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 太监和宫女去了哪里?你怎么看?

民国初期,北京北有个收容地,专收无家可归的太监,当时太监也叫中官,于是那里又叫“中官村”,后改名“中关村”。当然,有钱的太监则回家养老,置地建房,招仆纳妾也还是有的。至于宫女,大户人家出来的依旧依大家闺秀而嫁人,小门小户的也有嫁为人妇的,或者填房做妾,或者为富户作仆佣等。无家可归者也有留在京城卖身为妓,或卖身为奴。

清朝灭亡之后, 太监和宫女去了哪里?你怎么看?

民国成立后,清帝退位,民国政府对清室实行优待,尊号仍存不废;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清帝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在这种情况下,清宫内的太监、宫女基本上照旧任职,在宫内侍候,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这个时期出宫的不多。

清宫宫女

后来冯玉祥派兵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辗转来到天津张园暂住,宫内的宫女、太监这才大批出宫。整体说来,他们主要有以下几个归宿:

1、出宫回家。

一些宫女出宫后被家人领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她们与普通八旗女子一样嫁人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由于这些宫女在皇宫受到严格的训练,熟知礼仪、针线等,用当时的话说是“宫里调教出来的”,所以很受欢迎,大部分都嫁了个好人家,结局不错。但也有个别宫女被主子指配给太监,她们的酸楚和困苦无人诉说。

宫里有势力、有钱的太监们大都在京城买了房子,他们出宫后直接回家,依靠在宫中的赏赐和积攒生活,这部分人比较安定。

2、跟随废帝溥仪。

溥仪和皇后婉容

还有少数的宫女和太监随溥仪夫妇一起去了天津,后来辗转来到伪满洲国,继续为溥仪一家服务。

3、到太监庙养老。

为数不少的太监出宫后不愿回乡,他们便自发的聚集到一起,给一些寺庙捐些银子,到一些庙里定居养老。这些寺庙在北京一带被称为太监庙,这部分太监的生活还说得过去。

宫里的太监

4、流离失所,冻馁而死。

一些地位很低的太监,手里没钱,没有积蓄,又无家可归或者不愿回家,只好乞讨为生,最后冻馁而死,这部分人的结局最为凄惨。

5、个别特殊情况。

有的宫女嫁了高官,有的迫于生活流落风尘;有的太监由于结仇死于非命,这些都是极个别的情况,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清朝灭亡之后, 太监和宫女去了哪里?你怎么看?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也标志着封建帝制从此结束,继任的中华民国再也没有皇帝、皇后,也意味着太监宫女从此失业。那么清朝灭亡后太监宫女都去了哪里呢?

首先说溥仪退位时,根据《清室优待条例》规定,尊号并没有废除,在紫禁城内依然保留了皇帝的称号,而且中华民国每年会拨付给清帝400万两的费用。也因此皇宫里的太监最初并没有被遣散。

虽然民国政府当时并没有强迫溥仪遣散太监,但是却对皇宫里的太监做出了限制,不允许溥仪继续召新的太监入宫。所以溥仪留下了固定的名额,等着太监死后或者离开,会留下名额,私下招收新的太监。也因此皇宫中的太监一直维持在上千人。

溥仪第一次遣散太监是在其16岁时。当时的太监贪污成风,甚至盗卖皇宫中的珍宝,而且内务府一年的开销甚至超过了慈禧时期的最高峰,也因此溥仪下定决心彻查贪污。

当溥仪决定彻查之时,建福宫一带被大火付之一炬,所有的证据也被毁灭一空。溥仪这时起了疑心,甚至感到了恐惧,生怕哪一天太监图谋不轨把自己杀死,最终溥仪决定遣散大部分太监宫女。

溥仪对这些太监还算可以,出宫之时,可以领到相应的遣散费用,一般按等级分配从20块大洋到200块大洋不等。

太监结局

一般情况下,上层太监因为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出宫后衣食无忧,大多在北京周边地带置办了田产,甚至还有一部分“娶妻纳妻”。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小德张,不仅购置了大量田产,还经营着绸缎庄、当铺等等生意。晚年家产虽然挥霍一空,但也算是衣食无忧。

大部分太监并没有太多的积蓄,所以他们大部分投靠了太监养老的义会,地点就是中关村附近,不过进义会是需要掏一定的钱财的。如果没有的话,那也只能流落街头靠着行乞度日了。

宫女结局

宫女的结局一般有四种

第一、条件好一点的出宫后便会回家,之后父母会安排相亲,大部分都会出嫁,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第二、条件一般的宫女,虽然不是国色天香,但是他们在宫中待的时间比较长,气质、学识、礼仪都算可以,会被一些大户人家的老爷看中,便纳为了小妾。

第三、也有一部分做了大户人家的仆人,毕竟曾经是宫中的差人,在大户人家做工也是相当受欢迎的。

第四、家庭条件比较差,自己也没有积蓄,而且还没有谋生手段的宫女,一般都沦落为了青楼妓女。

清朝灭亡之后, 太监和宫女去了哪里?你怎么看?

大清灭亡后,太监和宫女除了一部分暂留宫中,少部分跟随皇室宗亲走了以外,剩下的都自行寻找归宿去了。

离开皇宫这些“阉人”们基本上就没了工作,条件和姿色还不错的宫女,命好一点就被一些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相中了,纳个妾还算比较不错。一些年纪大的老宫女,则被亲人让领回家中勉强度日活了下来。还有一些没有亲人认领的太监和宫女就通通皈依佛门,宫女当了尼姑,太监就成了道士。这些被视为“身体有缺陷的人”能活着命出宫就算老天眷顾他们啦!

世道变了,这些宫女太监们因为特殊的身份,自然不被人看中。所以他们离开皇宫后的日子,大多都是深居简出,平日里很少出门,昔日的皇宫生活已经荡然无存。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来皇宫后,一些太监和宫女为了能生存下来,他们即不愿意皈依佛门,又不愿意流落街头,于是一些宫女和太监就互相组成在一起,过起了“对食”的荒诞日子。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想娶妻嫁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太监和宫女只能内部消化,互相依托啦!

芸芸众生,离开了皇宫这个金碧辉煌的大院,太监宫女的日子过的也是千疮百孔,总之一句话,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然啦,这里面也不乏有一些体弱多病的宫女,太监们被赶出来了皇宫,没人照顾最终露宿街头无处安身,最后病死的饿死的不计其数,所以真正能过上好日子的太监和宫女也寥寥无几。

所以至大清朝亡国后,属于他们的日子基本就结束了。“太监”和“宫女”这个特殊群体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清朝灭亡之后, 太监和宫女去了哪里?你怎么看?

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里的宫女和太监的下场还是比较凄惨的。

先说一下太监吧。当时的太监在被赶出皇宫后,很多人当场就投河自尽了,剩余的活下来的人,有的去给大户人家当奴仆,有的去往寺庙出家,有的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当然也有凭借自己的积蓄做生意,做古玩市场的,但是大部分的境遇还是比较凄惨的。

至于宫女也好不了哪里去,有的返回原籍,听从家里安排,当小妾做娼妓的比比皆是,也有离开皇宫就自尽的,也有去寺庙出家的,也有沦落街头的。总而言之,太监和宫女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被历史的巨轮无情的碾成了灰尘。

清朝灭亡之后, 太监和宫女去了哪里?你怎么看?

宫女和太监也是人,是人就要为生存奔波。

在宫里待久了,习惯了里面的环境。每天过着伺候人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伺候主子这项技能可以做到衣食不愁,甚至收入颇丰。

但这种安逸的环境一旦被打破了,他们就成了流浪人。最起码是需要解决吃穿住用的问题的。怎么办?只能去适应外面的社会。要么找份工作,要么做点买卖,要么堕落后成为妓女,要么走投无路想不开自杀。

《肖申克的救赎》里管理图书馆的那个老头,在监狱里呆了半辈子,最后刑期满了,让他走,他反而不走,而且害怕离开这个环境。因为出去后整个圈子都变了,世界也变了。在陌生的世界里,什么都不知道,不懂,被抛弃,被打击,被遗忘。恐惧的内心占据了主导,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