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是不幸的童年?是没读书?是缺乏爱?还是其他什么因素,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从小偷变成杀人犯,一环套一环,就像放电影一样,慢慢演变而来的。

这些因素都是承上启下,把曾春亮一步一步引上了不归路。

赌博

大家都知道赌博害人,刚开始曾春亮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因为迷上了赌博,而且赌大赌少他都会参与,有一次他输了一大笔钱,那么只有偷有钱人家的钱,才来钱快。

于是他就走上了小偷小摸的道路,为了尽快的还清赌博,偷的金额越来越大,最终两次被抓,判了十几年的重刑。

懒惰

三个月前从监狱里面出来,本就想开个采石厂,奈何手续繁多,启动资金又没有。村干部建议他,找一份工资低一点的事做做,至少能养活自己,曾春亮没有同意。

又去了浙江的哥哥那里干活,每天8个小时,干个一两个小时就不干了,嫌苦嫌累,返回来江西老家。

把监狱里的处世模式用在了社会上

因为看中了康家豪华的别墅,他就偷偷潜入别墅。按照曾春亮的说法,他觉得有些累,在别墅里开了空调,不知不觉睡着了,后来被康家长发现了,双方打起来了,曾春亮逃跑的时候,还说了一句狠话,别报警,否则杀你们全家。

康家人通过中间人给曾春亮带话,让他去自首,并对自己赔礼道歉,曾春亮在监狱里待了十几年,脑海里还是监狱里面有仇必报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他选择了杀人。

对监狱的莫名恐惧

当初说下那句狠话,就是因为前两次判刑了,十几年的铁窗生活,没有自由,如果再被报警的话,他将面临更重的惩罚。

综上所述,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曾春亮没有及时悬崖勒马,所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今杀了人,那么就要偿命,天经地义。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

曾春亮第一次进入康家盗窃的时候,是为了给其姐姐弄医药费。其亲属说过他得过很重的病,而且精神有问题。导致其走上不归路的因素,大部分因素和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康家人的操作有激怒他的因素。

曾春亮已经40多岁,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加上自己不能吃苦,所以从事违法的勾当,并且因此在牢狱之中度过了10多年的光阴。

出狱之后居无定所,全靠亲戚救济,因此对于亲人他还是有感恩的心态。尤其在得知姐姐重病后就想要给姐姐弄钱,所以他选择了康家进行偷盗。

谁知偷盗过程中,自己睡着了,结果被康家人发现,发生了打斗,过程中他威胁康家人不准报警。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康家人报警,他不仅要重新坐牢,而且刑期会从重。

牢狱生活有多苦,可想而之,最重要的是再次坐牢之后可能所有的亲人都不会再认他,他也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姐姐。等到出狱后,有可能已经50多岁了,那样一辈子都没有任何希望了,可能生不如死。因此他对康家放了狠话。

警察接到报案后,进行立案,或者调查,抓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康家人前后报警了三次。对于曾春亮而言,就是康家人非要置他于死地,一定要让他坐牢。最终他心生报复而痛下杀手。可能在他看来,既然你非要置我于死地,那么大家要死就一起死。

所以似乎也能理解为何他被抓后如此淡定,甚至面带微笑。对于偏激的他而言,坐牢生不如死,那么不如痛快拉几个垫背的一起死,他也是赚了。

也应证了他家属所说,不到逼不得已,他不会这样做了。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很多,@英雄拒绝黄昏 就这几方面聊一聊:

一、据说他几乎没读过书,很早就出去打工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学到了一身毛病,养成好吃懒的习惯。孟母三迁,就说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他家兄妹多,家人无遐管教他,他成了一个野孩子。

三、他受不了打工的那份苦,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偷多了,他的胆子就大了起来。

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的都是一些负能量的东西,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对社会上的好坏,他根本就没有辨别能力,认为钱就是老大,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因此他挖空心思去找钱,那怕偷来的抢来的。

六、不劳而获多了,他的脸皮就慢慢厚了起了,什么事也干得出来。

他的成长中,没有人去引导他,以致他就往邪路上走了。

2000年,他因盗窃罪判了12年,出狱后,仍然不思进取,不久重操旧业又判了刑,今年5月12日他才从牢房里出来。

这个时候,他打工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向弟弟拿了1万元做生意,结果又以失败告终。

思来想去,他还是认为干老本行轻驾就熟来钱快。于是就有了7月22日行窃康家偷窃案,最后导致杀人,走向了不归路。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

我始终相信一点,人性本善。

我想也许我说出我的观点时,大家可能会喷我,我也做好了被喷的准备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个被曾春亮打伤还在重症监护室的孩子。曾春亮在杀死两人的情况下,却留了这个孩子一条命。我想当时的报道大家都看了,被害人康家的母亲在一楼身中七刀死亡。据被害人家属描述,是刀刀见骨。而被害人康家的父亲在二楼,被曾春亮用大锤猛击其太阳穴导致当场死亡。而当时睡在老人身侧的就是受重伤的七岁的孩子。曾春亮如果当时有杀心,他可以用对康母康父的手段对待这个孩子,可是我想在那一瞬间他应该是犹豫了,他用锤子砸了孩子的头部应该是怕孩子叫喊,而作案后,曾春亮并没有盗取什么有价值的财物,所以,应该是报复杀人。

而这满满的仇恨从何而来,我们尚未可知。我们只是听了被害人的家属说,曾春亮扬言,如果敢报案杀你全家。而且在第一次作案的时候曾春亮确实对被害者家属说,我没有偷东西,我只是在你家睡了一觉。而事后被害人报案,确实也没说丢了什么。事发后两天康家人又发现曾春亮遗留的螺丝刀,手电筒,手套。所以再次报案,说曾春亮意欲盗窃。我们都看了康家的条件,应该是富裕家庭。而曾春亮可能确实也有盗窃的想法,可是如果他的目的是盗窃,为什么不偷东西走人,为什么要在二楼一个有空调的房间里睡觉呢?我一下子想到了之前报道说,曾春亮曾经想住旅店,但是因为身份证的原因被拒绝了。那可不可能曾春亮这些工具只是为了撬开康家的房门,找个栖身之地呢?在8月17号,康家人收拾三楼的时候再次发现了曾春亮遗留下来的空矿泉水瓶,烟头,还有打火机。这就证实了曾春亮曾经在康家待过很长时间。因为三楼和四楼康家人不经常进入,所以他一直隐藏在这里。而他后来到二楼有空调的房间睡觉,应该也是以为家里没人,想休息一下。当然这只是个人推测,一切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

后来康家人报案,曾春亮报复心起,挥刀杀人,之后逃亡,做了亡命之徒,因为驻村干部发现了他,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了杀心。这就是我分析的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原因。

至于教育成度,至于家庭环境,至于性格因素可能都有一点。但是任何事情一定都有一个点,而这个点正好触发了曾春亮的逆鳞,那就是康家的报案。

曾春亮杀了三人,十恶不赦,死刑无疑。我们也为被害者家属感到遗憾,我只是在想,在事情发生最初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而不至于把矛盾激化至如此呢?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下面三个:

一、缺少亲人关爱

曾家有六个兄弟姐妹,曾春亮排行老五,上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

在曾春亮服刑期间,因为哥哥弟弟都在务工,家里的老房子也因为年久失修,几年前倒掉被拆。出狱后,曾春亮住在厚坊一组的弟弟家。一个坐过牢的人,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心。尤其像曾春亮这样坐过18年大牢的人,他没有妻子儿女,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再没有工作做,他会时刻胡思乱想,以致害人害己。

在村里也少有亲戚,他很少和村民走动。

当初父母离世以后,兄弟姐妹虽然各为生计奔波,也应该在一起想个办法帮助曾春亮。一母同胞不帮助他,外人谁还会帮助他呢?所以,他们兄弟姐妹六人中,就差一个主事的。现在说这话虽然晚了,但是道理就是这样。

俗话说“长兄如父”。当大哥的首先要为小弟操点心,特别是在一次或者两次出狱之后,不能让他衣食无着。尤其需要给他找点活干,叫他自食其力。只要有活干,他的坏心思就会减少,甚至没有。

现在都在打工,曾春亮的哥哥、小弟、姐夫、侄子、外甥,一共得有10几人吧,不可能没有一个能带他去干活,关键是大家都把他当做累赘。现在就是后悔也插不上手了!

二、办厂无望有点绝望

出狱后,曾春亮曾去村委会三四次,找村主任、村支书、驻村干部,称自己想办个砂石厂“搞点钱”。并表示“钱没问题,我可以挣。”后来曾春亮两次拨打易新良手机,拨通后说”他打错了“,后来就没打过。

“叫他去厂子,他嫌工资太低,觉得坐过牢,也不会有人要,会歧视。”村干部劝曾春亮去厂子,但对方听不进去,嫌工资低,总说厂里不会要他这个坐牢的人。

“又没有什么可以做,房子又没有,我怎么活?”曾春亮曾这样抱怨。他有点绝望。

性格傲慢又自卑,曾春亮性格偏执。这样一个人,要办厂受挫了。他会怎么想呢?就是他把厂子办起来,以后又会怎么样呢?是一个未知数吧?

三、生活无望破罐子破摔

去厂子嫌工资太低,觉得坐过牢,怕人家不要,会歧视,自己想办厂又没办成,他感到了生活没有了希望。

一个性格偏执的人,他的想法在一瞬间就会发生大变化。既然受人歧视,还是重操旧业吧,大不了再入狱,把牢底坐穿。与其不牢底坐穿,还不如早死;与其自己死,还不如杀几个再死,反正这辈子完了……

导致曾春亮走向不归路的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曾春亮走上杀人犯罪这条不归路,是几种综合因素造成的,而康家报警是问题的触发点。

我们可以来设想一个场景:

曾春亮无父无母、无业无房、无妻无孩,坐过两次牢。这样一个六无人员,又有犯罪前科,他只有一点耕地已经荒芜,想与人合作办厂创业不成,现在遇到生计困难,没人能帮他解决。可他也有自尊心。于是,他看到康家的房子非常漂亮,琢磨这家人有钱,可以悄悄去弄点钱或值钱的东西,趁别人没发现,谁都不知道,赶紧走人。

只是摸去了康家后,他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了空调。外面天气太热了,反正这家人的房子大,没人,何不开空调凉快一下?他摸摸索索地打开空调,歇了一会儿,太舒服了,不想动,渐渐地犯困,睡起觉来。

康母上楼,来到房间。我家怎么来了个陌生人?她大叫起来。

曾春亮正在美梦中,被惊醒。她发现面前站着一个老人。

糟了,被人发现了!他充满警惕,第一时间跳起来,用自己撬门用的螺丝刀对准康母,让她不要再叫。康母很害怕,不叫了。

康母的儿子康海(化名),在楼下已经听到了母亲的惊叫声。他立刻跑上楼。当他看到一个陌生人手中拿着一个尖锐的东西,正对准母亲的脖子,他来不及反应要扑上去救母,又一转念,问道:“你是谁,你想干什么,为什么要伤害我妈?”

曾春亮没有说话。

康海继续说:“你把你手中的东西放下,有话好好说!”

曾春亮并不想让人知道他是来偷盗的想法,以及他自己的艰难处境。“我只是在你家睡了一觉,我什么东西也没拿,你们不要报警。”他想起狱中不自由的生活,实在不想坐牢了,又补充一句:“如果你们报警,我就杀了你们!”

康海说:“我可以暂时不报警,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能告诉我原因吗?”

曾春亮实在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困难。

康海认真打量他一阵,思索一番,瞬间明白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又说:“兄弟,你把手中的东西放下,你只要别伤着我妈,放了她,我不报警。有话我们慢慢谈。”

曾春亮一听,放了老人,转身就走。

康海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选择没有报警。后来,他妻子打扫卫生又发现曾春亮当时留下的一些准备作案工具没带走,他有点慌张和生气,却保持镇静。他想方设法打听清楚曾春亮的来龙去脉,了解他的处境后,找他谈谈。

见面那天,两人心平气和地坐在一家饭馆,康海请曾春亮吃饭。吃完饭,康海说:“我打听一下哪有合适的工作,帮你介绍一份。如果打听不到,你别怪我。若打听到了,只要不是工资太低,你先干着,慢慢再调整。我身上的钱也不多,我这里有500块钱,尽管也帮不上你的大忙,你先拿着帮你解一下围。你没地方住,我家三楼有房间空着也是空着,你可以去先安一下身,没事。等你有一份工作,再搬走。只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不许再走违法的老路。”

也许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不仅康海不会受伤,康父康母不会死,死去的驻村干部和22岁的警察也都活得好好的。还有,当班长的七岁孩子正在开心玩耍,哪会躺在医院!而且,曾春亮的人生故事,从此可以改写。

据消息说,康家如今在申请赔偿。只看国家怎么给予解决。曾春亮现在只有一条命还不是他自己的,拿什么赔人家!

一个人身上有两种特征,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相信,人性本身善良。曾春亮是在社会上跟着别人学坏了。他需要有人感化他,让他体验人世间的温暖,而不是完全冷漠,对他的排斥,令他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存在感。

由此看来,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还不够。请不要排斥穷人,请多给穷人一点关心吧。这个庞大的群体,也是社会的生力军。让穷人多一点温暖,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会让人性多一些光亮,而社会少了坏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