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土葬,最文明也最有文化礼仪,不仅对死者尊重,也是寄托哀思的最好形式,有条件的地方不应该过度制止。
个人赞成土葬,因为土葬较为分散,几十年后棺木自然降解,坟墓自然消失,符合自然界尘归尘土归土的发展规律。
而对于公墓,集中并立大理石碑文,且有人看管,几十年后依旧大量存在,照此发展下去,大批的公墓将占用大片土地,严重影响以后的发展,很久以后,一个后代,清明要扫十几个墓地,而且比较分散,工作量巨大,不切实际。
根据相关的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第四条: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个人认为,大部分的农村就符合土地要求,不能过于强制执行火葬。
火葬的由来改革开放之初,丧葬方式改革,由土葬改为火葬,首先是基于耕地面积的减少,要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医疗条件落后,也隔离了病毒的传染和传播,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出发点是很好的。
但土葬和火葬相比究竟谁更好,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在网络平台上,都是个争论的话题,虽然都有利有弊,但因地制宜比较好。
在大城市,不可能实行土葬,还是以火葬为主,而在农村或者城郊,个人更倾向土葬,符合历史文化的传承,尊重劳动人民的意愿才是最好的丧葬方式。
土葬的好处土葬更符合人们对死者的追思和尊重,符合大自然物质转化规律。三五十年看起来占用土地面积大,但是再过三五十年之后,就会消失,自然又变成了平地。
再者,土葬一般在山坡或者树林之中,就算在平原之上,旁边也会栽种一些农作物,对土地资源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在农村,三代五代百年以下的坟头几乎很少见,所以也不存在死人跟活人争地的说法。
中国的土葬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对土地、对人类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火葬就不一样,如今三五十年了,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一两百年之后又会形成怎样的土地浪费呢?
在环保方面,土葬之后,死者的遗体会自然腐化最终化为一捧黄土,符合自然界的规律,而火化必须要使用能源,形成空气和粉尘污染,死了之后使用大理石公墓,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
现状农村大部分的老人还是讲究入土为安,尤其是老一辈,前些年有一些地区暴力砸毁棺材,还引起一些民生问题。重尊历史,尊重传统,尊重事实,尊重人民意愿,才是处理这类民生问题最好的方式。
- 有人说,一个棺材几百斤需要砍伐很多的木材,个人建议可以采用了环保从简的复合板、降解板来替代传统的棺材。
我们村前几年就出现有人利用假的火化证明安葬了死者,后来被人举报,又重新开坟挖出,进行了火化,使家属受到了二次伤害。
- 但就仅仅把尸体火化了,其他的一些棺木和占地,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多了火葬费,骨灰盒等开销,让一个家庭多花了双份钱财。
城市墓园也发生了一种怪象,墓地的价格,普遍都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而且有越长越高的趋势。有些家庭本身就是因病致贫,所有的钱都用来治病,死后连墓地都买不起,这是何等的窘境。
反对火葬的也不全是农民,也有一些文化专家,他们认为土葬更符合农村农民的现状。
吴飞教授曾明确表示反对火葬,他认为:“火葬是把人当垃圾一样处理掉,人都死了还要被当作垃圾对待也太惨了,所以我们应该依照传统,人死后继续土葬。
不管是火葬还是土葬,都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符合条件的,就应当恢复土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葬引起的墓地紧张、价格高昂等现实问题。
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我认为如果重新启用土葬,只要是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绝大多数委员同意,经过国家批准后才可以执行。
一、以前殡葬制度改革,是防止土葬占用农村农民耕地。这是从那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由于中国的传统实行土葬制度,强调死人入土为安,便于后代去墓地排名祭祀,寄托哀思并且表达怀念的心情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有很多封建仪式的人类活动之一。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死亡人数也相对增多,为了防止死人同活人争耕地现象,国家提倡火葬等等殡葬改革,并且出台了相关管理条例。至今,土葬在中国大地上仍然存在,前提是不能占用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在人类居住稠密地区,改革为火化后进入公墓的科学殡葬办法。
二、现在的所谓重新启用土葬的提法,如果能够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在不影响人类耕地及交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废除封建迷信活动及相关的浪费、铺张等等情况下,是会得到一部分人赞同的。但是,提出的方案及实施细则,是要经过国家立法的。原因是,当今的中国是法制社会、文明社会。老百姓拥护的是先进的殡葬改革,反对铺张浪费及封建迷信活动已经深得人心,相信科学及卫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说白了,重新启用土葬的理由必须比现行的火葬还要科学、先进,才有重启的可能性。
人类的世界,对于去世的人们进行科学、先进的吊孝活动在全世界都存在。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
总之,对于殡葬制度改革,应该允许人们提出改革办法,前提是改革后的制度、规定要更加切实可行并且文明、科学。
以上是本人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对这个问题,我也说两句[呲牙]:
第一,国家应该明令禁止,立大型墓碑。最好是用水泥做墓碑,因为水泥有寿命期,二按照现在的教育,最多三代人去祭奠,也大概就是60多年,一切回归了自然。
第二,虽说火葬占地面积小,但是在农村,这笔开销有点大。并且,火葬的墓地,应该是永久的吧?而土葬几十年后,墓地几乎回归了自然。不懂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里以前葬过人。
第三,土葬是华夏上下五千年以来,一直的风俗习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自己的文化。有人说浪费,我看未必!就比如我家乡今年上个月,他家的门户大得很,每天帮忙,加上唱歌的人,大概需要100桌。我和死者的女儿是同学,事后毫无顾忌的问了她,花了多少?因为我妈年纪也太大了,我爸去世,我还小。她说,扣去亲戚们的支持,她花了不到两万块钱。
第四,土葬,也是人情往来。而火葬,会慢慢的让华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人情味,没了。一切都在向钱看!没有人情味的民族,还有凝聚力吗?
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土葬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小小的坟堆下面,不仅是逝者的安身之所,也是生者追思先人,缅怀祖先的神圣之地,更是组成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但随着死人越来越多,就出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为了节约宝贵的耕地资源,国家开始推行火葬。不可否认,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留的方寸地,待于子孙耕。但是,究竟是火葬好,还是土葬好,网络里一直争论不休。
近日,北大教授吴飞明确表示支持土葬,他说土葬符合中国人入土为安习俗,也能更好体现中国的丧葬文化,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火葬表面看节约土地,其实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相比土葬的坟墓几十年后回归耕地的属性,火葬后的坟墓可以做到千年不朽,因为它们都是由混凝土大理石构成的。再者,火葬并不能真正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因为年年续费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是在变相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还有火葬把人当垃圾一样烧掉,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我觉得吴飞教授的观点不无道理,火葬相比土葬而言,只是暂时节约了耕地,但从长远看是对土地极大浪费。另外,随着火葬兴起,墓地的价格越来越高,不到一平米的墓地,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上百万。让一些人感叹病不起,死不起。活着做房奴,死后做墓奴,一辈子得不到解脱。
无论火葬也好,土葬也罢,不过是一个人死后的安息场所,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更不能做成什么高大上的产业。因此,殡葬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宜火则火,宜土则土,就像用煤、气、电一样。城市极其周边,因为土地稀缺,可以实行火葬,广大农村以及偏远的山区,就没必要强制火葬了。只需要求土葬不立碑,不堆大的坟头就行了 。因为过不了100年,这些坟头就会自然消失,重新回归耕地的属性。
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我的观点是:“城市实行火葬,农村提倡进行火葬,但是农村也可以进行土葬,让农民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丧葬制度不能一刀切,在推广火葬制度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农村实行火葬可以给以适当的补贴,火葬要杜绝“二次棺葬”的现象;同时实行土葬应从简,做到薄葬深埋,绝对不能铺张浪费”。
我先来说一下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我家在云南曲靖,我们这里去年6月1日实行丧葬改革:一律实行火葬,禁止土葬。我听我们村里的老人说:有部分老人为了不被火化,提前(zi sha)了,可以说很多农民不愿意火葬,认为被火烧会很疼,认为火化是处理垃圾。目前,我们这里实行火葬有一年半了,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少,很多老人都平常心对待,我认为这也是人们思想的一种转变。
在我们这里人死了,第二天会有人上门来把尸体拉走,自己只要买一个骨灰盒就行,而且国家会补贴3000元。我们这里火葬后是不允许在再土葬的,期间不允许吹喇叭、不允许唱、不允许放鞭炮,一切都从简。下图为我们镇修建的公益性墓地,有专人看管,公益性墓地修建在荒坡上,不占用一点耕地。墓地的安置也有划分,死亡的小孩安置在一边、中年人在一边、老人在一边,不能乱占墓穴。
为什么要提倡火葬?近年来土葬已经变味了,人们的攀比心越来越强,很多人在土葬时会修建豪华的墓碑,讲究隆丧厚葬,这些石砖混凝土墓碑比比皆是;其次,丧葬办酒也越来越奢华,在我们这里女方家每家要买2头羊,烟酒也是女方家出,白事办酒的规模远远超过红喜事;再次,在很多地区土葬的坟墓都修建在农用耕地上,造成了一定的土地浪费,我们要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最后,土葬的礼仪很繁琐,要请道士、要请风水先生,很多地方很封建迷信,提倡火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废除迷信。
为什么要允许土葬?一、土葬是尊重死者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我国讲究“死者为大”,人死了如果火化,那么和烧垃圾有什么区别?在农村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可以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土葬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土葬是尊重死者的一种表现。不火烧,亲人也会感到更加舒心。
二、火葬不利于教育后代,容易造成情亲的缺失,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火葬”容易给后代造成“亲人死了无所谓”的感觉,容易造成情亲的缺失。像现在的土葬,过节子孙都会去祭拜,如果火葬统一葬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子孙后代会去看望吗?肯定会造成亲情的缺失,亲情会变得更加冷漠。
为什么要提倡火葬?在目前阶段人们的节俭意识不强,如果完全实行土葬肯定会存在大建墓地的现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果要土葬,那么土葬必须要从简,不允许铺张浪费,同时火葬也要从简,要规范火葬制度,尽量减少人们的负担,能有补贴自然最好。事实上,在很多地方火葬都存在乱占耕地的现象,其次火葬在一定程度上会污染空气,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部分地方火葬存在收小费的情况,因此我们一定要规范好火葬制度,公墓的选址不要占用耕地。
土葬如果从简,对环境保护是最有利的。土葬在不用砖、水泥、石头的情况下,一般不用100年,墓地就自然消失了,完全不占用土地,为不会造成任何污染。但是如果给墓地修建高大的墓碑,那么这样的墓地可能千年不会坏,确实很占用土地,容易造成耕地紧张。
修建大坟墓很占用土地,我建议人死后土葬不留石头和水泥做的坟堆,可以留纯土坟堆,这种土墓可以植树造林,又适合中国传统,百姓也能接受。因此支持土葬,但是不代表铺张浪费,支持从简,火葬和土葬可以自由选择。
大家同意火葬后,把骨灰撒在地里或者海里吗?火葬相比土葬,火葬后把骨灰放在公益性墓地是永久的占用土地,如果人火化后把骨灰撒在地里或者海里,是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呢?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占用土地的现象。
总之,火葬虽然应该提倡,但是土葬不应该被抛弃,对于土葬也要有规范,要从简。其实真正的对老人尽孝道,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对他,而不是在老人死后大建墓地。生前百元都舍不得给老人花,而老人死后比谁家烟花放得多,这是孝吗?在农村很多地方讲究风水,认为一个好的墓地能保佑子孙,因此有的人修建豪华墓地,对于这类现象应该严厉打击。
一位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其实火葬根本就没能节约土地,火葬不是不要骨灰,还是要埋一个坟包,与土葬占地没有明显大小之分,而且火葬污染环境,就中国文化来讲违背人性非常残忍,还不文明,如果全民公投会有人赞成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