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了的马化龙?

清末咸同年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西北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使得整个西北大乱,民不聊生,清廷多次派兵镇压,效果甚微。1867年,清廷调闽浙总督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北上平乱。左宗棠到陕甘后,采取严厉的铁腕政策,对参与暴动的乱民格杀勿论。当时的西北不仅有乱民暴动,还有捻军参与其中,面对当时的局势,左宗棠采取“先秦后陇”的策略,先对付捻军,再对付乱军,防止他们合势。

左宗棠

左宗棠面对的对手当中,最难对付的就是白彦虎,虽然参与暴乱时只有22岁,大字不识一个,却是屠杀最疯狂的一个。当乱军被击退至甘肃东部的董志塬后,他们把残存的队伍组成了18个大营,白彦虎被推举为18营副帅之一。18大营组成“新四营”后,白彦虎还是副帅,并于1869年率50万军退至今宁夏地区。之后18位元帅里7位战死,9位投降清政府,1位随白彦虎退出嘉峪关后下落不明。当时退入新疆的只剩下白彦虎亲自领导的残军一支。左宗棠对朝廷报告,肃州(甘肃酒泉)大捷后,在西安、敦煌、玉门、疏勒河一带只逃脱了7000余乱军。

有史料记载,乱军逃入新疆的仅有白彦虎这一支,人数大概三万左右,据后来中亚东干族的老人说,进入新疆的乱军及家眷总数在7到8万,无论多少人,这支队伍应该不是原来的陕西队伍了,而是陕、甘、宁、青以及新疆的部分HUI民组成的联合军。进入新疆后,这支队伍已经没有战斗力,只能选择逃命。

1876年初,左宗棠集结各路清军140到150个营,总计六七万人,从兰州、凉州、海州、哈密四个方向对乱军进行追击,据东干族的老人回忆,当年回军的马背上,一边是装娃的背篓,一边是做饭的锅盆。有时饭刚做好,追兵到了,将饭锅一掀,用湿泥土一冷却,拖上马背,拔腿就跑。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转战千里,坚持十余年。

1873年,白彦虎逃往新疆,陕甘回乱才算真正结束,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白彦虎又率残部逃入俄罗斯,俄罗斯出于政治考量,拒绝将白彦虎引渡给清政府,并允许进入俄罗斯境内的白彦虎残部5年不纳粮,10年不抽丁。1882年,白彦虎死于俄罗斯托乎马克,终年53岁,而如今生活在中亚陕西村的东干族,就是他和他部下的后人。

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马化龙,马化龙的父亲马以德是哲合林耶教教主,马化龙是马以德的长子,后来继承了父亲的教主地位,以总大阿訇的身份行使教权。

马化龙

马化龙世居宁夏灵州的金积堡。1862年,马化龙举兵宁夏金积堡,杀宁夏道台侯云登、知府吕际韶、知县赵长庚等。随后在城中抢劫屠杀而去。1863年10月,马化龙率部攻打灵州(今宁夏灵武),在城内内应的配合下攻陷灵州城,马化龙进城后屠杀2万余人。马化龙的军队四处烧杀抢掠,他们毁灭佛寺道观,残杀异教徒,大量屠杀汉人。清军也因此对马化龙进行围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马化龙于1866年投降,并改名马朝清以示忠于清王朝。马化龙只是表面降清,背地里仍然做着伤天害理的事,并且私下援助乱军。

1868年,已经和清廷达成合议、维持抚局的马化龙,接到陕西乱军的求援信。当时,因缺粮困守在陕西华亭一带的乱军及其家属十多万人,眼看在 清军进攻下,有全军覆灭的危险。陕西乱军头目赫明堂紧急向马化龙求粮支援。当时有人劝谏马化龙“万万不可支援,得罪清军事大”。但马化龙说:“左宗棠是清军的名将,用的先捻后HUI,先陕后甘的打法,陕HUI被灭,甘HUI难存,左宗棠是不会留我们活的。我们当初没有援助马兆元,就已经对不住我的教民了,陕HUI被困,一定要支援,你们不要损我的决心,不能眼看陕西成千成万的穆民受困受饿。这样我们就犯了罪,更不合乎穆圣的教导。”于是马化龙下令向陕HUI运去几百万石的粮食。

金积堡

1869年,清军进攻金积堡,面对清军逼近,马化龙反叛。随后,马化龙部下在灵州杀人十余万,抢劫财物及妇女。1870年,清军继续攻打马化龙,并要求马化龙将金积堡中的陕西乱军头目不论大小,一律交出,马化龙拒绝。后来马化龙力竭势穷,自赴清营并表态:“以我一人之死,赎万众无罪之生。”1871年,马化龙及其子被凌迟处死,其部众1800余人被杀,金积堡内一万多老弱妇孺驱至异地安插。马化龙作为这场政治运动的第一领袖,他死后,标志着清军收复整个陕西。

金积堡遗址

左宗棠对陕甘,乃至整个西北人,都是有功的。从曾遍布陕甘一带的左公祠,就能看出左宗棠在陕甘人心目中的分量。然而,今天总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对于左宗棠杀投降的马化龙父子,以及杀害“四大马”之一的马文禄及其部下1500余人,并听任官兵入城屠杀HUI民数千人的事有所诟病。这些人为什么就看不见乱军对陕甘平民造成的戕害。上千万的平民死于屠杀,而屠杀他们的就是左宗棠刀下的鬼。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左宗棠落实“剿抚兼施”的政策,对于投降的乱民进行安抚,对于那些顽固分子绝不留情。马化龙多次反复,加上其在乱军中的地位,如何留他?

从1862年至1973年发生这场惨绝人寰的政治运动,给后世的西北陕甘地区留下了永远的痛。这场运动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陕甘地区的人口锐减,乱前陕西人口1394万,甘肃人口1945万,战后陕西剩772万,甘肃仅剩495万。经此一乱,陕甘精英阶层损失殆尽,经济一落千丈,西北地区从此衰落。陕西境内,除了西安城以外,再无HUI民。西安城中的HUI民因为当年一位明智的阿訇领导下没有参与暴乱而幸存,现在的西安回民街文化才得以保留。甘肃境内的HUI民大部分被异地安置在荒凉之地。投降的马占鳌部换来了左宗棠的网开一面,从此马氏开始控制西北,成就了近一个世纪的马氏军阀,青马,宁马,甘马基本都是这一部的后裔。

左宗棠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了的马化龙?

同治之乱屠夫白彦虎,一路杀戮,千万汉民族惨遭灭门,逆贼逃窜至新疆又和阿古柏共同乱我华夏,而今仍有不法之徒,为此逆贼歌功颂德,我们应当对历史上左宗棠收复失地,护佑华夏,而歌颂民族英雄,而不是白彦虎逆贼之流。

左宗棠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了的马化龙?

马化龙投降的同时,在金积堡内埋藏数千支火枪和弹药,左宗棠多次跟他谈话,要求他交出所有武器,诚心投降,他都忽悠左宗棠,说武器已全部上缴,最后清军在金积堡内搜出数千支火枪和弹药,事实证明马化龙只是被清军围困日久,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清军撤围,很快又会叛乱,因为当时西北很多叛军就是这样的,打不过又逃不掉就投降,清军一撤就又叛乱,所以杀掉马化龙是很正确的决定。

左宗棠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了的马化龙?

几个原因:一是马化龙作恶多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二是马化龙反复无常,投降后也可能会再反叛。三是左帅要杀人立威,杀鸡给猴看。

左宗棠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了的马化龙?

首先马化龙杀人如麻,作恶多端,不杀不足平民愤。其次,马的投降不是真心而是被迫,一旦稍有机会,他会再次叛乱,西北将永无宁日。但是也坦率的说,杀他的布告理由有些勉强,主要是说他之前私藏军火,没有交代。但是为了国家安宁大局,不必太迂腐。

左宗棠为什么要杀已经投降了的马化龙?

首先,晚清的军队,尤其地主们组织起来的“团练军队”,比如“湘军”、“淮军”、“楚军”。这些地主武装杀降是有传统的,请记住,不是民族矛盾导致的杀戮。

根本就是地主阶级对于反抗者的杀戮。

曾国藩外号“曾剃头”,他捉住了太平军,无论是王爷,还是普通一兵,从来只有一个“杀”字。

石达开也采取了类似马化龙的投降方式,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换取部下军队的活路,被凌迟!部下亦被全部杀掉。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林凤祥、李开芳、捻军首领张洛行、赖文光等都被凌迟杀死了。

被杀的普通士兵更多。

1861年7月份,曾国荃拿下了太平天国在安庆的十八座营垒,俘虏了8000太平军。八千太平军交出了6000支洋枪,8000支长矛,1000支抬枪,8000支火绳枪和2000匹战马。

完全可以说,这8000太平军手无寸铁了。

可是这八千太平军还是被圈在营中,一次带出去十个,一次带出去十个,分800次杀掉了。

8000具尸体啊!谁看了也会害怕。

为此,曾国荃在给哥哥曾国藩的信中表达了稍微的良心不安。

曾国藩大发雷霆,回信怒斥曾国荃:

沅弟、季弟左右:盛四归,接两弟信,具悉一切。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此贼之多掳多杀,流毒南纪,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虽使周孔生今,断无不力谋诛灭之理。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

曾国藩的意思很明显,孔子复生也会杀尽太平军,因为太平军深受邪恶思想的蛊惑至深,如果放入民间,只会蛊惑百姓造反,收编入军队,只会损耗军队战斗力。

出身于湘军的淮军创始人李鸿章在拿下苏州后的杀降行为曾经惹得洋枪队的首领戈登都看不下去了,戈登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唯利是图的家伙啊!据说他气愤之下,提着枪要找李鸿章拼命,李鸿章逃跑了。

而左宗棠的“楚军”,无论立军思想,还是战斗手法,都和湘军无啥别样,一样的地主武装,见不得有人竟然反对孔孟教化。

同时,马化龙是伊斯兰教门宦哲合林耶第五代教主,他借以造反的力量也是宗教。

马化龙也不是善人,马化龙的军队比太平军还要疯狂。

太平军披着宗教外衣,要的只是平分土地罢了,经济诉求。

马化龙的军队追求的却是杀尽不愿皈依回教的汉人。不仅仅杀清朝的官员,也杀普通百姓。

后来左宗棠进入陕甘,打败了马化龙的军队。

马化龙眼看打不过,只好投降!

为了保存实力!马化龙提出用他自己一家人的性命换取左宗棠放下屠刀,饶过所有参与叛乱的回民性命。

左宗棠没有答应,不仅杀了投降的马化龙,还对马化龙的教民展开了大屠杀。

至于为什么?

请参考曾国藩的决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