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本人发现一个现象,在照顾老人过程特别是老人离世前几年,一旦家里子女看望老人后,老人就要闹几天,不是身体不适就是性格古怪,后来发现一个问题,主要是老人为了表现出来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是消耗掉大量体力难受,大多数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别人经常去看望老人和更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老人最后几年最好的方式就是平淡稳定的生活,老人最后已经没有时间概念了,(除了特别清醒的老人)没有年节的概念,尽量不要叫老人激动和兴奋。那样老人可以多活几年……

对门邻居霞跟我关系不错,经常来往,有一天愁眉苦脸地跟我说,又跟她姐姐吵架了。缘由起因是关于她们的老娘照顾的问题。

霞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没有父亲了,她的老娘还健在,已经80岁了,霞已经50岁了还没有结婚,也不打算结婚了,一直跟老娘一起过,住着的是老娘的房子。老娘岁数大了,肯定是霞伺候得多,霞本人还信佛,天天吃素。以前老娘做饭的时候霞只吃素菜,现在老娘做不了饭了,霞一辈子没做过饭,以前都是老娘伺候她,现在霞只会并且只做素菜,老娘也跟着吃素,她姐姐就不高兴了,说霞吃老娘的养老金还不给老娘做点好饭,天天糊弄完事。霞也不高兴了:嫌我做得不好,你自己做。

霞的姐姐生活条件一般般,两口子都下岗了,有一儿一女,儿子到了适婚年龄,需要买房、买车、结婚,哪哪都需要钱,霞的姐姐退休了又找了一份工作,姐夫也是给别人打工,收入都是一般般。

这次跟妹妹一吵架,霞的姐姐一气之下就把老娘吃饭的问题接过来了,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了,起来先给老娘做饭,连荤带素最少三个菜,米饭,或者馒头、饼,还有汤,都做好了,满满的一大兜子四五个饭盒,每天早上给老娘送过去一天的饭,然后再去上班。

霞的姐姐送饭一直坚持了四五年,后来霞的姐姐家儿子养了一条狗,霞 听说后说在饭里发现了狗毛,说她膈应,要求霞的姐姐每天去霞的妈妈这里来做饭。霞的姐姐说:不可能,我还上着班呢,家里还一堆事呢,其实就应该你做饭,你不管做饭就别挑剔这个那个的了。

打那以后,霞不吃姐姐送来的饭了,自己做饭吃。姐姐来了也不搭理姐姐,就跟没看见一样,矛盾的种子就这样埋下了。

霞的姐姐心里也不痛快,等再来看望老人的时候,看到哪里霞没有做到位的时候,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呵斥霞不尽心尽意地伺候老人,光想着吃老人的养老金,占老人的便宜,给霞气的要命:嫌我伺候的不好,你接走伺候去。霞的姐姐说:接走可以,我把房子也带走。霞说:那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老人也没接走,霞也不让姐姐来了,说姐姐来了就挑她的毛病,怎么伺候都做得不对,让她姐姐给老娘接走老娘又不去,说怕狗,让把狗送走,她儿子又不干。

后来霞的老娘年纪大了了,卧床不起了,大家商量就说轮流去老娘家里值班,每人一天一宿。霞不同意,提议说每人三个月,都接自己家里去伺候。霞的姐姐说:可以啊,你去外面租房子去,轮到你了,把老娘接到你出租房里去。霞又跟姐姐大吵一架,撂挑子不干了,天天不回家,去洗浴中心住去了。

霞不在家的日子里,霞的姐姐和哥哥一起倒班伺候老娘,谁都不打听霞的去向。霞的哥哥以前老娘能自理的时候很少来,因为工作忙,经常出差,来了就是给点钱,买点东西,坐一会儿就走。这次因为老娘卧床不起了,再加上霞姐俩闹别扭,霞离家出走,霞的哥哥不得已把工作辞了和霞的姐姐一起照顾老娘。

终于有一天霞回来了,还是谁都不理,也不管伺候老娘,自己做饭自己吃,我行我素。

我要说,一家一本难念的经,这个经再怎么难念,也不能以牺牲老人的幸福为代价,谁伺候老人都不容易,一定要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一般在老人身边的子女肯定照顾老人要比其他子女多,其他人都要多理解,不要挑剔对方,即使哪里做的不好也不要说出来,谁也不可能做到别人眼中完美的样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不是?不在身边的子女要多看望老人,去了多干活,少挑毛病,多表扬,大家共同把老人照顾好,让老人心情愉快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为什么有些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张二叔接到大哥和小妹的电话,说重阳节要回来看老爹老妈,张二叔直接开口拒绝:大哥,你们别来了,我没时间招待你们,如果你们非要来,自己买菜带肉,锅灶在那里你们自便。这话说完,张家大哥和小妹直接骂他没有良心,不准自己去看父母。

张二叔一家三兄妹,大哥是个有出息的,早些年出去学医 ,现在在城里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私人医院,条件最好。

张家小妹早些年考上了教师,原本夫妻都在乡镇教书,一路考到了市里,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

整个张家就只有张二叔没有混出太大的名堂,早几年在外面打工,这两年赶上当地补贴农业,张二叔回家种果树,承包鱼塘一家子的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了。

张二叔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两位老人虽然已经70好几了,身体也还算硬朗,在家里养养鸡,种点小菜也是不错的。

可是在家呆着的张二叔发现,大哥和小妹嘴上说是回来看老人,可是每次回来就跟土匪进村似的,搜刮一大堆东西走,走的时候还不忘数落张二叔一番,气的张二婶都跟张二叔吵了好几回。

这次中秋还没到,张二叔就接到了张大叔的电话:二弟,我们一家明天回来看爸妈,你把你山上跑的鸡按一只,鱼这次就不要切块了,做成酸菜鱼片,再称几斤牛肉回去,要买五花趾,那个卤起来好吃。

张叔偷偷摸摸给乡里买牛肉的老板去了电话,转头笑嘻嘻地跟张二婶说:孩子他妈,明天我哥和我小妹要回来看我爸妈,我们等会儿去抓两只鸡,捞两条鱼呗?

张二婶一听那两座大神又要来,忍不住又抱怨起来了:又来又来了!每次他们一来就跟鬼子进村似的,又吃又拿,还要对我们指手画脚的。

张二叔讨好地看着攀上张二婶的肩膀:老婆,我知道你辛苦了,他们怎么说都是我兄弟姐妹,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别跟他们计较。

张二婶瞪了张二叔一眼,重重的叹了口气,认命的跟着张二叔抓鸡去了。

第二天张二叔两口子忙忙碌碌地把菜备得七七八八了,左等右等快11点了两家的车才开进门。

张家老太太老头一看大儿子小女儿的车,蹒跚地就去迎接:大娃,三丫你们回来啦!

两家人从车上拎下来给两个老人带的牛奶、糕点、还有一些其他补品,簇拥着老人就进去了。

看着人齐了,张二叔两口子把菜一一端上餐桌,大家刚落座,张大婶就开口挑剔:哟!这个鸡太油了!老人家不能吃这么油,小心三高!

嘶,这个鱼太辣了,爸妈吃了肠胃负担重。

喔唷,这个牛腱子真是浪费,香料放得那么重。

这个青菜怎么这么清淡?

一字一句如同利箭一样刺向张二婶,眼瞅着张二婶她黑沉着正要发作,张二叔抢先开口了:大嫂,村里的走地鸡吃的都是虫子和粮食,所以肥着呢!酸菜鱼酸酸辣辣才好下口,这卤牛肉可不得用香料嘛!我们都是农家菜,你别介意。

张大婶瘪嘴放下筷子,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看的张二婶气的牙痒痒,这个时候张家小妹开口了:爸妈,我要的米打好了吗?

张二婶一听就瞪大了眼睛,感情昨天老头指挥自己扛过来打的米是送给她闺女的。

老太太也笑眯眯地说:你二嫂园子里种的菜长得可好了,你等会拔两颗回去吃。

然后看着张大婶:大儿媳妇,你等会儿也去拔两颗。

张大婶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这饭吃完了,这两家人把筷子一放,就坐到旁边吹牛聊天去了,只剩下张二叔两口默默地收拾着。

把盘子端进厨房,张二婶忍不住抱怨起来了:每次回来都是这样,点一桌子菜还要抱怨东抱怨西。

张大叔歉意地看着她:孩子他妈,辛苦你了。

两口子哼次哼次地在厨房收拾东西,一出来一家人已经在开始抓鸡逮鸭了,这个时候几只大鹅摇摇摆摆得上来了吃东西,张大婶和张小妹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开口说道:妈,大鹅能不能给我们抓一只?

还没等老太太张口,张二婶开口拒绝到:那不成,这个鹅是留给我儿媳妇坐月子用的,你们抓鸡抓鸭都可以,鹅就这几只。

张大婶一看一向忍让的弟媳居然拒绝他们了,只好悠悠叹气:唉,果然,我们不是自家人啊……

老太太听着这话,瞪了张二婶一眼:你不知道到时候再去其他家买几只回来吗

看着老太太这么护短,张二婶也怒了:说起来是在城里赚大钱的,每次回来连颗葱都不放过,知道的说你们回来看老人,不知道的以为你们回来打秋风呢!

一听这话,张大叔家张小妹家齐齐涨红了脸:你胡说什么呢!

老太太还想要说话,又被张二婶怼了回去:不是吗?哪次回来你们不是大包小包的?我们两口子是没本事,不会照顾人,你们这么会照顾,你们把二老接走啊!

张家二老听着张二婶埋怨的话,看着老大老三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开口护着:老二媳妇,你越说越不像话了!

张家三妹回怼到:那是你们没本事,只能守在村里,这几颗菜几只鸡鸭才多少钱嘛!

张二哥一听这话再也忍不住了:你够了!她好歹是你嫂子,我知道你们看不起我们两口子,可是这些年我们在家照看老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轮得到你这样说话吗?

张大叔瞪了张二叔一眼:明明是你媳妇儿说话难听,你不管她还来说我们?我们难道不该回来看老人?

张二叔冷哼一声:到底是她说话难听还是你们做事难看?大哥,这些菜是你昨天吵着要吃的吧?结果大嫂今天抱怨,你怎么不制止她?

张大叔涨红着脸不知道怎么解释,张大婶也不自然地别过头去。

张二叔继续开口问道:三妹妹,你在城里什么买不到,非要来吃我儿媳妇月子的鹅,不给还在这里阴阳怪气的 ,有你们这样的吗?

张家三妹也垂下头去不说话,这个时候两个老人开口了:你哥哥和你妹妹好不容易回来看我们一趟,你们两口子是要干什么。

张二叔看着偏心的父母说道:爸妈,你们总是跟村里人说,大哥三妹有本事,我们两口子最不中用,我们两个没用的也养了你们8年了,接下来就我们兄妹三人轮着来吧!

一听这话张大叔和张三妹就开始推脱了,这菜也不拔了,鹅也不捉了,都称自己有事,得先回去了,下次再商量这件事。

看着霎时间走空的院子,张家两位老人眼神又一点点暗淡下去了,他们也不是不想跟着两个孩子去城里见识一下,但是每次一提到这个,两家人就找借口跑了,可是老人就是这样啊,总是对一些人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

其实回家看老人是好事,但是看归看,伸手拿东西也客气一点,在家里伺候老人的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算得上是为大家付出的。

如果自己做不到把老人接去自己养,那就应该把嘴巴闭上,而不是对着别人的养老方式指手画脚,这样不是回家看老人,是回去给人添堵,是非常招人厌恶的。

为什么有些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刘叔今年76岁,5年前就来到了大儿子家养老。儿子儿媳妇很孝顺,可是每次姐姐弟弟们来看望老人,却都让他们不胜其烦,不胜其扰……

刘叔有两儿一女三个孩子,自从五年前老伴去世后,经孩子们商量,他就去了大儿子刘山家养老。

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因为大儿媳妇张晓云刚刚退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照顾老人。小儿子和儿媳妇儿,都还在忙着上班。

二是因为他们的传统观念里,女儿不参与分配父母的遗产,也就不参与父母的养老。

刘山和老婆都很孝顺,在吃喝穿用上,从来都没委屈过老爷子。每次吃饭前,儿媳妇都会提前问问,老爷子这顿想吃点什么。然后按照他的口味做。

每天,刘叔吃过早饭就下楼,去小区的广场上跟人下下象棋,或者是看那帮老头老太太跳广场舞,或者是跟老哥们扯个闲篇。

中午回家吃点饭,刘叔要睡两个小时左右的午觉。起床后看看电视,或者是再去楼下溜个弯玩一会儿,这一天就又过去了。

刘叔在儿子家的小日子,过得真是舒心又快乐。

可是每到周末,儿媳妇张晓云就开始犯愁,因为那天大姑姐一家和小叔子一家都会来。

虽说他们都是来看望老爷子的,可是小叔子一家基本上都是空着手来的。大姑姐就算是偶尔拿一两样东西,也无非就是茄子豆角之类的蔬菜,或者是五个苹果六个桃之类的水果。

其实,张晓云也不是贪图他们的东西,自己家也不缺他们那口吃的,关键是自己太累了。

因为他们来了之后,小叔子和弟媳妇都是歪在沙发上玩手机。大姑姐总是把老爷子拉到卧室去嘀咕,生怕嫂子给了父亲什么亏吃。

有一次,刘山气不过,就进去悄悄地跟姐姐说,“你有事就跟爸爸在外面说,有什么背人的还要躲起来,都是一家人,你这样做会让你嫂子不舒服。”

大姑姐也是直性子,说“我就是问问爸爸最近过得怎样,有没有受什么委屈。”

刘山就有点恼火,“你要是觉得爸爸在我这里受委屈,你可以把她接到你家去孝顺呀。”

大姑姐直接就怼起来,说“又不给我分家产,我凭什么要把爸爸接我家里去呢。”

刘山一听这话就气急了,说“就爸爸的那个破房子,都给你了,你把爸爸接走吧。”

大姑姐就不再吱声,嘴里嘟嘟囔囔的出去看电视了。

不管哪个周末,厨房里也只有张晓云自己做饭,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老公倒是心疼她,可是又不会炒菜,顶多帮她提前摘摘菜。

那些菜,也都是张晓云提前一天去菜市场买来的,还得自己再一个个地炒出来,端上桌。

偶尔荤菜炒少了,大姑姐还会不高兴,明里暗里地总说一些不好听的话。那意思就是能看到的时候,弟媳妇就敢炒的这么素,要是平时,还不知道给老父亲吃些什么呢。

张晓云不稀罕跟她一般见识,因为大姑姐自己的婆婆卧病在床两年了,她从来都不管不顾不操心。所以无论听到大姑姐怎么质疑自己,张晓云都不吱声,她觉得自己心安就行。

老公张山听不过去,就给自己的媳妇争理,说“老爷子本来就喜欢吃素,哪次炒的荤菜不都是被你们吃光了。想吃啥下次自己买来,让你嫂子给炒。”

大姑姐夫就在桌子底下踢踢大姑姐,不让她再多说话,免得引火烧身。

小叔子和弟媳妇两口子不做饭,不刷碗,倒是也不多说话。总是闷着头吃完,就去一边继续玩手机看电视。就好像他们不是来看老爷子的,倒像是一周来放松一次的。

有时候要是小叔子家的侄子,或者是大姑姐家的外甥女再都带着各自的小孩子来,那家里简直就是鸡飞狗跳,扰得四邻不安。

那样的话,张晓云不但要做大人的饭,还要帮忙做适合小孩的饭。大人孩子十几个人的饭菜,张晓云总是忙得脚不沾地,像个陀螺。

上个周末,张晓云好不容易炒完最后一个菜,刚在已经吃得七七八八的饭桌旁坐下来,大姑姐又让她赶紧去给自己的外孙子蒸个鸡蛋羹。

张晓云已经累得不想动了,就说“你自己蒸吧,我得坐下歇会儿。”

大姑姐不去,说“我技术不行,不如你蒸的好吃,还是你去吧。”

张晓云累得实在不想动,坐在那里半天没挪窝。

这时候公公不高兴了,说,“做个饭还有多累呀,你姐姐又不天天来,你赶快给她蒸去吧。”

张晓云满心的委屈,忽然就在这一刻爆发了,“凭什么我就得去呀,我已经忙活半天了,你们一个个的吃饭都没想着喊我呢!”

“每次你们来,都是我做饭,没有一个人进去给我帮忙的,做完饭,我还得自己收拾自己洗刷。你们既然是来看爸爸的,那看完了就走呗。”

“以后谁要是想在我家吃饭,那就自己动手做。我孝顺老人是应该的,但是我没有义务伺候你们!”

说完,张晓云就一扔筷子,哭着进了卧室……

总结:

照顾老人,确实不是个好活,又脏又累不说,有时候精神都很崩溃,相信伺候过老人的,都深有体会。

甚至有些儿女,情愿出钱都不愿意出力,因为很多时候,照顾老人很可能出力不讨好。

所以那些不跟老人住在一起,也不照顾老人的兄弟姐妹,一定要充分理解和体谅别人,尽量的不要再给人家添麻烦。

去看望老人的时候,要给老人带点东西,或者是给照顾老人的兄弟姐妹带点礼物表示感谢。毕竟不是所有的儿女,都愿意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

如果想陪老人吃顿饭,自己一定要动动手,毕竟照顾老人的那个孩子,平时就已经够累了。

这时候,可千万不要再像个客人一样,翘着二郎腿等着饭菜上桌了。

人家伺候老人是应该的,再让他伺候你,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你可就有点不识数了,就有点讨人厌了,下次可就不受欢迎了!

如果,你觉得兄弟姐妹照顾得老人不够好,也不要当面说些闲言碎语,因为自己又不了解情况。

但是你可以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亲自照顾。自己放心,别人也舒心了。

为什么有些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回家看老妈,弟媳妇给我脸色看,常回家看老妈还不受待见,一赌气,就把老妈接自己家住,有什么了不起,我就不怕,兄弟姐妹经常来看望老妈,可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退休了,这回可以随时随地回娘家了,都说常回家看看嘛,一周时间,我已经打车回娘家三趟了。

今天我提议:带您去乡下,咱俩去挖点野菜回家 ,晚上让你儿媳妇做点野菜馅蒸饺子,怎么样?老妈一听,又来了精神:去,去,快点找一个工具,好挖野菜用,又找出两个塑料袋,盛野菜用。

我和老妈打车到了八家,老妈年轻时一直晕车,现在80岁了,不晕车了,不知道是因为兴奋呀,还是真不晕车了,一到地方,老妈看到地里的曲麻菜,更高兴了,一会儿蹲下,一会儿起来的,我就跟在老妈的屁股后面,她挖野菜,我在后面装袋,不知不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塑料袋也满满的,赶紧回家吧。

回家以后,我也累得不想动了,老妈看样子也是太累了,躺床上睡着了。

晚上兄弟媳妇下班回来了,还没有等我说,让她做野菜馅蒸饺,一看我还没走,就说:姐,你怎么又回来了?这话说的,好像我回来勤了,还不招你待见了,我说:现在不是都说,要常回家看看嘛,再说了,娘家不是想回来就回来嘛。

弟媳妇说:我不是怕你们回来,主要是你们一走,妈就会不舒服,还没有调整过来,又有人回来了。

我心想:不用说这些,谁家的弟媳妇不是盼着大姑姐常回家看看,还有怕大姑姐经常回家看望老妈的,真新鲜。我们又没吃你,又没喝你的。

我看弟媳妇脸色不好看,她也没有马上进厨房做饭的意思,我心想:以为你不做饭,我和我妈就吃不上饭了,我让老妈收拾东西,把老妈接到了我家。太晚了,又太累了,只得叫了外卖,野菜馅蒸饺也没有吃上,野菜第二天都扔了。

早晨给老妈量量血压,比昨天高,赶紧吃了降压药,休息了一天,没敢领老妈出去了。

老妈到我家以后,早餐老妈要喝粥,煮鸡蛋,吃了一个小饼,午餐要吃米饭,炒菜,晚餐吃馒头,吃炖菜,还不错,这些我都能达到老妈的要求。每天上午我俩在小区健身器材那,运动运动,睡个午觉,老妈在我家终于适应了。

这天晚上,大姐来看老妈了,问问老妈吃得好吗?一听老妈说这几天的菜谱,她觉得太清淡了,我倒是没有多想,可还是赶紧说:最近四天的菜谱,中午有肉菜,我觉得妈吃得还挺好的。

大姐住了一宿,和老妈住在一起,晚上就陪老妈唠嗑,也不知道娘俩都说了什么,第二天一大早,大姐都没有叫我,老早领着老妈去吃早点了,老妈喝了一大碗羊汤,吃了一个大烧饼,大姐就发到家人群里了。

我从微信群里看到的,中午大姐又买回来三斤五花肉,中午把五花肉炖了,老妈吃得挺香的,晚上又给老妈煲鸡汤,这一天的伙食,真不错。

第二天,大姐走了,可老妈就来事了,大便干,又上火了,我听老妈一说,就赶紧给老妈吃药,我整整担心了一天一宿,两天以后,总算好了。

老妈刚刚好利落,二姐就来了,她领着老妈去逛商场,给老妈买了一件风衣,挺好看的,在商场就让老妈把旧风衣脱下来,换上了新风衣,又买了一条新裤子,也让老妈换上了。

二姐在老年大学学摄影,学拍照,让老妈穿上新衣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老妈拍了好多照片,是真好看,照片都发到了群里。

老妈和二姐逛了半天,中午二姐又请老妈吃了海鲜自助,158一位,看二姐发的视频,都是好吃的,老妈吃得很香,没少吃。

晚上吃过饭以后,二姐就走了,老妈有些累了吧,老早就睡下了。

睡到后半夜,老妈就来敲门,我赶紧起来,老妈说,她拉肚子了,而且还有些发烧,吓得我说:老公赶紧起床,送妈去医院,老妈说:不用不用,上次就有过一次了,吃点药就好了。

我赶紧给老妈找药,吃了药,好多了,老妈睡着了,我守夜,不敢睡觉,早晨给老妈量量体温,基本正常了,才放心了。

老妈说,新买的风衣,比她的旧风衣薄了一点,可能逛商场出汗了,再换上薄衣服,所以就感冒了吧,吃海鲜,还是寒凉,所以闹肚子了。

好在没事了,老妈说,别告诉你二姐,不然她给我花了这么多钱,该觉得是我埋怨她了,我心想:您真行,上次有过一次了,为什么这次就不拒绝呢?

过了几天,老妈好了,人也有劲了,我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可别再有人来了。

就在我刚刚这样想时,妹妹来了,她是快人快语,告诉老妈,二姨姥姥的女儿女婿自杀了,我妈一听就想去看看二姨姥姥,妈妈的这个亲二姨和妈妈差十多岁,对老妈特别好,老妈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她经常去二姨姥姥家,现在这两年和弟弟两口子一起生活了,老妈不常去了,毕竟二姨姥姥已经92岁了。

拗不过老妈,就带她来到二姨姥姥家,老妈看二姨姥姥很高兴,她也就放心了。可是回来以后,这件事就成了老妈的心病,她说:看二姨姥姥还那么高兴,她觉得二姨姥姥还不知道女儿女婿都没了,挺可怜的。后来就天天给二姨姥姥打电话,二姨姥姥耳背,老妈嚷着说话,我都替她累得慌。

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多天,老妈就觉得浑身没劲,我赶紧带老妈上医院检查一下,血压高了,血脂高了,还有几项指标都不正常了。

医生问了最近的情况,就告诉我:老年人年龄大了,生活应该规律,不能累着,更不能告诉老人这些伤心的事。回家好好调理调理,慢慢地会好一些。

这段时间下来,我不只是不喜欢兄弟姐妹来看望老妈了,我已经是害怕了,害怕姐姐妹妹下一波轮班来看老妈了,我已经受不了啦。

赶紧把老妈的检查结果发在了群里,告诉兄弟姐妹,不要经常来看老妈了,更不能来之前,提前就给老妈打电话,她一高兴也睡不着觉,更不能i想一出是一出,老妈年龄大了,她已经没有主意了,更不想拒绝女儿的好意,就会随着我们的意思来了。

我先承认了错误,就像上次回家带老妈去挖野菜,老妈就是累着了,第二天血压高了,养了三四天,老妈的体力血压才恢复到以前。

弟媳妇看到我发在群里,老妈的检查结果,发现有几项指标都比以前高了,可能比我还着急。

第二天一早,弟弟两口子来接老妈回家了,他们说,老妈在家生活已经习惯了,还是让老妈和他俩一起过吧,以前你们回家,第二天妈一旦哪里不舒服了,弟媳妇也是不放心,经常会看老妈一宿。并不是不愿意你们回去,对你们有意见,主要为了老妈的健康着想。

这次弟媳妇一说,我就理解了,这段时间,就差弟弟两口子没来我家看老妈了,现在,我绝对不会说,只有他们两个不孝顺了,是他们太有体会了。

我被弟弟两口子的做法,感动了,和老妈生活在一起,我们姐妹四个,天天有人回家,可是谁也不知道老妈不舒服,都是人家两口子伺候老妈,老妈又不让说,也确实是不容易。

我终于知道,弟媳妇为何不喜欢让我们回家看老妈了,不是人家怕看,怕我们回家麻烦,只是老妈会因此改变了生活规律,身体会出现问题,人家也是为老妈好,也是为我们好。

作为儿女,常回家看看是孝顺的行为,但是一定要经过常年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儿女,商量一下,提前打个招呼,不要我行我素,现在各家都不缺吃的,人家是按照老人的身体情况而伺候老人的,不是舍不得给老人吃大鱼大肉。

我们作为兄弟姐妹,一定要理解,不能打乱老人的生活规律,一旦老人有病了,我们会更着急,给长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儿女,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从此以后,姐妹四个相约一起回家,相互理解了,再也不会挑剔人家,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的,其实我们做的,可能还没有长期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儿女,为老人想的多。你们说是吧?

为什么有些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谢邀!我们照顾公公婆婆几十年,最能体会其中滋味。兄弟们来啦,拿的东西还没带走得多,拿的东西不值钱,都是处理货。走了,公公婆婆(都没工作)让把整提奶(两小提)带走,再带走点水果,对我们评头论足,指指点点。进门沙发🛋上不是坐着都是躺着,还得伺候,快12点来,吃完饭,嘴一抹就走,都是来旅游的,不是来看父母的。所以不喜欢来。

为什么有些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谢谢邀请:

为什么照顾老人的子女不喜欢兄弟姐妹经常去看望老人?

不单是不喜欢,而且是非常的讨厌!

因为,他们不知道照顾老人的痛苦,事际,他们就是以借探望老人为名来吃大餐的。

对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我岳父在我家生活20多年直到去世,我深有体会照顾老人的酸甜苦辣。

我大舅子每到周日早上十点多,就领着全家五口人空着双手,浩浩荡荡来我家,进门就问老人一句:“老爷子,你没事吧?”他父亲也回一句:“死不了,我的命比你长。”

然后就坐在沙发上等着吃中午饭,还客气地对我和媳妇说:“不要闹那么多菜,一人一个菜就行了。”

做饭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去厨房帮忙搭把手,只有我媳妇在厨等房忙来忙去,就是连吃饭端菜,上饭也得我媳妇伺候他们,吃完饭,嘴一抹就躺到沙发上等着媳妇收拾完了再陪他们打麻将,然后等着吃下午饭,这已经是常态化了。

人的忍耐性总是有限的

岳父看他们这样常来常往终究不是个事,有一次对他们说:“吃过中午饭了,你们赶紧回家吧,不要再等吃下午饭了,你们好意思,我都替你们丢人!”

大舅子怒怼他父亲说:“我到我妹妹家吃饭,是应该的。”

我媳妇正在伙房刷锅洗碗,一听这话就火冒三丈,手拿着正在刷锅的铲子,往他哥头上一边打一边骂着说:

“ 给我滚!我又没请你们来,你们不要觉不着了,”大舅哥双手擦着满脸的血落荒而逃。

街坊邻居看见我大舅哥满脸是血 故意说:“下次来的时候少喝点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