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曹操是一代枭雄,身披汉相的虎皮,对手下的文臣武将大致掌控到位,无论是真心追随自己的忠臣,还是铁心为汉臣的,表面上一视同仁。曹操在时,司马懿决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要说有非分之念。在曹操心中,忠于曹某的列入第一档,无党派列第二档,忠于汉室的列第三档。二丶三档只要像徐庶那样明哲保身,就暂无生命之虞。司马懿最多入二档,没有军马实权,并不入曹操之眼。司马懿隐忍有术,一直到曹操死后才被曹丕重用,曹丕临终将司马懿列为两大托孤之重臣,司马懿受托而不真辅佐,开始学曹操样渐渐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曹操不知道司马懿会造反,他又不是神仙,以后的事他怎么预测的了,况且司马懿也没有造反,造反的是他的孙子司马炎,曹操只是觉得他雄才大略,城府极深,绝非池中之物,担心以后难以驾驭,但当时的形势是需要司马懿这样的人才的,所以曹操一边重用,一边防范。
谁曾想曹操后代那么弱,经历曹操,曹丕,曹真,曹爽之后,没能防范住司马懿。让他权倾朝野,成就司马家。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司马懿,历史上众说纷纭,我对此有以下几个看法。
首先解释下为什么曹操不待见司马懿,《晋书宣帝纪》中这样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大意就是司马懿这个人内心狭窄但是外表宽厚,好猜忌而有权术。魏武帝曹操在世期间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听说他能像狼一样回头,想亲自检验一下,便将司马懿招来并让他向前走,又突然让他回头,司马懿果然身体没动就能将脸完全转过来。曹操又曾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马槽里吃料,心中非常厌恶。后来他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心做臣子的人,一定会干预国家大事。”
但是曹操没有杀司马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曹操虽然不待见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和曹丕关系十分密切,公元219年,司马懿荣升太子中庶子,经常帮助曹丕出谋划策,而深受曹丕信任和重用,曹丕将司马懿和曹真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所以曹丕经常会在曹操面前帮司马懿开脱,让司马懿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受到太多来自曹操的打击。
第二,大环境因素,三国时代是一个士族统治的时代,士族在三国时期扮演重要的角色各个重要职务都是由士族担当,而司马家族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名门士族,所以曹操也有所顾忌不敢轻易杀了司马懿。
第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司马懿这个人十分低调懂得收敛光芒,会审时度势,司马懿在曹操在位时候一直隐忍甚至弃官不做,还经常劝说曹操称帝以表忠心,这样就使曹操放松了警惕,因此曹操临终前也只是告诉曹丕“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大用”。
总的来说,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争论已久,具体的原因或许只有曹操自己知道,简单分析就是上述三点原因,主要还是司马懿自己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明哲保身之理。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按《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司马懿勤勤恳恳,亲力亲为,加上曹丕斡旋,曹操最终对他放心了。
曹操时期司马懿地位也不高,即使以曹操死截止,仍然有多个论地位论势力比真司马懿看起来更可能扮演日后司马懿角色的人还活着,比如贾诩、臧霸,当然他们都没活到高平陵之变。如果当时曹操就对司马懿有戒心(所以《晋书》那段记载是否靠谱大家自己判断),他要杀的人得好几个了。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我们现在之所以会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已从历史中看到故事的全貌了,知道了结局了,用现在人的角度去考虑当初的事件,所以才会有此疑问。
就像我们也可以问当初秦始皇为什么不杀了姓刘的一族,或者汉高祖为何不杀了姓李的一族?以此来保全帝国的延续,对吧?所以,对待此问题,我们应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根据当时社会环境来剖析,就会容易得到答案。
那么曹操和司马懿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一曹操生卒年份:155年-220年。
司马懿生卒年份:179年—251年。曹操比司马懿大了24岁。
看看曹操当世的对手:董卓、吕布、二袁、刘表、马超等,更别提后面的刘备和孙大家族了。
也就是说在曹操和这些牛气哄哄的人物斗的正猛的时候,司马懿还在玩泥巴呢。
曹操在当上丞相后,需要一个学识还可以的人来做文化宣传工作,一看司马懿还不错,那就抓过来吧。
当时的曹操五十多,凭自己的智谋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才,灭了上面的大部分对手,所以“乱世之奸雄”这个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那个时候的司马懿呢?还是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除了在文学上有点造诣外,别的在曹操眼里根本不够看的。
在曹操征刘备、伐孙权的时候,手下谋士、武将如云,而且自身也是文韬武略,干仗经验十足,是真正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
而司马懿呢,玩弄笔杆子是把好手,仅此而已。
你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只身经百战的老虎会把一只绵羊当对手吗?
二再看看曹操有一次和刘备喝酒时说的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听听吧,在那个时代,能被曹操看上眼的,只有刘备了。后来事实也验证了曹操的眼光确实毒辣老道。所以,你说整天在曹操眼皮子底下的司马懿,若是真有反心,曹操岂能看不出来?
再说一下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做了一辈子的文职工作,在曹操的儿子曹丕手下才开始展露头角,在曹操的孙子手下才开始有点兵权,在曹操重孙子的手底下才开始壮大,再后来因为遭受曹家排挤的原因才起的兵变,夺了帝位(当然更多的人说是预谋很久的兵变,此处不做分析)。
所以司马懿在曹操的时代,应该是一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要不然哪还要等那么久啊,黄土都埋到脖子里,才开始造反。
所以,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不是曹操不杀司马懿,而是那个时候的司马懿根本没有任何造反的想法,而且还是尽力辅佐曹家,那为何要杀人家?
另外,曹操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看到他重孙子那个时代司马懿居然反了吧。
所以,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去考虑,曹操实在没理由杀司马懿。
这是我的答案
曹操明知道以后的司马懿会造反,为什么不杀他还留在身边重用?
人心隔肚皮,对于古代的君王来说,有能力造反的人同时也是有能力匡扶社稷的人,功臣和反贼往往只看统治者如何驾驭罢了。司马懿和曹操都是这类人,他们既有当治世能臣的潜力,也有做乱世枭雄的倾向!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在曹操时期,司马懿的官一直不大,毫不涉及军权,更谈不上重用了。曹操死后曹丕继位,这个时候司马懿以世子属官身份成为曹丕心腹,参与土地官制改革,成为曹丕削弱宗室地位的马前卒,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司马懿开始掌兵,封骠骑大将军,雍凉都督等,为曹魏防守西蜀。
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王均可以压制司马懿使其“鞠躬尽瘁”,只是曹睿死后继承者年幼,辅政的曹爽无能,这才被司马懿篡夺了政权罢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