

4→免疫因素,要是由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相关性肾炎等多种免疫系统疾病导致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尿蛋白>3.5g/L)、水肿(手及脚踝)、高血脂症及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等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有→1、低盐低钠饮食(每天摄入量<3g),2、进食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鱼油及豆类),3、水肿者要卧床休息给与利尿药物治疗(螺内酯、呋塞米、氢氯噻嗪),4、提高胶体渗透压及血浆白蛋白(主要就是补液及输入白蛋白),5、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泼尼松),还有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及免疫抑制剂(莱佛米特)。因此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比较麻烦,所以还是根据正规治疗方法来治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