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很多女性的困扰,严重的话没准还会想乳腺癌的方向发展,有没有什么方法预防或者避免乳腺增生呢?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此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所以女性一定要懂得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的发生。如果女性能够按照这些预防方法,那么远离乳腺增生并不是难事。 

1、保持良好心情。乳腺增生最怕的就是你心情好,在生气、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情况影响下,会明显感到乳房疼痛。因为心情好了,卵巢正常排卵及分泌激素,乳腺就不会受到雌激素单方面刺激而出现增生,已经增生的乳腺也会在孕激素的作用下逐渐复原;

2、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情。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避免内分泌紊乱的良药,临床可以发现,月经周期紊乱的女性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乳腺增生。

3、低脂高纤饮食。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增加人体代谢,避免摄入雌激素过多的食物,以至于造成乳腺增生,避免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的美容产品;

4、适时婚育。妊娠、哺乳是打击乳腺增生的好方法,因为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有生理调节作用,相反,人工流产、年纪较大而没有哺乳的女性则易得此病;

5、自我检查和定期复查。女性可通过自查,如果发现有硬块及乳房疼痛等问题,及时于医院体检,如有乳腺疾病家族史及重度乳腺增生,需进行动态观察。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可不会要人“命”。

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乳腺增生会恶变吗?目前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乳腺增生不会恶变

其实,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基因突变、月经婚育因素、周围环境等密切相关,与乳腺增生没有明显的关系。

乳腺增生最大的特点是:月经来潮前周期性的乳房胀痛,严重的影响生活和工作,影响人的心情,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严重的乳腺增生是需要治疗的。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呢?

做好下面这个乳腺增生健康处方,保证能够缓解、甚至治愈!

1.调节情绪,不生气,不抑郁,心平气和,肝气舒畅; 2.调节作息,不熬夜,睡眠好,作息规律,起居有常; 3.调节饮食,少辛辣,少油腻,清淡营养,饮食有节; 4.调节压力,莫紧张,要乐观,劳逸结合,运动适当; 5.定期体检,查彩超,查钼靶,定期复查,未病先防; 6.药物治疗,乳房痛胀,辨证论治,祝您健康!

关注乳腺科杨医生,关注乳腺健康!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发展起来要人命?这真是耸人听闻!其实绝大多数人所谓的乳腺增生只是生理性的乳腺小叶增生,很多很多女性现在或者曾经都有过这种腺小叶增生,所谓“生理性”,它对应的就是“病理性”,也就是说,这种乳腺小叶增生,本质上并不是病态,它只是机体本身正常的生理变化(波动),也就是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乳腺小叶组织随之相应地发生了生理性变化,有的人会伴随月经来临发生乳房胀痛不适,而很多人并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做B超检查时提示乳腺增生。可见,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变化是导致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也因此,这种乳腺增生的关键原因之一可能是内分泌失调,也因此,预防乳腺增生,关键还是心态、作息和饮食等方面的调整,比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习惯,少吃或不吃那些煎炸烤类垃圾食品,起居作息尽量规律,少熬夜,心态平和,不要活在焦虑紧张中,精神要减压,同时还要适量运动,不要滥用各种可能含有激素的保健品等。

可很多人一听到 “增生”两个字就很害怕,就不放心,这其实是混淆了它和“非典型增生”的区别。乳腺小叶增生的增生跟“非典型增生”并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有人会问,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乳腺癌吗?其实,单纯的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并不会癌变,不用担心,而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则有癌变可能,但这个也不是必然发生的。那些打着治疗乳腺增生旗号的人,或各类鱼龙混杂的机构(其实根本就不是医疗机构,不具备行医资格,比如美容院,或者是一些黑诊所),千万不要轻易去这种地方,他们会把乳腺增生说得非常可怕,目的就是让你做他的“治疗项目”,果真相信的话,既丢了钱财,还可能受害。

如果体检发现一般的乳腺增生,建议找乳腺专科医生咨询,不要听信不靠谱的人而乱吃药,更不要听信某些美容机构的忽悠瞎按摩。不要恐慌害怕,记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并注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等(参见前面)。另外,适龄和高危人群要注意乳腺癌筛查。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得了乳腺增生有什么注意事项?给乳腺增生患者的8条建议!1、不要滥用避孕药。特别是一些含雌、孕激素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使用。2、一些含有雌、孕激素的补品,如燕窝、雪蛤膏等,尽量少用。3、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像跑步、打羽毛球、跳健身操等都是可以尝试的。4、内衣要选择舒适度高的,不要过度挤压胸部。5、饮食清淡、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少吃。6、夜晚睡觉时间尽量控制在23:00之前,保证睡眠质量。7、保持心情舒畅、远离紧张、生气、愤怒、郁闷等不良情绪。8、自我缓解不了的,可以选择专业的中医进行调理。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典型的“被气出来的病”,经常情绪不好的人容易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经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从而导致增生。翻看第七条建议,很重要。关注我,了解更多甲乳健康知识!有问题可以留言咨询,相互交流!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有多酸痛?这种酸痛可能发生在乳房的一小块地方,也可能一边乳房,甚至两边乳房都痛;可能是胀痛、刺痛、像触电一样的放射性的疼痛;有的很轻微,也有的很严重,走路疼,睡觉疼,拿重物也疼,甚至脱衣服都疼;月经前还会更肿、更痛。

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疼痛常于月经前或情绪变化时加重,经后减轻。乳房的肿块质地有韧性但不硬,摸起来肿块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或片块状,在月经前增大变硬,月经后稍见缩小变软,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度好。

临床上,乳腺增生的发病年龄为青春期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达90%以上,占乳房疾病的首位。中医认为:“乳头乳房乃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拂郁”。这指的是乳房和肝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情易烦躁、爱生气、精神紧张、压力大及劳累的女性更容易存在乳腺增生的烦恼。

预防乳腺增生要记住这5点

每天好心情

心情好了,孕激素分泌就不会减少,乳腺就不会因受到雌激素的单方面刺激而出现增生,已增生的乳腺也会在孕激素的照料下逐渐复原。

睡觉有规律  

规律睡眠不仅有利于平衡内分泌,更给体内各种激素提供了均衡发挥健康功效的良好环境。

和谐性生活  

和谐的性生活能够调节内分泌,增加对乳腺的保护力度和修复力度,避免乳房因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增生。

饮食一高一低  

多吃全麦食品、豆类和蔬菜,增加人体代谢途径。控制动物蛋白摄入,以免雌激素过多,造成乳腺增生。

定期做检查

建议年过30的女性,每年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一个正规的乳房体检,高危人群(乳腺病家族史、卵巢癌、腺体癌),有重度增生的女性应半年检查一次,积极观察,让医生帮助预防乳腺疾病乃至乳腺癌。

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我是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乳腺中心主任骆成玉,乳腺增生为大家总结几个核心:1、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良性疾病,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2、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是关键;3、乳腺增生与内分泌紊乱关系很大;4、中年妇女发病率比较高;5、与心情、心理、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

一、乳腺增生究竟是什么病:常见良性疾病、非肿瘤非炎症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多发的良性疾病,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是乳腺组织增生和退行性病变。乳腺增生一般表现为乳房胀痛和结节肿块,乳腺增生一般很少恶变,但须注意乳腺小叶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这种情况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防治恶性病变。

二、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预防>治疗

乳腺增生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但是由于前期症状与乳腺癌的症状相似,都可表现为乳房胀痛、乳腺肿块、结节等,所以两者之间容易混淆。所以在出现类似症状后,切不可大意马虎,一定到专科医院检查确诊,以免耽误病情。

乳腺增生与其它乳腺疾病一样,以预防为主,如果能够做到生活中积极乐观、注意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三、乳腺增生与内分泌紊乱关系很大:伴随月经周期变化

乳腺在内分泌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会有增生和复旧的改变。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可以出现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增生的乳腺组织不能完全消退,就形成乳腺增生症。

四、中年妇女发病率比较高:年龄不同表现差异很大

未婚、已婚未育、尚未哺乳女性,主要表现为胀痛,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

35岁后妇女,主要表现为肿块,疼痛减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

45岁后妇女,多表现为囊性肿物,伴有钝痛、胀痛或烧灼感。

五、乳腺增生的预防:

1、心情心理与身体并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结构调整,适当运动;多种方式释放工作、生活压力,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

2、乳腺自查自检:了解和学校乳腺知识,对自己身体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与判断;学习和掌握乳房自我检查方法,养成每月1次的乳房自查习惯。自查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过后或两次月经中间;已绝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乳房自查。

自查中如发现异常或与以往不同体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中年女性,须每年1次乳腺体检。

特别请求:乳腺疾病预防,不仅要靠我们医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在此烦请看到文章的朋友,将文章转发出去,一次转发就是一次科普传播,就能多几个朋友看到。乳腺科普,人人参与,感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乳腺中心主任骆成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