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尴尬事件?
关于历史上尴尬的事件,我来举几个例子。
一、秦始皇: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王政在攻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于是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创下皇帝的名号,并非废除谥号法,从他开始为始皇帝,后面二世三世计算下去,他期望大秦代代相承,传之无穷,然而现实是讽刺的,尤其秦王朝的暴政以及穷兵黩武,在秦始皇死后半年陈胜吴广首义,天下皆反,三年后,秦朝灭亡,秦王室也被项羽屠戮一空,希望传之万世的秦始皇仅仅传了二世,大写的尴尬·······
二、以臣弑君,则加此刑西晋灭吴东吴后,吴国末代皇帝孙皓被俘,被带往洛阳,当时晋朝的权臣贾充问孙皓说:“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回答说:“有作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这是在讽刺贾充弑魏帝曹髦,场面一度尴尬,贾充只能默然无语,而孙皓则脸色不变。
三、弑君又祭君苻坚在淝水之战惨败后,不久在新平被姚苌所弑,从此前秦和后秦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苻登在军中立苻坚的遗像,用来激励全军将士,姚苌因屡战屡败,以为是苻坚的神灵相助,便于军中立苻坚像进行祈祷:“臣兄襄敕臣复仇,新平之祸,臣行襄之命,非臣罪也。苻登,陛下疏属,犹欲复仇,况臣敢忘其兄乎?且陛下命臣以龙骧建业,臣敢违之?今为陛下立像,陛下勿追计臣过也。”弑君有祭君,这脸皮是厚到一定程度,居然不觉得尴尬······
当然,苻坚怎么会保佑害他的人呢,后秦军队之后还是屡屡战败,姚苌也每夜数惊,于是又把之前立好的苻坚的遗像斩首······
四、大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后晋石重贵登基后,景延广掌控朝中大权,认为之前石敬瑭的策略过于耻辱,于是改为敌视大辽的政策,拘禁其使者,杀害契丹商人,抢夺其货物,表示新帝石重贵对大辽称孙不称臣,面对大辽的磨刀霍霍,景延广表示;“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
辽帝耶律德光大怒,发动三次攻晋之战,后晋虽然成功抵挡了前两次辽军的进攻,但与第三次落败,后晋灭亡。大获全胜的耶律德光自然不会放过“祸首”景延广,在中原通缉,景延广无处可逃,只能到耶律德光面前自首,想宽大处理。耶律德光说:“两国打仗,就是你挑起来的,你说的十万横磨剑在哪呢?”景延广当场就怂了:“陛下,我没有啊,我没说过!不是我!你一定搞错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耶律德光知道景延广会抵赖,让部下乔莹把景延广当时写的字条拿了出来,这就非常尴尬了,白纸黑字这如何能抵赖得过去,景延广无言以对被耶律德光收押,作为俘虏押往北地,在陈桥驿宿营时,自杀身亡。
五、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坚固、永不沉没的船泰坦尼克号大概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船的,这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游轮,排水量46000吨,于1909年3月31日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泰坦尼克号建成之后,被设计师称为“这是世界上体积最庞大、最坚固、内部设施最豪华有、永不沉没的船”。但是泰坦尼克号在第一次正式出航时,与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造成一千多人丧生,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历史上有哪些尴尬事件?
这就要提到两次被我军俘虏的国军中将韩德勤的尴尬经历了。
身为一个将军,在战场上被俘本身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韩德勤却非常神奇的两次被我军俘虏,又两次被释放,简直就是尬上加尬。
韩德勤
01、贵人提携韩德勤,1892年出生于江苏泗阳县洋河镇。
他是家中长子,父亲是清朝秀才,在老家当私塾先生,勉强算是书香门第之家。
韩德勤自幼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苦读经书,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韩德勤科举之路就此断送,他父亲至少让他弃文从武,先后在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速成班、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1918年,韩德勤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皖系军阀吴光新混成旅当见习官,一年后升少尉排长。
不久,韩德勤被调入川军熊克武部第2混成旅(旅长张冲),担任旅部参谋、第1团副团长。
第1团团长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
川军时期的刘伯承
韩德勤军事才能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曾辅佐刘伯承大败杨森,是刘伯承成为川中名将路上的左膀右臂。
两人在战斗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韩德勤将刘伯承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1925年,韩德勤因为在军阀混战中受伤,再加上四川军阀争斗不休,形势错综复杂,他心灰意冷,回家养病,脱离了川军。
正好,这时北伐战争爆发。
北伐军中有个高级将领,叫顾祝同。
两人都是江苏老乡,从小就一起在军校上学,都是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
韩德勤和顾祝同既是同乡,还是同校、同期、同队的同学,因此两人成为了结拜兄弟。
此时顾祝同任国民革命家第1军3师长(军长何应钦),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嫡系将领。
顾祝同看韩德勤闲赋在家,赶紧让来参加北伐战争。
韩德勤当时犹豫不决。
老上司和老朋友刘伯承得知消息后,马上写信劝他参加革命军。
韩德勤有些意动。
更重要的是,韩德勤的叔叔韩恢是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正是因为这层关系,韩德勤才去投奔同为同盟会会员的熊克武),担任过南京都督、讨袁军江北总司令、讨袁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1922年,广东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围攻总统府,韩恢火速赶往广东, 担任讨贼军总司令,将孙中山解救到上海。
可惜,不久韩恢被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齐燮元秘密杀害。
孙中山悲痛欲绝,追认韩恢为陆军上将。
有这层关系在,韩德勤知道,对自己在国民革命家军中有很大的帮助。
想到这,他再无半点犹豫,毅然决然,决定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
不久,韩德勤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新编21师(师长严重)司令部中校副官处长。
韩德勤从此成为何应钦系重要将领,在何应钦、顾祝同提携下韩德勤升迁非常快。
1930年,中原大战时,韩德勤已经升任第52师师长。
1931年,韩德勤更是兼任南昌卫戍司令。
短短几年功夫,韩德勤成为蒋介石嫡系中央军中的新锐代表。
02、第一次被俘1931年6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调集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精锐部队,兵分三路,对中央红军发起第三次“围剿”作战。
当时任第52师师长兼南昌卫戍司令的韩德勤就率部参加了这次“围剿作战”,被分配到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进攻中央苏区兴国一带。
结果,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人指挥下,诱敌深入,逐一击破,避敌主力,攻其虚弱。
中央红军三战三捷,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8月底,蒋介石进攻受挫,损失惨重,不得不下令有计划、有部署撤军。
当时,韩德勤所部第52师的任务是在兴国,掩护第4兵团撤退(第52师是第1兵团主力师)。
9月13日,第52师接应第4军团主力,从长迳口、兴国等地向吉安撤退。
红一方面军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决定狠狠追击,争取吃掉这支部队。
9月15日,第52师和第4军团主力在通过方石岭隘口时,遭遇红一方面军主力伏击。
当时,指挥这次伏击作战的是红7军军长黄公略。
黄公略神兵天降,将第52师及第4军团部分包围于方石岭以南地区。
黄公略作战极为迅猛,极善于抓住战机,敌人一有空隙,他就能一击毙命。
韩德勤这次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红军名将,结果显然易见,他根本就没有半点胜算。
果然,第52师被全歼,师长韩德勤被俘。
红军“反围剿”油画
韩德勤被俘后,耍了个小聪明,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伤兵,谎称自己是一个伙夫。
当时战况紧急,红军清点俘虏,没有识破他的身份,给了他3块大洋路费,被他侥幸蒙混过关,灰头灰脸地逃回了南昌。
这是韩德勤第一次被俘,此时他肯定想不到,这样的尴尬经历,他还将再经历一次。
03、背信弃义韩德勤被俘之后,随即被蒋介石降为第2师副师长。
但是,在何应钦、顾祝同庇佑下,韩德勤很快东山再起,1936年1月正式晋升为少将,同年10月,晋升为中将。
这时候的国军中将还是非常值钱的,比如何应钦帐下头号悍将王耀武此时就只是少将。
抗战爆发后,韩德勤历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司令长官就是顾祝同)、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顾祝同)兼89军军长(后晋升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等重职、要职。
此时的韩德勤已经成为蒋介石麾下封疆大吏,实权军政大员。
第24集团军总司令、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主席韩德勤
1940年6月, 陈毅、粟裕等人率领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时任江苏省主席、第24集团军总司令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总司令于学忠)的韩德勤将江苏省政府机关转移到了苏北,驻扎在水乡兴化,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产生了摩擦。
当时,韩德勤拥兵十万,马上调集26个团, 3万余兵力,进攻新四军,妄图趁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立足未稳之机,一举将其消灭在黄桥地区。
9月,黄桥战役爆发,当时粟裕手中只有7000余人,战斗人员不过5000人,可他却指挥部队大败韩德勤,韩德勤主力部队第89军和独立第6旅几乎全部被歼,伤亡1万多人,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跑时溺亡。
自此之后,韩德勤不敢轻举妄动。
新四军时期陈毅和粟裕
1943年,日军对苏北地区发动疯狂扫荡,韩德勤为求自保与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达成临时协议,共同配合、精诚团结,打破日军的扫荡。
2月,日军扫荡韩德勤防区时,韩德勤被打得大败,韩德勤逃往涟水以东新四军防区。
新四军如约履行协议,接纳、安抚韩德勤,并向日军发起反击,极大地减轻了韩德勤的压力。
可当新四军被日军扫荡时,韩德勤不仅不履行之前说好的协议,反而背信弃义,趁火打劫,背后偷袭新四军。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延安摄影)
当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刚率部冲破日军封锁线,抵达淮南盱眙县黄花塘,重病在身。
他马上写信劝韩德勤迷途知返,不要继续令仇者快,亲者痛。
韩德勤不管不顾,反而变本加厉地残害新四军伤员,攻击新四军根据地,并企图联合汤恩伯第31集团军东西夹攻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抢占淮北,进而谋夺苏北。
仁至义尽的陈毅终于放弃争取韩德勤,下定决心,说道:
“他韩德勤不仁,就别怪我陈毅无义,我决定武力驱逐韩德勤。”
04、再次尴尬被俘1943年3月14日,陈毅电令新第2师师长罗炳辉、第3师师长黄克诚、第4师师长彭雪枫,准备部署作战方案,由第2师、3师配合第4师,坚决打退韩德勤所部挑衅。
彭雪枫和政委邓子恢接到陈毅命令后,当即部署部队,准备歼灭山子头地区的韩德勤总部和王光夏的保安第3纵队。
3月17日,战斗顺利结束,新四军击毙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6旅旅长李寰,俘虏韩德勤在内的1000余官兵。
时隔12年,韩德勤再次成为我军俘虏。
在整个国军将领队伍中,确实有不少人沦为我军俘虏,可两次被俘的人可就凤毛麟角了。
韩德勤这经历可以说是“傲视”同僚。
此时,韩德勤可是个大人物,这次他想蒙混过关,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新四军第9旅(旅长,开国上将韦国清)25团3营8连指战员孙长兴率部冲进韩德勤总部时,一眼就认出了韩德勤。
可陈毅在战前就下令,坚决不能打死韩德勤,如果在俘虏中发现了他,要给他制造脱逃的机会。
因此,当时孙长兴想顺水推舟放走韩德勤。
可韩德勤觉得自己好歹是个战区副司令官,他实在不好意思隐瞒身份,偷偷摸摸地逃跑太有失身份,而且如今兵荒马乱,独自逃跑太危险了。
于是,他突然自报家门,公开表示:
“我就是韩德勤, 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政府主席。我要见彭雪枫和邓子恢。”
这就尴尬了,孙长兴也不好装聋作哑,将他带到了第9旅旅部,不久又押送到淮北半城第4师师部。
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
彭雪枫马上对其展开审讯,进行交谈。
彭雪枫还想给他个台阶,把责任都推给了王光夏。
韩德勤却说:
“王光夏是我的部下, 打王即仇我。”
彭雪枫看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们新四军拼死和日寇浴血奋战,你身为国军高级将领,不思抗日,反而背后捅刀子,还这么理所当然,真是人神共愤。
彭雪枫当即狠狠驳斥、批评了韩德勤一顿。
韩德勤被彭雪枫骂得哑口无言,最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请求面见陈毅。
陈毅很快就抱病来到半城,亲自处理韩德勤。
4月1日,陈毅从大局出发,反对了军中很多人严惩韩德勤的意见,与韩德勤达成和解协议,释放了韩德勤及400俘虏。
陈毅见韩德勤狼狈不堪,还特意赠送他8万元。
韩德勤被关押期间,受尽新四军的优待。
他终于被陈毅和新四军所感动,羞愧地表示:
“过去几年多有得罪,请原谅!今后再也不干那样的事情了。”
这一次,被新四军彻底打服的韩德勤履行了约定,再也没有和新四军发生冲突。
05、仓皇收场韩德勤被释放后,很快将苏鲁战区副总部和江苏省政府机关迁往安徽阜阳,他苏北经营的势力被彻底摧毁(韩德勤在苏北的地盘只剩象征性的一个乡,还是陈毅让给他的,交涉过程中,韩德勤也是无比尴尬,被陈毅说得哑口无言)。
经此一遭,蒋介石对韩德勤失望透顶,韩德勤的军事生涯遭遇毁灭性打击。
虽然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他还曾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刘峙)等要职,实际上他已经没有什么军权,基本没有在前线指挥部队的机会,在战场上也没有什么表现。
1949年3月,韩德勤逃往台北,4年后,他就退役了。
1988年8月15日,韩德勤病逝,享年96岁。
韩德勤剧照
纵观韩德勤的人生,他曾经也是一个革命青年,热血军人,最终却蜕变成为一个政客。
在抗战时期,尤其是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期间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治理苏北时期,恢复生产,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迹,也算与国有功。
可他频繁偷袭新四军,干了很多非常无耻的罪恶行径,足以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纵观韩德勤的战绩,其实并不显赫。
可他本人并非平庸之辈,他之所以屡屡失败,两次被俘,主要还是黄公略、粟裕、彭雪枫等人太厉害了。
不管怎么样,韩德勤这两次被我军俘虏的经历,成为他最尴尬的回忆。
历史上有哪些尴尬事件?
委内瑞拉的小号手,在我国到访之际,凭借一己之力把雄壮的曲调吹出了谜样的风情。这一切的背后,是水平的缺失还是醉酒的疯狂?是演奏的失误还是乐谱的错拿?敬请观看《走进委内瑞拉之军乐小夜曲》。
首次访问早在7年之前,在当地时间7月20日下午,我国一行抵达委的首都加拉加斯,开始进行首次访问。
这次访问是双方建立关系的40周年、规格很高。专机进入委的领空后,委派出两架战斗机升空护航,双方将在金融、基建、农业、矿产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一切似乎即将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在场人尴尬不已。
小号手的乱入为了欢迎来访,委的一众高官、三军高级将领都到场欢迎,并在机场欢迎仪式演奏我国GG,这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神圣庄严的一幕。
乐声响起,第一小号负责主旋律部分,可是一张口就把大调吹成了小调,大家脸上似乎透露出难以言说的表情。
接着,在第一小号的带领下,所有弱起的部分都慢了半拍,第二小号不敢出声,现场乐手似乎有种喝醉后大脑跟不上嘴巴的感觉。
随后,他时而奏串小节成卡农的曲调,时而又猛然放慢一倍演奏速度。主旋律一乱,其他人跟着全乱,现场曲调又变成了多重奏,《进行曲》奏成了《小夜曲》。
现场大佬们不禁侧目,脸上透出了一股肃杀的神情。最后,黑管乐手挺身而出,将主旋律拉回,撑到了结束。要是混乱到结尾,小王估计大佬们要发飙了。
尴尬的现场现场欢迎的群众应该不清楚我国GG的曲调,脱帽神情肃穆地看向前方,但在卡农曲调出现的时刻,也许内心想跟着翩翩起舞。
本来好好一首慷慨激昂的曲调,硬生生变成了深情跌宕、带着谜一样风情的调调。特别小号手从头到尾没在调上,简直就是自由音乐人。
这次演出事故,小王猜测大佬肯定会前往交涉,指出这个“草台班子”的问题和不足,或许对方大佬知道情况后会尴尬不已,然后指示:这个小号手,明天不用上班了!
其实,这种奏错歌曲的事不少,比如瑞士访问挪威,挪威根本没演奏瑞士的GG,随便找的曲子;捷克和立陶宛足球比赛,却播放拉脱维亚的GG,这已经不是尴尬的行为了,是严重的事故,负责人肯定要担责。
最后,可以搜索相关视频。奈何小王笔力不足,写得远不如看视频直观,听一遍就会知道现场到底有多尴尬!
历史上有哪些尴尬事件?
俗话说得好,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就只能是别人,接下来的这件事儿,让当时的南非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糗大了。
2013年12月5日,非洲传奇人物曼德拉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病逝,享年95岁,作为一位世纪传奇人物,他的离去,让世界为之黯然的同时,也让许多国家领导人为之惋惜不已。
五天后,南非政府为曼德拉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国葬,葬礼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政要人物,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等人,然而就在当天,这场庄严肃穆的葬礼之上,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尴尬的事情。
当各国政要依次登台发表讲话致辞之时,他们的旁边总会出现一个矮胖的男子,这名男子脖子上挂着官方颁发的安全通行证,神色庄重地站在一旁快速地舞动着双手,进行着非常流畅的手语翻译。
即便是口若悬河的奥巴马,依然没有影响到这位小哥流利的手速,以至于许多在场的人们,不由在心底感慨,这位手语翻译可真是专业。
而当时通过直播观看葬礼的网友们,也都注意到了这位手语小哥儿。大家还对于南非政府能够如此贴心、专门安排一名手语翻译,纷纷点赞,认为在如此重大场合上,南非政府能够充分照顾到特殊群体,充分表明了南非政府对残障人士的关注。
一些网友甚至将之归结为,曼德拉留给南非这片热土的政治遗产之一。
然而,很快就有质疑声音响起,因为不少聋哑人士表示,自己压根就看不懂那货舞动的是什么。
随后,专业聋哑手语人士跟进爆锤,经过专业鉴定,此人手语完全自创,根本就是随意发挥,完全不着边际,绝对是个冒牌货。
“他只是在比划,没有遵循任何语法规则,动作都由他自己发明,正确率为零……”
消息一出,让南非政府顿时尴尬不已。
随后,南非政府发出了一份声明,证明这位小哥儿确实是翻译,只是当天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才导致最终发挥失常。
当事人的解释是这样的,自己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平时一直服用药物,才表现得很正常。只是恰好葬礼当天,自己忘了吃药,最终在葬礼上,出现了幻觉,才使得自己状态严重失衡。
“当时产生了幻觉,我看到一些东西,脑海里也听到了巨大的声音,这让我听不清致辞者的讲话,也不能很好的翻译,我只能留下来,继续比划着一些毫无意义的手势。
我试图控制自己,不要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丢人现眼,但是很遗憾,当时我已经不能自拔。”
为了不至于丢脸,他便想到了胡乱比划,希望能够蒙混过关,只是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被广大网友给揭穿了。
随后,南非政府又站出来解释,这位名叫塔姆桑卡.简特杰的翻译,确实是一位王牌翻译。还曾为南非很多政要担任过翻译,只是他擅长的是科萨语,对于英语却不甚熟悉,这就导致了面对外国政要们侃侃而谈之时,塔姆桑卡.简特杰对于英语无所适从,最终选择了蒙混出丑。
两种说法,两个答案,虽然解释了这场尴尬,但最终却让世界民众记住了这位,戏份十足的“乌龙翻译专家”。
不知道当时快速翻飞“手语”的塔姆桑卡.简特杰,在面对镜头之时,到底是如何感想的,而那些慷慨演说的政要们,事后一想到旁边竟站着一个瞎比划的翻译者,心里阴影会有多大?
历史上有哪些尴尬事件?
传说中,宋徽宗是李煜转世投胎的。
相传宋徽宗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父亲宋神宗正在翻看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所以宋徽宗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是李煜托生的不祥之兆,
他确实和李煜一般有着过人的艺术天分,才华横溢。虽然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但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则稍逊风骚,他也和李煜一样成为了葬送帝业的亡国之君。
但是好歹李煜只是个词人,不是个治国的料,没做出什么让人尴尬的骚操作,但是徽宗父子就不一样了。
金兵南下,直逼开封,徽宗一听吓昏过去了,不是夸张,是真的晕倒了,醒来后,就要求不管金人要地要钱,答应他们就是了,这样还不安全,他要南巡,其实就是逃跑,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可是他是皇帝,国不可一日 无主,臣子不让他走,于是他决定传位于儿子赵桓。
要在平时,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可是现在是啥时候,赵桓也不傻,他爹就想逃命,把他放火上烤.。就算徽宗装病躺床上不起来,他也不答应继位。
徽宗没辙,大骂赵桓,如果不继位,就是不孝,赵桓急得跪在地上痛哭不止,最终还哭晕过去了。
徽宗不管那么多,晕过去直接抬到龙椅上,给他披件龙袍就算登基了,等越恒醒来时,木已成舟,他成为了北宋第九位皇帝,是为宋钦宗。
好在金兵第一次没有攻下开封,让人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年,金兵再次南下直逼开封,钦宗怕他爹知道了,又要逃跑,干脆封锁了消息,等宋徽宗得知消息时,金兵已经把开封围死了,想逃也逃不掉了。
一开始,钦宗对于城防非常有信心。他每天都会登上城门,吃士兵的饭菜,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士兵,他让皇后带领嫔妃和宫女夜以继日的加工棉衣棉被,给将士们御寒,甚至在金兵攻城的时候他也毫不畏惧地登上城楼视察。
再加上还有无数愿意自带干粮抵抗金军的东京市民,还有城防设施非常完善的东京城。名将张叔夜还击溃了金军的多次进攻,所以当时都城陷落并不是必然的。
但在此危难时刻,出现了一个骗子。
郭京本来是禁军中的一名老兵油子。他没别的本事,最擅长的本领就是吹牛。自称懂得“六甲法”,善于“使神役鬼”,有“移山倒海、撒豆成兵,隐形潜身”之类的能力……总之比现在的超人还要厉害。偏偏刚上任的京城防守司令孙傅听别人说到了他的事迹,竟然信以为真,就想找出这个神仙来拯救宋朝子民于水火之中。孙傅把郭神仙推荐给了皇帝宋钦宗。宋钦宗将信将疑,问了自己的父亲宋徽宗,崇信道教的宋徽宗立即站出来支持了郭神仙。宋钦宗把郭神仙任命为防御总指挥,赏赐金帛数万。
郭神仙就开始选人了,按照生辰八字选了许多市井无赖进入队伍。有清醒的将领向郭神仙请缨:“我愿跟随在您营中杀敌报国。”郭神仙回绝道:“我知道您英勇善战,可您的命不太好,在我的队伍中只会添乱。”
于是,1126年11月的一天,汴梁城外的金兵看到了自打出娘胎以来就未见过的稀奇事:城门大开处,一队三分像道士、七分像难民的士兵向他们冲了过来。金兵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诧之后,就无情地对这些人进行了杀戮……郭神仙的“七千天兵天将”被几百金兵杀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
当金兵潮水一样涌向城门洞开的开封城时,坐在城楼督战的郭神仙才慌了。他借口要出去亲自上阵,找了个机会偷偷溜了。
城破,宋钦宗在大殿上痛哭。金兵已占领外城,与守城宋军展开巷战。宋钦宗一看彻底完了,赶紧派何栗和济王到金营议和,粘罕和斡离不定让钦宗亲自到金营订城下之盟。宋钦宗只好写了降表,亲到金营求和。降表中道:“既烦汗马之劳,敢缓牵羊之请。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捐躯而听命。”到了金营,宋钦宗往地上一跪,向金将递上降表,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脸都让他给丢尽了!
历史上有哪些尴尬事件?
有这样一个人,一生充满传奇,人生经历也颇为尴尬。
他的名字叫文强。
他既是南宋名臣文天祥的23世孙,还是毛泽东的舅表弟,他的姑母文七妹就是毛主席的母亲。
他前半生可谓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先是共产党,后为国民党。
因父辈曾追随孙中山,他17岁时就拜见过中山先生;黄埔军校时与林彪同期同室,还是林的班长;应邀参加过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担任过红一师师长兼政委,23岁时成为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川东省委书记,负责23个县,比同期毛泽东中央苏区的县还多。
或许是年轻气盛、背景过硬,本事不小脾气也大,24岁时因受王明路线排挤,找周恩来申诉未果(未找到人,周恩来已撤离上海),一气之下退出共产党。
后经同乡、国民党元老程潜和张治中等黄埔教官的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戴笠招至麾下,成为军统骨干,对抗战胜利做出过一定贡献,其中尤为被人称道的是抗战后期,他曾将华北、东北近百万之众的汉奸部队策反成功,并因此晋升中将军衔。
1948年经杜聿明推荐、蒋介石批准,任徐州前进指挥所副参谋长,3个月后,与杜聿明一起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这一年他42岁,从此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人生,并在监狱中度过了26年,是最后一批特赦的国民党高官。
这可能与他倔犟的脾气、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关,生生地给自己戴上抵制改造、死不悔改的帽子。
后来在回忆录中,针对监狱长要他写悔过书,他说,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写悔过书;我一直都是爱国爱民,没做过什么坏事,既没杀过一个共产党,也没破坏共产党组织;我脱党是因为当时逼得我无路可走......
再后来被逼急了,他索性耍赖: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毛泽东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瞧瞧,一副破罐子破摔、装疯卖儍。不过他说的事实倒是不假,只是态度恶劣、令人无语、使人尴尬。
据说特赦之后,文强被重病中的周恩来召至医院,度尽劫波的师生见了最后一面,周还怪他不肯早写悔过书。
特赦不久,他即被安排担任政协文史专员和其他社会兼职,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这位个性好玩的老头心态不错,坐了26年牢,出狱后又活了26年,2001年10月22日,他以94岁高龄辞世,结束了他坎坷传奇又不乏尴尬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