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18年,为何大仇得报后唐母却自杀?
先地图炮一下,所有以阴谋论解读这段剧情的全都是不学无术、哗众取宠之辈。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知道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关于唐僧身世的这一回,并非西游记原著的内容,而是清代的《西游证道书》添加的。
西游记的版本其实挺多的,在元代就有一部元杂剧《西游记》,明初还有《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中也记录着一些西游记的故事,而我们现在一般说的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严谨一些,可以称之为“明代百回本西游记”。
关于唐僧身世的一整章介绍,出自“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然而在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中,压根就没有这一回的内容。
唐僧之母满堂娇
那么这一回出自哪里呢?就是我上面说的《西游证道书》,西游证道书是对于原有的百回本西游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校对和润色,同时作者认为唐僧作为一大主角,身世介绍却过于简略,于是在原本的第八和第九回中间加了一回内容作为唐僧的身世介绍。也就是陈光蕊中状元、殷小姐绣球招亲、海州路上被刘洪所害、唐僧长大成人后报仇雪恨这一段故事。但这毕竟是清代人加的,所以现代出版的西游记,基本上都是将这一回内容以“附录“为前缀,而不视作正文。
下图是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目录,可以看到根本是没有这一回的。
明代世德堂本西游记目录
因为作者不同,二者的观念也就不同,明代的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这个人我们不说是不是吴承恩,但可以确定的是,此人在女性贞操观念方面,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先进的,百花羞公主被黄袍怪霸占了十多年,孙悟空却这么跟她说。
行者道:“公主不必伤悲。猪八戒曾告诉我,说你有一封书,曾救了我师父一命,你书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老孙来,管与你拿了妖精,【带你回朝见驾,别寻个佳偶】,侍奉双亲到老,你意如何?”
孙悟空或者说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看来,百花羞公主作为被强行霸占的一方,哪怕是被妖精霸占了,也是可以再次寻找幸福,再寻一个佳偶,侍奉双亲,而不是失贞该死。
类似的还有在朱紫国,金圣宫娘娘被赛太岁虏去三年,在大家不知道赛太岁碰不得身的情况下,正常来说金圣宫娘娘一定失身于妖怪多时了,然而朱紫国王并不嫌弃,还是费尽心力想要营救妻子。
可以看出,百回本西游记作者在当时观念是比较先进的,没有女性失贞必死的观念。
满堂娇
西游证道书的作者在这方面就显得眼界狭隘了,他眼里温小姐虽然忍辱侍贼多年,但现今大仇已报,死节是应当的甚至值得赞扬的,在殷小姐最后从容自尽后,批注里还来了一句“是是”。可见证道本的作者观念确实认同失贞要死节这个观念。
另外,关于西游证道书对于这一章节的原创,其实问题很大,虽然西游证道书对明代百回本西游记进行了精校,但挑错容易,自己写难,到了证道书作者自己去写这一回的时候,就又搞出来许多细节错误。首先,我们知道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是贞观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39年,此时唐僧已经三十多岁,那么往前倒推三十年,唐僧出生于公元609年以前,唐僧其实是隋朝出生的。而证道书可好,在这一回的开头直接表示陈光蕊中状元的这年是贞观十三年。
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材,以资化理。
陈光蕊
除此之外,以陈光蕊的身份,堂堂状元,丞相老爷的女婿,在江州一个小地方当了十八年地方官,完全不曾升迁,是丝毫不符合官场规矩的,以陈光蕊的这种身份,正常来说早就该回到京城就职了,根本不可能在江州待上十八年。
关于为什么百回本西游记不专门开一章写唐僧的身世,道理很简单,百回本西游记的一大创新就是,之前的西游记主角都是唐僧,而百回本开始,一主是孙悟空。而唐僧说实话,戏份并不比猪八戒更多,而猪八戒的出身就是以几首赞诗带过,你唐僧自然也是如此。因为孙悟空才是主角,唐僧作为陪衬,身世就不需要写那么明白了。
孙悟空
最后,清代解读西游的文人都是想通过通过评说西游记来阐发种种大道理,这些大道理当然不是无聊的阴谋论和狗血的男女不正当关系,而是说西游记哪些章节寓意着修心,寓意着抛却了哪些欲念,寓意着劝人向善,例如唐僧用舌尖舔舐祖母的眼睛,祖母的盲眼得而复明,批注者认为是“至孝所感,故应有此异事。”劝人向善的意味很重。因此证道书所加的唐僧身世,也绝对没有任何阴谋论的意思。
唐僧
《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18年,为何大仇得报后唐母却自杀?
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会发现唐生的母亲是个非常奇怪的女人,因为她被水贼刘洪霸占了18年都没有自杀,后来唐僧为她报仇了,一家人团聚了,她反而又“从容自尽”,这女人到底啥逻辑啊?
其实,要想搞清楚唐母殷温娇最后为何自杀,那只要搞清楚刘洪的真实身份,以及殷温娇和刘洪到底是什么关系,还有那唐僧到底是谁的骨肉就ok。
唐僧后来在取经路上回忆自己那不光彩的出生时,说:“我父被水贼所杀,母被水贼所占,经三个月后分娩了我。”
也就是说,刘洪霸占殷温娇后的第三个月就生下了唐僧。也就是说,在被刘洪霸占之前,殷温娇至少已经怀上唐僧有5到7个月了。
搞笑的是,陈光蕊跟殷温娇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呢!
原文描写,殷温娇用绣球打中陈光蕊,马上就被拉进去拜堂,洞房花烛夜的第二天清晨陈光蕊就被传进宫,被任命为江州州长。
并且是即刻上任,出了皇宫,马上回家收拾行李,当天就带着老婆殷温娇和家童上任去了,接着就来到了洪江渡口,碰到了水贼刘洪。
除非,陈光蕊从丞相府到洪江渡口这段路,一走就至少走了5个月。否则,唐僧一百万个不可能是陈光蕊的骨肉。
那从丞相府到洪江渡口究竟走了多久呢?原文描写“小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可见,并不远,只是走了几天而已。
我们就当他走了两三个月好了,我们再假设陈光蕊结婚的当天晚上就让殷温娇受孕了,那总共加起来,唐僧就是5、6个月就出生了。
这可能吗?所以,唐僧根本就不可能是陈光蕊的骨肉。
那会不会是唐僧说谎,并不是“经三个月后分娩了他”呢?事实证明,唐生并没有撒谎,陈光蕊去江州赴任时,提到当时正是“暮春天气”,而唐僧被殷温娇抛弃江中时,正是夏天,殷温娇随手取出一件“贴身汗衫”包裹着唐生。
春天到夏天,三个月刚刚好。既然唐僧没有撒谎,那肯定唐僧就绝不可能是陈光蕊的孩子。换句话说,殷温娇是未婚先孕。
那殷温娇的肚子究竟是谁搞大的呢?其实就是那水贼刘洪。
我们来看看,刘洪打劫殷温娇时的情形,刘洪对殷温娇说:“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我,一刀两断。”
哪儿有强盗说这种话的?还要争求殷温娇的同意?不是应该直接上吗?这哪儿是打劫,这根本就是闹分手。
刘洪是个水贼,这只是表象而已,试问区区一个水贼,凭什么能在江州当官18年,而且还能做到不升不降,直到唐僧去报仇才被发现。
刘洪能顺利为官18年,其实就从侧面反应出,刘洪是很有一套为官之道的,后来唐僧来找殷温娇的时候,刘洪在外面办公,殷温娇去金山寺见唐僧时,刘洪又在外面办公。
换而言之,刘洪实际上还是个工作狂。更奇怪的是,刘洪不是个好色之徒吗?为何在江州没有三妻四妾,而是一心一意对待殷温娇呢?
还有最离谱的一点,后来抓拿刘洪时竟然动用了六万御林军。这种种迹象充分表明了刘洪绝对不是水贼这么简单。
一个水贼,不可能有那个胆量去冒充朝廷命官;一个水贼,不可能把江州治理得那么好;一个水贼,更不需要出动皇帝的御林军。
由此可见,刘洪的身份实在不简单,是连丞相殷开山都动不了的,是需要皇帝亲自下令才能收拾的,可见刘洪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背景跟殷开山不分上下。
皇亲国戚不可能,因为刘洪最后死得太惨了,被挖心掏肺,抛入江中,死无全尸,皇亲国戚要杀,至少也得留个全尸吧!
更重要的是,在唐朝有个官员跟水贼刘洪太接近了,唐太宗上朝时,文武百官中提到个“刘洪基”,从排名来看,就在殷开山后面,官职显然不小。
而在《西游记》原著中,唐朝提到了两个丞相,一个是魏征,一个是殷开山。也就是说,那里面的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有左中右三个丞相,只明确提到两个丞相,那第三个丞相肯定就是刘洪基。
而水贼刘洪肯定就是丞相刘洪基的儿子。那整个事件应该就是这样的,刘洪基和殷开山是死敌,但是他们两的后代相爱了。
双方家长都反对,结果就来了个未婚先孕。可是没想到即便是这样,双方家长还是不同意,殷开山宁愿给肚子里的孩子找个便宜爹,也不让女儿嫁进刘家。
而刘洪基则把儿子给关了起来,不准他去抢绣球。等殷温娇出嫁后,刘洪基才放松对儿子的看管,于是他就装扮成水贼去抢殷温娇,并刻意取名“刘洪”,去江州上任,这就是在暗示同僚们,我是丞相刘洪基的儿子,你们休要多管闲事。
这就是这么些年,没有同僚敢揭穿刘洪的原因,也是最后需要皇帝出动御林军抓他的原因,更是刘洪能有一套为官之道的原因。
当然,这还是堂堂丞相的女儿,却沦落到要抛绣球招亲的真正原因。因为女儿肚子大了,而且搞大女儿肚子的人还不好惹,所以得赶紧给肚子里的孩子找个便宜爹先。
最后唐僧报仇,实际上就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殷温娇如何接受得了。在自杀之前,殷温娇说“做女人要从一而终”,她从的就是刘洪。
不然,当年陈光蕊死了,她怎么不从一而终,不从容自尽。因为刘洪才是她的男人,陈光蕊只是个顶岗的替代品。
所谓的刘洪霸占了她18年,实际上是有情人幸福生活了18年。要是不幸福,殷温娇早就告发刘洪去了。偏偏,唐僧一来,所有的美好生活全部化为了泡影。
《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18年,为何大仇得报后唐母却自杀?
唐僧是刘洪之子?唐僧的母亲为刘洪殉情?其实,唐母一共自杀了4次,作者故意写死了她。
一、唐僧究竟是谁的儿子?真的是刘洪的儿子吗?我认为,唐僧的父亲就是陈光蕊,唐僧就该叫陈玄奘。
那年,唐太宗开科举,陈光蕊高中状元,骑马挂红游街之时,被唐朝宰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看中,将绣球抛了过来,还没等陈光蕊反应过来,殷开山府中冲出许多人,便将陈光蕊接到了府中,两个人便成亲了。
正因为他们成亲地相当着急,很多人都在猜测,殷温娇可能早已有了孩子,瞒不住了,需要迅速找一个人来接盘,否则,就算是抛绣球选婿,也不该成亲如此迅速,直接拉入府中的。
成亲之后,殷开山便向皇上启奏,要把陈光蕊派到江州去,这个事情还很急,没有能在京城之中休息,陈光蕊便带着殷温娇,急忙赶向江州,在路上,他们又接到自己陈光蕊的母亲,一起前往。
可是,陈光蕊的母亲在半途之上生病,无法前行,只得给她租了房子,留下了足够的盘缠,他们自己先行前往江州。
在前往江州的路上,遇到了刘洪,船夫刘洪将陈光蕊的随从打死,并将陈光蕊也推下船去,害了他的性命。
从此之后,刘洪就将殷温娇给霸占了十八年多一点。其实,《西游记》原著里已经写得很明白,为何殷温娇甘愿被刘洪霸占十八年了,殷温娇对刘洪没有任何感情。
1、《西游记》原著里写得很明白,唐母是权宜之计。
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那小姐寻思无计,只得权时应承,顺了刘洪。那贼把船渡到南岸,将船付与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
这两段已经很明显写出来了,刘洪和殷温娇没有任何感情,早先也绝对不会相识,否则,刘洪也不会用“一刀两断”来威胁殷温娇,这里的“一刀两断”并非是割断感情,割断的是头颅和躯体。
这时,殷温娇已经有了唐僧,但是,她自己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就想着,自己的丈夫已经被水贼给害了,那么自己也要活下来,给自己的丈夫留下血脉。
这就是殷温娇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
2、殷温娇为何要等待十八年?
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
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第一句写殷温娇思念婆婆和丈夫,她的丈夫被刘洪打死,她的婆婆还在他乡,生着病呢,因此,可以看出,殷温娇还是想念自己原来的丈夫,可见对刘洪是没有感情的。
唐僧出生之时,殷温娇做了一个梦,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自己的丈夫被龙王救了,将来还有再相见之日。
还有希望,还可以报仇,还可以再次见到自己的丈夫陈光蕊,古人是比较信梦的,因此,殷温娇之所以坚持十八年,便是为了等候将来母子团圆,雪冤报仇。
3、殷温娇亲手谋划了诛杀刘洪的计划。
小姐道:“我儿,我与你一只香环,你径到洪州西北地方,约有一千五百里之程,那里有个万花店,当时留下婆婆张氏在那里,是你父亲生身之母。我再写一封书与你,径到唐王皇城之内,金殿左边,殷开山丞相家,是你母生身之父母。你将我的书递与外公,叫外公奏上唐王,统领人马,擒杀此贼,与父报仇,那时才救得老娘的身子出来。我今不敢久停,诚恐贼汉怪我归迟。”
殷温娇和唐僧第一次相见,只是认出了唐僧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并不方便细细说来,于是,又找了借口,设置了一个计谋,让刘洪心甘情愿,将她送到了唐僧所在的地方。
四下无人之时,殷温娇便将所有的事情告诉了唐僧,并嘱咐唐僧前去皇城内,找自己的父亲,也是唐僧的外公求救。所以,诛杀刘洪的事情,就是殷温娇告诉唐僧应该怎么做的。
并且,十八年过去了,殷温娇还让唐僧去找自己的婆婆,也就是陈光蕊的母亲,唐僧的祖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殷温娇对自己丈夫陈光蕊的感情,否则,也不会十八年过去了,还想着自己的婆婆。
二、殷温娇的前三次自尽《西游记》原著里,关于这一段的种种描写,都处处体现殷温娇对待自己丈夫的深情,绝对不会做出背叛自己丈夫的事情。
1、第一次
也是光蕊前生合当有此灾难,撞着这冤家。光蕊令家僮将行李搬上船去,夫妻俩齐齐上船,那刘洪睁眼看见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与李彪设计,将船撑至没人烟处,后至夜静三更,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
殷温娇看见了自己的丈夫被打死,根本就没有多想,只想着要跟随自己的丈夫而去了。只不过,她这次跳河没有成功,随后被刘洪一把抱住,拦截了下来。
只是,刘洪对殷温娇这一抱,殷温娇反而冷静了下来,不再想着自尽,先要活下来,从长计议,才能为自己的丈夫报仇。
后来,殷温娇更是想到了自己和丈夫陈光蕊的儿子,便更不能死了,她打算先要为自己的丈夫留下血脉。
2、第二次
丞相直入衙内正厅坐下,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欲待要出,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闻知,急急将母解救,双膝跪下,对母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
这是殷温娇的第二次自尽,她的父亲殷开山和她的儿子唐僧已经带兵前来,将船夫刘洪捉住,等于是已经可以为陈光蕊报仇了,可是,听到自己的父亲前来,殷温娇竟然要羞愤地自尽。
殷温娇给出的理由是“从一而终”,当初自己选择活下来,就是为了给陈光蕊报仇,也是为了唐僧,可是如今,等待了十八年,刘洪已经被捉了,大仇马上就要可以报了。
她虽然还有牵挂,可是却不用自己操心了,要追随自己的丈夫陈光蕊而去,这就是“从一而终”的道理啊。
她这样做,主要是羞愤:第一、丈夫已死,她却嫁给了害死自己丈夫的贼人刘洪十八年之久;第二、老父亲亲自领兵而来,她觉得自己所做,也算是污了父亲的名声,父亲年纪大了,还要让父亲车马劳顿,心中十分羞愧。
3、第三次
却说殷小姐哭奠丈夫一番,又欲将身赴水而死,慌得玄奘拼命扯住。正在仓皇之际,忽见水面上一个死尸浮来,靠近江岸之旁。小姐忙向前认看,认得是丈夫的尸首,一发嚎啕大哭不已。众人俱来观看,只见光蕊舒拳伸脚,身子渐渐展动,忽地爬将起来坐下。
殷温娇之父殷开山着人将刘洪枭首,并且在枭首之前,就取了生肝,前往江边祭奠陈光蕊。
就在这个时候,殷温娇又想要跳河,却正好看见陈光蕊被龙王送了回来,十八年后,死而复生,这一下子,正好阻止了殷温娇自尽。
随后,殷温娇再也没有提自尽之事,陈光蕊对殷温娇保住自己的血脉,更是感激涕零,以及感受到自己妻子对自己的情深义重,便对自己的妻子更加爱了,并不计较,那十八年,殷温娇曾经和刘洪在一起过。
一家人,随后就去见了婆婆,也就是陈光蕊的母亲。
在那里,陈光蕊、殷温娇、唐僧和殷温娇的婆婆四个人相见,是一个家庭的大团圆,十分美满。
陈光蕊看着自己全家团圆,自己还有了儿子,母亲也在,妻子情深义重,开心的不得了,他自己也说是“莫大之喜”,于是吩咐了仆人,大摆宴席,进行庆贺。
殷开山还说,这个宴席可以称为“团圆宴”。
本以为,一切已经转好,阖家团圆,便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可是,作者吴承恩笔锋一转,在这一章结束之时,多写了一段话,其中提及到殷温娇最后还是自尽了。
三、作者故意将殷温娇写死了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玄奘自到金山寺中报答法明长老。
这一段话,历来是有争议的,因为陈光蕊大仇得报,全家团圆,也都不介意殷温娇曾经和刘洪生活十八年,陈光蕊更是对殷温娇十分感激,都理解殷温娇。
可是,殷温娇最后还是自尽了,这是不符合常理的。
因此,才会引来种种的猜测,说刘洪和殷温娇本就相识,刘洪其实是另外一个宰相洪仁基的私生子,当初急急找陈光蕊,本就是为了接盘。这也是刘洪做了十八年的江州之官,却没有人发现他是冒充的原因。
其实,有两种解释:
1、作者写这句话是用的方言。
从容的意思,在作者的方言里,应该是“放弃”的意思,其实,《西游记》原著里也有其他关于放弃的词汇,因此,我觉得,从容在这里解释为放弃,是讲不通的。
2、我依旧认为殷温娇就是自尽了。
作者吴承恩就是故意将殷温娇给写死了的。
在唐朝,甚至是宋朝以前,社会风气都是非常开放的,虽然也讲究“从一而终”,但也是有限度的。
在宋朝以前,好多皇帝都曾经娶过已经不是姑娘的女子,比如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汉景帝的皇后王夫人,也就是刘彻的母亲,在进宫之前,还有一个女儿呢。然而,王夫人还是做到了皇后的位置,汉武帝还找到了那个姐姐,并且封了公主。
所以,这在以前,是完全可以容忍和接受的,何况,那并非是殷温娇的本意,所以,无论是殷开山,还是丈夫陈光蕊,以及儿子唐僧都是十分理解她的。
但是,吴承恩却是明朝之人,程朱理学十分盛行,人们早已不如从前,他们才不管殷温娇是何缘由委身刘洪十八年之久,他们只觉得殷温娇没有从一而终。
所以,吴承恩就故意将殷温娇给写死了,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青衣客最后想说作者吴承恩故意将殷温娇写死了,只是为了讽刺当时的背景,人们只懂得“从一而终”,只懂得“贞洁”,却不管原因,不理缘由。
所以,吴承恩故意在全家团圆之后,又故意将殷温娇写得自尽了。
《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18年,为何大仇得报后唐母却自杀?
唐僧的父亲是状元陈光蕊,母亲殷温娇是殷丞相的女儿,只是陈光蕊带着妻子殷温娇赴江州任州长时,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惋惜的事情,当时:那刘洪睁眼看见殷小姐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陡起狼心,遂与李彪设计,将船撑至没人烟处,候至夜静三更,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整个就一见色起意的剧情,只是可怜了陈光蕊和殷温娇这对新生夫妇,还有那让殷温娇被迫委身刘洪的原因——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
话说这殷温娇和刘洪到江州赴任后,生活得非常难过,丈夫被害,自己因为腹中孩子被迫委身,这是非常屈辱的事情,要不是为了孩子,恐怕她早就找不到生活下去的理由了。
值得庆幸的是,上天赐予她的孩子正是唐僧,在孩子出生时,寿星还专门去告知她:“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在那般艰难的日子中度过了18年的殷温娇,最终还是被唐僧带来的援兵所救,陈光蕊也在龙王的帮助下还阳,可在此时,殷温娇却打算自杀,因为她觉得自己无脸见丈夫和老父亲:“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面见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
虽然合家团员,她本人却始终心里有芥蒂,认为自己丢了丈夫和父亲的脸,只有自尽才能保全忠义。
《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18年,为何大仇得报后唐母却自杀?
《西游记》,共计一百回。在第八回之后,有一回附录回目,专门介绍唐僧,的来世生平。此一回目,不作正经传记,夹带闲话,证善报恶报之理。回目曰: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话说大唐贞观盛世,岁在己巳,天下太平。魏征上奏应依古法,开选招取贤士,擢用人才资化理。太宗准奏,行榜颁布天下。
且说海州地方有一人,姓陈名萼字光蕊,是个读书人。光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光蕊欲上长安,博取功名。母亲张氏晓大理,支持儿子赴举。
陈光蕊进长安,中选,廷试三策。唐王亲赐状元,跨马游街三日,轰动京师。
丞相殷开山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丞相为爱女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光蕊游街路过,绣球恰巧打到乌纱帽。丞相大喜,迎光蕊入相府,当晚安排酒席,光蕊和小姐成婚。
次日太宗早朝,授新科状元官职,命为江州州主,令限期赴任。光蕊谢恩回相府,拜辞岳父岳母,离长安,携妻赴任江州。中途便道回家,接母亲一同前往。
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安下,张氏忽染病。次日,店前有人叫卖金鲤鱼,光蕊以一贯钱买下,欲待烹与母亲吃。金鱼闪眼,光蕊惊为奇物,遂不杀,送在洪江放生。
住店三日欲行,张氏病不见好,光蕊与妻议,二人先去江州上任,留母亲在此,后再来接。
于路不停,来到洪江渡口,光蕊夫妻,家僮,以及行李,皆上船渡江。稍水刘洪、李彪,心生不良,谋财害命,杀死光蕊和家僮,掼入江中。温娇欲投水,被刘洪抱住,刘洪威逼利诱胁迫,小姐胆小无计顺从。刘洪将渡船送与李彪,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权且勉强相从。刘洪手有官凭,冒名顺利在江州坐官。
一日,小姐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殷小姐恐刘洪加害生儿,遂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原由,备细开载。又将此子左脚上一个小指,用口咬下(说句题外话,现在有的地方,为了纪念玄奘,塑全像,塑十个脚趾,是不对的),以为记验。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乘空抱出衙门。小姐来到江边,大哭一场,将此子安在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却说此子在江上漂流,一直至金山寺脚下停住,金山寺长老法明,闻小儿啼哭之声,到江边观看,救下此子。长老见血书,知此子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孩子长到18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一日,玄奘跪告法明,求问父母姓名,再三。长老取出血书一纸,汗衫一件,付于玄奘。玄奘哭倒,知自己身世,发誓报仇。
玄奘携血书汗衫,至江州化缘,伺机与母亲会面。天可怜见,母子相认一面,相拥而哭。后,小姐骗过刘洪,许舍一百双僧鞋,至金山寺还愿,母子再见。
小姐给玄奘香环一只,以为信物,让去洪州千里外,到万花店寻取祖母。又写一封书,让往京城长安,寻觅外公殷开山认亲,说明情况,让外公带人搭救自己,并擒杀刘洪报仇。
玄奘祖母张氏,在万花店年久无依,已沦落为乞丐,双眼也瞎了。玄奘找到祖母,以舌尖为祖母舔眼,复光明。安顿下祖母,玄奘赴京师,行怱心急如箭。
且说丞相殷开山,见玄奘,知前因后果。丞相奏准唐王,率大军下江州。擒杀刘、李二贼,家仇得报。救得小姐,一家人团聚。
初,小姐羞见父亲,欲要自缢,经玄奘跪下哭求,父亲善言劝解,小姐方回心,乃止。
接着又有喜事,陈光蕊复活回来了。原来,当年光蕊被杀沉江,被龙王搭救。光蕊曾放生一条金鲤鱼,这鲤鱼本是龙王,龙王遭难,光蕊救而有功,龙王感恩,这时送光蕊归,使夫妻、父子有团圆乐也。
丞相安排好江州官事,带全家人北还,于路又接到了玄奘祖母,一同回长安。江州距离长安,有几千里路程,经二月余,方才抵到。进相府,光蕊同小姐与婆婆、玄奘都来见了夫人,一家人团圆,真正合家欢乐。
光蕊与小姐,劫后重逢,大悲大喜,感激苍天有眼,相处一年半载,恩爱有加。
《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十八年,为何唐母大仇得报后却自杀?
文似看山喜不平,悲情比喜剧,更能够打动观众。吴承恩写唐僧的故事,跌岩起伏,引人入胜,本是个完美的结局。但是,老夫子在文尾处,轻轻的点了一句,说: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
我猜,《西游记》作者,写殷温娇自杀,应该有三种考虑,如下:
本作品宣扬善恶之报,宣扬女子贞操,毕竟唐母从贼十八年,有不少诽议,有违封建伦理,若有美好结局,便不能教育人,所以,写此成全唐母高义。
唐僧是高僧名人,而身世坎坷,生母有污点,多少有损名誉,唐母以死明志证清白。
人生太过顺利,会少进取之心。唐僧有丧母之痛,怀悲悯之心,勘破世尘浮云,能更坚礼佛之志也。
大唐高僧陈玄奘,
身世之苦比三黄,
得而复失母离去,
后人凭吊心感伤!
《西游记》中船夫刘洪霸占唐僧母亲18年,为何大仇得报后唐母却自杀?
唐母是羞愧而死的。
你想想,十八年了,殷温娇和仇人刘洪同床共枕,一张桌子吃饭,一张床上睡觉,但却从来没想过报仇。
有人会说,刘洪盯的紧,根本没这个机会,真的是这样吗?
《西游记》记载,刘洪经常外出公干,一去数月,多则数年,也因此,殷温娇才有机会趁着刘洪不在家,把出生仅几个月的小唐僧放在木盆里顺江漂走,既然有机会“遗弃”小唐僧,要说没机会报仇似乎不可能吧!
想弄死刘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趁着刘洪熟睡,用刀结果了他,可殷温娇是千金小姐,手无缚鸡之力,刺刘洪第一刀的时候,极有可能刺不中要害,而刘洪剧痛之下惊醒,继而夺刀反杀……所以刺杀绝非上策。
除了刺杀,还可以下毒,在刘洪的茶水里放毒,神不知鬼不觉,如果担心毒放太多了,容易被人发现破绽,那就少放一点,让刘洪慢慢毒发而死。
当然下毒也是有风险的,万一被刘洪发现,吃不了兜着走,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一种上上之策,那就是写举报信。
趁着刘洪外出公干之际,偷偷写一封信,寄给京城做宰相的老爹,说明自己的遭遇,让老爹速速救她脱离苦海,这个办法既无风险,又十分有效,实为上上之策。
可是,殷温娇却没这么干,十八年了,一直什么都没做,一直在等,倘若不是唐僧替父报仇,也许殷温娇要“等”一辈子,直到死……
令人费解的是,殷温娇的老爹殷丞相真是老糊涂虫,他亲生女儿嫁给了陈光蕊,十八年了,杳无音讯,他却没事人似的,逢年过节,女儿女婿也不来送节礼,他也从未怀疑,就算殷丞相老糊涂了,殷温娇她娘,她兄弟,她姐妹,难道都是傻子吗?
唐僧长大之后,得知了父亲惨死的真相,愤而找到了外公殷丞相,告知了原委,殷丞相一听大怒,继而带着几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洪州,当场捉住凶犯刘洪。
这殷丞相,脑袋真是缺根筋,抓捕一个杀人犯,值当带着几万大军杀过去吗?这得耗费多少银子呀?这是炫耀武力的吗?早干嘛去了?
后来,刘洪被押送江边,唐僧亲自操刀,活剐了刘洪,这是唐僧人生第一次杀人,杀了刘洪之后,唐僧跪在江边哭道:“爹爹,大仇得报,您可以瞑目了!”
正说话间,忽然江水上涌,老龙王带着陈光蕊钻出了水面,唐僧抱着父亲大哭……
夜里,殷温娇上吊自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