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可以吗?

包括不让看电视,手机,平板,但是会读很多绘本,国学书籍,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孩子比较好一些。宝宝确实知道很多故事,绘本内容,说话交流也很棒!

谢谢邀请。

要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我想应该要把TA丢到山沟沟里才可能做得到吧。

我们想让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完全是出于主观考虑的。

一方面,确实电子产品,无论是一开始的电视也好,后来出现了手机、电脑也好,都容易让人沉迷。不仅小孩容易沉迷,大人也容易。

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太多,好的坏的都有,小孩没有足够的辨识是非好坏的能力,大人担心孩子在网上学坏。比如我家老大经常在腾讯视频看一些迷你世界的游戏解说视频,学会了一些很不文明的词,比如“哇操”“牛逼”等等词汇。

但是客观环境和需求都无法做到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一.学校布置作业都会透过网络:比如在QQ发布作业,比如每天阅读打卡,假期作业透过《一起作业》APP、要用IPAD听听力等....

二.家长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但是不能控制别人家的孩子不接触。你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在一起时,一样会被吸引。

三.家长在家里也无法做到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除非你能做到与外界世界完全脱离干系,否则你还是无法做到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我们都知道孩子经常玩电子产品不仅有害身体健康,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正常生活。我们无法从源头杜绝,就要有条件地接受它,引导孩子吸取它好的部分,避开它产生的不良影响。要做到:

一.时间上进行控制:允许孩子玩电子产品,学习日周一~周五坚决不允许,周末的话固定在某段时间可以玩。

二.内容上进行选择:尽量不让孩子玩网络游戏,如果要玩,可以是益智类的。娱乐时间可以看些有爱的动画片(小猪佩奇)、电影(宫崎骏系列)等。

三.结合孩子的兴趣:有个朋友的孩子数学 特别厉害,喜欢玩数独,妈妈就陪他一起看《最强大脑》,孩子有了自己的偶像,更加潜心研究数独。我儿子喜欢画画,我就经常让他用IPAD查一些素材,让他进行临摹。

四.适时参与讨论: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剧情,游戏内容等,这样可以掌控孩子的思想动向,确保孩子接触到的是健康的内容。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可以吗?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我们家肯定是做不到的。

主动教他打电话

孩子两岁多时教他背诵我的电话号码,3岁时教他打电话。婆婆是老家来的,不会打电话,字也不认识,平时都是我们打给她。

大人上班去了,就嘱咐小孩,有任何事,一定要给妈妈打电话。现在学会了发语音,视频聊天。经常和外婆视频聊天,外公过生日,还让我教他给外公发红包。

前提是不让小孩了解手机可以打游戏,我们家都不打游戏。小孩用的旧手机就只有一个微信app,好友只有3个人,爸爸妈妈和外婆,婆婆爷爷外公都用不来智能机。

陪他一起看电视

“妈妈我想当皮医生,可以帮助受伤的人。”“皮医生”是海底小纵队的救援人员,其他小动物受伤了,皮医生总是用绷带快速把伤口处理好。其实我的愿望也是他长大后往医学上发展。

受电视影响,我们经常会办“家家酒”,他扮演“皮医生”,我扮演“突突兔”,一起去救援拯救。

陪他一起看《朵拉探险记》,有些简单的英语,跟着电视里的画面有些互动,每次看的时候,他自己都在认真的回答,选正确了,还在那里比耶。

家长要控制一个度

看电视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一般看40分钟就不会让他看了。你肯定会说:他会乖乖听话?一旦看电视上瘾,关了电视他会又哭又闹的。

我有个小秘招,屡试不爽。到了时间,偷偷把网关掉,并对小孩说:电视要坏了,自己断电了,它也要休息一下。

其实我们家没有那么严格,要让小孩完全绝缘电子产品,就如同让你一天不碰手机一样,有点困难,控制一个度就好了,幼儿园有时也会放动画片的。

如果孩子自己不要求看电视,不耍手机更好。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可以吗?

谢谢悟空邀请。

生活在当今的电子产品社会,如果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话,做法太偏激了。

读绘本,国学书籍是理想,孩子完全不接触电视、平板、手机等那就是幻想了。

你的孩子除了是你的孩子,他还是一个社会人。

拿你自己来讲,你从不刷抖音微博,不看朋友圈,不看电视,不关注任何热搜,只看纸质书,你还剩下多少朋友?你还能跟你朋友聊什么。

沉迷电子产品是一个极端,不碰电子产品是另一个极端,对于大人小孩来说,这是一个度的选择的问题,而不应该走极端。

况且,电子产品带来的巨大的信息量,是他和他的小朋友很多时候拿来交流的载体,况且,有一些儿童节目确实能起到益智,增长见识的效果。

这个话题,其实是育儿方法的问题。

我家孩子8岁,整个暑假过完,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玩手机的时间不到1小时。大部分在家的时间,要么在他房间捣腾他的各种发明创作,要么在看书。

前天我去配眼镜,眼镜店的工作人员顺便帮他测了下视力,说他的眼睛在小孩子中是保护得很好的了。

我们家都是怎么做的呢?

一、父母的以身作则

1.关于电视:早在孩子出生前,我就跟孩子爸爸约定过,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因此要戒掉家里常年开电视的习惯。

孩子出生后,我们照样会看《王牌对王牌》、《奇葩说》、《极限挑战》这些综艺节目,照样也会看电影,纪录片等等。

不过我们开电视之前,会先告诉家里的其他人,我想看《冰冻星球》,邀请你们跟我一起看,你们愿意吗?

所以每次看电视的经历,成了一家人共度的开心时光,成了孩子心目中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实际上,我们家电视每个月只开2-3次。

其他时候,我让他没事做看电视的时候,他都说一个人看没意思。

2.关于手机:这也是提前约定好的,陪孩子的时候,不拿手机。假如我们在客厅跟孩子玩或聊天,我们的手机一般都会放在房间。

在孩子看来,不会觉得手机抢了他爸妈对他的关注。并且看到了父母对手机没那么沉迷,他也很自然的不会专门想玩手机。

3.关于阅读:我们家是有阅读的习惯的,我喜欢睡觉前阅读,孩子他爸喜欢晨读。孩子很多时候来我们房间,都能看到我们拿着本书。很多时候,他看到这样,也会拿本书,坐在我们旁边。他很享受跟爸爸妈妈做同样的事情。

因此,并不需要对孩子说教,说你要多阅读之类的话。做好自己足够了。

二、约定好屏幕时间

以身作则做得再好,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们一聊天,回家还是想玩《和平精英》之类的游戏,怎么办?

我是能理解孩子的需求的,正如许多妈妈听朋友介绍,天猫京东正在搞活动,让你不上去看看,也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堵不如疏。跟他约定好,每天玩多久的时间。提前讲好,爸爸妈妈都是讲信用的人,相信他也可以做到。并且提前做好铺垫,假如到时间了,而你又忘记了,需要爸爸妈妈怎样来提醒你,你自己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提醒自己。

比如,定闹钟,比如我们打手势,比如扣第二天的游戏时间。

总之,我们事前就把不遵守约定的可能性提出来,然后提出解决办法,然后让他自己选择。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些话我们也说过,但不管用。所以这个方法没用。

对此,我只想讲一句,孩子的自律性,取决于大人的自律性。如果家里的大人自律性很好,做事不拖拉,说到做到。然后再去跟孩子做要求的时候,自然就有威信了。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可以吗?

谢谢邀请。

小孩子在三岁以前能不接触电子产品最好不接触。因为三岁以前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并且视力发展也还没有成熟,也是孩子需要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三岁以前也是形成读绘本好习惯关键时期,更是孩子与人沟通互动融入社会的启蒙时期。我认为这段时期最重要的是父母陪伴读绘本,然后是多陪伴孩子户外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语言的积累与发展,也有利于孩子保护孩子的视力,对孩子顺利成为“社会”的一员起了重要作用。

三岁以后的孩子在沟通上已经很顺畅自如,并且自主意识也较强,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与圈子,这也避免不了孩子有了他们的共同语言和话题。比如现在流行的《小猪佩奇》,《奥特曼》,米奇妙妙屋的。比如我大女儿6周岁的时候,每天都在跟我讨论奥特曼打怪兽。我傻傻的不知道,同时我还有一个疑惑,这小女孩怎么喜欢看《奥特曼》呢?后来经过跟幼儿园老师了解才知道,原来她在幼儿园其中一个好朋友是一个男孩子,并且这个男孩子特喜欢看奥特曼,所以每次允许看电视的时候她都提出要求看《奥特曼》,再后来就发展到《迷你特工队》,《海底护纵队》之类的。

总而言之,还是在看电子产品方面或者不看或者适可而止。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可以吗?

感谢邀请

虽然,让孩子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有许多弊端,但是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也是不可取的。

毕竟,人有一种奇怪的心理,你越不让他做什么就会越渴望去做。

为什么很多看上去自控力很强的人,更容易堕落成"瘾君子"?原因就在于“欲望补偿机制”在作祟。

已有超过100多项实验证明了这项心里机制的存在。

比如说某项实验中不允许人们喝酒,这些人当时也控制得很好,但事后,他们就会发现,也许原先没有喝酒想法,现在反而更加希望喝酒。

另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拿出诱人的糖果、饼干,将人们分成两组。结果发现不允许吃糖果、饼干的那组更难以抵御住甜食的诱惑。

电子产品也是如此。现在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环境中,总是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

即使你不让他接触到了学校,同学们也会谈论相关的游戏、视频。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限制他去接触,而是要引导以及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事实上让稍微大一些的孩子适当接触电子产品并没有太多坏处。甚至许多懂教育的人还鼓励孩子适量玩电子游戏。像尹建莉、胡萍家娃都相当优秀,她们却都是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未曾强加抑制他们使用。

在《游戏改变教育》是一本专门研究如何通过数字游戏使孩子更加聪明的书籍。书中介绍了许多开发智力的游戏,已经教学远离,值得家长深思。实际上,电子游戏对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此外,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不是家长严加控制就能做到的。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游戏,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他们只能通过游戏这种虚拟的世界体会到某种成就感或者依靠。

所以,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最主要的是要多陪伴他们。引导他们阅读各种书籍,或者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当他们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后。就会将精力放在许多真正实用的方面,游戏自然也就玩得少了。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这样可以吗?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娱乐,文化,求知密不可分!脱离电子产品时代的独立王国不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