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在民间,清朝十二帝有个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 雍乾嘉道咸同光, 清朝一共十二帝, 末代宣统最悲伤。
清十二帝记忆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一.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君权神授,造反的人要想取得合法地位都要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是想说:
我是老天爷派来推翻旧时代,建立新王朝的!
二.清太宗皇太极,年号: 天聪,崇德。天聪取“天赋聪明”之意,代表自己才是正统。后来觉得不雅,改了年号。崇德取“崇尚德化”之意,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治理天下要——以德服人。
皇太极是清朝历史唯一一位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三.清世祖福临,年号: 顺治。“治国顺利,实现华夏统一”,这个年号表明了顺治的理想和目标,冀图清朝江山可以万万年。
顺治皇帝是第一位入主北京的皇帝,故在其之前的年号,人们好像有点陌生。
四.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之意。这个年号,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民间有这种说法: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五.清世宗胤禛,年号雍正。雍正即“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作为九子夺嫡的胜出者,雍正皇帝最想昭告天下的是自己的皇位来得名正言顺,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但这个表述太过露骨,反而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让人不免怀疑。
六.清高宗弘历,年号:乾隆。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他确实做到了,不过只是在位前20年。而在乾隆60年禅位给嘉庆帝后,虽然在全国已经改元“嘉庆”了,但乾隆帝仍继续把持着清朝军政大权,北京紫禁城内仍保留“乾隆”年号。
这个年号很响亮,直到近代仍被百姓熟知,可以说是整个清朝皇帝中在民间影响力最大的年号。
七.清仁宗颙琰,年号嘉庆。“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是希望大清的江山在自己的治理下能够“普天同庆”。
这个年号没有什么新意,正如其人。
八.清宣宗旻宁,年号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之意。当年正值清朝衰弱的重要转折点,故而道光的寓意是恢复清朝往日的光辉,向康雍乾的清朝盛世看齐。
结果却是,从此朝开始,中国走上了一条历史上最黑暗的大道。
九.清文宗奕詝,年号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
此时的清朝已经非常衰弱,国外的列强已经对腐朽不堪的清王朝虎视眈眈,他这个目标倒是完成了一半---贪官污吏们倒是富了!
十.清穆宗载淳,年号同治。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辅政大臣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结果慈禧发动政变,改用“同治”二字,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
结果是,同治变成了慈禧太后的独裁,让她控制朝政数十年。
十一.清德宗载湉,年号光绪。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意思是“光大未竟之功业”,表达了重振国力的愿望。
我觉得这个年号还真是预知了未来,载湉这一生就是“光绪”二字的真实写照。他四岁就被抱进宫中,见不到家人,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长大。他从入宫起便被慈禧太后掌控,饮食起居都没有自由,是一个悲情的傀儡皇帝。
十二.末代皇帝溥仪,年号宣统。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风暴席卷华夏。“宣统”这个年号是对清王朝统治的正当辩护。另外,是“宣告统绪”,德宗载湉死后也无子,迎立醇亲王载沣也就是德宗弟弟的儿子溥仪为帝,慈禧懿旨中明白宣告,溥仪入继为穆宗之子,兼祧德宗。
结果没到三年,袁世凯就告诉溥仪,何为“正统”。
自此,清王朝就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开始逐渐进行转移。
谢谢阅读!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张旭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汉武帝“建元”(前140年—前135年)年号的使用开创了我国历代帝王以年号彰显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历朝历代,每逢新君登基或统治期间遇到祥瑞灾异、政局变乱而改元。年号因事关重大,新年号多为皇帝亲自命名,或大臣拟定供皇帝钦定选用。汉至元朝帝皇年号因各种原因更换较多,一帝多年号,至明清之后逐步固定下来,一帝一年号成常态,一帝拥有2个年号已属少见。清王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至清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十二帝年号多出自《周易》,清王朝帝王年号知多少?
1、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1616年建后金。建元“天命”。“天命”年号源出于《周易》无妄卦“彖传”,意为“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即帝皇以为“君权神授”,自命“受命于天”。
(努尔哈赤)
1、皇太极:后金第二位统治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年号“天聪”,意“得上天之智慧辅助”。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崇德”即“崇尚德化”,指皇太极在“国立之初,崇尚德化”,是他当时政治理念的反映。皇太极也是有清一代帝皇中为数不多的有两个年号的皇帝之一。当然,有学者考究认为“天聪”不算年号,有兴趣者或可查阅史料了解,此不赘述。
(皇太极)
3、顺治帝:大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第九子,名福临。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薨,福临继位。同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福临昭告天下,定明年改元顺治。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在位期间肃清前朝残余及各地方反抗势力,基本实现了“华夏一统”的愿望。
4、康熙帝:名玄烨,顺治帝第三子。在顺治时期,前朝残余势力及各地方武装反抗势力已进本肃清,华夏实现了一统,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康熙)
5、雍正帝:名胤禛,康熙第四子,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继位,次年改元“雍正”。“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清朝列帝中最勤奋之人,《清世宗实录》记载他得病时“仍照常办事”,设军机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之政事或是世人多所知之。
6、乾隆帝:名弘历,雍正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乾隆帝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即“天道昌隆”之意,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乾隆在位时间长达60年,还当了四年太上皇,他是清朝皇帝中文治武功均有成绩之人,号称“十全老人”。
7、嘉庆帝:名颙琰(原名永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第十五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8、道光帝:名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帝次子,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为“大道光辉”。但讽刺的是,道光在位期间没有能够让清王朝走回光辉轨道上,反而是清朝走向衰落。
9、咸丰帝:名奕詝,道光第四子,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即“普天之下,丰衣足食”之意。“咸丰”二字反映了他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10、同治帝:名载淳,咸丰帝和慈禧之子,他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继位者。即位时仅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同治也是算是清王朝帝王中有两个年号的君王。祺祥年号原是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辅政大臣为幼主载淳准备的年号,但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辛酉政变,又叫祺祥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的皇后和贵妃,慈禧在同治帝登基后被尊为太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采纳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绪帝:名载湉,是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当时清臣希望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12、宣统帝:清末代皇帝,名溥仪,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光绪帝弟弟摄政王载沣之子,1908年12月2日至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世人多称其为清废帝或宣统帝,又称“康德皇帝”。一生拥有两个年号,即宣统和康德。宣,大之意;统,帝位、帝业。根据《清史稿·德宗纪一》:“传懿旨,以上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德宗为光绪帝,文宗指咸丰,即宣统帝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但溥仪继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因此,“宣统”二字即有“大统”之意,又有为清王朝统治正当性辩护的意思。
(晚年溥仪)
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想起了刘宝瑞与侯宝林的相声《讲帝号》,而年号就属于帝号。在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所以我们也经常用年号代替庙号或谥号称呼他们。
《讲帝号》中刘宝瑞先生戏谑的很妙,比如他说顺治的意思:
“刚进关,没底,空虚,他希望老百姓都是顺民,他好容易统治。这么讲。”
而侯宝林老先生说的其实是对的:
“顺治吗,一顺百顺,顺顺当当地治理天下,顺治嘛。”
接着侯宝瑞戏说“康熙”的意思是“糠心儿(萝卜)”,“乾隆”是“有钱的聋子(钱聋)”,“道光”是马上皇帝“到哪儿,哪儿就光,道光,到了就光”等等。可见年号不仅是君主的“一厢情愿”,更是后世人茶余饭后插科打诨的话题。
比如嘉靖年间因朱厚熜不理朝政,到后来民生凋敝,也被挖苦“嘉靖嘉靖,家家皆净”,而《尚书》中的“嘉靖殷邦”其实是使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意思。
清朝关内十帝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
其中康熙,康是“康乐安宁”,熙的意思是兴盛,即万民康宁、天下兴盛的意思。
雍正的意思大概是九子夺嫡后,“雍亲王”得位正,正统、正当。
乾隆乾隆,天道昌隆。我们经常说的“乾坤”就是“天地”的意思,隆字,“丰大也”,所以有“兴隆”这样的词。
嘉庆,即抄和珅家的那个皇帝,嘉庆这个词本来就有吉祥与喜庆的意思,晏殊有首词就有“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但是嘉庆的年号却是乾隆取的,他之前也叫“嘉亲王”,嘉庆继位之时依然被乾隆控制着。
道光——大道光辉,《易》中有“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咸丰,“咸”是“都”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
同治当然是老佛爷垂帘听政,共同治理的意思了。
光绪则反映了重振国力的愿望,《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绪”如《诗经》中的“缵禹之绪”,指未完成的事业。
宣统,宣告大统、正统,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就爆发了,这个年号也有为帝制辩护的意思。
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诚邀,如题。年号是皇帝自己对于自己执政后的希望,那么清朝皇帝的年号有何寓意呢?这里小编以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熙为例,简单说明一下。
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作为千古一帝,自登基起就给自己定下来长远严格的目标,所以他给自己的年号也是有意义的。“康”代表安宁;“熙”代表兴盛。所谓康熙者,连起来就是“万民安宁,天下兴盛”的意思。当然康熙帝也基本做到这一点,他在为期间励精图治,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和团结,开创了康乾盛世。当然,康熙帝晚期好大喜功,连连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困苦。百姓不满,也把康熙的年号戏称为“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清朝皇帝的年号都有何寓意?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年号,始自汉武帝,是皇帝和大臣们向天下宣示治国理念,政治诉求的一种方式。每一个年号都有背后的美好寓意,然而有的时候皇帝施政不当,年号也会被用来调侃。比如说明朝海瑞讽刺嘉靖皇帝“嘉靖嘉靖,家家干净”,意思是老百姓穷死了;还有清朝康熙期间“吃糠喝稀”也是在讽刺时政。
清朝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一直到被辛亥革命推翻,一共有12位皇帝,明清两代皇帝的年号是取得最有水准的。
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崛起,挣脱明朝的束缚,建立了后金政权,给自己取得年号为“天命”,意思很明确“君权神授,天命所归”,这是在向明朝强硬宣示自己的存在。
2、清太宗皇太极他有两个年号,作为后金大汗时,年号是“天聪”,可以解释为“天资聪颖”或者“得到上天的智慧”,其实也有一股天命所归的意思在内,这是因为他的大汗之位也是经过一番争夺才得来的;
建立清朝,称帝后改元“崇德”,可解释为“崇尚德育”,此时皇太极地位已经稳固,清朝又刚刚建立,需要向子民宣示自己以德育民的理念。
3、清世祖福临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女真人入关,第一次面对这这么大的国家,也是花姑娘坐轿子——头一回,所以君臣上下就有了“顺利治理国家”的美好愿景,年号定为“顺治”。
4、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虽然被调侃为吃糠喝稀,可是本意非常正面。康,本意为安宁、和乐,熙,本意指光亮,后面引申为兴盛,两者结合则是希望国家安宁强盛。从康熙执政61年的成绩来看,还是对得起他的年号的,只是后期不免享乐之风盛行,造成国家财政危机。
5、清世宗胤禛年号为“雍正”,这就有点意思了。登基之前,胤禛爵封雍亲王,康熙末年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世人皆知,康熙到底传位给谁众说纷纭,胤禛上位后就需要向天下人说明“雍亲王得位正”,故取年号“雍正”。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都被“雍正”两个字束缚了,他要向天下人证明,康熙传位给他是正确的选择,很明显他做到了,正是他的大无畏改革,改变了康熙晚年的诸多不正之风,将国家带回正确的轨道,这才有了后面乾隆朝的盛世。
6、清高宗弘历雍正皇帝为他打点好了一切,他只需要做一个太平皇帝,安心享受盛世。他给自己定的年号为“乾隆”,乾指的是天,指的是大清,指的是他弘历,而隆的意思是盛大、兴盛,综合起来就是大清昌盛,皇帝万岁。可能乾隆忘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自他之后,清朝步入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乾隆”这个年号也成为大清最后的辉煌。
7、清仁宗颙琰年号嘉庆,登基之前颙琰爵封嘉亲王,他年号的寓意比较简单,“嘉亲王登基,普天同庆”,他的施政成绩和他的年号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平静的湖水下,危机已经来临。
8、清宣宗旻宁年号“道光”,寓意大道光辉,想要把清朝再次带领到康庄大道上,但是他所做的只是自己少添一件衣服,后宫少买一件首饰,对朝政却无力变革,只能任由其堕落下去,终于鸦片战争开始了华夏民族屈辱的近代史,而太平天国运动也在酝酿之中。
9、清文宗奕詝年号“咸丰”,咸,本意为“都”,登基之初奕詝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富足,然而登基之初便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英法两国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烧毁圆明园,咸丰带着一家老小逃到热河,国家内忧外患,何谈百姓富足?
10、清穆宗载淳刚登基时年号为“祺祥”,两个字都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这是辅政八大臣选定的年号,然而没用多长时间,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废黜了辅政八大臣,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年号改为“同治”,即共同治理,是皇帝与大臣共同治理天下,还是两宫太后共同治理,自然不言而喻。
11、清德宗载湉年号“光绪”,绪指的是刚开始的事业,光绪即光大事业,慈禧安排这个年号恐怕是希望向天下人说明,在她慈禧的治理下,大清朝的事业也能光大兴盛。然而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慈禧老佛爷只顾着自己修园子享乐,不问前往北洋将士的死活,大清朝已经摇摇欲坠。
12、清废帝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年号“宣统”,这是清朝对世人最后的呐喊挣扎,他要告诉世人大清朝才是正统,但是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碾过,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
但是溥仪却被日本人利用,做了伪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至于这个年号,还有解释的必要吗?汉奸的年号不配有美好的寓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