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会被孙权耻笑?

在曹魏建立后,贾诩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太尉,之后一直担任太尉到去世,在这期间,发了一个历史小插曲,孙权听说曹丕任用贾诩担任三公,不由发笑,此事一直被当做德不堪位的典型,因为三公应该服从公论,以引导社会风气和树立道德楷模,也就是以贤德为三公的第一要求,贾诩曾建言李傕、郭汜杀入长安,引发大乱而备受指责,如今网络上更是冠以“毒士”之名,然而孙权真是因为这个而发笑吗?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其实不然,更深的原因是孙权与贾诩有私仇,孙权之父孙坚差点死于贾诩之手,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贾诩在董卓手下先后担任过平津都尉和讨虏校尉,这期间贾诩参与了一场大败孙坚之战,具体时间为初平二年。此事只记载于《后汉纪》,《三国志》中并未收入。

《后汉纪》: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孙坚决心讨伐董卓之后,到了鲁阳与袁术相见,就是在此时,袁公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孙破虏之名由此开始。孙坚在鲁阳城休整军队,等待时机。期间孙坚派遣公孙仇回州郡督促军粮,在鲁阳城东门外给公孙仇践行,也就是开个送别小会。当然这个送别会开得有些冒险,因为董卓知道坚爸在鲁阳休整军队后,马上派了数万步兵骑兵前往鲁阳。果然在大家吃好喝好的时候,有意外发生了,董卓的一支轻骑小队,约几十人,抢赶到了鲁阳城外。

孙坚非常镇定,继续与大家谈笑喝酒,当然一边让人布好了军阵待命,以免有大情况发生。喝着喝着,越来越多的轻骑兵赶到了鲁阳城外,孙坚还是很镇定,不急不忙地起身,让众将士有序地撤回城中。董卓军在城外看到孙坚的军队非常井然有序,不敢攻城,又撤回去了。然而过了没多久,孙坚移军驻扎梁郡东的时候,遭到了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的重兵围攻,孙坚只率领一千多骑军逃脱,这事还没完,在逃的路上,孙坚又被袭击了一次,这一次更惨了,仅带着十余人逃亡,可见这一战应该是野战,孙坚应该在移屯梁东的过程中被重创。因为如果李傕等人真的被吓退了,怎么能这么快就突然袭击了正在移动过程中的孙坚呢?

可见李傕等人只是假意退军,将孙坚骗出了城,而后利用凉州骑兵的野战优势,在野外袭击了孙坚,将孙坚打的只带1000骑兵狼狈而逃。这一计就是典型的【调虎离山】之计,用的非常漂亮,虽然没说是谁出的,不过多半是贾诩的计谋。等到黄初元年,昔日孙坚的死敌只剩贾诩一人尚在人间,看到贾诩春风得意担任太尉,而此时的孙权官职不过骠骑将军(等同年十一月才被封为吴王),又想起昔日父亲之仇,不由心生妒忌(孙权内心cos:这老贼不但还不死,官还比老子大)、但对这个大对头又无可奈何,只能尬笑来寻求心理平衡。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会被孙权耻笑?

曹丕为何任命贾诩为太尉?

贾诩配当太尉吗?

孙权为何耻笑曹丕任贾诩为太尉?

曹操晚年继位的人选有二个人:

一是长子曹丕按次序理应继位;

二是曹植,文章绝代,深得曹操喜爱。

两人围绕继位之事,争斗多年,曹操也未下定立谁的决心。

曹丕无奈,找贾诩讨教,贾诩教曹丕八个字:

垂德以范

躬身为模

其实就是一句话,好好做人,别犯错误。曹丕暗记在心,谨小慎微,身必躬亲,競競业业,表现稳重大气。

曹操为立谁继位之事也很头痛,于是便找贾诩问他有何见解。半天,贾诩沉默不语,屁也不放一个。

曹操问:"你怎么不说话?"

贾诩做出如梦方醒的样子说道:"我刚才想起袁绍和他两个儿子的事。"

说的说完,听的听罢。曹操和贾诩两人都会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曹操心里明白,袁绍因为疏远长子,偏爱幼子,致使两子失和,曹操钻了空子,各个击破。前车之鉴,曹操深知。

贾诩没有明说,借袁绍点明,曹操心领神会,故而二人会心大笑。一场继位之争在笑声中胜负已定。

于是,曹操身后,曹丕顺利继位。为表示感谢,封贾诩为太尉,顺理成章。

那么为什么这事遭孙权嘲笑呢?

一是嘲笑曹丕滥用私人,不避赚。

二是嘲笑贾诩德不配位,不够格。

用人不用私人,用对手吗?孔融与曹植交好,也为植出谋划策,用他吗?曹操得知,找个借口把他杀了。

贾诩曾经为多人当谋士。先后为董卓,李傕,郭汜,张绣,曹操谋士,忠诚度不高,名声欠佳。自投曹操后,低调处事,处处小心。

而况一一

曹操伐吴,贾诩谏言不听,遭成赤壁大败。

曹丕伐吴,贾诩谏言不听,致使损兵折将。

孙权深知贾诩之智,因而故意嘲笑曹丕,借以离间君臣关系,别有用心。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会被孙权耻笑?

“丕”,“不一”,即骨子里不取“一”,不认为“一”大,“一”重要,安全背离违背仓颉“一人为大”的古道文化理念。不知大,不知重,就必然走向取小采轻。“羽”就是轻者,“诩”,“言羽”就是指的只说轻小而不知言说重大,不知言“一”言“懿”的儒文化观。“丕”任命“诩”为太尉治理国家,就是言不以国家民族大事重事治理国家的人用儒文化观治理国家。这就是孙权耻笑“丕”当政执政弃重就轻,这样的执政,必然给国家民族带来重大灾大难,使国家民族的生产制造技术严重滞后,生产力水平停滞不前就是灾难形成的内因。“孙权”是否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后代政权,我看可以;我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有这样的意思。那么,未来后世政权绝对不应该重虚重轻而弃重弃实的,而应该重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探索未知自然的科学发展文化和经济发展文化,重视创新创造性的人手文化;抛弃压制休闲取乐性的文字文化或演艺文化。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会被孙权耻笑?

贾诩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谋土,先是董卓手下的谋士,董卓死后跟着张绣,曾出计击退曹操二次,官渡之战又归降曹操。在曹丕和曹植立位间,进言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为曹丕奠定了世子之位。曹丕登位后,为了报恩把贾诩封为百官之首太尉,封他还有一层用意,就是贾诩是老臣用他茏络众臣,可贾诩是什么人是出了名的毒士,老狐狸,先后跟过董卓,张绣,曹操,说白了就是个墙头草,是个光讲利益和会自保的人,他也怕曹丕清算他,所以闭门不出。当会权谋的孙权听说后,当然耻笑曹丕用错人了。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会被孙权耻笑?

这话出自荀彧叔父的曾孙荀勖对晋武帝司马炎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三公应该是由道德高尚的人担任,不能随便用人,当年魏文帝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时,还被孙权所耻笑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这事是曹丕篡汉建魏,成为魏朝开国皇帝不久之后的事,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其实管孙权什么事,孙权这算是哪门子的耻笑?

曹丕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得了解一下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不能断章取义,首先这话是荀勖说的,荀勖是颍川荀氏的人,出自世家大族,但是荀勖这个善于迎逢,尽管荀家出了个正直忠汉的荀彧,但是荀勖之所以能在晋朝得到信任和重用,就是因为荀勖善于迎逢,不仅迎逢曹家,也迎逢后来掌权的司马氏,想想也会知道,同时在曹氏政权和司马氏政权得到重用,荀勖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善于迎奉又出身大家族的人荀勖对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说前朝开国皇帝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却被孙权耻笑,这个意思不是很明白吗?荀勖这是在暗讽曹丕不会用人,言外之意就是晋武帝司马炎会用人,先不管孙权是不是真的耻笑了曹丕,荀勖说这话就是诋毁前朝抬高新朝,这也符合荀勖的为人处事。

孙权

荀勖在晋朝做过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讨好贾充,向司马炎建议把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为妻,贾充是谁啊?就司马家的心腹之臣,弑杀了曹魏皇帝曹髦,贾充的女儿不仅人长得丑,而且没有德行,即使这样,荀勖仍然劝司马炎将贾充的女儿嫁给傻太子司马衷,这直接导致后来的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荀勖是有很大责任的。

明白了这个大前提之后,再来讨论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时,为什么会被孙权所耻笑?

这里首先得明白,孙权笑的是谁?肯定不是贾诩,而是曹丕,按照级别来看,孙权是与曹丕相等地位的诸侯,他没有理由去笑话孙权手下的太尉贾诩,而是笑话任命贾诩为太尉的曹丕,曹丕才是孙权的政敌,所以孙权笑的是曹丕。

贾诩

先不管贾诩是不是合适当太尉这个官职,首先从曹丕的角度来看,他任命贾诩为太尉,管孙权什么事?他任命任何人为任何官职,其实都与孙权没有关系,都是曹魏政权内部的人事变动,孙权无权干涉,既然无权干涉,孙权凭什么嘲笑曹丕。

有人说,贾诩的德性不足以当太尉,这是不对的,贾诩出身凉州士族,虽然在乱世中干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比如向西凉叛军李傕、郭汜建议他们收集散兵,合力攻打长安,给长安的朝廷和皇帝带来了一场浩劫,但当时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谁会在乎皇帝的死活,连袁绍这样出自四世三公的家族都不在乎皇帝,袁绍甚至还想另外立一个皇帝,这就是典型的大逆不道和谋反之罪,贾诩跟袁绍比起来,至少德行比袁绍强吧。

贾诩

袁绍都能做三公之一的大将军,为何贾诩不能做?况且贾诩在帮忙曹操平定天下还立了不少功劳:

1、拉张绣投靠曹操,为曹操解决了宛城的威胁,而且是在官渡之战的紧急时刻,不仅在军事上为曹操争取了力量,而且在政治上为曹操树立了榜样。

2、为曹操献上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马超与韩遂,为曹操平定关中立下功劳。

3、当曹操问贾诩谁更合适成为继承人时,贾诩隐含地告诉曹操要立嫡长子,解决了曹操继承人之争,一语让曹操拿定主意,千万别小看这个,继承人为一国之根本,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秦始皇没有立继承人。

曹操与曹丕

贾诩的功劳足以让曹丕立他为太尉,曹丕立贾诩为太尉的任命完全没有问题,况且魏朝的太尉官职,基本上就是个虚职,而且贾诩又为人低调,至于贾诩的能力和才能,相信没有人认为不适合当太尉的吧,所以,孙权到底笑了没有?

孙权其实笑不笑意义都不大,这话是从荀勖口中说出来的,就算孙权耻笑了曹丕,那也是从政治上耻笑曹丕,要知道孙权在襄樊之战后向曹魏假意称臣,并且故意迷惑曹丕,等孙权在夷陵之战击败了刘备之后,孙权马上就对曹丕不再恭敬,也不愿意把儿子送到魏国去人质,说明在政治上,孙权完全是糊弄曹丕,因为政治是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的。

孙权成功地糊弄了一次曹丕,让孙权对曹丕的能力有所认识,所以在政治上,其实孙权有点看不起曹丕,对曹丕在政治上的一些所作所为抱着耻笑的态度,另外,曹操还说过一句夸奖孙权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说实话,曹丕的能力还真是比不上孙权,但是在任命贾诩为太尉这事上,曹丕没有什么问题。

孙权称帝

另外,曹丕任命太尉的第一人选其实不是贾诩,而是杨修的父亲杨彪,杨修在公元219年被曹操杀了,一年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又邀请杨彪出任太尉,杨彪会来吗?当然不会,杨彪也是出身大家族,自己的儿子又被曹操给杀了, 当然不会来,所以,贾诩其实是太尉官职上的备胎。

不过这事从头到尾跟贾诩其实没多大关系,贾诩不过当了三年太尉,就在任上去世,其中曹丕还问过贾诩,是先伐蜀还是先伐吴,贾诩回答:现在不是时机,应该先治理好国家。但是曹丕不听,执意伐吴,后来被孙权打败,无功而返,所以,贾诩是对的,但在太尉任上,曹丕也没有听贾诩的,太尉这个官职就是名义上的三公之一,没有实权。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为何会被孙权耻笑?

问题的说法出自西晋初年荀勖对晋武帝的说法:

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从荀勖的话的前半段看,孙权笑的理由是三公应该由为众人所敬慕、瞻仰的人担任,贾诩则是一个以出无底线的毒辣计谋著称的人士,所以不适合担任理应由德高望重大臣担任的三公之职。

这是通常的理解,但仔细分析还有深一层的原因。

孙权嘲笑的是曹丕(魏文帝)任命贾诩为三公这一行为,笑的可能包括贾诩,但主要笑的是曹丕。

为什么笑曹丕?

这是因为曹操就继承人问题征询贾诩意见的时候,贾诩以袁绍、刘表的例子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保证了曹丕继位,在这个意义上是曹丕的恩人,曹丕继位后把『地望无可言』的贾诩任命为理当由德高望重者担任的三公,有报恩的色彩,孙权所笑是作为帝王的曹丕过于赤裸裸吃相难看。

再加上曹操长子曹昂死于张绣叛变的宛城之战,间接才使得曹丕成为继承人,而此次张绣叛乱正是贾诩为谋主,事后曹操因为大局宽恕了张绣贾诩,但贾诩理论上也可以说是曹丕的杀兄仇人之一,曹丕把他当恩人的做法,某种意义上显示出内心很阴暗的一面,这也是孙权所笑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