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魔鬼的步伐,冰壶运动中拿着刷子不停摩擦摩擦有何作用?
“神秘高冷”的冰壶运动,“看不懂”的人十之八九,拿刷子疯狂擦地,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成败的关键。
冰壶这项赛事非常有意思,看懂的人说它是冰上的国际象棋,看不懂的人说它像几个人围在一起擦地板搞卫生。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归根到底还是冰壶这项赛事在我国没有群众基础,知道的人也就更少了。
赛场上,运动员们来回奔跑的魔鬼步伐,源于他们脚上的两只鞋不同。
一只鞋底是塑料材质,利于冰面滑行,另外一只鞋底材质是橡胶,用于随时制动和控制身体的速度。
先来了解一下冰壶比赛的规则这样能更容易理解,他们在赛场上对“拖地”这样的重复运动会乐此不彼。
整个场地有冰道,圆垒,圆心三个重要区域。
赛事的双方队伍各派出4名队员,每位队员每局只有两次投掷壶的机会,双方队员交替进行,攻守同时进行,利用投出的冰壶方位上的差异,向对方的冰壶进攻和围堵。
最终,看哪一方接近圆心的冰壶越多,得分也就越高,直到十局打完,分数最高的队伍获胜。
冰壶比赛的由来冰壶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苏格兰,那里同时也是冰壶原石的主要产地。
冰壶运动跟篮球足球赛事一样,都是以队为单位的投掷运动,需要全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比赛,1924年正式成为了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单个冰壶的重量也不轻,有近20公斤,底部非常光滑,主要有手柄,螺栓和壶体三部分组成。
其中,壶体部分对材质的要求特别高,需要使用石英含量低的花岗岩。
这样的花岗岩,除了能适应低温的环境外,还能避免冰壶在撞击过程中出现破碎的意外。
冰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冰上溜石。
比赛过程展现了动与静的完美融合,攻守双方你来我往,攻守兼备,全程又瞬间万变,战术和策略需要灵活应变。
苏格兰有一座小岛,而岛上的花岗岩恰好满足石英成分非常低的要求,是奥运会的首选冰壶原石,用这样的材质做出来的冰壶,不仅坚硬无比,还不容易被撞碎。
苏格兰算是得天独厚,既是冰壶运动的发源地,也拥有冰壶原石,但制作冰壶的顶尖工艺却不在他们国家,而在加拿大。
除了造价高昂以外,整个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塑形、抛光等多种繁杂工艺。
也可以这么说,除了开采之外,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要通过人工来完成,而生产一整套(16个冰壶)需要5名工人,花费三天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单个冰壶能售价超过万元”的原因吧。
为什么比赛中需要运动员们不停地“擦地板”?冰壶脱手之后就不允许任何人再接触冰壶了,只能在冰壶原先的轨迹上进行微调。
在冰壶的前方使劲地摩擦冰面,可以利用摩擦产生的水膜,增加冰壶继续滑行的方向和前进的速度。
所以说,“擦地板”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可以减少冰面的摩擦力外,还能对冰壶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二次调整。
看似简单的“刷地板”,其实也是成败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刷地板可以让冰壶增加3~5米的前进距离,当然还有更厉害的冰壶队,他们可以让冰壶再多前进8米左右。
四名队员分工合作,一人投壶,队长在反方向指挥观战,另两名队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刷冰,目的是让冰面形成一层水膜(汽车雨水天易打滑也是水膜的原因),从而降低冰壶和冰面摩擦力,进而改变冰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其原理也是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不同频率的摩擦,冰表面的温度及水膜厚度也不同,刷得越用力,冰面融化得越多,也就更利于滑行。
冰壶的其他“冷”知识1.冰壶运动的场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冰。
在比赛之前工作人员会均匀地撒上小水雾,从而让冰面上形成“点状麻面”。
这样的凹凸有致的点状麻面,可以减少冰壶和冰面的接触面积,不至于和冰面形成粘合面,这样的话摩擦力更小,更利于冰壶的平稳滑行。
2.比赛时除了要穿专业的运动服外,对鞋子的要求也非常高。
脚穿专业的比赛鞋,两只鞋的底部不同,蹬冰的脚为橡胶,而滑行鞋是塑料底面,可以方便运动员在滑行和制动之间进行灵活切换。
投掷冰壶时,需要身体下蹲,一只脚借助起蹬器发力,另一只脚在冰面上跟着冰壶一起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脱手冰壶,让它自由地向前运动。
而队长会站在发球的对面,看着冰壶前进的方向,不断地指挥刷冰运动员在冰壶前面,控制刷冰的快慢频率,以及注意要点,从而尽可能地让冰壶快速进入指定位置。
3.真正的冰壶投掷高手,投掷出的冰壶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
而队友不断地擦冰,也能让这个抛物线更加准确地进入合理的理想位置。
4.冰壶场地使用的冰不是普通的自来水凝结而成,而是不含任何杂质的去离子水。
这样的水质不仅结冰更快,硬度也更好,可以充分保证长时间的比赛。
5.在赛场上,通常能看到运动员会大喊大叫,是因为情绪激动吗?当然不是。
大喊大叫的原因:
一是,场地的原因,标准的冰壶比赛45.72米,相当于十几层的楼房高度,距离较远,声音小了听不见;
二是,队长会根据冰壶在场地上的行进路线,对在擦冰的队员随时调整指令和策略;
三是,大声能够激发整体队伍情绪,更容易进入比赛的节奏。
6.冰壶运动难在哪里?
运动员首先要熟悉当天冰面上的冰,虽然都是在零下8.5度,但每个场地的冰面都不一样,细微的差别都能决定最后的比分。
在赛前热身的时候,运动员们会借用秒表,粗略计算出冰壶滑行的速度,加深对这个赛道的了解。
同时,投掷运动员的蹬冰力度,手势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包括冰壶滑行旋转的快慢,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最后,赛道上的冰壶布局瞬息万变,对方的一个防守型进攻,就能打破原先的冰壶格局。
同时,还需要队长随时观看战局,分析接下来的方案,以及预判对手接下来的策略,如何提前防守和围堵对手的冰壶。
综上所述,冰壶运动是讲究策略和技巧的高脑力运动。
通过上面的一些简易了解,大家应该可以大致明白,为何冰壶运动会被称为“冰上的国际象棋”了吧。
似魔鬼的步伐,冰壶运动中拿着刷子不停摩擦摩擦有何作用?
我们在冰壶的比赛中经常看到,两名队员拿着刷子不停的快速摩擦地板,一边擦壶边上的冰面,一边大声喊叫。
冰壶比赛的场地是一条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这是运动员的发球区域,也叫作本垒。因为双方在比赛中会分先手后手,后手方会在下一回合从另一端进攻。所以在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同样的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场地两端各有一条蓝色实线为“前卫线”和“后卫线”,运动员掷出冰壶后,如果冰壶越过后卫线或运动员未进前卫线都视为无效球,掷出的冰壶将被清出场外。
冰壶的规则和场地情况令这项运动必须要由集体完成,而四人的团队中,除了发球投手和领导比赛的主将,另外两名队员要担任刷冰的任务。投手将球掷出后,位于赛场两端的主将和投手会观察冰壶的轨迹和力度,然后两名刷冰员将根据队友的指示,通过刷冰来改变冰壶的运行距离和弧线,从而达到得分或给对手制造障碍的目的。与花样滑冰和速滑的冰面不同,冰壶比赛的冰面并不是平整的。擦冰能提高冰面温度,使冰面稍稍融化,从而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让冰壶能运行得更远或改变弧线。大家对冰壶比赛的印象大多是运动员在冰面上不停地“擦地”,其实擦冰是冰壶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也远远超过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所以,冰壶比赛看似单调,但却是真正的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似魔鬼的步伐,冰壶运动中拿着刷子不停摩擦摩擦有何作用?
冰壶的刷子摩擦是为了改变前进的路线。当然,冰壶运动像魔鬼一样的迷人,也吸引到外界的关注。
女排姑娘和冰壶轮椅队比赛,中国女篮参观“冰壶馆”,拜访国家轮椅冰壶队。中国女篮还参加了“女篮冰壶赛”,在国家轮椅冰壶队的队员们演练了一场教学赛之后,随后女篮姑娘们“披挂上阵”。相信,在中国女篮和国家轮椅冰壶队相互交流之下,两支球队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而在最近,冰壶迷又要嗨了,2021冰壶混双世锦赛,中国队出战1胜2负,仍有争冠希望!杨莹/凌智组合代表中国冰壶队出战2021冰壶混双世锦赛。第一场,负于美国队第二场,8比6击败瑞士第三场,4比9负于苏格兰。
毕竟,2021年冰壶混双世锦赛有7支球队晋级北京冬奥会。近日,2021年冰壶混双世锦赛在苏格兰阿伯丁进行,已经有7队提前进军北京。值得一提就是,中国队只获得小组第五无缘进入复赛,但是作为“东道主”照样可以出现在混双冰壶的项目当中。
2021年的冰壶世锦赛,中国代表队可以说是出师不利。在之前结束的2021冰壶世锦赛,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项目都没有太好的成绩。而在苏格兰阿伯丁的混双比赛当中,杨莹和凌智组成的中国队在小组赛最后两场比赛,虽然击败了芬兰队和新西兰队,但是中国队只获得4胜5负排名第五无缘复赛。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杨莹和凌智在本届冰壶混双世锦赛中的表现。
中国组合杨莹和凌智首场以3-11不敌美国组合遭遇“开门黑”。接着,他们很快调整状态以8比6逆转瑞士队。第三场4-9负于英格兰,第四场6-8负于挪威,第五场6-8不敌日本,最后,中国队杨莹和凌智以负于瑞典后获得“两连胜”,10-8击败了芬兰,又7-4击败了新西兰。如今,已经有7支队伍获得了直通2022北京冬奥会的资格。其余的队伍需要在余下的时间拼尽全力,争夺最后的两张“入场券”。
似魔鬼的步伐,冰壶运动中拿着刷子不停摩擦摩擦有何作用?
冰壶比赛有“冰上象棋”之称
因为比赛双方运动员都努力将重达20公斤的花岗石壶滑到目标中心,并且将对方的石壶撞出去,谁的“棋子”距离圆心更近谁就获胜,比分多少按比对方距离圆心近的壶的数量决定。为了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双方运动员斗智斗勇,煞是好看。
你知道吗?
与下象棋截然相反的是,冰壶比赛还有一个别称叫“咆哮的游戏”,因为投壶的运动员少不了扯开嗓子狂喊:“擦一擦呀!~~”
而跟着壶跑的运动员拿着刷板玩了命似地擦地!
冰壶比赛为什么要擦冰?是为了让冰壶滑得更远还是运行得更快?
是不是派一位大力士来投壶就不需要擦地了呢?这还真是挺有趣的问题。
冰壶比赛的赛道覆盖了一层3厘米厚的冰,冰表面温度大约是零下5℃,长45.72米、宽4.72米的赛道需要尽量保证水平,哪怕有0.1毫米的倾斜,冰壶滑到终点也会产生80厘米的偏差。
但冰壶赛道的表面并不是光滑如镜,事实上在比赛之前有一个“打点”的程序,赛道维护人员会往冰面洒水,水滴在冰面凝固后变一个个凸起的小冰疙瘩,使赛道呈现出橘子皮那样的褶皱状态。
这样的冰面会牵制冰壶的滑行吗?并不是。正式比赛用的冰壶基本上都采自苏格兰一处花岗岩矿,这种石头不吸水并且不容易破碎,碰撞的弹性几乎完美,能正常使用100年。当然它的价格也不便宜,一个好的冰壶大约要12000元人民币。
冰壶的底部中间是向内凹的,它与冰面的接触面只是一个窄窄的圆圈。
因为冰壶的自重达到20公斤,与冰的接触面积越小,触冰面的压强就越大。又因为冰面上“打点”造成密集的小凸点,实际上冰壶与冰面的压强值比光滑冰面大许多。
当冰受到挤压时,它的表面温度会上升到接近于0℃,这使得冰壶的摩擦力更小。
然而冰壶的魅力并不在于哪一方滑得远,而在于谁占位准确。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地用到“旋进”的技术,通过让冰壶自旋走出类似于“橡胶球”的线路。由于滑动摩擦系数变小,摩擦阻力下降,冰壶前进的速度衰减率小,它能向前运动更多距离。与此同时,冰壶旋转产生的侧向力矩差缩小,它的横向移动的距离会变小。
这样一来,擦地的运动员可以通过把握擦地的时机、速度和力度来控制冰壶前进时的摩擦阻力,同时又能随时调整冰壶前进的方向,最后将冰壶准确地送到想到达的位置。
似魔鬼的步伐,冰壶运动中拿着刷子不停摩擦摩擦有何作用?
多此一举!不擦都不擦很公平啊。还可以更直面观赏不要人在跟前干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