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被称为“盛世”呢?

是的。所谓盛世,比如唐代“开元盛世”、清代“康乾盛世”等,必须具备文治武功,还要万国来朝,而宋代虽有文治,却自建国起就倍受辽、夏金的欺侮,如何称得上盛世?

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被称为“盛世”呢?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说到宋朝,基本上是中国帝国时代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直到清朝末期,经济实力才超过了宋朝。同时,宋朝的文治也是历朝最好的,舆论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唯独在军事上确实差强人意,始终没有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使得宋朝没有实现盛世的局面。下面就分析一下宋朝的体制。

唐朝是亡于藩镇割据,在“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府和藩镇之间维持了百年的对峙,最后中央和地方藩镇的平衡体系被黄巢起义打破,最终走向了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时代,主要坐镇中原的五代:梁、唐、晋、汉、周都是由于武将夺权而导致王朝更替。

所以在宋太祖赵匡胤上台之后,就着手解决武将夺权的问题了,他先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几员大将的兵权,随后对军队进行了改革,而这种改革使得宋朝军队战斗力相对于汉朝和唐朝来说大打折扣,也是这种变革,造成了后来明朝实际上也没有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

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平时在于训练和装备,宋朝这方面做得很差

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平时是训练和装备情况。而宋朝为了防止武将夺权,采取了频繁调动武将的制度,同时把军队编制打乱,部队之间也调动频繁,这样就造成了宋军在平时的时候训练不够系统,装备更新不够完备,从而战斗力下降。

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训练,而一个宋朝将领在一支部队的时间往往过短,首先下属都还没有熟悉过来,就被调走了,可以说士兵的训练还没有进行多少,或者进行了一半,就换了一个将领,而新换上的将领又要重新熟悉部队,还要重新编排训练项目,所以宋朝军队很少能够有系统性的训练。对于装备来说,因为将领对部队熟悉情况还需要时间和过程,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对于装备情况也往往无从下手。

对于士兵来说,因为经常打乱编制,这个月在一个部队,下个月就去了另一支部队,和战友之间的训练以及默契都没有达成就换了地方,所以也很难得到系统的训练。至于战术方面的训练就更难系统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往往难以形成具体的战斗力,在宋朝前期还好,毕竟经过长年的战争,宋军中能战的士兵还是不少的,但是在颤渊之盟后,长期的和平年代不打仗,士兵的训练就自然松懈了下来,再加上将领也越来越不上心,所以到了北宋末期,军队的战斗力一般都是非常弱的。

比如当时宋朝和金朝约定一起进攻辽国,在金军击败了辽军主力后,宋军两次出动十万以上的部队进攻辽国,都被辽国一两万人马打的丢盔弃甲,可见那时宋军战斗力之弱。

在交战时候,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在于战略决策和临场指挥,这方面宋朝也做得很差

首先战略决策是由中央枢密院决策的,而枢密院都是文官,极少有武将能够进入到枢密院,一群没有作战经验的文人制定作战计划,那么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就可想而知了。到了作战的时候,也往往是文官为主将,武将做副将,而作为主将的文官往往没有作战经验,临场经常出现指挥上的失误。比如在北宋与西夏的战役中,就有很多文官担任主帅而武将担任副帅,在面对李元昊这样的悍将的时候经常出现指挥失误,以至于宋军与西夏三场大战三次败北。

再比如说当金朝崛起于东北的时候,宋朝就与金朝取得了联系约定南北夹击辽国。而宋朝的战略制定机构,枢密院竟然对宋军战斗力一无所知,以至于与辽军开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战斗力差距如此巨大,十多万人对战一两万人还是惨败。

所以,从平时的训练和装备以及战略的制定和临场指挥,宋朝都存在巨大缺陷,这才导致了宋朝始终没有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

造成宋朝实行这样的军队制度的原因在于加强皇权,我们可以看出,在宋朝,没有出现权臣当权、宦官当权、外戚当权以及军人夺权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较长的割据情况。要保证皇权不被架空,实际上就是要防止别人造反,而要造反的人,就一定要有军权,没有军权,自然就无法造反了。所以只要控制了军权,就可以防止别人造反,这一点在后来的明朝和清朝也沿用了宋朝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皇权旁落的问题。

但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来了另一个问题,过于集权所牺牲的就是效率,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宋朝在军事上的不足,导致宋朝没有开创一个盛世,而在宋朝实际上也有战斗力强悍的部队。

比如宋朝中期时候,这是当时的禁军分布图,当时宋朝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在陕西路,因为常年和西夏作战,所以部队的战斗力也就打出来了。

除此之外,南宋时期的岳家军也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部队,但那是岳飞从招兵开始,到将官都是长时间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宋朝的士兵并不是战斗力不强,而是宋朝的体制造成了宋军战斗力弱的结果,只要宋朝不用这种频繁调动将领的制度,让将领能够好好带兵,实际上宋朝是可以实现军事上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的王朝。

所以,因为宋朝的制度问题,造成了宋朝军队战斗力弱,而这种战斗力弱就造成了宋朝始终没有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没有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并且最终被北方游牧民族灭亡,所以宋朝就不能开创一个盛世了。

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被称为“盛世”呢?

中国古代大一统封建王朝始于秦朝,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其中汉、唐、宋、明、清更是享国百年。可相比于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虽然宋朝的享国时间不输于明清、经济更是力压其他朝代,但似乎只有宋朝没有盛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宋朝也是有盛世的,北宋有咸平之治、仁宗盛世。宋朝的经济十分发达,甚至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农业、手工业各有建树,造船、航海业更是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商业繁荣。不仅如此,宋朝更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朝代,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社会上理学盛行、文学发达、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评价宋朝文学艺术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其实,要只从宋朝内部来说,大部分时间里宋朝都处在一个盛世的环境中,经济、政治、文化都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宋朝不仅商品经济发达,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还出现了专供大众娱乐的瓦舍,百姓吃穿不愁、安居乐业。社会上学术气息浓厚,就连宋朝的皇帝几乎个个擅长咬文嚼字,都是称职的书法家、书画家等。所以说单从宋朝自身来看,确实可以说处在盛世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宋朝在各个王朝的排名上均可谓是名列前茅,人民无论从精神文化上,还是从个人温饱上来看其实都超越了历史上的一些盛世,但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输在哪呢?答案就是:军事。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北宋建立,初生的北宋政权也只是沧海一粟,那时的中国四分五裂,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政权更替十分频繁,而唐王朝灭亡、社会动荡、政权更替的根源便是:节度使制度。赵匡胤也是节度使出身,知道节度使手握重兵的危害,所以宋朝建立之初便是极其“重文轻武”,尽管也有不少像岳飞、狄青这样的当世名将,却也受到排挤猜忌,最后愤懑而亡。宋朝外患不断,辽国、西夏虎视眈眈,而宋朝不仅不在边境派遣重兵驻守,甚至每年还会抽调地方精兵填充中央禁军,本意是拱卫王室,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弱,怎么对抗敌人?而且中央禁军的数量过于庞大,偌大的开销是宋朝极大的负担,“养兵千日,用兵何时?”没有贤臣良将、没有守边战士,宋朝拿什么自保?

宋王朝虽然经济文化实力空前繁荣,但军事实力不是别人的对手,没有外御强敌的实力,不能保百姓安宁,连自己的家门都守不住,澶渊之盟、靖康之耻,哪次不是宋朝赔钱送绢,何来盛世之言?

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被称为“盛世”呢?

宋朝虽说最富有,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辽,金,西夏,大理等多个异族,与宋朝分庭抗礼,经常侵犯中原,攻打宋朝。当时宋朝重文轻武,兵力不足。对外软弱无能,被后人称为:“积贫积弱“。特别是宋微宗时期,不重武,只重文,他做艺术家可以,但国家不重视武力,兵不强,常常被打局面,最后成为辽国的俘虏,直至死在北方。另一面宋朝在中国文化史上又是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众多学者公认宋朝达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巅峰。赵匡胤尊崇儒学,祭祀孔子,造青铜器,在社会上造成了尊崇文化的氛围。士大夫们主张先秦古文即散文,又由诗入词,开拓了诗词的新境界。所以出现了那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

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被称为“盛世”呢?

这是个让宋朝无比尴尬的问题。

明明是几千年历史上最富裕的王朝,却连一个盛世都没有。莫非宋朝是某些人说的“天天盛世”?毕竟高晓松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出宋朝GDP占同时期全球的80%的可怕数据,足以证明宋朝是民众天天过大年,人人奔小康的盛世王朝。

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数千年历史中,我国公认的盛世只有三个,即“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而被吹上天的宋朝,却被彻底地忽略了。

为什么?难道盛世不就是政治清明,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吗?静夜史认为,当然不是。

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底层的广大民众何时成为社会的主角了?说难听点儿,他们的死活有那么重要吗?

自战国以来,小农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生产力形式,这种男耕女织的模式门槛更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更强,且自给自足的模式更加封闭。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治者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需要保持社会环境的安定,不过分剥削底层民众,便可以让小农经济蓬勃发展起来,提高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以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盛世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是极其可笑的。

而且最讽刺的是,即便以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盛世的评判标准,宋朝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并没有那么幸福。

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北宋末年汴梁城在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看到了宋朝社会的繁荣。但当时的汴梁城是北宋的都城,相当于今天的北京,你能通过北京的繁华得出我国已经大城市遍地,GDP远超美国了吗?显然不能。

北宋的汴梁城固然繁华,而且相信历朝历代的都城都很繁华,但在广大的乡村,底层民众仍然挣扎在死亡线上。因为北宋和其他王朝不同,自开国以来,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土地兼并在宋朝中期便达到了顶峰,这意味着广大民众在宋朝中期开始就已经是贫者无立锥之地了。正因为失去了土地这一主要经济来源,广大民众才被迫进城,促进了宋朝工商业的发展。

进城务工看似为失去土地的民众提供了生存甚至致富的通道,但冗兵冗费冗官的存在,压榨了民众最后的剩余价值。

宋朝的繁荣,是士大夫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繁荣。而宋朝的积贫积弱,是广大底层民众的真实写照。

元曲大家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实非虚言。

那么,盛世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在静夜史看来,盛世作为地主阶级的盛世,至少要包含两个因素:

一是人口的大量增加;

二是大一统局面的维持。

宋朝的人口虽然也有大量增加,但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完成大一统,南宋时期更是只剩下半壁江山。

加上宋朝开国以来制定的重文轻武国策,使得宋朝军队虽多,但战斗力始终感人。宋朝财富虽多,但在周边辽金夏蒙的眼中,只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而两宋也是在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冲击下走向灭亡的。

所以,一个时刻生活在胆战心惊中的政权,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盛世。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宋朝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为什么却没有被称为“盛世”呢?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先得去看看所谓盛世他的定义是什么,了解了盛世的定义,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对于为何宋朝没有被称作盛世就更好理解了。

那么何谓盛世呢,一般来说,盛世是指一个国家内政外交均有建树的时的状况,内政体现在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而在外交的体现就在于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这样一来那我们就很清晰的知道了为什么宋朝没有被定为盛世了,诚然,宋朝在内政上的建树还算达标,无论从经济,科技,思想还是文化,他都算的上盛世的场景了,但是对于后者外交上的表现却让他失分太多了,军事上,不能说是宋军军事实力弱,相反其实在科技实力的增强下宋军的战斗力还是可观的,但数据上的强大没有实际上的强大来做支撑,那有什么用。割地赔款都城丢失,君主被俘,称臣等等,这还能被称作盛世?再者有宋一朝的影响力这就不用说了,没有军事实力做基础的影响力叫什么影响力呢。

所以说为什么宋朝不能称作盛世,是因为盛世看的是综合实力,而宋朝相当于五门课考了三门九十多的,但剩下的两门只考了几分,这一拉下,就达不到盛世的标准了。其实哪怕,宋朝军事弱点,但如果没那么多耻辱的外交,就算打的败战多,那也不太妨碍他被称上一个盛世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