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怎么区分?有哪些不同?

这三个地方具体是怎么划分的?怎么区别呢?怎么划分呢?

坊间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东北三省像一省,而陕西是一省像三省。说的就是陕西的地域差异性。陕西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形状,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部分。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南部秦巴山区。这三部分又被称为陕北、关中、陕南。

如果细分的话,陕北和关中的界线从东向西依次为:韩城市芝阳镇、巍东乡、新城街道、西庄镇、龙门镇;韩城——合阳分界;黄陵——澄城、合阳分界;白水——洛川分界;白水县林皋镇、荛禾镇、北塬镇;印台区——富平县分界;宜君县哭泉镇、云梦镇、王石凹镇;印台区玉华镇;黄陵——旬邑分界。

而关中和陕南的分界线由东向西依次为:洛南县——商州区、丹凤县分界;蓝田——柞水、商州区分界;长安区——柞水县分界;户县——宁陕分界;周至——佛坪、宁陕分界;周至县厚畛子镇;太白县桃川镇东界、南界;渭滨区——凤县、太白县分界;陈仓区——凤县分界。

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的地貌特征不同,陕北地区属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陕北地貌

关中地区则是台塬和平原,地势相对平坦,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

关中地貌

陕南属于秦巴山区除了汉中盆地较为平坦外,其余基本都属于山地,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陕南地貌

陕北、关中、陕南的气候也不同,差异性也较大。陕南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16℃。气候相对湿润。

关中以及陕北大部分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气候,陕北北部榆林一带的长城沿线则属于中温带气候。陕北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年平均气温12—14℃,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的语言习惯也不同,陕北方言属于晋语方言,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也夹杂了一些蒙古语。与普通话不同的是陕北方言至今保留入声,共有24个声,即有全浊声母V,Z和次浊声母η。方言词汇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陕北方言习惯于给单音节词加上一些没有意义的字,使其变成双音节词,比如圪峁,圪梁,圪洞,圪楞,圪钵以及绿格茵茵,干格巴巴,齐格争争,慢格腾腾等。陕北方言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含有丰富多彩的摹拟词,比如笑格盈盈、红格丹丹、嫩格蛋蛋、稳格堰堰,直格挺挺,端格争争等,这些用词在陕北民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陕北方言中也有许多忌讳,比如陕北人忌讳说别人是盖佬、炒面神、嫖脑;忌讳自己被说成八成胡脑髁、搅茅辊、瓷脑;忌讳说儿人、儿事、儿话、儿路、毯势等不吉利话;忌说别人的孩子胖。

陕北方言属于晋语语系不同的片区,陕北的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属于晋语方言的吕梁片;而府谷、神木、靖边、米脂、绥德、子长、子洲等县属于晋语方言五台片;榆林市和横山县属于晋语方言大包片;在2009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把陕北的延安市、延长县、甘泉县从原属的中原官话中分出,与延川县、志丹县、吴起县、安塞县组成了晋语方言志延片。

陕南方言比较复杂,秦岭横亘陕南北部,与四川、重庆、湖北、甘肃、河南等数省接壤,历史上临近各省人员迁徙频繁,带来的各自语言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独特的陕南方言。陕南北部少量县区属中原官话区,南部属西南方言区。

陕南人讲话风格婉转悠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圆润如歌,听起来缠绵,甜柔,但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难懂。陕南人忌讳说“癞呆”、“蔫皮子”、“烧料子”,“铲锅巴”,“烧火”等。

在2009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把陕南汉中地区(洋县除外)、安康地区的岚皋县、汉阴县、宁陕县、石泉县、镇平县、紫阳县等归于西南官话(西南方言)川黔片陕南小片;汉中洋县、安康、商洛部分地区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方言;而安康的部分地区、柞水县、镇安县(部分乡镇)、丹凤县(部分乡镇)、白河县(部分乡镇)、旬阳县(部分乡镇)、平利县(部分乡镇)、商南县等八县市归属于江淮官话竹柞片,使用人口大约180多万人,在这八县市中,由于历史上移民迁徙的原因,还有数十万人说的是赣语和湘语。

关中话又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东府话属于中原官话的关中片方言,其主要使用区域包括关中地区的西安、咸阳(除长武县)、渭南、铜川各县市区,陕南地区的洋县、安康市(汉滨区部分)、旬阳县(县城及部分乡镇)、白河县(县城及部分乡镇)、平利县(县城及部分乡镇)、商洛市(市辖区)、洛南县、山阳县(县城及部分乡镇)、丹凤县(县城及部分乡镇)、镇安县(县城及部分乡镇)、西乡县(部分乡镇)、城固县(部分乡镇)。陕北的洛川县、黄陵县以及黄龙县。

关中方言西府话属于中原官话秦陇语系,主要使用区域包括关中的宝鸡地区各县市区和咸阳长武县,陕北的富县以及定边县。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陕北、关中、陕南形成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也不同。陕北流行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秧歌、陕北道情、陕北二人台、陕北碗碗腔、由于靠近山西,陕北人也喜欢山西的晋剧。

陕北说书

关中地区最受欢迎的是秦腔,除了秦腔以外,关中各地还有跳戏、关中秧歌、关中道情、眉户、弦板腔、线腔、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同州梆子等地方小戏。

华阴老腔

陕南流行弦子戏、商洛花鼓、端公戏、八岔戏、大筒子、汉调二黄、汉调桄桄、紫阳歌剧。

陕南紫阳民歌

陕北以种植杂粮为主,关中则是以玉米、小麦等为主;陕南则是鱼米之乡,以水稻和油菜为主。不同的物产也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陕北流行的地方小吃有钱钱饭、卤煮驴板肠、陕北米酒、火烧、黑楞楞、蜜汁南瓜、洋芋檫檫、油馍馍、碗砣、抿节、陕北大烩菜等。

陕北油馍馍

关中地区各地都有非常丰富的地方小吃,主要还是以面食为主。有名的有岐山臊子面、油泼面、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凤翔削筋面、乾县酸汤面、礼泉烙面、蓝田饸饹等等。

关中美食

陕南风味小吃主要有安康蒸面、安康八大件、浆水面、菜豆腐、粉皮子、豆瓣鱼、米糕馍、麻辣鸡、柿饼、豆腐饺子、蒸雪糕、核桃馍等等。

陕南美食

陕北、关中、陕南的民居也是各有风格,陕北是以窑洞为主,一般会选在向阳的坡地上建造窑洞,背靠山坡,面向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般是三孔或者悟空窑洞组成一个庭院,中间的窑洞为正窑,有的分前窑和后窑,根据所需来进行设计建造。

陕北民居窑洞

房子半边盖是关中民居的一大特色,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关中有民谣为: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时运来。

关中民居特点

陕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人们在选择建房时因地制宜,因而形成的民居形式多样,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和四合院。石头房多建于镇巴、安康、西乡山区;竹木房多建于南郑、宁强、城固山区;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三合院和四合院多建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陕南民居

陕北是革命圣地,关中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陕南则是我们称谓“汉”的来源地。陕西的十个地级市中,榆林市和延安市位于陕北;宝鸡、杨凌、咸阳、西安、铜川、渭南五市一区地处关中,而商洛、安康和汉中在陕南。

无论怎么区分陕北、关中和陕南,对内我们是兄弟姐妹,对外我们都是陕西人。

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怎么区分?有哪些不同?

陕北:榆林,延安地区,属黄土高坡

关中:宝鸡,铜川,咸阳,西安,渭南地区属关中平原

陕南:汉中,安康,商洛等,依靠秦岭山脉

陕西地带南北长,东西窄

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怎么区分?有哪些不同?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陕北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沙粒有关。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支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陕北黄土高原较大的河流分别注入黄河和渭河。各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上游段,往往形成较宽的川地,是黄土高原的“米粮川”。

【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陕南山地】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怎么区分?有哪些不同?

陕北位于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它是革命老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

陕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陕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少,风沙干旱严重,河流水量不足,盛产谷子、玉米、高粱、土豆、红枣等,著名景点有白云山、红石峡、蒙恬墓、宝塔山、壶口瀑布、黄帝陵等。陕北是陕西煤、能源和化工基地。

关中位居陕西中部的平原地区,素有“八百里秦川”或关中平原、关中盆地的美誉。这里南有秦岭这座天然屏障,渭河、泾河从平原中穿过,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物产丰富,粮畜充足,交通顺捷,科技文化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小麦、玉米、油菜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近年来,随着“关中-天水城市经济带”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和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初显成效,关中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三秦大地。

陕南是指陕西秦岭山以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市。

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的汉中、安康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南方地区特征,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森林众多,生态优美,当地人主要栽种水稻,盛产核桃、板栗、桔子、茶叶。

陕南人主食是大米、面食。汉中、安康方言接近四川、重庆方言。商洛北部的方言接近关中方言,西部、南部各县方言比较多,普遍接近湖北、江淮一带方言。陕南水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

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怎么区分?有哪些不同?

陕北高原,关中平川,陕南稻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