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吗?为什么?

二者当然不是一个人,二者都是对神话传说中哪吒形象的再演义,但两人区别是很大的,不同书的同名神话人物等于同一个人这是很多人的误区。至于现代影视剧以及很多人心目中对哪吒的印象,严格来说是两书哪吒的综合版本。

哪吒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哪吒出身对比

封神演义中哪吒是灵珠子的转世,他出生前母亲怀胎了整整三年六个月,生下来却是一个肉球,李靖一剑劈开肉球,哪吒就此出世,哪吒出世之后右手所带金镯便是乾坤圈,肚皮围着红绫便是混天绫,太乙真人上门求见时为陈塘关总兵的李靖,并且为哪吒起了名,收他为徒。

封神哪吒似乎是生而知之,出生时就知道自己是灵珠子转世,未来要辅佐武王和姜子牙灭商,所以生下来就是一个熊孩子,自认为自己是有重大使命下界,这也就养成了极其骄纵的性子,这也是他不把龙王这些基层神仙放在眼里的原因。某日天热下海洗澡,以混天绫晃动,震动了水晶宫,龙王派巡海夜叉出去查探,哪吒见夜叉长得丑恶,骂了夜叉,夜叉跟哪吒动手,哪吒将夜叉打死,龙王又派遣三太子去查看,哪吒又把三太子打死。

后来龙王去上天告状,哪吒拿着太乙真人给的隐身符提前埋伏好,把老龙王一顿暴打,逼迫龙王到李靖面前答应不去告状。不过这做法想也知道没用,龙王到了李靖面前又放出狠话,说要会起四海龙王一起上天告哪吒。

哪吒闹海

李靖自然是十分恐惧,但是哪吒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灵珠子转世,下凡要办大事的,让李靖不要担心,李靖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暂且揭过此事。

龙王的事儿暂告一段落,哪吒见李靖怨他,也是烦闷,于是在后院乱逛,恰好看见了陈塘关的镇关之宝乾坤弓,想着自己以后要当先行官的人,怎么能不习练弓马,于是随手一箭射了出去,误杀了石矶娘娘座下的碧云童子。

哪吒杀了人家的徒弟,石矶娘娘自然是不依,只是此时她还只认出了乾坤弓而不知道凶手是谁,她去找到李靖,问李靖是不是他干的,李靖说自己哪有本事拉开乾坤弓,请娘娘给我时间去查真凶,石矶答应了。结果,李靖一查就查到了哪吒,而哪吒知道了苦主找上门来了,他的想法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石矶全家杀了,于是找了石矶的洞府,先是先是杀了石矶另一个徒弟,但是随后对战石矶,哪吒却打不过了,于是跑到了师父家洞口。这里太乙真人也是混账,你不是有本事复活人吗,何必争执这些,把人复活不就完事儿了,结果太乙真人把石矶娘娘也杀了,真就是灭门绝户了。

这边前脚太乙真人杀了石矶,那帮龙王已经在天界告状完毕,领了圣旨去拿李靖全家,太乙真人是没有本事在玉帝已经下了旨意的情况下包庇哪吒的,于是出了一计,让哪吒当着龙王的面剔骨肉还父母,一死谢罪,事后自己再设法让他复活。哪吒照做了,龙王被忽悠的,只以为哪吒也是有孝心,于是就把李靖夫妇放了。

事后哪吒的阴魂入梦找到母亲,让母亲给他造一座行宫,受三年香火之后便能恢复,哪吒的母亲在剧情里性格颇为懦弱,起初看梦里看见哪吒,应该是一个既怜惜但又害怕的心情,她把这事儿告诉了李靖,李靖自然不准,哪吒见母亲不作为,于是就威胁母亲道,你不念我苦死,我就吵你六宅不安。这么威胁亲娘也是熊到了极点了。哪吒母亲听了后也是害怕,暗中让心腹去起了这座行宫。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行宫被李靖毁了,太乙真人用莲花将哪吒复活。哪吒复活后就要杀李靖报仇,这里长话短说,就是最后在燃灯道人的帮助下,给了李靖超越哪吒的武力,同时又给了李靖一座玲珑宝塔可以降伏哪吒,哪吒不得已这才屈服。

李靖

西游记中对哪吒的出身叙述自然不如封神演义那么详细,但也是比较完整的,哪吒出生之时右手掌上有个“哪”,左手掌有一个“吒”,因此他被命名为哪吒,注意跟封神演义的不同,西游记是没有太乙真人这个角色的(太乙救苦天尊不是太乙真人),哪吒的名字由来也跟太乙真人无关。而西游哪吒出生之时,原文已经用“天王”来称呼李靖,用了“太子”形容哪吒,也就是说,西游记中哪吒出生时,李靖就已经是神,而且是地位崇高的天王,这也跟西游记中李靖自称是天上元勋相符。

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

这里注意几个细节,哪吒踏倒水晶宫,抓住蛟龙要抽筋,也就是说西游记哪吒不像是用法宝震动的水晶宫,而是直接到海底把水晶宫踏倒,随后抽筋蛟龙应该没有完成,是“要抽筋”。

前面也说了,西游哪吒出身很高,出生时李靖就已经是天王,哪吒就已经是“太子”,那么水晶宫的龙王怕是没有胆子去告哪吒,所以想杀哪吒是李靖的行为,而哪吒自杀则是基于一时的愤怒。

哪吒自刎

再往后看:

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西游记中复活哪吒的是如来,而那座玲珑宝塔,也是如来赐予李靖的,而且注意到,如来赐予李靖玲珑宝塔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因为宝塔上层层有佛,而如来是哪吒的再生父母,希望哪吒看在佛这个父亲的面子上,不要再对李靖动手。

以上是两书哪吒出身时的区别。

两书哪吒外貌的区别

封神哪吒在外貌上是成年人,甚至身高足足有一丈六尺,同时主武器是火尖枪。

只听响一声,跳起一个人来,面如傅粉,似涂朱,眼睛光运,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莲花化身;见师父拜倒在地。

更重要的是,封神哪吒是三头八臂,使用这种法术后外貌变得极其丑恶,远不在是之前可爱的小哪吒了。

且说哪吒现了三头八臂,登风火轮,面如蓝靛,发似朱砂,丫丫叉叉,七八只手,走进关来。

而西游哪吒,仍然是未成年的外貌,孙悟空甚至嘲讽他“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原文也说哪吒是“总角才遮囟”,总角在古代可以是代指八九岁~十三四岁的小孩,也可以泛指未成年人,从孙悟空嘲讽看来,估摸着是第一种的概率大一些。

同时西游哪吒主武器是剑,使用法术后是变成三头六臂,兵器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至于风火轮、乾坤圈、混天绫这些,西游记哪吒是没有的。

《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吗?为什么?

我个人看法:《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

这两部作品里,哪吒的表现和性格给人的感觉像是两种人。

《封神榜》里的哪吒敢爱敢恨、叛逆、自信、有个性,《西游记》里的哪吒是玉皇大帝的忠臣良将,是托塔李天王的孝顺,乖儿子。两个作品里的人设相差甚远。

可是无论怎么差别,他们还是一个人。原因如下:

1.《封神榜》和《西游记》两部作品里的所描述的哪吒年龄段不同。

《封神榜》(或者说《封神演义》)里,哪吒是商朝末年人,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是其母亲怀胎三年,生下的一个肉球,肉球被砍破以后,里面出来的就是哪吒了,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后来,在东海玩水失手打死了龙王三太子,后被逼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而亡,被师父太乙真人塑造莲花化身而得以重生,助姜子牙完成替天行道的兴周伐纣大业,战功显赫。

《西游记》里,哪吒出场次数不多,最早出场是和准备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交手。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唐朝年间的事情,从时间上推断,孙悟空的出生日期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所以《西游记》里的哪吒距离《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时间上间隔了好几百年。也就是《封神演义》结束后,哪吒在天上做神仙做了好几百年才遇到孙悟空……

从上面可以看出《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是年少时期,《西游记》里的哪吒虽然亦是少年模样,但是经历时间的洗礼,心智上成熟了很多。

2.两部作品里交代的哪吒身世基本一样,兵器也基本一样。

父亲都是李靖,基本兵器都是风火轮,乾坤圈,火尖枪等。

3.两部作品中,哪吒都是中国传统神话传说里的正神。

综上所述,《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如果硬要说不是一个人,那就是因为这两部作品的作者不是一个人,毕竟两部作品都是神话小说!

——————————纠结的分界线——————————

补充一下,经诸多网友探讨,我的个人观点要发生改变了(在证据面前,就是这么没原则😂)

《西游记》里的哪吒是如来给的莲花化身,并且是资深佛教徒,和李靖的父子关系也是如来佛祖安排的。

《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是师父太乙真人给的莲花化身,是自小根正苗红的道教徒,和李靖是真实的父子关系。

这种情况下,很难视为同一个人吧?

(不过可以理解为神有万相,万象皆是他。)

神话人物,娱乐探讨,请勿当真……

《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吗?为什么?

我可以斩钉截铁的回答——不是。尽管他们的事迹有很多相似之处。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

很多人将《封神》和《西游》当作上下集,实际他们是不同作者的不同文学作品,不应该用彼此来相互解释,因为设定原本就不一样。

比如我们在讨论《西游记》的时候,总会有人拿《封神演义》的情节加入其中,然后分析,结果根本无法自圆其说。更有甚者,会搬出道教典籍或者现代网文,看起来好像很有学问,懂得多,实际让人可发一笑。

分析解读小说的剧情与研究历史不同,就应该以原著为依托,而不是四处寻找相似的文学作品,那样只会越多越乱。而历史则需要尽量多的依据来证明所发生的事。比如说我们拿张无忌在《九阴九阳》中的人设去解读《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这说得通吗?

从时间上来看,《封神演义》的发生背景和《西游记》不同,一个在商朝末年,一个从春秋战国跨越到大唐。但是从成书时间上来看,《西游》还要早于《封神》,所以大概率是《封神》的作者许仲琳(有争议)有意蹭《西游记》的热度,同时借鉴了《西游》中的大量人物和剧情,将两书变相的“捆绑”起来。就今天的趋势看,不得不说,许仲琳是成功的。

但是同样的,两书相似情节和同名人物中存在很多矛盾之处,所以他们从本质上讲是两个不同的神魔世界,我们将他们理解成平行宇宙更为恰当。从这个角度说,此哪吒非彼哪吒。

《西游记》中的哪吒

悟空在无底洞发现金鼻白毛老鼠精供奉的李靖、哪吒的牌位,之后上天庭告御状。玉帝命悟空与太白金星宣李靖对质,李靖对悟空大闹天宫时让他颜面尽失的事一直耿耿于怀,如今见悟空“诬告”他,勃然大怒,命手下用缚妖索将悟空锁拿,又拿来斩妖刀要砍悟空,结果哪吒全身披挂赶到,用斩妖剑架住李靖的刀。

李靖见了全副武装的哪吒后大惊失色,急忙取了玲珑塔擎在手中。这样的反常举动,揭开了父子之间尘封的往事……

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怞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

由于哪吒和李靖并非《西游记》的主角,所以书中对他们的故事也只是一笔带过,虽然大致内容与我们知道的差不多,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大不同。

由于《西游记》的描写是从尊佛抑道的角度出发,所以是如来解决了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中间也少了很多的曲折。同时在与金鼻白毛老鼠精的过往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李靖与哪吒父子是佛家一脉,除了玉帝旨意,他们还奉如来的法碟,这与真武大帝等奉元始天尊符诏是不同的。

其实从名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哪吒与金吒、木吒不同,一看就是舶来品,所以在《西游记》的世界中,哪吒也好、李靖也好,虽然在天庭任职,但都属于佛家弟子。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

《封神》中的哪吒是主角之一,故事更为充实,是灵珠子奉元始天尊之命转世到李靖家,将来做伐纣先锋。李靖的妻子殷氏怀孕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被李靖一剑劈开,里面跑出一个带着法宝的小孩儿,这个小孩儿就是哪吒。

《封神》中的哪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不吝。打死夜叉李艮、抽了龙王三太子敖丙的龙筋、痛打去天庭告御状的龙王敖光、用乾坤弓和震天箭误杀截教石矶娘娘的童子碧云、又打死石叽的徒弟彩云童子,接着跑到乾元山请出老师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又护犊子的用九龙神火罩杀了石叽。

之后四海龙王以水淹陈塘关做威胁,哪吒遵照太乙真人的指示,削肉剔骨,还于父母,了解了与四海龙王的恩怨。

接着殷氏为了哪吒重生,为其修建庙宇,享受人间烟火。不想被李靖发现,李靖怕哪吒复生后龙王不肯善罢甘休,而且他一直不喜甚至深恶哪吒,于是拆了庙宇。哪吒魂游乾元山,最终由太乙真人以莲花为其塑身,重获新生。

重生之后的哪吒深恨李靖的无情无义,至陈塘关要杀李靖报仇,李靖虽然和度厄真人学过艺,但本事平平,根本抵挡不了,被哪吒一路追杀,先有文殊广法天尊和太乙真人拦住调节,后有燃灯道人赐李靖玲珑塔,李靖凭此塔才震慑住哪吒,父子算是“重归于好”,而李靖也拜入燃灯道人门下修行。

由于《封神》的成书更晚,所以在《西游》哪吒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扩充。书中哪吒的老师太乙真人是阐教十二仙之一,不折不扣的道家弟子,而《封神》的世界中,本也没有什么佛家,只有一个相似的“西方教”。所以两书根本就是不同的神话世界。

哪吒与哪吒

总结下来,《西游》与《封神》中的哪吒大致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一个以佛为父,一个以太乙真人为师;

一个是佛家弟子,一个是阐教弟子;

一个奉如来法碟,一个受元始符诏;

一个有仇必报,一个混不吝……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看过两部书就会发现,《西游》中的哪吒三头六臂,而《封神》中的哪吒后来三头八臂。

哪吒与李靖之间的矛盾,《西游》中只是一时激愤,而《封神》中却是日积月累,从哪吒出生就不被李靖所喜,父子的矛盾不断累积,最后才不死不休,而且到最后,哪吒也只是被强迫压制,并没有真的与父亲冰释前嫌。

除此之外,《封神》中的哪吒人品要恶劣得多,到最后也是如此。


所以,《西游》与《封神》是两个不同的神魔体系,就如同两个平行宇宙,或许在《西游》的世界中曾经也有过封神大战,而在《封神》的世界中后来也有了西天取经。但他们却毫无交集,除了进程的大方向,在细节和实际情况上有很大的不同。

综上所述,我认为,两个哪吒不应该算作是同一个人。

《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吗?为什么?

《封神榜》和《西游记》属于仙幻神游小说,《封神榜》又名《封神演义》,共计一百回,由明朝道士许仲琳(约1560年——约1630年),(一封神榜说是陆西星)所著神魔小说。书成于隆庆、万历年间。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元末明初射阳山人,生卒(1510年——1582年),《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故事传说。那么《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哪吒是一个人吗?

我们先来看《封神榜》里的哪吒来自哪里,哪吒是商末时期陈塘关人,陈塘关守将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个儿子。

哪吒原本是太乙真人座下大弟子,奉师父之命为参加封神榜,以玉虚至宝灵珠子投胎转世,来到了陈塘关李靖的家里。

因斩杀东海龙王三太子子敖丙,激怒了东海龙王,要水淹陈塘关,逼迫李靖交出哪吒方肯罢休。

哪吒怕黎民百姓因己遭难,拔剑自削骨肉而亡。太乙真人用莲花瓣复活哪吒,复活后的哪吒生得三头八臂九只眼,世称八臂哪吒。

哪吒手戴乾坤圈、身披混天绫、足蹬风火轮,双手使两杆火尖枪,其余六只手用金砖、九龙神火罩、阴阳双剑这七种八件神兵利器战斗。封神大战任务完成后,李靖被封为天王,是天庭十万兵马大元帅,哪吒被封为三坛海会大神,中坛元帅。

三坛海会大神是什么职位呢?三坛是道家用语,指统领天地水三界三军的人。

海会一词乃佛家用语,出现在《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华严经》等,意思是指圣众汇合之处,德深犹如川流不息的大海。

《封神榜》把哪吒的出身、经历、结果都交代的很清楚,也就是说哪吒已经位列仙班,成为天庭正式的公务员。

那么《西游记》里哪吒又是如何介绍的呢?从商末到唐朝时隔一千六百多年,吴承恩书里的哪吒仍然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变化之处不是三头八臂,而是三头六臂的哪吒。随父亲率十万天兵天将,欲降服孙悟空,没想到大败而归。

由此可以断定《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中哪吒是一个人。

为什么?

一,《封神榜》和《西游记》已经交代了哪吒是李靖之子,是世人尽知的故事,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许仲林与吴承恩是同一时代的作家,虽然故事情节相隔了上千年,但是神话人物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

三,从教派来说,哪吒由道教转入佛教系统,是符合传统文化的起止规律的,哪吒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历来都被人们所接受。

四,不能把《封神榜》和《西游记》分开来区别,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西游记》中找人物的原型,他的原型大多在《封神榜》里。在《封神榜》找人物关系,同样也会出现在西游记中。小说演义基本都是互通的,文学作品的奥妙就在这里。

小结:前后两位哪吒出现在小说里,其实讲的都是一个故事,惩恶除暴伸张正义,对于这样的人物,我没有必要质疑为什么,因为名著就在那里。

《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吗?为什么?

《封神演义》、《西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及最近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是否同一个人?且让我们一起对比其异同:

一、哪吒人物基本设定:

不论书本还是电影,哪吒的身世基本都是一致的,他的父亲都是李靖,出生时都是各种奇异,成年后都是儿童少年模样,学习能力都很强,战斗时都是一身神器,都是灵通广大,能变化无穷,而人物性格特征基本都是胆大妄为,爱憎分明。

二、电影魔童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改编自《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但这个哪吒的全新形象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他是当代人眼中孤独任性的哪吒,长得歪瓜裂枣,时常龇牙咧嘴,明显带有现代人的痕迹,他渴望成为人们尊敬的英雄,在面对众人的误解和天雷的降临,他喊出人们不服命运安排的心声:“若命运不公,就跟它斗到底!”

三、封神哪吒:

《封神演义》的哪吒是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哪吒形象,他与电影哪吒一样都是灵珠转世,都是太乙真人的徒弟,都是任性叛逆的,都是穿着肚兜、光脚丸子头的小屁孩形象,战斗时都是手拿火尖枪、脚踩风火轮,但这个哪吒明显好看很多,他眉清目秀,面如傅粉,唇若涂脂,和女孩子一般可爱。

不过封神哪吒的肉身并非毁于天雷劫,而是在龙王到陈塘关兴师问罪时,为了不连累父母而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最后由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重造肉身,随后又帮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最后肉身成圣。

四、西游哪吒:

《西游记》成书早于《封神演义》,哪吒不算主要人物,他的出场几乎都与孙悟空有关,最早是受玉帝之命随父亲托塔李天王一起去讨伐孙悟空,大战三十回合后不敌伤退,后来是在取经路上帮助孙悟空战兕大王、降牛魔王、收老鼠精。

哪吒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与《封神演义》基本一致,都是清秀少年,但法身略有区别,《西游记》是三头六臂,手持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封神演义》则是三头八臂,手执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九龙神火罩、阴阳剑和两根火尖枪。

西游哪吒也有闹海屠龙、割肉剔骨的故事,但哪吒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由佛祖助其重生,后来哪吒还想寻李天王报仇,如来又帮他们父子和解,哪吒从此便以佛为父。

五、三教搜神哪吒: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成书元代至明代之间,记载了儒、释、道三教神灵仙佛的神话传说故事,其卷七也有专门一段文字描述哪吒,书中哪吒的前世是玉皇驾下大罗仙,类似封神的三头九眼八臂,与西游封神一样都排行老三,有大哥金吒、二哥木吒,也有闹海的故事,与封神类似也与石矶娘娘结怨并杀之,不过肉身之死则不一样,由于石矶为诸魔之领袖,李靖怒其惹诸魔之兵,哪吒因此割肉刻骨还父,最后重造肉身又与西游类似,由世尊(如来佛)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

以上是不同书籍和电影中的哪吒,六甲番人认为他们其实都是一个人,其人物形象和个人经历略有不同只是大家各自的理解差异而已,这些差异,或是由于宗教需要,或是读者自身原因,但这些与哪吒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封神榜》里的哪吒和《西游记》里的哪吒是一个人吗?为什么?

是呀

《封神榜》里的哪吒是刚封神的哪吒,肉体凡胎到莲花身,所经历的磨难,和家人都封仙,一说才发现,他们家神仙挺多的呀,在天庭是不是只有这一家都是神仙呀。

《西游记》是后期了,天上地下都比较太平了,统治者都换了,之前是女娲,后来是如来和玉帝,也不用动不动就下凡打架去了,有记录的也就是下凡收拾孙悟空,还被孙悟空收拾了,唉,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典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