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有多大?

西南联大,是北平、天津被日寇占领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南迁,先是短暂安身长沙,后又落脚昆明。学校共维持了八年多,但是,西南联大的校风、校训,以及走进西南联大的老师和学生,八十年后的今天,仍旧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为什么一所临时搭凑的学校能够让人念念不忘,肃然起敬呢,我先列几个教师的名字:

叶企孙,赵元仼,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金岳霖,梁思成,王力,费孝通,华罗庚,冯友兰,钱穆,钱钟书,林徽因,周培源,朱光潜,赵九章,张伯苓,梅贻琦等等。

学生,也列几个:何其芳,郭永怀,邓稼先,朱光潜,李政道,汪曾琪,彭佩云等等。

再举个例子,看看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怎样的处境下,怀抱怎样的梦想走到一起的: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是前清进士,做过帝师。日军侵占北京后,老人不堪凌辱,绝食自尽。陈寅恪在料理父亲后事时,日本人找上门来,邀请他到伪政府任职。但他没有效法周作人,而是连夜出京,直奔西南。

日军进北京后,大街上到处都要掛日本旗。一位年轻气盛的少年,扯下一面面膏药旗,撕碎后再踩几脚。他父亲知道北京留不住他,也是连夜送出北京,临别,对儿子说:你要学技术,不要学文。学文救不了中国,只有科技才能救囯。这个少年直奔西南联大而去,他叫邓稼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